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见证盐场百年变迁泰州市民向盐税博物馆捐藏品

话历史 2023-12-31 08:39:09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沈杰 记者 毛晓华)4 月 29 日,泰州市民韩明华来到泰州市文旅集团,捐赠 5 张约 60 厘米长、40 厘米宽的民国政府财政部颁发给相关公司的盐场垦地执照,以丰富江苏盐税博物馆的馆藏。

△市民捐赠的执照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 5 张藏品分别是民国十年当时的财政部颁给大丰公司泰属草堰场、具孺堂通属余中场、大豫公司通属掘港场,以及民国十七年颁给东兴公司泰属东何场、大丰公司泰属草堰场的滩场荡地亩数的执照。

泰州市税务局原副调研员、盐税史专家王申筛介绍,草堰、掘港、余中都是明清时期著名的盐场,根据缴纳盐税的多少,给各户划拨滩场。而盐民在滩场上种植茅草,收获后用以作为煮盐的燃料,草木灰则铺洒在滩场上吸附海盐。明朝《菽园杂记》有海水提取食盐的记载:"烧草为灰,布在滩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侯晒结浮白,扫而复淋"。

△市民韩明华(左)捐赠自己藏品

王申筛说,民国初年,随着海岸线的演变,以及自然、气候、地质等因素,充足的雨量使得滩场荡地土壤含盐量逐渐减小,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两淮盐产地淮南盐场日益没落。此时,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大力发展纺织业,苏北盐垦地区发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垦殖运动,原来的滩场荡地逐渐成为著名的棉产地。此次韩明华捐赠的这 5 张民国政府财政部颁发给各个公司开垦盐场垦地的执照,是见证滩场荡地转型变迁的珍贵历史资料。

"因为从事药品销售工作经常在各地跑,又爱好收藏纸质品,因此在外地看到喜欢的纸质品就买下来,捐赠的这几张有关盐税的纸质凭证是多年前在上海收藏品市场购买的。"韩明华说,听说家乡成立了江苏盐税博物馆,作为家乡人也应当为丰富盐税博物馆的馆藏作贡献,就捐了出来。"我回去后,把自己的藏品在整理整理,有关泰州盐税方面的凭证,今后还会捐给江苏盐税博物馆。"

王申筛说,这几张盐税方面的执照,尺幅较大,流传近百年实属不易。江苏盐税博物馆两淮盐场纸质藏品偏少,尤其是民国初期的盐税凭证尚缺,这几件藏品填补了馆藏的空白。

(通讯员供图 编辑 黄媛媛)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11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