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成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李成栋,字廷桢,号虎子,早年参加李自成起义,是李自成帐下大将高杰的部下,在军中被称为“李诃子”。高杰跟李自成的妻子邢氏有染,高杰怕李自成责罚,便带着邢夫人和部署投奔明朝,李成栋跟随高杰一道降明。
1644年甲申国变,听闻天子崇祯自尽,已是总兵官的高杰,率部难逃,在江南拥立福王朱由菘登基,因此被封为兴平伯,驻防徐州、泗州。高杰打算收复失地,率部挺进中原,便策划北伐之事,结果于1645年,高杰在睢州被叛徒许定国谋害。
高杰的儿子高元爵承袭兴平伯爵位,但高元爵年幼,不便统军,高杰旧部由高杰的外甥提督李本深和徐州总兵李成栋统辖。同年,豫亲王多铎率部南下,讨伐弘光政权,高杰的旧部在高杰的妻子邢夫人的授意下,纷纷投清,这其中便包括李成栋。
当时,多尔衮看到没费吹灰之力,便攻灭号称“拥兵百万”的南明弘光政权,朱由菘倚为藩篱的“江北四镇”和左良玉集团,迅速倒戈投清。被“江南大捷”胜利冲昏头脑的多尔衮,下令颁布“剃发易服令”,被概括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暴政,激起江南义民的强烈反对。
其中表现最为壮烈的,当属江阴和嘉定。清廷委任的嘉定县令在1645年宣布剃发令后,被群情激奋的义民驱逐,在乡绅侯峒曾、进士黄淳耀的带领下,嘉定义民将驻防城西的绿营赶跑。
而李成栋投清后,被封为吴淞总兵,他听闻治下嘉定县百姓起义,并赶跑他的部下。震怒之下,李成栋率领五千兵马突袭嘉定,击败沿途乡兵义军的阻击,于七月初一在红衣大炮的掩护下,李成栋率部攻城,结果其弟在北仓门被义民杀死。
七月初四,清军攻入城中,侯峒曾父子三人从容就义,黄淳耀兄弟自缢殉国。恼羞成怒的李成栋下令屠城,作恶多端的绿营兵疯狂报复同胞,烧杀掠抢,罄竹难书,罹难者多达三万人,亲历者朱子素写下《嘉定屠城略》,记录此次浩劫。而视财如命的李成栋,抢掠了三百船财货才肯罢休,收兵回营。
农历七月二十三,义士朱瑛号召嘉定幸存者,高举义旗抗清复国,李成栋率部惨无人道的二次屠城。农历八月二十六日,一名叫做吴之番的南明将领,转战嘉定,当地百姓协助他抗击清军。李成栋率部反扑,不仅将吴之番这支明军消灭殆尽,还顺手屠戮了来此避难的两万多百姓,史称“嘉定三屠”,李成栋也因战功显赫,用同胞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子,被擢升为江南巡抚。
1645年,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登基称帝,改年号为隆武,史称南明隆武帝。隆武帝励精图治,复国心切,但兵权掌握在郑芝龙、郑鸿逵等地方实力派手中。郑芝龙有意降清,便将驻防在闽浙边界的部队尽数撤出。南下的清军如入无人之境,风驰电掣直扑“御驾亲征”的隆武帝。
此时的李成栋,刚刚跟随八旗军,扫荡在浙江监国的潞王朱常芳。随后李成栋便跟随清军主力,南下进入福建,八旗军常以绿营兵为向导,所以有说法是李成栋部下的骑兵,在1646年农历八月二十八日,在汀州突袭并杀死了隆武帝和曾皇后等人。
隆武帝朱聿键殉国后,其弟朱聿鐭逃往广州。一开始,众人拥立崇祯的堂弟桂王朱由榔监国,但朱由榔听闻赣州失守,吓得从广东肇庆逃往广西梧州。引发广东地方官僚不满,在大学士苏观生的带头下,众人拥立朱聿鐭为监国,不久即位称帝,史称绍武帝。
