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仙道剑仙的追求——影响了李白的别具一格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华里士 2023-12-30 18:57:33

是浪漫诗人的气质使得李白赋予了剑术的特殊想象的境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西来何所为,孤剑托知音。”还是道器一体,人剑合一的道家的剑道及儒家君子佩剑是身份象征的文化气息综合赋予了李白之诗的豪爽侠义洒脱不羁的风格。恐怕绝非是单方面的影响了吧,剑与李白,一如酒与李白总是互相影响的一样。李白斗酒诗百篇,酒成就了李白想象瑰奇雄拔的诗,诗让酒在李白的人生境界中畅饮的更酣畅淋漓。剑赋予了李白仙风道骨的气质,李白让剑在诗人的诗中上天入地无处不在的飞舞。

李白之诗中之剑,气贯长虹,已经非一般意义上的剑之所以是剑,而是一种变幻莫测的艺术的招式了。

李白之诗中剑气横溢,不仅体现在赋予侠客精神上,也体现在,其诗中出现的关于“剑”的字眼实在是多呀,有人就比较有钻研的精神专门做了细心的统计,说,据统计《全唐诗》李白诗中关于“剑”这个字共出现了一百多次以上,而且是指作为武器的意思的“剑”就达103次,别的,再统计上什么“干将”、“莫邪”、“吴钩”、“龙泉”、“青萍”、“湛卢”等代指宝剑的词,那么,关于武器“剑”的字眼在李白诗中共出现118次。足见李白对剑术的热爱和剑道文化对其人生及诗的影响之深。

李白个人和他的诗歌深受剑仙剑道思想影响透露出一股豪爽、干净、洒脱、通达、痛快的一般人模仿不来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气质。浪漫主义诗人至今无人能出其右的巅峰式的人物,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也无需多引用其脍炙人口的诗句来再证明、阐释啥,很多人也都能耳熟能详的吟诵。此处倒是想探究的是为什么就会形成了李白那样的诗人气质和诗篇中满股子透漏着剑气的诗呢?

首先,李白少年英雄气,十五好剑术。

李白自己在《与韩荆州书》一文中写到,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说自己十五岁时爱好剑术。拜谒了很多地方长官,三十岁时文章有了成就,拜见了很多卿相显贵。可见李白少年就有一股英雄志气。作为男孩子,年少时天性就爱踢踢打打,蹦蹦跳跳的,这李白也不例外,李白不但不例外,而且,从李白那种性情不羁的个性来看,他既好剑术,习剑术的同时就反过来又培养了他豪放洒脱的气质。

剑由于体轻而小,是一种讲究巧劲的器械,尤其要讲究身法。武术讲,剑若游龙若飞凤,剑走两刃,比较注重身轻、灵巧、敏锐、千变万化,注重灵性等,习得一身好剑术的李白对于少年时的身体、气质及思想肯定影响深远,塑造了少年李白侠义肝胆的精神,是对李白人生游侠式生活及剑侠诗的一层影响。

其次,剑文化与道家文化是渊源颇深。道家讲,剑有剑气、剑道、剑仙,习剑术的同时,不但锻炼了李白的体魄,而且也培养了李白的一种剑仙、悟道的思想。

年少的李白,好剑术,这是作为武器的剑来说,少年李白喜爱技击格斗的剑术,本符合少年的天性。但是,年轻时喜好剑术的李白究竟具体遇到了什么样的剑术老师,这个眼下不能完全得知,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年轻时的李白就好道求仙,受道家思想影响不小。而且,有幸的是李白遇到了隐居的道士,据史料载,李白年轻时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另也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岷山潜心学习很长时间。

剑对于道教来说,不只是作为武器那么简单一回事了,剑是讲剑气、讲剑道的。所谓以道御剑,斩妖除魔,剑在道教既是法器,甚至是不可少的法器,而且也是修炼悟道之用的。

道家剑仙的气韵的文化底蕴这些是更深层的对李白人生及诗作的影响,剑于李白而言不仅仅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的武器了,而且,是作为去游历山川求仙悟道的诚心的标致。道家文化讲剑术虽小术,然体用不二,高境界达到人剑合一,也就合于剑仙剑道的境界。没有深入理解过道家文化,或练习过道家以道驭术的剑术,或许很难理解。剑神合一,剑人合一咋做到?其实,关键在心意,心地干净,心静意专,也就是澄空杯子,然后无中生有,思绪思维才万般可能。比如被称为吕祖的吕洞宾一生以纯阳剑法行侠仗义,他就曾说,“改剑术,为一断烦恼,二断爱欲,三断贪嗔。”李白的诗作天马行空,想象瑰奇,与他少年学剑俨然是分不开的。受这种所谓,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全凭心意练功夫,人剑合一以道驭术等等道家剑仙之境界的影响使李白向往追求一种仙人样的生活方式,同时使他的诗作以道写诗,道法自然,浑然天成,清新飘逸,自然明快,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真性情的自然美。

李白诗的艺术境界与道家以道御剑的剑仙境界是一脉相通的。李白少年时就爱好剑术且受到剑仙、仙道的思想的熏陶影响,这才是对他的诗产生了最深的影响所在,剑仙所追求的自然明快浑然天成的剑术招式美注入到了李白的诗中。李白当是深有体味的领略了这种追求人剑合一的剑仙境界,从而影响了他的一种空灵的思想境界追求,这些与庄子的思想倒是颇有相同。至于酒,或许更多只是使李白摆脱那种不得不面对现实各种礼法约束羁绊的一种手段,当然酒醉之间同时也就影响且具有了庄周梦蝶式半醉半醒的奔放不羁的生活方式。

