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是讲述佛法最高智慧的一部佛经,也是汉传佛教知名度最高的一部经典,它已经超越了宗派,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几乎没有不读《金刚经》的,这部经典在中国佛教,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诵读。下面分享其中的两大名句,与大家同沾法喜。
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当初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听五祖讲到这句经文的时候,他就开悟了,我们虽然没有慧能大师那样的根基,但是或多或少,也会有一些自己的感悟。
这里的“无所住”含有不执着、不断灭的意思;“而生其心”,生的是清净心、菩提心,生的是智慧。这里的“无住”,虽然是清净心,但也无妨随缘而住,否则就是一潭死水了;这里的“生心”,是任运而生,不是刻意地,不是妄想分别,而是自然流露。
打个比方,我们的心就好像一台电脑,刚买回来的电脑,打开速度非常快,非常好用,但用的时间久了,就会越来越慢。为什么呢?因为储存的东西越来越多,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内存被占用的太多,所以打开速度就慢了。这时候如果我们只保存一些有用的资料,把其他垃圾全部清理掉,电脑的打开速度就又快了
清理掉垃圾,就相当于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只留下有用的资料,电脑速度快了,我们用起来也就方便了。
我们人也一样,如果心里总是装着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这也操心,那也惦记,做事就很容易丢三落四,大脑反应就很迟钝。如果我们能够放下一切思想负担,放下那些杂七杂八的想法和念头,轻装上阵,那做起事来就会得心应手,头脑也会变得很灵光。为什么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呢?就是因为旁观者心里清净,没有杂念,所以他看问题,就看得比较清楚。这是末学读这句经文的一点感悟。
二、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门常讲:“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我们人生短短几十年,一切名闻利养,真的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有我们所做的善业、恶业,和我们形影不离。
有句诗说的很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凡夫之所以为凡夫,就是因为我们误认为一切有为法都是真实的,我们一直轮回的圈圈里打转转,跳不出来,所以看不清宇宙万物的事实真相,并且越迷越深,不肯回头。
所以佛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就如梦幻泡影那样虚幻不实,又如朝露和闪电那样无常迅速,一切都是因缘际会,不过暂时所现的幻象而已,到最后终究一无所得。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在遇到的一切境缘上,都应该这样观想,就不会产生执着心了。这就好比我们做梦,梦里虽然感觉很真实,但是梦醒之后,就没有人会执着梦中的境界了。如果凡事都能这样观照,那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就都能够坦然应对,一切随缘了。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98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