而桂王朱由榔听闻生变,便赶回肇庆,也改元称帝,史称永历帝。一山不容二虎,广东境内出现两位南明皇帝,二人都自称正统,很快同室操戈,兵戎相见,反倒让李成栋坐收渔利。
本来,佟养甲和李成栋驻防福州,但跟绍武政权官僚发生矛盾的潮汕乡绅,竟然来到福州游说李成栋出兵。李成栋听闻绍武帝的主力,正在跟永历帝打内战,广东防务空虚,便跟随佟养甲率领八千军队直扑广州。
李成栋狡诈多端,袭破惠州、潮州等处后,命归降的南明官员,向广州绍武帝处报“无警平安”,用来麻痹绍武帝君臣。而后李成栋派出三百精骑,马不停蹄,直取广州,包裹红头巾的清军,假冒南明军骗开广州城门。而后扯开头巾,突然发难,大杀四方,制造混乱。
绍武帝君臣不知道有多少清军入城,而且绍武帝主力在外跟永历军内斗,无法撤回迎战,禁军听闻清军来到,作鸟兽散。乔装打扮,准备逃亡的绍武帝朱聿鐭被李成栋生擒,朱聿鐭绝食抗争,自缢殉国。李成栋以为自己剪灭南明二帝,立下首功,但没想到多尔衮让佟养甲当两广总督兼任广东巡抚,李成栋仅为广东提督,率领绿营东征西讨,镇压广东义士抗清。
李成栋虽有功于清廷,但多尔衮对新附的南明将领并不放心。重用满洲贵族和在关外归附的汉臣,佟养甲是佟养性的堂弟,自然得到多尔衮赏识重用。佟养甲为收买人心,上表将李成栋滞留在松江的家属(实为人质),接到广州,反而为李成栋反清解除后顾之忧。
南明降将黄朝宣、刘承胤先后被清廷除掉,正所谓“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李成栋为自己的前途命运担忧。正巧,此时原南明降将,被清廷任命为江西总兵的金声恒和副将王得仁,因被同僚欺压和对待遇不满,在南昌抗清反正,江西大部州城府县纷纷响应。
擅长投机钻营的李成栋打算豪赌一把,为避免自己被湖南和江西的明军夹击,又认为南明复国有望,便于1648年农历四月,率部下在广州,以闹饷为由,胁迫佟养甲反正投明,尊永历帝为君。
大喜过望的永历帝,封李成栋为广昌侯,后进封惠国公,而佟养甲为襄平伯。之后,李成栋听闻佟养甲密谋投清,便将其除掉,虽然金声恒和李成栋倒戈反击,对抗清局势有利,但灭南明的急先锋李成栋,在洗白投明之后,再无战绩可言。
李成栋归明后,不择手段地招兵买马,扩充军队,但战斗力大打折扣。在1648年农历十月,李成栋率领十万之众,进军江西时,刚到赣州城下,便遭守军出城突袭,损失过万。1649年农历二月,李成栋再次北伐赣州,结果这次栽了大跟头。南昌失守,金声恒遇难,驰援赣州的八旗军以少胜多,在信丰将李成栋主力击败,八旗军紧追不舍,内斗内行的李成栋在突围逃跑时,意外落水身亡。
嘉定三屠的元凶首恶,剪灭南明二帝的刽子手,反复无常堪比吴三桂的李成栋竟被永历帝(绍武帝多次击败永历帝军队,李成栋击灭绍武帝,客观上帮助永历帝成为南明唯一合法皇帝)追谥“忠武”,追赠太傅、宁夏王,让人哭笑不得。
明崇祯帝死后,明朝在南方的宗亲福王,鲁王,唐王,桂王等先后称帝,但终究未能挽回明朝的江山,在这几位称帝的宗亲忙当中,桂王永历政权是 历史 最长的一个,但最终也难逃彻底覆亡的命运,明朝实行两京制度,作为明太祖时期的都城,南京同样建有一套六部制度和官僚体系,崇祯17年,崇祯帝自缢煤山后,南京城作为另一个政治中心,展开了一系列拥立新帝的政治斗争,当时逃难到南方的明朝近支宗室有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两人。