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半坡村遗址博物馆建成开馆

人生百味 2023-12-31 06:34:44

在63年前的今天,1958年4月1日,半坡村遗址博物馆建成开馆。

离西安10多里的东郊沪河东岸,有1个背倚北鹿原,面临沪河水,自然环境10分优美的村落半坡村。大约67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在这里定居下来,并且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化。但是,经过几千年沧海桑田的变迁,半坡村被埋进了34米深的地下。从1954年开始,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工作者们经过量次的发掘和整理,才又重现了当年半坡村居民的生活景象。

半坡村遗址的总面积大约有10万多平方米,已发掘出来的有1万平方米。这是1个氏族公社时期的村落,主要部份是居住区。居住区的东边是制陶的窑场,北面是公共墓地。

在居住区里有46座古代房屋遗址。它们多系半穴式的,也有地面构筑的,形状分方形和圆形两种。这些残缺不全的古代房屋没有窗户,门都朝南开,每座房子的面积大约有10几、210平方米,其建筑风格清楚的表明了我国数千年的人字形建筑风格和木骨泥墙的构筑方式正是从这里发真个。而且,特别使人惊异的是,中国传统的宫室形建筑,最少在6000年前就已露端倪了。

半坡村遗址博物馆建成开馆

原来,半坡原始村落中的一些房屋,在屋前门道上有支持起来的雨篷。在1人高的墙壁上,还有屋顶的出檐,情势恰似后世的堂屋,房子纵深的部份1隔为3,又似后来的明间后室。具有前堂后室的堂屋,在商周时被称为宫,象形文字宫,就是根据古代半穴式的穹庐房屋创造的。可见,半坡村遗址中的房屋与后世的宫室风格有着密切相承的关系。

在居住区里还发现了许多农业生产工具,有石斧、石铲、石镰、骨器、陶器等700多件。另有一些粟(谷子)的朽粒,它有力地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的国家。

在制陶的窑场里,出土了大量的陶制品。当时的半坡人就是使用陶器作为生活主要用具的。我们本日使用的茶具和餐具,在半坡遗物中几近都可觅其雏形。其中有一种叫尖底瓶的汲水用具,状如梭形,小口大肚尖底,腹部有系绳的双耳,颈下饰斜形细绳花纹。汲水时,圆筒状的瓶口便自动下沉,盛满水后用绳将尖底瓶吊出水面,滴水不漏。这说明先人们通太长期实践,对中心原理已有所发现并利用于平常生活中。而且,半坡人的陶器中还出现了彩陶,造型逼真而又美观,可谓原始美术的杰作,陶钵的口沿上还刻有符号,共有20多种,我国文字学家认为,这些符号可能就是中国原始文字的起源。

半坡村北的公共墓地,是半坡先民的归宿的地方,坑位排列得井井有序。部份墓葬有随葬品,大部份是陶制的平常用具。随葬品在女性墓中比较多,这反应了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半坡村也由此给我们展现了6000年前母系氏族公社的生动景象。

为了更好的让大家了解这段历史,1958年,新中国在半坡村建立了我国第1座原始社会遗址博物馆半坡博物馆,并于4月1日正式开馆。如今,它已成为1座驰名中外的古人类遗址。

在半坡发掘以后,出现这类刻有符号的陶器的地点逐步增多,在临潼姜寨遗址也发现陶器或陶片129件,陶器符号有38种(图2)。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08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