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清初辅佐三代清帝的孝庄文皇后降生

话历史 2023-12-31 04:55:35

在333年前的今天,1688年3月28日,清初辅佐3代清帝的孝庄文皇后诞生。

孝庄画像

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⑴688年1月27日),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部落之长)寨桑的女儿,孝端皇后的侄女,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有绝色,性机敏。是史上着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1625年,年仅103岁时嫁给努尔哈赤的第8子皇太极其妻,与姑母一同嫁予皇太极其妻。婚后生有3女,固伦雍长公主,固伦淑慧长公主、固伦淑哲长公主。1636年皇太极称 帝,封博尔济吉特氏为永福宫庄妃,崇德3年(1638)生皇9子福临,尊庄妃为皇太后,史称孝庄文皇后。

清初辅佐三代清帝的孝庄文皇后降生

孝庄文皇后天生丽质称得上清代前期的绝代佳人。她临事处置沉寂果断,早在皇太极时期,孝庄文皇后就援助内政,为皇太极出力。

孝庄文皇后青年像

1642年(清太宗崇德7年),清军攻陷松山,明蓟辽总督洪承畴被俘,为表示忠于明室,宣布绝食,后来,皇太极知道洪承畴好色,因而孝庄皇后向皇太极自荐,诱降洪承畴,后来洪承畴引清兵入关,明亡。

1643年,皇太极逝,福林继位为顺治帝,迁都北京,尊孝庄皇后为太后,以皇叔多尔衮摄政,顺治年幼(6岁)为了消除多尔衮对帝位的要挟,孝庄太后按满族兄死则妻其嫂的风俗,决然下嫁给多尔衮。虽然史书对孝庄下嫁的说法不一,但是文献对下嫁事实的记载正规。《东华录》的记载,多尔衮长出入皇宫内院,顺治也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清初疑案太后下嫁之事,当非空穴来风。由于政治缘由,这类举措也无损于她的历史地位。由于孝庄太后的调停,顺治的皇位保住了,多而衮没有取而代之,清代大权逐步转移到顺治手中。

为了创建早期的清王朝能得到汉族上层的支持,孝庄皇太后勇于冲破满、汉不得通婚的惯例,顺治10年(1653)她把孔有德的女儿孔4贞育之宫中当作宗室郡主看待;又把皇太极第104女和硕公主嫁给吴3桂的儿子吴应熊,起到拉拢汉军将领的作用。

顺治死后,玄烨即位,号康熙,为后世的康熙大帝。康熙尊称孝庄为太皇太后,时康熙8岁,由4位大臣辅理政务,孝庄太后尽力教养幼主,护卫着爱新觉罗政权避过了重大的风险和暗礁,是大清王朝到达盛世的彼岸。4位辅政大臣中,鳌拜跋扈跋扈,目无幼主,企图夺取皇权,他滥杀无辜,企图威胁天子以令诸侯。孝庄太后成了康熙的坚强后盾,在她的支持下,康熙8年,康熙1举粉碎了鳌拜团体,夺回了政权。

康熙在平定3番之乱时,孝庄皇太后全力支持康熙平乱,她拔出宫中金帛加以犒劳。孝庄皇太后提倡节俭,屡次把宫中节省下来的银钱赈济灾民。她的节省家风影响到康熙、雍正两朝。

1687年,康熙2106年,太皇太后逝,享年7105岁,为『孝庄文皇后』。

使人不解的是并未与皇太极合葬于沈阳的昭陵,也没进清皇陵,一直到康熙帝死,也未给祖母孝庄文皇后建陵,其梓宫在暂安奉殿停了38年之久,而终究于雍正3年(1725年)才由曾孙胤禛安葬于清东陵的风水墙外的地宫内。这究竟是甚么缘由呢?即便至今也未找到使人佩服的解释,还是1个未解之谜,不过对此民间传说甚多。

关于孝庄皇后为何不葬入昭陵1事,民间有托梦定陵址的说法。大意是:孝庄皇后死,清廷遵照祖制,决定将她葬入昭陵,与太宗合葬。但当梓宫途经东陵时,突然沉重异常。128名杠夫个个被压得龇牙裂嘴,眼冒金星,步履维艰,只得把梓宫就地停放。两个时辰过后想继续前行,梓宫就像长在地上一样,丝绝不动。这下子可急坏了送葬诸王大臣,因而飞报朝廷。康熙皇帝接到奏章,也是1筹莫展。当夜皇帝梦见孝庄皇后,对皇帝说:我决计不与太宗合葬,如今梓宫停放之地就是上吉佳壤,可即地建陵安葬,切记吾言,休得背误。皇帝醒后,遵照嘱咐,择吉鸠工,即地建陵。这回再移动棺椁也不那末沉重了。很明显,这纯属神话,不能作为根据。