以凤阳总督马士英为首的一派官僚主张拥立福王朱由崧,因为其为明神宗的孙子,而潞王朱常淓是神宗的侄子,朱由崧和崇祯帝血脉更近,应当立亲。而以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为首的东林党一派认为,朱常淓虽然血脉稍远,但比朱由崧贤明,应当立贤,最终马士英得到了握有实际兵权的江北四镇总兵高杰,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的支持于崇祯17年5月拥立朱由崧为帝,年号弘光。弘光政权建立时,清军主力正在全力进攻李自成的大顺军,暂时无暇南下,而弘光政权的君臣们并没有即将亡国的危机感。
弘光帝沉迷于酒色之中,纵情享乐,马士英执着于党争,一心想清朝求和,其他隶属于弘光朝廷的总兵大将们已经发展为军阀势力,不听调度,彼此之间矛盾重重,最终葬送了南明政权最后的机会。顺治二年4月清军攻克扬州,督师扬州的史可法以身殉国。清军连续屠城十日,杀死居民数十万,扬州成为一座空城,史称扬州十日。五月清军占领南京,弘光帝仓皇逃往芜湖,最后还是被抓到,弘光政权仅仅维持了一年就灭亡了。
南京失陷后,尚书朱大典张国为拥立鲁王朱以海在绍兴称监国,镇江总兵郑鸿逵 南安伯郑芝龙拥立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建立隆武政权,这两个政权偏安一隅力量薄弱,就不能联合抗清而忙于争权争地盘,顺治三年,清兵攻入浙江,鲁王在守将张名振的拥护下转至南澳,清兵又进攻福建,郑芝龙不顾儿子郑成功的反对,决意降清,下令弃守福建北部门户仙霞岭,致使隆武帝朱聿键在汀州北京军所俘后,被杀于福州,浙江福建失陷。鲁王隆武政权倾覆之后,桂王朱由榔在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的拥立下于广东肇庆称帝,建立了永历政权,永历帝部将主要有明朝旧将何腾蛟。郑成功在其父郑芝龙降清后又拒不投降,召集旧部抗清,也接受了桂王的封号,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出击福建粤东及浙江南部沿海。桂王称帝后,清军将领李成栋率军进广东,永历帝的军队抵挡不住退往广西,清兵跟随进入广西。此时永历帝的主力何滕蛟的军队正在湖南,永历帝身边的军队缺乏战斗力,正无计可施,广东的明朝旧官员兵进攻广州,进攻广西的清军被迫退守广东,永历帝的军队,乘机又收复了广西的失地,顺治三年,清军进攻四川,张献忠战死。张献忠的部将李定国孙可望等退往贵州云南,顺治四年清军进攻湖南,何腾蛟被迫退入广西,顺治四年,广东的清军将领李成栋,江西的清军将领金声桓举兵反清,永历帝的形势一度发生好转,但是随后清军加紧了对永历帝的进攻,金声桓李成栋何腾蛟等相继败亡。永历帝辗转于广西和广东肇庆之间,日益穷蹙,便决定与李定国孙可望等人联合前往贵州与他们会合,顺治九年,在李定国的率领下,明军向清军展开反攻,在云南贵州一带连破清军,杀死清军大将定南王孔有德敬谨亲王尼堪史称两蹶名王。收复广西和湖南南部,四川大部。
