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茗荷 来源:张德芬空间(ID: tefenchangpublic)
君子和而不同。
01
每个人都想按自己的意愿活,但又不允许别人这么做。
“我退群了。”
小米说的是她所在的投资群。
“为什么?”
我很诧异,要知道,那里面大部分都是身价不菲的大佬,不少人已经财富自由,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高净值人群。
原来,疫情爆发以来,群里经常在开撕。
一开始是因为有人总是抓住国内做得不好的地方批评指责,然后把国外的医疗卫生水平等等拿来做对比,而支持的一方认为疫情刚刚爆发,对任何国家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不能不允许中国犯错。
随着疫情的发展,国外抗击疫情的短板也开始显现,这个时候,原来批评政府的人努力寻找证据证明国外的优秀做法,而另一部分人开始寻找各种数据和报道进行争论。
围绕抗疫,围绕方方日记,双方争得不可开交,上升到文化、体制,严重的时候甚至有人上升到人品学识,开展人身攻击。
“我实在是没法呆在里面了,这种争论毫无营养,且影响和气。我只好退群了”。
好几个人拖他回去,她没有再加入。
我们经常会碰到类似情况:
——围绕中西医,喜欢中医的人对不使用中医的人嗤之以鼻抱着同情可怜的眼神,喜欢西医的人攻击中医缺乏科学和依据,双方互不相容,甚至有人专门写长文来相互舌战,掀起一阵阵血雨腥风。
——围绕孩子上学,妈妈认为如果不在小学就进入私立双语学校,孩子就输在了起跑线上,爸爸认为这么小的孩子快乐最重要,完全没有必要在那么早的阶段焦虑,双方一副“白天不懂夜的黑”的态度争得不可开交。
结果呢?——无解!
谁也说服不了谁,我们各自带着各自的观点和三观在生活着。
反倒是,因为这些争论,浪费了宝贵的精力,破坏了沟通的氛围。
然而,一个成熟而智慧的人,往往会懂得,人是需要克制自己说服别人的欲望的。
02
为什么我们总是想说服别人?
首先,因为我们认为自己是对的。
然而,我们真的是对的吗?
“横看成岭侧成峰”,真正的事实,是由多个面向构成的。
我们所认为的事实,不过是我们眼中的局部事实而已。
一个刚刚在白天被上司逼迫把职位让给新来的同事的丈夫,回到家的时候和妻子因为小事吵了一架,想静一静,此时就出来走走,路上进地铁站的时候因为下雨路滑又摔了一跤,上地铁的时候,因为有人挤,不小心撞疼了他,最近经历了诸多不顺的他心态崩了,开始骂开了。
几分钟后,情绪平息的他还是把他的座位让给了刚上来的奶奶。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有人把他骂人的场景拍了下来并上了网。
于是,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人有了大相径庭的解读。
妻子:“他竟然因为一个蒜头跟我争,简直不可理喻”。
拍视频的人:他随口骂人,他是个没素质的人。
奶奶:这真是个有爱心的年轻人。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
是说我们只会把认知资源集中在特定的刺激信息源上。
也就是说,我们通常只会关注我们想关注的,所认同的,而自动地过滤掉那些不符合我们认知,不想关注的信息。
一个人的经历、接受的教育、工作环境以及个人的认知结构等等很大程度影响了一个人的判断力。
亲眼所见都尚且不一定是事实,更何况我们有时候还是从网络上获取的二手三手信息呢?
基于局部事实上的争论,原本就站不住脚。
更何况,有时候网络上信息冗余太多,缺乏基本的逻辑和根据,连事实都谈不上。
另外一个说服别人的动机在于,我们对于我们所持有的观点和信奉的东西没有信心,渴望有人认可。
如果我在家里存储了几百斤黄金,我是不会要去说服别人“这很值钱”的,因为它就是毫无争论的有价值的。
只有当我对我所持有的事物并不是那么有底气,不坚定的时候,一旦遇到别人反对或者否定,才会想去反驳,并获得认可,甚至是,对方不认可还会生气。
我们可能很少看到一个男性在网络喊出来“男性要独立”,而更多地是讨论“人要独立”,为什么呢?