李白诗曰,“庄周空说剑,墨翟耻论兵。”此处这个“说剑”,就是指庄子杂篇中的《说剑》,庄周是道家的人物,他的思想天马行空。《说剑》中大意是论剑术的境界高低的,其中写道,“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天子剑也就有那种手中没有剑,以国家治理的得道来比喻为剑术高超,诸侯剑呢,以诸侯王治理好郡国,一切治理井井有条为剑术高超,庶民之剑就是手握一把利剑劈砍撩扎去击向敌人。这是把剑寓于道文化中作以比喻。

李白此处虽说,庄子是“空说剑”,但是李白在另一首诗中,也就是《侠客行》中的思想就是受庄子这篇《说剑》影响的,至少,可以找出基本上相似的句子,如,《说剑》中“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这句就被李白只添加一个字便化为己所有了,李白《侠客行》中这么写,“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庄周看来是庶人剑,李白认为这是侠客应具有的剑术水平。虽然李白此处不认可庄子所论的剑术境界的问题,但却可见,李白诗作夸张的艺术思想受道家庄子比喻夸张的艺术手法影响巨大是完全说的通的。这个在别的很多诗篇中也能看到。此不多论。

其三,李白既有剑仙的思想影响,少年时也受到纵横家“王霸”思想的影响及儒家君子佩剑是为身份象征的影响。

据史料载,少年时的李白曾向有名的纵横家赵蕤学习,赵蕤于开元四年(716)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治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王霸之道的著作,对李白引起过极大的兴趣。可以说,李白一生想要建功立业及诗作中喜谈王霸的思想多是受此部书的影响。剑是武力,杀敌报国,征战沙场,这也是李白好剑术的一个原因,不仅仅是仗剑走天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肝义胆,而且还有“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保国卫家立功扬名的爱国主义精神。当然,这是儒家思想与纵横家的思想综合影响下的李白的关于剑的思想认识。同时,纵横家的思想又结合剑仙的思想综合造就了李白诗中的独特的剑文化的风格特点。

(李白)“性倜傥,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新唐书》

其实,受这多种思想影响的李白也是矛盾的,一方面是追求一种洒脱不羁无拘无束的自由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又有一种扬名立功的追求,他说,“出门大笑向东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却又说,“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不愿封万户侯,这貌似是想洒脱不羁的生活,不受礼法的约束,但他话陡然一转就又绕回来了,但愿一识韩荆州,韩荆州是荆州大都督府长史,结识韩荆州不还是为了荐举自己,显扬自己的才能嘛?李白腰挎宝剑,一方面是追求向往剑仙式的洒脱自在毫无拘束的人生境界;另一方面,浪漫的想象之下又是现实的生活的磕碰。人生总是现实的,于是终究是矛盾,既要诗和远方,又脱离不了现实的大地。当然,李白本来就是诗人,不用去追求诗和远方,而人家李白是追求不接地气的那种神仙式的生活,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世俗礼法的规束。“杨贵妃磨墨”,“高力士脱靴”,也不能只怪李白才高傲物,实际也是他太不习惯太不想繁文缛节的拘束了,别人受的了那种枯燥的单一的有条不紊的生活,但李白就不行,李白就是李白,他闲散游荡惯了,少年时就已养成了不拘的性格。真性情涵万里天,李白的心太清澄通透。剑在手,向往名山大川,慕仙好道,他有自己的离奇的追求。

另外,比较有意思的而且现在坊间倒是比较流传的一个说法是,据传说李白的剑术学于裴旻。还说裴旻剑术大唐第一,李白第二。我认为这是今人杜撰臆造的。

李白具体究竟向谁学得的剑术,这个貌似不好考证。缺乏史料。现在大众流行的一种说法说,李白是与剑圣裴旻学的剑术。这个还有人专门做成了游戏。说是裴旻剑术大唐第一,李白剑术仅次之,位居大唐剑术第二。这当更多是今人以今人自己利益需要的取舍判断标准来主观臆断的而已,现代人自己定的评判标准,现代人自己再做裁判,那不是想咋说咋说,说谁是第一谁是第一了,总之是只要说的圆满有一定的道理,就行。反正,大唐会剑术的人士早都已经入土了,怎么也不可能有再站起来立个擂台比试一场定高低的可能。所以,关于“李白剑术学于裴旻”和“李白剑术大唐第二”都是不可靠的属于今人的臆测杜撰的说法。按这种臆测的说法,那大可说李白剑术是大唐第一都是无可厚非了。但仅仅娱乐一下罢了。若要按史学求实的探究精神,是没有史料根据的,没有任何史料记载有关于李白剑术大唐第二的说法。倒是关于“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被唐文宗封为“三绝”倒是有这么一说。

但无论如何说,从以上整体的分析可见李白的剑术不会很差的,不但不差而且颇有一定剑术境界的追求,可以说,与其称李白是诗仙,同时完全也可以称他为“剑仙”,毕竟从习剑悟道和作诗来说,李白习剑悟道远远早于作诗。且剑仙的思想先影响了他的诗作,而后诗又影响了他的剑术,彼此艺术互通。

噫嘘嘻,危乎高哉,李白心中剑,世人难企及。李白的剑对李白的诗注入了空灵清新变幻莫测的艺术招式。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李白把酒洒在了他的豪情奔放的诗里,浇铸成了变化莫测离奇诡谲的“剑仙”的剑魂。

综上,总之呀,李白被称为“诗仙”,在李白这位“诗仙”称谓出现之前,道家早已有“神仙”、“剑仙”之说或说李白所在的唐朝正是剑仙文化形成的时期。李白的诗深深的受到了道家仙道、剑仙思想的影响,其次就是纵横家“王霸”思想的影响。剑术是肢体语言肢体艺术,诗作是书面语言艺术,核心都是以道驭术。李白一生求仙问道,仙道剑仙的信仰追求——影响成就了李白的别具一格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93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