李定国于是奏请永历帝出兵四川,抢在清军主力南下前占领巴蜀和汉中地区,以图进兵中原,这是清廷用明朝旧将洪承畴进攻永历帝,洪承畴善于用兵,明军开始不敌节节败退,顺治十年,李定国退入广西,又接着转攻广东,顺治12年,李定国退守南宁。顺治13年,李定国保护永历帝前往云南,顺治14年,孙可望投降清军,以所部大举进攻云南,在两军交战时孙可望的部下不听指挥,未战就已经崩溃,孙可望逃走。孙可望的降清,让李定国产生疑虑,于是将前线部分将领调回云南。此时清军三路人马分别进攻四川贵州云南,几乎未于抵抗。顺治15年12月清军进入云南,李定国分头阻击,力保西南地区,虽然东南沿海郑成功大军自崇明计入长江,牵制了清军兵力,声震清廷,但因为明军势孤力弱,未能挽回全局之颓势,李定国被迫入滇西,永历帝则逃入缅甸,顺治18年,永历帝已入缅甸,除李定国胜在滇缅边境坚持抗清外,其他力量大多覆灭,清政权已趋于稳定,永历帝进入缅甸后即失去自由,李定国曾带兵营救,但没有成功。同年,吴三桂派兵进攻缅甸,缅甸王害怕清军的进攻,将永历帝交给清军,李定国预谋在途中攻击吴三桂,但没有成功,不久,永历帝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之后,李定国败退缅甸客死他乡。
由于清朝入关之初宣称“天下取自于贼,而非明”。立足未稳之时便急于诏修《明史》,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宣告明朝已亡,不再承认南明朝廷合法性,所以清朝官方称之为“伪明”。国号加“伪”是对南明朝廷的蔑称,辛亥革命以后官方把其改称为“南明”,或称“后明”。
参考《中国简史》(小技雕虫整理)
隆武二年(1646年),十一月初二日,隆武帝朱聿键之弟朱聿鐭在大学士苏观生、何吾驺等大臣的拥戴下,监国于广州。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同月,永历帝朱由榔也宣布监国。
初五日,朱聿鐭匆忙称帝(因为这时候大部分南明军阀和官员都共推朱由榔为皇帝),史称绍武帝。
在南明,几乎所有明朝官员都是喜欢内斗,苏观生也不例外。
在苏观生的把持下,朱聿鐭一开始就没有把抗清放在第一位,而是为了争夺所谓的正统,和刚刚称帝的永历帝朱由榔互相火并,兵戎相见,即使这时候的南明只剩下西南一隅之地。
绍武称帝的时候正是江西赣州被清军攻破的时候。
当时清军的主帅是叛将李成栋和旗人佟养甲。
本来南明大臣诸将都认为清军会从北面,也就是直接从江西正面攻打广东,但是李成栋和佟养甲却选择了一条让人意想不到的路线——通过福建沿海向广东进军,从广东的东面攻入广东。
这条行军路线选得的确很妙,因为当时南明军队主力大多都在广东北部,主要防卫清军从江西南下广东。
而广东东部压根就不受南明军队的重视,别说主力,就连基本的警卫力量都没有。
而且李成栋和佟养甲也抓好了时机,他们向广东进军的时候,正是永历政权和绍武政权内斗最热闹的时候。
当时南明自己人搞自己人还忙不过来呢,哪有心情去管清军。
就在李成栋和佟养甲的大军赶到广州城东门的时候,绍武政权的君臣们还在想着怎么和永历政权的君臣们PK呢。
隆武二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军攻入广州城,直到广州城内惨叫声、喊杀声连成一片的时候,苏观生才算回过神来,慌慌张张的进行调兵遣将。
但是绍武政权大部分兵力不是发现放在了西线战场——和永历政权作战,就是放在北线战场——用来防备清军从江西南下,广州城内压根就无兵可调、没将可遣。
南明政权再次掉进同一个坑里,仅仅两年前,南明弘光政权就是因为内斗而对清军不设防,这次绍武政权也是,兵力用在于永历政权火拼上面,对清军不设防。
李成栋和佟养甲没费多少功夫就攻下了广州,城破之时苏观生和他的好友兼师爷梁鎏商量,要保住自己的气节,以死明志。
但梁鎏是个怕死鬼,他害怕自己不从,苏观生直接搞死他,于是先假意答应。