还有的说,由于孝庄皇后下嫁给多尔衮,已不是皇太极的皇后了,所以她没有资历入葬昭陵,也无颜与皇太极合葬。清廷官书历来没有孝庄皇后下嫁多尔衮的记载,康熙帝以后各帝始终承认她是太宗皇帝的皇后。所以说这条理由也不充足。

而查阅史料,孝庄皇后不与皇太极合葬的缘由有这样一段记载。孝庄皇后生前就为自己葬地之事早就留下了遗言。她谆谆嘱咐康熙皇帝:我身后之事特嘱你: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不便合葬。若别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你们父子,不忍远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康熙皇帝1向孝顺祖母,孝庄皇后死后,康熙帝遵照遗言,将祖母安葬在了遵化的东陵附近。

那末,为何孝庄又被葬在了清东陵大红门东侧风水墙外,而不是在皇陵内呢?许多野史称,这是由于孝庄下嫁多尔衮丢了爱新觉罗家族的颜面,所以把她葬在陵区大门外,罚她世世代代为子孙把门。其实,这只不过是好事者的主观意会而已。真实的缘由是,顺治的孝陵处于陵区内至高无尚的位置,而孝庄则是顺治的生母,将她葬在陵区内任何地方,位置都低于孝陵,这就与她的辈份不相称。第2,孝庄虽葬在遵化清东陵,但与远在沈阳的皇太极的昭陵还是1个体系。孝庄皇后的陵名叫昭西陵,因此看,与清东陵是两个不同体系,不能混淆,只能葬在东陵区外,以示辨别。第3,在清朝,不管皇帝、王公谒陵,都先从最高辈份的墓主人的陵寝开始。孝庄皇后在清东陵所有内葬人中辈份最高,所以谒陵时,每次都必先从孝庄皇后的昭西陵开始。大红门是陵区的正门。是谒陵人的必经的地方。将昭陵建在大红门旁边,也为谒陵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避免了绕道来回之劳。第4,清朝,以左方为尊贵之位,皇帝谒陵,出入宫门、殿门、陵寝门皆走左门,臣工走右门。把昭陵建在大红门左边,处于尊贵的地方,也正反应了她的后代儿孙们对她的尊崇敬佩之意。大红门左边地势高而平坦、土厚质纯,而大红门右边,低洼多石,又滨临西大河,常有水患,所以从地理环境上看,也应当将昭西陵建在大红门左边。从以上几点看,将孝庄皇后葬在东陵陵区外,绝不是为了罚她为后代子孙看守陵门,而是综合斟酌各方面的缘由后作出的最好选择孝庄皇后姓博尔济古特,名布木布泰,公元1613年3月28日诞生于蒙古科尔沁贵族世家,是"黄金家族"成吉思汗的后裔。13岁那年,嫁给了后金国的4贝勒皇太极。皇太极称帝后,她被封为庄妃。顺治、康熙时,她被尊为皇太后、太皇太后。1688年1月27日病逝,享年75岁。后人习称为孝庄皇后。

孝庄皇后是我国古代位贤良卓识、才华出众、功垂青史的杰出女政治家。她在民族矛盾及满洲贵族内部斗争10分复杂的情势下,前后拥立两位小皇帝(6岁的儿子福临、8岁的孙儿玄烨)登基继位;协助3朝(皇太极、顺治、康熙)皇帝统理朝纲,在奠定和发展大清江山的恢弘伟业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她没有任何政治头衔,也不要政治名义,虽然朝臣一再奏请她"垂帘听政";她只以一位妻子(妃)、母亲(皇太后)、祖母(太皇太后)的自然身份,在幕后默默地奉献血汗、智慧和才能。不论她做出甚么样的贡献,都全部归功于丈夫、儿子、孙子。

"孝庄"皇后,即清初孝庄端康文皇后,本是蒙古族,姓搏尔济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的女儿。她103岁嫁给清太宗皇太极,被封为"庄妃"。她那娇柔弱质、美艳万方的大家闺秀的身体里却流淌着成吉思汗后代的血液,充满了英勇、坚毅、信心和智慧。在满族宫庭斗争的旋涡和明清大决战的大潮中搏击一生。她前后辅佐清太宗皇太极(夫君)、清成宗义皇帝多尔衮(下嫁)、世祖顺治福临(儿子)、清圣祖康熙玄烨(孙子)"4代"帝王,主持了入关、定都、灭明3件大事,对清朝的建政、巩固和政治清明,起到了不可估计的作用。?

她当时在朝廷中的地位不亚于唐朝的武则天,但她却不称帝;她的权利不小于后代的慈禧太后,但她也不"垂帘听政"。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06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