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云
【云说家风·《易经》篇】第30天。
教育,是通过思想的灌输,使对方认同。战争,是通过武力的讨伐,另对方认同 。从某种意义来说,教育即战争,战争即教育。不听从教育,就要受到惩罚,这是战争的原型。战争之后,要给征服者宣导政策,这是教育的表现。
所以,在上战场之前要给予士兵合理的教育,不然就是把士兵往死里送。所以孔子说“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孩子也如此,走上社会之前在家庭中要做好人格、性格和体格的家风教育,不然会吃亏,或者吃大亏。
从事教育,叫老师。发动战争,叫军师。在老师和军师中间,有一种即教育也战争,既不教育也不战争,但目的与教育和战争一样,都是为了另对方听话的人,叫律师。
上一爻我们讲了: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意思是但凡家庭、学校、幼儿园、组织、部队、政党任何单位只要失去了规矩就会制造麻烦、引来灾祸。第二爻(九二)爻辞说: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在师中,就是一种教育过程,或者叫战争过程,也可说是管理过程。只要按部就班、步步为营、遵守规矩,而且一丝不苟,信心十足,就会获得领导、老师、父母和客户的奖励。这便是:王三锡命。
王,象征着贵人、高层、组织、长辈、父母、老师等;三,是多,多次。锡命,就是赐命之意。在古代是一种礼,起于西周时期,就是长辈对晚辈、君主对大臣的一种赏赐,给官,给钱,给物,给荣誉的仪式。
王三锡命:三,是多的意思。说明在这场教育、战争和精英管理中多次受到肯定与奖赏。当然是吉祥之像,也自然因为没啥过错才会收到嘉奖。
孔子在这里做了细致说明: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天宠,就是赶上了好时代,好领导,好老师,好父母。一个人之所以被宠爱,是因为在对的时间做了对的事,遇上对的人。这就叫贵人。贵人不是偶然的,需要每个节点都对,才会出现。一时之欢不是贵人,而是害人。
为什么“王三锡命”?
因为心怀万邦。
什么叫万邦?
一万个国家。
这是啥意思?
人类命运共同体。
《易经·乾卦》开篇便说: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一个人心系天下,才能被天下人所爱。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培养孩子要有志气,有远见,有大局。心中装下世界,自然地广天宽!
这一爻与上一爻结合,给出了一个孩子具体的成功法:
1、遵守规矩;
2、心怀天下。
如何做到心怀天下?
关注世界局势,操心天下疾苦。即便美国政府总是跟中国对着干,但对于他们的疫情灾难依然心痛。政见有不同,百姓无过错。美国人民、非洲人民都是人民,同是人民大众,理应心心相惜。
最简单的做法是从早晨洗漱的时候用手机听新闻,晚上7点一家看新闻联播,吃饭的时候,除了家长里短,也说一下中东石油、欧美科技、中国复兴。
第三爻(六三)爻辞:师或舆尸,凶。
这里的“尸”不是尸体之意,而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在古代,祭祀先祖的时候要具体,选择一个有身份,有道德,很纯洁的人坐在供奉先祖的位置上,化身先祖,受众人祭拜。这个人就叫“尸”。
选择“尸”是有规定的,一般是由孙子来扮演先祖的。从现代角度想这个场景很滑稽,孙子坐在高高的位置上,下面跪倒一片,有爷爷、有父亲、有兄弟,都虔诚地像这位小孙子祈祷。但在古人看来却没有半分滑稽,某人一旦被选定为“尸”后,就享有极高的社会地位。一家老小、孩子大人、甚至社会名流以及当权人士都需要在很多礼节上,体现出对“尸”的尊重。我思考中国人为什么喊儿孙“小祖宗”,不知道跟这种祭祀之礼有无关系。
尸,是象形字,甲骨文、金文象人屈膝坐下之形。本义是坐,而不是躺着不动。所以《论语.乡党》:“寝不尸”。意思是睡觉时不坐着。
舆(yú),也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写法是中间一个“车”周围有四只手,合力造车的样子,原指造车的工匠,后来指车厢,再后来泛指车,如今又引申为“众人之论”。譬如舆情、舆论。我分析演化的意义在于老百姓的话像装在车上一样流行和传播的快。
我们来分析,一个少年被沐浴更衣,打扮一番,坐上车,请到祭拜坛上,所有人都给其磕头,将其看作神灵,这孩子会怎么样呢?
这孩子基本废了。很难从“尸位”上回过神来,走下神坛的时候还以为自己确实就是大家祭拜的神,也很容易染上傲慢的性情。莫说一个孩子,一个成人被领导夸奖几句,发个朋友圈被多点几个赞都会沾沾自喜!
有个词叫尸位素餐,说得就是一个人身居高位却无所作为。这难道不是一种“凶”吗?
“师或舆尸,凶”的意思是,一个领导、老师、父母、管理者把孩子、百姓、下属培养成只享受不付出,只自私不奉献,是个灾难。是培养者的灾难,更是被培养者的灾难!
孔子一言以蔽之:“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我觉得岂止是“无大功”,有没有功,会不会制造麻烦还得做好心里准备!
今天解读的原文是:
1、《易经·师卦》:
第二爻(九二)爻辞说: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第三爻(六三)爻辞:师或舆尸,凶。
2、《易经·象传·师卦》:
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张建云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96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