于是苏观生和梁鎏约定,梁鎏在里屋上吊,苏观生在外屋上吊。
不过苏观生对梁鎏依然不放心,怕他舍不得死,毕竟相互都知根知底,于是在门口听梁鎏是否真的上吊了,梁鎏也了解苏观生知道他就在门口听声呢,于是踢翻板凳,并表演口技——掐着自己的脖子叫了几嗓子,也许是梁的口技才能太出色,苏观生认为梁鎏已死,于是在墙上写下了八个字一大明忠臣,义固当死。
这也是苏观生的遗言,苏观生走回书房,从容上吊而死。
待苏观生死后,梁鎏从里屋小心翼翼地出来,他也怕苏观生是假死,看到苏观生真的见阎王去了,便放了心,带着苏观生的尸体投降了清军。
苏观生死了,绍武政权仅仅存在几十天就被清军灭了。
苏观生在南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大局观,为了自己的权位不惜再次分裂所剩不多的南明抵抗势力,虽然最后他以死明志,但是依然不能掩盖他的过错。
一句话评价他:有忠君之志,无治世之才,气节有,格局小。
广州城被攻破之后,绍武帝朱聿鐭慌乱之中,准备化装成乞丐逃出广州城。
但是由于太慌乱了,连最基本的化妆都没做好,因为真正的乞丐由于经常挨饿营养不良,面容会比较差,而朱聿鐭虽然是落魄皇帝,无法天天山珍海味,但是天天吃香喝辣还是做得到,所以面容十分红润,结果还没出广州城就被清军发现不对劲了,直接抓捕了这位皇帝。
朱聿鐭被抓之后叛将李成栋对他相当客气的,一日三餐有专人配送,但是成了俘虏的朱聿鐭虽然治国才能不咋地,但是遗传了唐王家的骨气——绝食准备自尽。
朱聿鐭对给他送饭的人说:“要是喝了满清一口水,我就对不起我的先人。(吾若饮汝一勺水,何以见先帝于地下)”
最后他上吊而死,成全了唐王一脉的气节。
绍武政权的君王和首辅气节可佳,但是这依然无法改变他们极大地消耗了南明抵抗清军所剩不多的力量的事实,当清军占领广东之后,南明政权失去了最后的粮仓,只能龟缩在西南穷山恶水的贫瘠之地,再无力对清朝产生威胁。
李成栋一生曾杀南明两帝,最终由于反清复明而死。李成栋这个人他是陕西的人,而且在明朝末期的时候还参加了当地的一些起义运动。但是在后来由于战争的原因就投降了,他们投降于清朝,下面做了急先锋。李成栋这个人一辈子战功磊磊,为清朝立下了很多的汗马功劳,他这个人非常的勇猛,而且有统帅的能力,因此那很多士兵都非常的服他,但是后来由于某些政治原因和观念不同进行反清复明,所以就被处死了。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地讲一下李成栋这一辈子的一些事迹,还有他到底是怎样死去的。
李成栋他最后由于反清复明而被杀害的,听说有一次清朝的军队占领了江南,但是当地的百姓就起来反抗,纷纷的举旗抗清,这个时候你传动就被派去镇压,经过了几天几夜的激烈战斗,终于还是平定了下来,而且他还下了一个命令,就是将城里的所有老百姓都图杀掉,制造了历史上有名的嘉定屠城事件。
李成栋由于反清复明被杀害的,那么他是如何反清复明是有原因的,就是由于他认为那个时候清朝的一些赏罚制度不太分明,明明有功劳的事并没有得到奖赏,而那些整天只会口诛笔伐的大臣却得到了很大的奖励,因此他非常的讨厌。也这种制度就很快的进行反清复明,但是后来遭到镇压,在逃亡的过程当中死了。
对于这件事情你还怎么更好的想法,欢迎写的评论下方,我们一起讨论吧。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1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