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内战
1991年4月3日,黎巴嫩总统赫拉维宣布用时16年的黎内战结束。黎巴嫩是1个多教派国家。1943年独立前夕,人口约130万,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人口比例为6∶5,各教派即在此基础上达成份配国家领导职务与议会席位的协议:总统和军队总司令由基督教马龙派人士担负,总理和议长分别由伊斯兰教逊尼派与什叶派人士担负,军队顾问长则由伊斯兰教德鲁兹派人士担负,在议会99个席位中,基督教派占53席。尔后数10年间,在马龙派和穆斯林温和派治理下,黎巴嫩成为中东地区最稳定的国家,旅游、银行、过境贸易给其带来高额收入,人民生活水平与石油国家不相上下,首都贝鲁特更成为与苏黎士并称的国际金融之都和中近东交通、教育、文化中心,号称『近东巴黎』,黎巴嫩镑同样成为和瑞士法郎、西德马克一样坚挺的国际货币。
后来,伊斯兰教派人口迅速增长,逐步居全国多数。他们对基督教派继续掌握军政大权日趋不满,迫切要求重新分配国家权利。而基督教派统治团体为保护既得利益,不肯做出妥协,两派之间的矛盾日趋加重。另外,在黎巴嫩还有40多万巴勒斯坦难民;1970年9月约旦当局弹压巴勒斯坦游击队的事件产生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主力1万余人从约旦转移到黎巴嫩境内,并在黎巴嫩南部建立营地,不断对以色列进行攻击,因此黎巴嫩常常遭到以色列的报复;巴勒斯坦游击队还支持伊斯兰教派的斗争。这些都引发基督教派统治当局的强烈不满。加上美国、以色列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常常插足黎巴嫩事务,从而增加了黎巴嫩局势的复杂性,促使全面内战的爆发。
1975年4月13日,巴勒斯坦游击队枪击了1座基督教教堂,打死4名长枪党(又译弗朗吉亚党,马龙派的政治组织)党员和数名平民。为了报复这一暴行,基督教长枪党采取了以牙还牙的措施,在当天伏击1辆载有26名巴勒斯坦人(包括游击队份子)的公共汽车,将其乘客全部杀害,由此引发黎巴嫩长时间、残暴的内战。
1990年10月13日,趁着伊拉克出兵科威特,造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无暇顾及黎巴嫩之机,叙利亚政府支持的黎政府军在叙军坦克、飞机支援下攻入贝鲁特东区,闪电般击溃基督教军队,奥恩战败出走,残部投降。黎政府开始在全境行使权利,着手实即将所有派别武装撤出首都的『大贝鲁特』计划。至次年5月,除部份真主党武装外,黎各主要派别武装均撤出贝鲁特,交出武器宣布解散。长达15年,造成14万人死亡和数百亿美元经济损失的黎巴嫩内战基本结束。
延续10余年的内战,已造成10余万人死亡,数10万人受伤,给黎巴嫩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数10万人流离失所或逃往国外。在战事进行期间,同盟组合常常改变,而且非常出乎意料以外。在战事结束时,差不多每方都背叛过其他所有的阵营最少1次。1980年代更是阴暗,贝鲁特的大部份地方在以色列入侵并驱逐巴解武装人员时被破坏了。战争更演化成民族和宗教的大屠杀,最后,黎巴嫩就在这些死者之间独立了。
在1989塔依夫协议的时候,以色列依然守住黎巴嫩南部,扶植南黎巴嫩军作为1个受袭时的缓冲区。以色列军队终在2000年撤离,那但他们希望见到叙利亚接下他们在1970年代中期开始坐稳的,现在才空出来的职位。直至2005年,黎巴嫩反对派和有力的外交干涉(美﹑法﹑联合国)联手以逼走叙利亚,叙利亚那时候才从黎国撤走。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10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旅法画家美学博士蔵渊油画作品欣赏
下一篇: 我国与波黑建立外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