因为这一理念几乎每个男人从小就知道,如果一个男性想要在社会和家庭中赢得尊敬,独立是基本条件,也是普遍事实。
反过来,我们会经常地听见女性会不断地告诉自己和他人,“女性一定要独立”,这种独立,有时候是在说经济,有时候更多地指的是一种精神上的。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但恰恰是因为不少女性对独立的理解简单理解为“我靠自己赚钱养活自己”,而对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价值缺乏足够的认同,才会特别渴望社会和他人能认同这一点,一旦有人对此事作出异议,就会招致猛烈的抨击。
那种“男人都不是好东西”、“没有男人我也可以一样活啊”把男性当作敌人是一样的,只有不自信,缺乏底气,才会陷入狂热、缺乏理性的维护和辩论中。
当然,我们也会看到,还有一部分人是在通过说服他人刷存在感,显示自己的智慧和不俗。
在论辩当中,旁征博引,口吐莲花,重要的不是辩论的内容,而是,他们以笑傲天下的态度好好地向外展现了一把实力,末了,顺便来一句“你还是多读点书吧!”让人惭愧之至。
其实这样的人,或许真的有一定实力,但是,仍然对自己的肯定是不足的,他的价值感,很大部分建立在他人认可和关注之上,一旦被忽略或者是遗忘,就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
那些从镁光灯前、重要岗位上离开就感觉巨大不适应的人,就是属于这一种。
03
克制自己不去纠正别人,背后是高级的三观。
一个成熟而有智慧的人,会清醒地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自己选择和相信的世界里,不会花大力气去说服别人。
凡是可以争论的东西,从某种角度理解都是有道理的。
喜欢看《奇葩说》的人不难发现,面对“在火灾中,先救猫还是救画”这种辩题,在没看辩论之前,你很可能有一个自己的观点,但是,在听辩论赛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所反对的观点仍然有很多部分你会认同。
除了那些类似于1+1=2这种没有争论的结论外,我们生活当中的绝大多数事情或者是观点,在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人看来,都会出现不同的解读,并且,各自有各自的道理。
那么,这可能提醒我们一点,一个智慧的人,他并不会屏蔽超出自己理解和认知的东西,会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去注意吸收跟自己不同的观点和了解未知的事物。
当你有了静下心来听别人观点的态度,便没有了匆忙辩论的念头。
君子讲究和而不同,需要允许别人持有不同的价值观或者是观点。
有个朋友,因为一直喜欢到处看看,在全世界走过了二十多个国家,光幼儿园,孩子都上过四个国家的。
因为见到了太多国家的人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不同的生活方式,她发现孩子一个明显的特点,从来不会认为他人的观点或者生活方式是不可接受的,她的女儿碰见任何奇怪的,超出自己认知的事情,都不会去忙着评论,而只是在观察和学习。
她们一家人都有这种特质,对其他人的生活方式表示接受和认可,并没有纠正对方的冲动和念头,保持开放的心态。
这种态度,让女儿特别受益,无论她走到哪个学校,她总是班级里最受欢迎的那个。
成人的世界里,相互的争吵和不理解的根源有时候就在于此,我们总是忙着去证明自己是对的,希望其他人能够接受自己的观点,甚至是渴望身边人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
或许,我们忙着说服别人,忙着反驳别人,恰恰是我们经历得太少。
君子和而不同,允许别人如其所是,允许别人持有不同的观念,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永远值得学习的课题。
道不同不相为谋 ,请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和体验需求。
还有一个不提倡去花时间说服别人的原因在于“道不同,不相为谋”。
此处的“道不同”并没有高下之分,只是说,人的生命是具有很强的独特性的,每个人要体验的东西并不相同。
你不能用你的观点和人生经验试图去说服别人,哪怕对方是你的亲人,哪怕很明显他的做法在你眼中是极其愚蠢而错误的。
孩子不犯错不会成长,一个不注重身体的人只有迎来疾病才会真的注重健康。
只有允许对方有不同的经历,允许他去犯错,去成长,他的生命体验才可能完整。
更何况,如果把时间段放长一些,你怎么知道,对方的路是走得错的,而你,就是正确无误的呢?
因为,我们的,未必是对的,而他,也有按照自己心意表达和选择的自由。
从前有个穷汉叫武斌,三十多了还说不上媳妇。媒婆只要向女方家一提,他家只有几亩薄地,还有年迈的爹娘,对方肯定摇头拒绝。爹娘为此自怨自艾,恨不能早早死掉好给儿子减负,但武斌是个孝子,他总是安慰老人说,宁肯打一辈子光棍,也要好好奉养双亲。
这天早晨,武斌照例做好了早饭,去叫爹娘起床。可走进爹娘的卧房,他顿时吓了一跳:二老不见了,卧房空地上,挤着一公一母两头老水牛。两头水牛一见武斌,立马“哞哞”叫唤起来,无限疼爱地在他脸上、手上舔舐着。武斌仓皇失措,一边叫唤,一边里里外外寻了个遍,爹娘的确不在了,只有这凭空多出来的两头水牛,难道……
武斌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难以置信地问两头水牛:“你们是我爹娘变的吗?如果是,你们就各自点三下头。”两条水牛仿佛听得懂他的话,它们一起点了三次头。
武斌吓傻了,抱住两头老水牛大哭起来,埋怨他们为何这样做。
不管怎样,日子还得过。靠两头老水牛帮助,武斌开荒种地,家境渐渐殷实起来。这两头牛根本用不着他驱使,总是拼了命地干活,每天都一直干到累瘫了才罢休。武斌对它们当然更是精心照料,无人时都以爹娘称呼它们,下田回来再累也要先伺候好它们,自己才肯休息。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随着家境的改变,媒婆开始主动登门为他介绍媳妇。不久,武斌与一个名叫莲儿的姑娘结为了夫妻。
这时的武斌家里,已经另买了大牲口,那两头爹娘变成的老水牛,因为耗尽了气力,实在干不动了,便被放养在后院里养老。莲儿觉得奇怪,问丈夫为什么要白白养着它们,不把它们卖掉?
