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霍弋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国演义》经过漫长的群雄割据阶段终于是在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中实力属于上游的是魏国和蜀国,他们之间的斗争一直不休,皆有胜负。蜀国和魏国的战斗直到公元263年正式结束,刘备诸葛亮等蜀国顶梁柱死后,蜀国只有姜维一人可担重任。魏国的大军在邓艾的带领下兵至成都准备先蜀国进行最后的讨伐。魏军如此气势汹汹以至于后主刘禅无心反抗高举白旗。
尽管后主刘禅已降,可仍然有蜀国的将领宁死不降,姜维便是其中最大的一股力量。姜维在最后拼死反抗阶段策反了魏国钟会,可是却无力回天命丧刀下。姜维的身死基本意味着蜀国的灭亡,蜀国其他反抗的势力理应当投降魏国。但是却仍然有一股蜀国的势力拼命反抗,这股势力的带头人就是霍弋,刘备死后留给刘禅的保镖。
如果要提起霍弋,那便不得不提起他的父亲霍峻。他父亲在历史上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可是却为蜀国势力的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刘备借下荆州后势力极速壮大,于是便瞧上了川蜀这片地,可当时占领川蜀地盘的刘璋不是一个吃素的人,他的势力同样给刘备带来了很大障碍。
关羽镇守荆州
刘备与诸葛亮商量后留下关羽镇守荆州,大军攻打川蜀刘璋。第一战便是要占领益州来对峙刘璋,战事顺利很快夺取了益州附近葭萌城,为了快速拿下益州刘备只派遣了霍峻带领几百人马留守,自己继续前进。可是刘璋并不希望刘备如此顺利,于是开始攻打葭萌城来断刘备后路,可是霍峻竟以几百的兵力守了一年。攻打益州结束后的刘备对霍峻十分欣赏,他便提拔了霍峻。可惜霍峻英年早逝,39岁便离开了人世。
霍戈对刘禅的忠心就如他的父亲,他在最后反抗魏国的过程中,收到了刘禅被魏国册封的消息。他也就选择投降了魏国,在投降后他的才能十分得到魏国主公的欣赏,于是便派他平定现在越南一地的叛乱,霍戈很快便将越南一带的战乱平定,当时他的威名震惊了整个东南亚。
蜀汉景耀六年(263年)八月,司马昭兴兵近二十万兵分三路大举伐蜀,本来以为会打得很辛苦,却没想到三个月就灭亡了蜀国,这出乎当时很多人意料之外;战事之所以如此顺利,主要是因为邓艾趁蜀汉主力大军在大将军姜维的率领下和魏军主力钟会对峙于剑阁之时,兵行险着奇兵偷袭阴平小道,在连续拿下江油、涪城和绵竹之后兵临成都才迫使刘禅投降。
实事求是的说,即便邓艾偷袭阴平小道成功和江油守将马邈投降,但是只要有得力干将守住涪城和绵竹,击败孤军深入、粮草不及和没有后援已成强弩之末的邓艾绝非难事,可是刘禅派出的是毫无作战经验的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率军前往绵竹阻击邓艾,一场大战下来原本还有一战之力的蜀汉彻底玩完。那么刘禅当时为何不派别人领军,难道真的是朝中无人吗?事实上确实如此,只能说是天亡蜀汉:若此四大名将有一人在成都,绵竹之战结局或将逆转,我们来分析一下。
先来看看263年蜀汉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名将?魏延、王平、夏侯霸、马忠、邓芝、马岱、张嶷、句扶等名将已死(马岱和夏侯霸虽然生卒年不详,但是263年应该不在了),剩下的还有姜维、廖化、张翼、董厥、罗宪、霍弋、宗预等人,姜维在剑阁,宗预已经七十多岁了可能在病中(蜀汉亡国后的第二年宗预就病逝了),那么剩下的廖化、张翼、董厥、罗宪、霍弋等人在哪?难道就没有一人在成都吗?事情就真的是这么巧,他们当时确实不在成都,我们一一来说一下。
《三国志》记载:?及钟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沓中,然后乃遣右车骑廖化诣沓中为维援,左车骑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以为诸围外助。?由此可见廖化前去支援姜维,张翼和董厥守汉中阳平关去了(阳安关就是阳平关),等到邓艾和钟会长驱直入后,三人和姜维一同退守剑阁和钟会大军对峙,《三国志》记载:?维、化亦舍阴平而退,适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所以廖化、张翼、董厥当时在剑阁前线并不在成都。
