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世界读书日|胡适: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历史典故 2023-12-30 23:47:34

读书,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每个人之所以读书,都有他自己的原因以及目的。但读书作为人类学习、求知乃至传承文化的基本行为方式之一,亦有其普遍的动力和意义所在。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来看看胡适先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吧!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文 | 胡适

从前有一位大哲学家做了一篇《读书乐》,说到读书的好处,他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意思就是说,读了书可以做大官,获厚禄,可以不至于住茅草房子,可以娶得年轻的漂亮太太。诸位听了笑起来,足见诸位对于这位哲学家所说的话不十分满意。现在我就讲所以要读书的别的原因。

为什么要读书?有三点可以讲:

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智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

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

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现在我就把以上三点更详细地说一说。

第一,因为书是代表人类老祖宗传给我们的智识的遗产,我们接受了这遗产,以此为基础,可以继续发扬光大,更在这基础之上,建立更高深更伟大的智识。

人类之所以与别的动物不同,就是因为人有语言文字,可以把知识传给别人,又传至后人,再加以印刷术的发明,许多书报便印了出来。人的脑很大,与猴不同,人能造出语言,后来更进一步而有文字,又能刻木刻字; 所以人最大的贡献就是留下过去的智识和经验,使后人可以节省很多脑力。

但是把知识和经验遗给儿孙有什么用处呢?这是有用处的,因为这是前人很好的教训。现在学校里各种教科书,如物理、化学、历史,等等,都是根据几千年来进步的智识编纂成书的,一年、两年,或者三年,教完一科。自小学,中学,而至大学毕业,这十六年所受的教育,都是代表我们老祖宗几千年来得来的智识学问和经验。

所谓进化,就是叫人节省劳力,蜜蜂虽能筑巢,能发明,但传下来就只有这一点知识,没有继续去改革改良,以应付环境,没有做格外进一步的工作。人呢,达不到目的,就再去求进步,而以前人的智识学问和经验作参考。如果每样东西,要个个人从头学起,而不去利用过去的智识,那不是太麻烦吗?所以人有了这智识的遗产,就可以自己去成家立业,就可以缩短工作,使有余力做别的事。

第二点稍复杂,就是为读书而读书。

读书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不读书不能读书,要能读书才能多读书。好比戴了眼镜,小的可以放大,模糊的可以看得清楚,远的可以变为近。读书也要戴眼镜。眼镜越好,读书的了解力也越大。

王安石对曾子固说:“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所以他对于本草、内经、小说,无所不读,这样对于经才可以明白一些。 王安石说:“致其知而后读。”他不说读书以致知,却说,先致知而后读书。读书固然可以扩充知识,但知识越扩充了,读书的能力也越大。这便是“为读书而读书”的意义。

现在的人应该多预备几副好眼镜,人类学的眼镜、考古学的眼镜、文法学的眼镜、文学的眼镜。眼镜越多越好,越精越好。总之,读书是为了要读书,多读书更可以读书。最大的毛病就在怕读书,怕读难书。 越难读的书我们越要征服它们,把它们作为我们的向导,我们才能够打倒难书,这才是我们的“读书乐”。若是我们有了基本的科学知识,那末,我们在读书时便能左右逢源。我再说一遍,读书的目的在于读书,要读书越多才可以读书越多。

第三点,读书可以帮助解决困难,应付环境,供给思想材料。

知识是思想材料的来源。思想可分作五步。

思想的起源是大的疑问。吃饭拉屎不用想,但逢着三叉路口,十字街头那样的环境,就发生困难了。走东或是走西,这样做或是那样做,有了困难,才有思想。 第二步要把问题弄清,究竟困难在哪一点上。 第三步才想到如何解决,这一步,俗话叫做出主意。但主意太多,都采用也不行,必须要挑选。但主意太少,或者竟全无主意,那就更没有办法了。 第四步就是要选择一个假定的解决方法。要想到这一个方法能不能解决。若不能,那末,就换一个;若能,就行了。这好比开锁,这一个钥匙开不开,就换一个;假定是可以开的,那末,问题就解决了。 第五步就是证实。

凡是有条理的思想都要经过这五步,或是逃不了这五个阶段。科学家要解决问题,侦探要侦探案件,多经过这五步。

这五步之中,第三步是最重要的关键。 问题当前,全靠有主意。主意从哪儿来呢?从学问经验中来。

没有智识的人,见了问题,两眼白蹬蹬,抓耳挠腮,一个主意都不来。学问丰富的人,见着困难问题,东一个主意,西一个主意,挤上来,涌上来,请求你录用。读书是过去智识学问经验的记录,而智识学问经验就是要用在这时候,所谓养军千日,用在一朝。否则,学问一些都没有,遇到困难就要糊涂起来。

例如达尔文把生物变迁现象研究了几十年,却想不出一个原则去整统他的材料。后来无意中看到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说人口是按照几何学级数一倍一倍的增加,粮食是按照数学级数增加,达尔文研究了这原则,忽然触机,就把这原则应用到生物学上去,创了物竞天择的学说。读了经济学的书,可以得着一个解决生物学上的困难问题,这便是读书的功用。古人说:“开卷有益”,正是此意。

读书不是单为文凭功名,只因为书中可以供给学问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可以帮助我们思想。读书好像用兵,养兵求其能用,否则即使坐拥十万、二十万的大兵也没有用处,难道只好等他们“兵变”吗?

至于“读什么书”,我从五岁起到了四十岁,读了三十五年的书。我可以很诚恳的说,中国旧籍是经不起读的。中国有五千年文化,“四部”的书已是汗牛充栋。究竟有几部书应该读,我也曾经想过。其中有条理有系统的精心结构之作,二千五百年以来恐怕只有半打。“集”是杂货店,“史”和“子”还是杂货店。至于“经”,也只是杂货店。

中国书不够读,我们要另开生路,这条生路,就是每一个少年人必须至少要精通一种外国文字。读读外国语要读到有乐而无苦,能做到这地步,书中便有无穷乐趣。希望大家不要怕读书,起初的确要查阅字典,但假使能下一年苦功,继续不断做去,那么,在一二年中定可开辟一个乐园,还只怕求知的欲望太大,来不及读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排版:郭磊峰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99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