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老子和孔子,很多人是非常了解他们的,但是为了让今天的内容进行下去,我依然要重新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两人,也许你们能够从中得到一些你们原先并不了解的东西,这当然最好。
在介绍完这两个人之后,如果你是一个《易经》爱好者,我会告诉你,为什么你读的《易经》价值可能不超过一张厕纸?
一谈到老子和孔子,我比较喜欢用师徒来形容他们两个的关系,一方面孔子确实在春秋末期见过老子,并向老子询问有关礼的见解。《水经注》里有记载:“孔子年十七,问礼于老子。”不过更为人所熟知的“问礼于老子”是第二次。
《史记》里有记载: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老子的意思是孔子为何执迷追求礼,即使是原本讲究礼的人,现在都已经去世了,骨头都腐朽了。由此可见两人对于所追崇的东西已经开始产生了分歧。不过这并不影响孔子继续向老子问礼,他们之后也有两次见面,都不过在这里就不继续赘述了。
我们知道当时的社会百家争鸣,而在后来的社会官方选择儒家作为主流思想,因此,很多儒家的后人都不认为,或者都否认”孔子曾经拜师于老子“这种说法。但是我认为孔子本人肯定不会这样想,毕竟他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那种否认师徒论的行为,也许只是孔子3000弟子中,除去那72贤人的另外的弟子干的吧。或者干脆是打着儒家的旗号的没有见识的人。
总而言之,孔子是当时社会最为博学的人,他不仅有着出色的执政能力,而且有着让人尊敬的崇高的道德品质,不过当时有人设计让鲁国的君王沉迷于酒色,导致孔子政治上失意,于是他开始周游列国,向列国的君王游说他的政治理想。
然而他并未得到重用,68岁的时候,他返回了鲁国,开始专心于教育事业。当时的孔子就已经被尊称为”天纵之圣“。影响力非常巨大。如今,作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的影响力和西方文化中的上帝几乎是同等级别的。
老子说起来那就有点仙气飘飘了,西出函谷关,紫气东来的传说就已经很让人向往了。他《道德经》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理论,以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言辞,怎么说都不像是从人间土地孕育出来的。
在那个古老的时代,任何想要认知世界的思想都会产生博大的智慧。西方哲学的先驱泰勒斯就曾经因为提出了”世界是由水构成的“,而成为哲学上非常重要的人物,老子也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因此他提出了我们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接触过的”道“。他的《道德经》是销量最高的书籍。
要说孔子和老子两人的师徒关系,其实也一般,想想我们现在的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即使天天见面,连着见上三五年,再等到十年之后,能不能在大街上认出对方来都两说。所以如果光凭孔子向老子问礼,两人的渊源好像并不是很深。但是有一种观点却将两人的关系拉得非常近。说的是这两位都是《易经》教导出来的高徒。
我们现在将《易经》叫做《周易》,但是在周以前,还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夏朝的版本,叫《连山》,另外一个是商朝的版本,叫《归藏》。《归藏》将现在《易经》里的一卦放在了首位,这一卦就是坤卦。代表母性,也代表大地,说的是”坤至柔,其动也刚。“乍一听,这不就是老子的理念吗?”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说的也就是这个。
但是现在的《易经》是将另外一卦放在首位的,这一卦就是乾卦,知道继承乾卦精髓的人是谁吗?没错,乾卦的继承人就是孔子,孔子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其中的精神,就是从乾卦里面来的,这也是孔子终其一生都坚持自己的理念,周游列国而不放弃的原因。
所以客观地讲,孔子和老子都是《周易》的两个徒弟。
南怀瑾先生曾经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说儒家就像是粮店,而道家像是药店,不过他还说佛家像百货店,但是这里我们不谈佛家。这其中的韵味就需要读者自己去品位了,南怀瑾先生的观点可是非常细腻的。接下去说。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筮占之书,一直以来就是中国封建时代学术的核心,人们通过它观察宇宙、锻炼思维、构建哲学体系,就这样一本书,对提升中国文化的内涵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经常在盗墓的小说中,看到一些盗墓帮派,会用易经中的知识推断牧师的结构。当然知道,周易的卦象非常复杂,变幻莫测。
我们想孔子和老子只是继承了《易经》里的两卦,就可以凭借着对其不断深入的理解,提出各自体系完整的理论,并发展成为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影响至深的两个教派,这简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啊!”念及那些拼命了解每一卦,却对每一卦都一知半解的人,如何能用终身的行动来实现自己的思想理念呢?所以,我姑妄说之,这样读的《易经》,价值不如一张厕纸。
钻研其一而深入发展,其实这一点,从现代的角度看,就是专业化。那些死盯进一个领域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化学家,你能说他们见到的世界很狭隘吗?不是的,和孔子、老子学习周易一样,他们享受的是对这个世界由点及面的认知快乐。
本文由文化人大/小陈原创,感谢阅读,期待关注。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10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宋庆龄雕像在文昌落成
下一篇: 中国戏曲研究院在北京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