霍弋是刘备入川时以数百人坚守葭萌关达一年之久的霍峻之子,司马昭灭蜀时霍弋是安南将军镇守南中,裴松之注《三国志》引用《汉晋春秋》的记载:?霍弋闻魏军来,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霍弋本来想驰援成都被刘禅拒绝,南中距离成都有点远,等到邓艾偷袭阴平后回援已经来不及了。
罗宪当时是右大将军、永安都督阎宇的副手,司马昭灭蜀时刘禅令阎宇率兵西向救援,罗宪则率兵镇守永安城防备东吴没有回师成都。
诸葛瞻之所以在兵力占据优势的情形下大败于邓艾之手,主要是犯了两个错误:第一,随军的黄权之子黄崇曾建议诸葛瞻抢占有利地形把邓艾挡在平原之外,结果诸葛瞻一再犹豫错失良机,第二,即使丢了涪城,诸葛瞻只要能固守住绵竹,邓艾也无计可施,可是诸葛瞻被邓艾激怒后主动出击,这才给了力求速战的邓艾机会。
当时邓艾面临的局面是怎么样呢?首先,兵力不足,阴平小道崎岖难以通行,减员很严重真正通过的先行部队只有区区两千多兵马,即使后续兵马能赶上,但是邓艾手中总共也才三万人,大部队想要通过阴平小道谈何容易?(除了阴平小道没有其它路可走,否则邓艾也没必要冒这么大风险),即使江油马邈投降,邓艾还不一定敢放心大胆的用,所以邓艾兵临绵竹时的兵力绝对不超过一万人。
其次,如前所述,邓艾历尽千辛万苦才通过阴平小道,不仅士卒疲惫不堪,后勤保障也跟不上,何况邓艾轻兵突进,根本不可能携带攻城器械(江油和涪城在蜀汉腹地,也不大可能有攻城器械,即使有也相当少);所以对于邓艾而言除了在野外速战击败诸葛瞻别无他法,想要击败这样一支兵力不多又是孤军深入的疲惫之师,难度真的不大!
廖化、张翼、霍弋和罗宪四人是当时蜀汉军中的佼佼者(董厥就不说了,和诸葛瞻一样没经历过沙场的洗礼):廖化和张翼不必多说,长期在西线和曹魏作战,经验丰富;霍弋镇守南中多年,史称?抚和异俗,为之立法施教,轻重允当,夷晋安之。?能力相当突出,司马昭灭蜀后以霍弋能保全一方,举郡内附,拜其为南中都督。
罗宪更是厉害,蜀汉亡国后,东吴趁机西征进攻永安,罗宪以区区数千兵马坚守永安达半年之久,两次击退东吴的进攻,这当中甚至包括名将陆抗,凭此战罗宪足可以列入三国最善守的名将之列。
廖化、张翼、霍弋和罗宪四人能力比起邓艾可能有所不如,但是四人征战沙场一生,论军事能力绝非没有领军作战经验的诸葛瞻可比,他们绝不会看不出邓艾面临的困境和力求速战的企图,也肯定明白绵竹之战的重点在守不在攻。
即便他们无法把邓艾挡在涪城,但是只要他们坚守绵竹,邓艾再有本事也没办法,时间一久邓艾肯定支撑不住,不说多只要坚守绵竹半个多月,成都周边的援军也会赶到,在蜀地腹地孤军深入、兵力不足又没有兵源和后勤补充的邓艾不败才怪!
只能说是天亡蜀汉,可以扭转战局的廖化、张翼、霍弋和罗宪四大名将一个都不在成都,所以当邓艾兵临城下,刘禅无人可用只能派出空有一腔热血、却毫无作战经验的诸葛瞻前往绵竹迎战邓艾,否则只要四人有一人在成都刘禅都不会派出诸葛瞻,如此一来绵竹之战结局或将逆转,邓艾相当大的可能会止步于绵竹,邓艾若败,剑阁的钟会十有八九会撤军退回汉中,对于蜀汉来说汉中肯定是保不住了,但是国祚至少可以得以延续。
霍弋的父亲霍峻跟随刘备入蜀,刘备与刘璋决裂时,霍峻驻守葭萌,先后阻挡张鲁和刘璋的攻击,刘备定蜀后,分广汉设置梓潼郡,以霍峻为梓潼太守,霍峻在郡三年去世,灵柩运回成都安葬。刘备对霍峻之死非常痛惜,率领群僚参加霍峻葬礼,并留宿霍峻墓上,养其子霍弋于府上。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立刘禅为太子,霍弋被刘备任命为太子舍人。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去世,太子刘禅即位,史称蜀汉后主。刘禅即位后,任用霍弋为谒者,伴随刘禅左右掌管传达等事。
建兴五年(227年),丞相诸葛亮北往驻守汉中,准备北伐事宜,于是征召霍弋到丞相府,担任记室,让他与自己的养子诸葛乔(诸葛亮兄长诸葛瑾之子)一道周游各处军营,与士兵们同甘共苦。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霍弋担任黄门侍郎。
