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皇帝都做过卸磨杀驴之事,如刘邦、朱元璋等,所以历史上冤死的名将不在少数,其中这3人最为冤枉。
三、岳飞
岳飞之死是历史上有名的冤案,他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
岳飞生活两宋交替时期,由于宋朝推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导致宋朝军队战斗力很弱,以至被金军攻破宋朝都城,俘虏走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大量的嫔妃、公主和朝中大臣,此次事件刺痛了北宋子民。
岳母为了让岳飞尽忠报国,将这4字刻在了他的背上。长大后的岳飞不负岳母厚望,成了南宋军中的一员悍将,他带领岳家军给伪齐和金军造成了重创,收回了大片失地。可惜的是,有良将却无伯乐,岳飞在战场上对金军取得优势的情况下,没有血性的宋高宗赵构开始和金人议和。
为了不影响议和大局,宋高宗暗许秦桧等人搜集岳飞的罪证,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岳飞是南宋最勇猛的大将之一,他战功赫赫,是南宋抵挡住金人铁骑继续前进的重要将领,同时他还是一员很忠诚的将领,但他的忠诚和付出没有换来朝廷的厚待,所以他的死也成了千古奇冤。
二、白起
武安侯白起是战国时期最会打仗的将领。
白起为秦昭襄王打了数十场战争,鲜有败绩,他还为秦国夺取城池几十座,斩杀敌军士兵近百万,这帮助秦国壮大了自身的实力,也削弱了六国的实力。白起的巅峰之战是长平之战,此战他坑杀了45万赵卒,让赵国元气大伤,濒临亡国的边缘,同时也让六国再没有实力抗衡秦国。
长平之战成就了白起,但也为白起的冤死埋下了伏笔。长平之战时,白起杀了45万赵卒,让赵国元气大伤,所以白起想再接再厉,一举灭掉赵国,但秦国丞相范雎为了一己私利,从中作梗,破坏了白起灭赵的计划。
次年,秦王想让白起继续带兵攻打赵国,但白起认为赵国已经做好了准备,此时攻打赵国没有胜算,所以不支持攻打赵国。同时白起也因为在长平之战时,秦王没有让他继续率兵攻打赵国而心存不满,也不愿带兵去攻打赵国。秦王派别的大将率兵去攻打赵国邯郸,但都被赵国打败。
秦王只能命令白起率兵攻打赵国,但白起称病不愿出征,秦王亲自去白起府中去请白起,白起都不愿去攻打邯郸,这让两人产生了矛盾。白起的对手范雎乘机火上浇油,在秦王面前诬陷白起,导致白起被秦王下令自杀。
一、韩信
韩信有“兵仙”之称,他也是古代最会打仗的大将之一,在两汉战争时期,有不少名将都败于韩信之手,即使是汉高祖刘邦,也对韩信心生忌惮,承认他即使拥有天下之兵,也打不过韩信。
刘邦和项羽相比,他的打仗才能要逊色不少,他和项羽交手是败多胜少,还创造了56万大军败给了项羽3万精兵的耻辱战绩,但是在楚汉战争时期,刘邦却成了最后的赢家。刘邦能够战胜项羽,主要原因是他手下有一批能人,如张良、萧何等,最重要的是他手下有一个“兵仙”韩信。
韩信是刘邦手下最会打仗的大将,他帮助刘邦还定三秦、灭魏破代、灭赵灭齐等,削弱了项羽的实力,还在楚汉的决胜之战垓下之战中,率领楚军击败项羽,并被迫项羽在乌江边自杀。
韩信这样一位战胜的存在,对刘邦而言就是一个威胁,一旦他想造反,刘邦是没有能力制服韩信的,所以韩信的存在让刘邦寝食难安,他一直想要找机会除掉韩信。最终在陈平的帮助下,刘邦找机会擒获了韩信。同时刘邦的老婆吕后察觉了刘邦的意图,在萧何的帮助下将韩信杀害。
韩信为刘邦打败项羽立下了大功,但因为他太厉害,所以在没有做任何错事的情况下,他就被刘邦和吕后杀害,也算一奇冤。
说起诛杀开国功臣,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两个人有一拼。不过相比之下,刘邦铲除的大多是异姓王,可朱元璋就不一样了,他没有对异姓王分封,但手段不可谓不残忍,在洪武朝,开国功臣几乎被除尽了。像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那样通过 “杯酒释兵权”的形势轻而易举的剥夺功臣的军权的手段,那只能是期望了,可以说是很少见的。
满清发迹于东北,是少数民族,后来入关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满清有五大开国功臣,分别是费英东、钮祜禄宏毅公额亦都、董鄂温顺公 何和礼 、马察佟佳忠烈公扈尔汉、觉尔察公安费扬古五人。
这五人跟随努尔哈赤四处征战,威望高、权势重,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任命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扈尔汉、安费扬古为五大臣,同听国政。
额亦都、安费扬古主掌军务(授巴图鲁称号,即勇士),费英东主掌刑务诉讼,扈尔汉主掌随侍扈从(即侍卫长),以何和礼辅佐民政(即首辅大臣)。
可以说在早期他们五人还是受到了非常大的信任,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形势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努尔哈赤的儿子褚英,他可是接班人,不过因为种种原因诸皇子以及五大臣与其产生了很大的矛盾,结果是努尔哈赤废了褚英。
从表面上看努尔哈赤倾向于五大臣以及诸皇子,但在他内心也看到了五大臣的势力,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比如扈尔汉,他是努尔哈赤的养子,是一个非常骁勇善战的人,与其他四人一样也是战功赫赫。但在后期,扈尔汉屡次受到责罚,也连连被贬,最低被降到了副将之职。没过几年,郁郁不得志,就抑郁而死了。
还有一点最关键的是五大臣都是在后金建立后没有几年就死了。努尔哈赤曾痛哭道: “与朕并肩作战的几位大臣,为什么没有一个能够留下来给我送终?”
