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人民友好使者李约瑟博士逝世

历史典故 2023-12-31 02:18:08

在26年前的今天,1995年3月24日,“人民友好使者”李约瑟博士去世。

1995年3月24日晚8时55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英国李约瑟研究所所长李约瑟博士在英国剑桥大学的家中去世,享年95岁。

李约瑟博士是世界著名科技史学家,生物化学家,生前曾担负英中了解协会会长。他是英国唯逐一位既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又是英国科学院院士的科学家,还是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之一。李约瑟1948年着手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目前全书7卷已基本完成。

李约瑟博士屡次访问过中国。江泽民主席曾为他题辞:明窗数编在,长与物华新,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他一生工作的高度评价。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曾授与他人民友好使者称号。

人民友好使者李约瑟博士逝世

3月23日,李约瑟博士去世的前1天下午,他像平时一样坚持让人推着轮椅到办公室听人朗诵有关中国的资料。虽然当天晚上他感到有些不适,但24日白天他仍坚持工作,想利用生命的最后时光尽力处理一些事情。在李约瑟博士遗体周围摆满了中国字画和用具,陪伴他的还有他已故的妻子、华裔科学家鲁桂珍的遗像。

李约瑟博士在最后的日子里除休息日外每天都要去办公室,要末坐在办公桌前工作,要末观看关于科学和自然的电视纪录片。每到周末,他家中总是高朋满座,他用英国茶点来招待数不清的来客。他是1个乐观的人,历来不缺少朋友和同志。在天气好的时候,他总是让人推他到院子里享受灿烂的阳光,欣赏盛开的鲜花和美丽的大自然。

李约瑟博士生前10分关注改革开放的中国,特别是中国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李约瑟先生通过他多年来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了解,确信中国能够再度突起。1个具有如此伟大文化的国家,1个具有如此伟大人民的国家,势必对世界文明再次作出伟大贡献。

李约瑟博士1900年12月9日生于英国伦敦。原名约瑟夫尼达姆,因尊崇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因此以李为姓,起中国名字李约瑟。

李约瑟的工作,改变了世界汉学研究的面貌。以往的汉学家只重视文史哲,而今则必须把科技史放在其视野以内。通过他在剑桥建立李约瑟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史在世界范围内构成了1门学科。如今,世界7大工业国,除加拿大之外,都建立了中国科学史的研究机构。

李约瑟以其大半生的工作使全球的学术界对中国古代的科技成绩有1个清楚的了解,在东西方两大文明之间架起了1座桥梁。解放后他8次来华,一直担负着英中友好协会(至1965年)和英中了解协会主席,为我国参加各种国际科学组织,为我国学者和其他国家的科学家进行交换合作所做的牵线搭桥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也在百次以上。1955年8月以汪猷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去布鲁塞尔参加第3届国际生物化学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参加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就是在李约瑟的帮助和调停下才得以实现的。现在,他的研究所经济很困难,但计划一直到1999年,每一年仍提供食宿和来回路费资助一位中国青年学者前往进修。

在英国,既是皇家学会(自然科学)会员,又是学术院(人文社会科学)院士的只有他1个人。他取得过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奖1等奖,还得到过世界各国的许多嘉奖;他不但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还是好几个国家的外籍院士。在众多的荣誉眼前,他从不自满,勤奋工作,一直到生命的最后1息。他处处留意,不耻下问,见微知著,举1反3,融会贯通的治学态度和工作方法,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现在虽离我们而去了,但给我们留下了一份从精神上到物资上都很丰富的遗产。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03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