自从爹娘变成老水牛后,别人问起他们哪儿去了,武斌总是谎称他们走失了,不敢讲真话。所以,武斌骗老婆说,这两头水牛对他发家致富有大恩大德,一定要为它们养老送终。
这天,一个在镇上开绸缎庄的朋友要去南方上货,邀武斌同往,一起去开开眼界。武斌早有弃农经商的念头,便趁此机会跟了去。结果,他前脚走,莲儿后脚就把村里的屠夫叫了来,把那两头老水牛卖了。一个月后武斌回来,头一件事就是去后院探望,一瞧两头老水牛不见了,他像疯了一样,一把拎起老婆来,厉声质问水牛哪去了。当他得知爹娘的去处后,伤心欲绝。
武斌追到屠户家,两条牛的肉早卖光了,牛皮也卖给
了邻村一个皮匠。武斌又马不停蹄地追到皮匠家,那两张牛皮制作的物件,只剩下了一双皮靴和一条腰带。武斌捧起皮靴和腰带,哭得死去活来。皮匠吓坏了,哆嗦着说:“武斌啊,你……别哭了,这皮靴和腰带,我白送你了。”
一晃又几年,皮靴和腰带一直被武斌珍藏着,从不舍得穿戴。
因为武斌家境富裕,一天深夜,一伙土匪闯进了他家,要绑他的票。武斌听得声响,赶紧手忙脚乱地穿上了那双珍藏的皮靴,刚要系上那条牛皮腰带,土匪已冲了过来,抢过腰带,就用这条腰带把他两手反绑起来,带走了。
也不知走了几天,这天半夜,武斌被关在一个山洞里,他听见两个看守在交谈,说是他家的赎金一直没有送来,土匪头火了,说明天一早要撕他的票。武斌听了,心慌了,可手被牛皮腰带反绑着,无计可施,只有暗自垂泪。
忽然,武斌觉得被绑的双手一下子自由了,他活动着酸痛的肩膀,回身借着洞壁上的火把一瞧,那条腰带已经断了,断成了一节一节的。他抑制着激动,把腰带断片收拢起来,揣进怀中,然后小心翼翼地向洞口摸去。
老天爷帮忙,那两个看守一左一右倚在洞口睡着了。武斌出了洞,刚走出没几步,踩响了一堆枯叶,看守猛然惊醒,拿刀提弓,吆喝着追了过来。
武斌不管不顾,顺着崎岖的羊肠小径朝山下狂奔,但他被绑数日,吃不上喝不上,哪还跑得动?眼瞅着后面的人要追上了,就在这时,又一个奇迹发生了—他脚上那双皮靴,突然自己开始发力,他就像踏在两只气垫船上,不用自己使劲,就腾云驾雾般飞奔起来,很快便将追兵甩得无影无踪。
直到天光放亮,那双皮靴才停了下来,这时,武斌再打量脚上这双靴子,它们已经底掉帮裂,开嘴绽线,成了一双扔在街上都没人要的破鞋。武斌知道,这是爹娘在显灵,在救他呀!他找了根荆条子,绑好皮靴,搭在肩膀上,光着脚丫继续赶路。十多天后,他靠着沿路乞讨,终于平安返回了家中。
武斌找人打了个檀香木盒,把救命的皮靴和腰带断片放进去,把木盒深深地埋在院内空地里。不管怎么样,爹娘的血肉之躯,只剩下这些了,还是让他们入土为安吧。
但是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不久,掩埋木盒的地方长出了一棵小树苗。谁也不认识这棵小树苗是什么品种,应该怎么命名,而且更意外的是,它的树干上长出了一个形状奇怪的树洞。
街坊邻居、亲戚朋友纷纷劝武斌,快把这棵怪树挖出来扔了吧。武斌则非常坚决,说什么也不肯。三年后,这棵怪树已有房檐高,那个树洞也越变越大,足以窝进一个人了。也就在这时,武斌身体突然垮了,经老郎中诊断是长了一个瘤子,没出仨月,他便气绝身亡。临终前,武斌立下了遗嘱:把这棵怪树砍倒,他要躺在那个树洞里落葬。
下葬那天,武斌躺在怪树的树洞里,被埋进了墓穴。当吊丧的人们离去后,黑暗的地下,墓中有武斌爹娘的声音在轻轻回荡:“宝贝儿子,知道你只剩三年阳寿了,我和你娘就长成了这个树洞。”“儿啊,在爹娘的怀抱里好好睡吧!”武斌听着,嘴角微笑着咧了咧,安逸地出了一口长气……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94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