延熙元年(238年),刘禅立刘璿为太子,任命霍弋为中庶子,成为太子的近侍。刘璿喜爱骑马射箭,出入没有节制规矩,霍弋引经据典,尽心规谏刘璿,甚为教育得体正导得力。 后来,霍弋担任庲降屯副贰都督阎宇的参军,又转任护军,管理军营事务照旧。当时永昌郡地区少数民族依恃险阻地势不臣服,经常进行骚扰,朝廷于是以霍弋兼任永昌太守,率领一部分军队征讨他们,终于斩杀他们的头领,攻破他们的村寨,永昌郡界便得到安宁平静。霍弋因功升任监军翊军将军,兼任建宁太守,回军后统管南郡政事。
景耀六年(263年),霍弋进号安南将军。 霍弋在任时,能“抚和异俗,为之立法施教,轻重允当,夷晋安之。” 同年(263年),魏国攻打蜀汉,霍弋听闻魏军来伐,打算前往成都协助防守,刘禅以战略已定,不听其建议。等到成都失守,霍弋身穿丧服,痛哭告祭三日。其部下诸将都劝霍弋应该尽快投降魏军,霍弋说:“今道路隔塞,未详主之安危,大故去就,不可苟也。若主上与魏和,见遇以礼,则保境而降,不晚也。若万一危辱,吾将以死拒之,何论迟速邪!”在得到刘禅已经东迁洛阳之事时,才率领六郡太守投降。上表说:“臣闻人生於三,事之如一,惟难所在,则致其命。今臣国败主附,守死无所,是以委质,不敢有贰。”受到司马昭的赞赏。司马昭以霍弋能保全一方,举郡内附,仍委以旧任,官拜南中都督。
霍弋后来派遣部将救援吕兴,平定交阯、日南、九真三郡,以功受封列侯。
1、刘禅,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据传刘禅之母甘夫人因夜梦仰吞北斗而怀孕,所以刘禅的小名叫做“阿斗”。后人常用“阿斗”或“扶不起的阿斗”一词形容庸碌无能的人。在位四十一年。
2、阿斗于蜀汉章武三年继位为帝,改元建兴,拜诸葛亮为相父,并支持其北伐,后又支持姜维北伐,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景耀六年,魏将邓艾从阴平入,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刘禅投降。
3、景耀六年,姜维听闻钟会于关中治兵,于是上书给刘禅调兵遣将以作准备,但黄皓告诉刘禅敌人不会来的,于是刘禅也就没当回事,导致蜀汉群臣都不知道此事。
4、同年夏,魏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大举伐蜀,刘禅于是派遣张翼、廖化、董厥等前往拒敌。姜维率众将钟会十余万大军挡在剑阁,但邓艾却偷渡阴平直奔成都。刘禅与群臣商议后决定派遣诸葛瞻领兵于涪拒敌,虽然一开始诸葛瞻击破了邓艾军的前锋,但诸葛瞻不听黄崇的劝告占据险要,最后战死绵竹。刘禅再次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光禄大夫谯周力排众议,极力主张投降。而北地王刘谌请求背城一战,但刘禅不同意,于是刘谌先杀妻子而后自杀。南中监军霍弋也请求带兵前来守卫成都,刘禅还是不同意。
5、最终,刘禅听从谯周的建议,向邓艾军投降。刘禅投降后敕令坚守剑阁的姜维向钟会军投降,而姜维假意投降钟会,准备借钟会之手诛杀魏将,而后复兴蜀汉,并写密信给刘禅只需等待几天就可以。但因为事情泄漏,姜维及张翼等都被杀。蜀汉就此彻底灭亡。
6、宋代诗人陈世崇说:孔明之子瞻、孙尚战死,张飞之孙遵,赵云次子广亦战死,北平王谌哭于昭烈庙,先杀妻子乃自杀,魏以蜀宫人赐将士,李昭仪不辱自杀。禅不特愧于将士,亦且愧于妇人矣。
7、蜀汉灭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封为安乐县公。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余生。泰始七年,刘禅去世,晋朝廷谥刘禅为思公。
8、刘禅有七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刘璿、次子刘瑶、三子刘琮、四子刘瓒、五子刘谌、六子刘恂、七子刘虔,两个女儿,一个嫁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另外一个嫁关羽之孙关统。
9、长子刘璿,字文衡,刘璿生于建兴二年,延熙元年立为太子。咸熙元年,蜀汉大将军姜维闻刘禅举国降魏,便假装向钟会投降,设计杀死邓艾,但不久姜维和钟会起事之事泄漏,钟会和姜维同时被杀,刘璿也被乱兵杀害,时年40岁。
10、次子刘瑶,蜀亡后投降,延熙元年春正月受封为安定王。蜀亡后投降。于永嘉之乱被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0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