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正式施行

历史典故 2023-12-30 23:57:37

在23年前的今天,1998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正式实施。

1998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正式实施,这部法律高度概括和总结了我国几10年来防震减灾工作的经验,规范了全社会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各项活动;调剂了防震减灾领域中的各种社会关系,明确了政府部门和每个公民在防震减灾领域中各自所应当承当的权利和义务,实现防震减灾的社会功能。

《防震减灾法》(简称),以国家主席令第94号公布,自1998年3月1日起实施。

《防震减灾法》是我国第1部防御地震灾害、规范和调剂有关社会关系与行动的法律,是防震减灾领域的1部基本法。

《防震减灾法》共7章48条75款。

第1章总则(8条10款)。阐明立法目的,界定了主要活动、适用范围,确立了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明确了县以上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分工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工作体制,规定了政府、有关部门、军队、公民的基本职责和义务。

第2章地震监测预报(8条15款)。表明了国家对该方面工作的加强、鼓励、扶持意志,明确了地震监测台网建设的事权和财权,强化了对监测设施、观测环境的保护,确立了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和地震预报统一发布制度,规定了地震部门监测预报工作的基本职责。

第3章地震灾害预防(9条17款)。主要规定了工程防御措施: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防;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已建未设防的,应进行抗震性能鉴定,采取抗震加固措施。对非工程性措施(弄好计划、宣扬教育、地震保险等)分别作了规定。

第4章地震应急(7条14款)。界定了破坏性地震和严重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内容及其制定、管理制度,规定了破坏性地震和严重破坏性地震产生前后,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应分别采取的应急措施和地震部门应承当的应急事项。

第5章震后救灾与重建(10条13款)。主要规定了灾区县级以上政府、有关部门应分别采取的救灾措施,单位和个人在救灾中应实行的义务。

第6章法律责任(5条5款)。对危害地震监测设施、观测环境的,对不按规定进行抗震设防的,对破坏地震遗址、遗址的,给予处罚。对截留挪用救灾资金、物质等,追究责任。

第7章附则(1条1款)。明确规定了本法实施的时间。

《防震减灾法》是防震减灾法制建设中的1个里程碑,该法的公布实施结束了我国防震减灾没法可依的历史,开辟了依法治理地震灾害的新纪元。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已于2008年12月27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6次议修订通过,自2009年5月1日起实施。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00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