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和传统国画,在不知不觉中被分开,其实两个概念是相同的,最起码曾经相同过。“八五”时期后部分画家用水墨来表达自己的一种观念后,有了新水墨(应该称为实验美术)。也自此开始水墨和传统做了分离。这个分离是把西方美学观念强行加入。
在今天还不好说这种强制加入的好与坏,但是文化的不自信是显现的。中国画是非常了不起的,是真正建立在精神层面的艺术。我们纵观历史,留下的中国画作,都是非常震撼的。
时代就是当代,当前时代画家画的画就是当代,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画家画的画都是当代,也不是“另出别类”就是当代,而是能够代表这个时代的画家、画作可称当代。这个就涉及到了社会性、艺术性的美学认识。这个认识是必须建立在中国画的美学、技法之上的。
中国画的变革,是随着中国的发展步伐进行的,里面有众多的因素所组成,其中的变革和现在所谓的“新水墨、当代艺术”能否被肯定可能要等下个时代论断。但当下,他们是属“叛经离道”的。
中国画的发展与进步,一直在进行中,画家们也不再是“外来和尚会念经”的状态,而是能够沉下心来研究中国画艺术。他们纷纷重温历史,从明清追溯到汉唐,甚至更为以前。再次的中国画发展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画家。画家孙本见是新时代的领军者,其用崭新的笔墨语言延续着中国画的纯真性。
孙本见作品中,流露着浓郁的文人画气息,并有着水墨画的大气象。其笔墨间流露出的时代气象与传统浑然一体。如果说,心灵的碰撞,是画家的坚守。那么“勾起回忆,弥补缺失,心生共鸣,”就是作品产生心灵碰撞的画面意境。这三条,每一条都是很深的课题,三者合一可谓难上加难。画家孙本见的作品,就是用“三位一体”,新水墨手法来与时代共鸣。如:画面中古朴原生的风景面貌勾起曾经见证过“原生自然”人的回忆;“空冥无为”“清澈心灵”的画面意境弥补了生活在“人为自然”环境下生长,而对“原生自然”心生的渴望。
孙本见老师作品,个性洒脱,线条飘逸。整幅作品中弥漫的是笔间洒落的“浓墨淡彩”,墨色着覆在线条之上,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吟诵着这个时代的旋律。作品中夸张的写意手法是人文情怀的倾诉表达;画面中的人物(鸟、楼阁亭宇)形态,是作者描绘现代人的渴望,渴望自己脱下伪装后呈现的灵魂现状。
艺术的表达,就是心灵的释放,画者,观者产生的共鸣就是精神世界的碰撞,这个碰撞所生成的火花就是社会万象。孙本见老师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在画面中传达。他用积极的心态,传递中华文化情怀。
孙本见,安徽宿州人,1966年生,字一目,号槐堂,曾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山水高研班,现任北京圣融美术院山水课题组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其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中,八次入展以及二次入会资格。出版个人作品集三本,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民族文化宫以及十多家省级美术馆展出并被收藏。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93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作家苗炜:陪孩子读书是重回理性的过程
下一篇: 美国徘徊者-8号宇宙飞船坠落在月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