严格来说,大清的功臣可不止这五位,远的不说,单单明朝降将也就是后来的三藩,也为大清最终入主中原,稳定全国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是康熙在亲政后没有多久,就开始削藩了,这可真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
说白了不管是扈尔汉还三藩,根本原因就是功高盖主,威胁到皇权。在早期这个还没有问题,可一旦创业成功,共享富贵是不可能的,这是 历史 的必然。
虽然满清不像明朝朱元璋那样大杀功臣,但凡威胁到了皇权的统治,那么被除掉是必然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历史上,有几位一开始很逢光,志得意满。没曾想,他们在人生的中途,忽然遇到了不幸,其中最著名的,有以下十位人物。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十个人。
1.商鞅---死因:五马分尸
秦孝公通过变法使秦国国力跃于各国之首,商鞅功不可没。但他由于执法严厉,得罪了不少人物。
秦孝公死后,曾被商鞅割去鼻子的公子虔告发他“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施以“车裂”之刑(即五马分尸)。一代名臣,竟落得如此下场。
2.李斯---死因:腰斩
李斯不仅是辅助秦始皇横扫天下的政治家,也是小篆的发明人,现在泰山石刻据说好多都是他的手笔,同时他的文章水平也是屈指可数的(大家应该读过他的《谏逐客书》),鲁迅就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就李斯这样一个大人物竟被指鹿为马的小人赵高陷害,被腰斩于咸阳。
腰斩,是一古代的一种刑罚,是指用重斧从腰部将犯人砍作两截。这种刑罚周代已经出现,直到雍正年间才被废除。
3.韩非子---死因:毒死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着名的哲学家、散文家,也是“依法治国”的开山鼻祖。他的法家学说,为秦国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当时的李斯是宰相,但这个宰相肚子里撑得了船,却装不下一介书生韩非子,他在秦王面前奸言两句,一杯毒酒,便让这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法学家烟消云散了!
4.韩信---死因:诛杀三族
韩信是汉朝开国的第一功臣是无可争议的,但他到底有没有谋反实在是个难解之迷。
可怜一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千古名将,竟被小女人吕后斩之于长乐钟室,诛杀父、母、妻三族,只是成就了两个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5.晁错---死因:腰斩
为了加强西汉朝廷对地方势力的控制,汉景帝利用晁错“削藩”的建议打击了各地诸侯的势力;各地诸侯(历史叫“七国“)也不是吃醋的,打出了““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
汉景帝看没法收拾了,只好拿出晁错做挡箭牌了。可怜晁错那天正高高兴兴去上班(上朝),就稀里糊涂地被腰斩了,遭殃的还有他的所有亲属,皆被处死弃市。
6.岳飞---死因:缢首
岳飞的命运是注定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宋高宗想让他死,要是岳飞打赢了,迎回被金人俘虏的两个皇帝,他这个皇帝不就失业了;秦桧也想让他死,要是岳家军凯旋归来,他这个“鸽派”(“投降派”)宰相乌纱帽无论如何也是守不住的。
两个掌大权的心有灵犀,他们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在风波亭勒死了子!
7.刘伯温---死因:慢性中毒
人们常常将刘伯温和诸葛亮相提并论,事实上二人也的确有许多相似之,
只是“前看五百年,后算五百年”的刘伯温最终也没有逃出朱元璋的如勒佛手心。史书记载,刘伯温是吃了胡惟庸送的药之后,病情加剧而死。
许多人认为这是老朱借了胡惟庸的刀杀掉刘伯温的,不久之后,胡惟庸全家亦遭灭门之灾。
8.解缙---死因:雪地冻死
单从对华夏文化的贡献来说,解缙的确是居功至伟、史无前例的。他主持编篡的《永乐大典》,3.7亿余字,2万多卷,是当时古今文化的集大成者。
可惜的是,他精通天文地理三教九流,对政治却是一窍不通不懂ABC。结果被太子诬告,打入大牢,一天深夜被灌得酩酊大罪,拖入雪地,不明不白地死去。
9.方孝儒---死因:凌迟,灭十族
方孝儒是明代着名的散文家,学富无车、才华横溢,朱棣夺得皇位后要他投降并命他起草诏书,他却写了"燕贼篡位"四字!朱棣要灭其九族,他破口大骂,灭我十族又如何?人本有九族,何来第十族?朱棣横下一条心,把方孝孺的朋友门生也列作一族,连同宗族合为“十族”,总计873人全部凌迟处死!
0.袁崇焕---死因:凌迟
袁崇焕是明朝着名的军事将领,戎马一生,为守卫明朝东北边疆、抵御清军进攻,立下了赫赫战功。
袁崇焕不幸遭昏君猜疑和奸佞陷害,致使崇祯皇帝中了皇太极的离间计,错杀袁崇焕,造成千古奇冤。
更可悲的是,袁崇焕被处死时,竟被不明真相的群众生咬活割,一人买一块小肉而去。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猎人在打了鸟之后,就会将打鸟的工具工件冷藏起来,不再使用。人们想要捉一只兔子,就会利用狗去追逐兔子,但是在抓到了兔子之后就会将猎狗给吃掉”。这句话就很好的印证了什么叫做“过河拆桥”,而且还有很多人将这句话专门用来形容韩信。
公元前204年,韩信主张背水一战,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胜利。公元前202年又提出10面埋伏的计策,逼的项羽在乌江自刎。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战功显赫的大将军,却在公元前196年被屡次下令勒死。人们从韩信的身上得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有很多君王,其实很害怕那些功高盖主的将军。
除了韩信死于功高盖主的功绩之外,明朝时期还有一个大将军名字叫做毛文龙,两人的人生结局其实也如出一辙。1576年,毛文龙出生于杭州,是我国明朝时期的著名将领。年少时期虽然不喜欢读书,但是却比较讲义气,长大之后更是投奔了袁可立一路被提拔成为了副总兵。
而在2013年时,百度百科就评价毛文龙是明朝时期唯一一个从大局出发,长时间获得军事实力认可的一位大将军。上可抗击金军,下可带动经济发展。可就是这样一位角色重要的人物,即便军功极大,但是最后还是被袁嵩焕擅自诛杀了,其背后原因令人细思极恐。
1626年,毛文龙上书给朱由校一本小册子上面写的这章内容是说大明朝当下内忧外患,而朝廷中的百官们没有一个是有主见的大臣,这是国家最危难的重点,其实这本小册子也为毛文龙招揽了很多祸端。
尤其是在1627年,朱由校去世之后,即弟弟朱由检登基成为皇帝,毛文龙和朱由检之间的政治主张并不一样,所以这时之后毛文龙的官场故事开始发生了转折。朱由检大事重用袁崇焕,袁崇焕这个人又比较会讲话,曾经给朱由检开了一个空头支票说:5年之内可以收服辽东平原,这对于抗金来讲算是最好的承诺。
所以当朱由检把所有的希望全部都寄托给了袁崇焕之后,那么袁崇焕在朝中的位置自然会显得更加重要,这时候毛文龙受不到重用,自然就会被秒小化。公元1629年7月份,毛文龙得知袁崇焕将要来自己军营里视察,所以提前做好了准备。
但是没想到自己谦逊的态度,并没有赢得袁崇焕的好感,反而袁崇焕拿起了自己手中的尚方宝剑将毛文龙当众斩杀。并且还列出了10多项关于毛文龙身上的罪责,其实这种说法也引起后人的质疑,有不少人怀疑毛文龙其实和袁崇焕政治上主张不一样,所以才成为了仇敌。
所以毛文龙即便在明朝将领中属于数一数二的优秀人物,但是依然可以被袁崇焕擅自诛杀,其原因已经揭示了明朝朱由检时期已经面临十分严峻的内忧外患局势。功臣得不到重用,会讨好皇帝的将军手中拥有的权利无限放大,这自然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9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