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打仗粮草和武器那么重要,这两样东西究竟是从何而来的

以史为鉴 2023-06-15 08:29:45

古代打仗粮草和武器那么重要,这两样东西究竟是从何而来的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古代打仗故事,欢迎关注哦。

古代史书记载了很多次打仗。打仗的时候,一般会说到战争中双方军队的人数问题,也会说到战争的胜负情况,以及战后重要人物的命运情况。不过,却很少说到粮草配备、武器配备这样一些问题。

实际上,无论是粮草配备问题,还是武器配备问题,其实在战争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非常重要呢?兵法上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是战争首先需要考虑的条件。很多时候,甚至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很多战争,最终都是因为缺粮而失败。比如说诸葛亮组织的几次北伐,大都是因为缺粮,最后虽然形势比较好,还是不得不撤退。折腾了半天,毫无成效。

但是古代史书在写战争的时候,却基本上没有说过粮草是从哪里来的,武器是从哪里来的这样的问题。

(诸葛亮剧照)

那么,古代粮草和武器是从哪里来的呢?

武器的情况可能要简单一些。当人类进入铁器时代以后,每个人的家里面都会有锄头犁铧这样一些农具。没打仗的时候,这些农具用来种庄稼。一旦打仗,这些农具就会变成武器。当然了,也不是说就拿着一个锄头,一个犁铧就上战场了,而是可以把这些东西放回炼铁炉里,重新打造成武器。

除此以外,就是在战场上缴获武器。只要打败敌人,杀掉敌人,就可以获得敌人的武器。或者是攻下敌人的武器库,也会获得很多武器。

蒙古帝国军队第一次攻打南宋的时候,很快就攻下了襄阳。而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城里有大量武器。

(李密剧照)

粮草的情况比较复杂一些。那么,古代打仗的时候,从哪些地方获得粮草呢?

其一,攻打国家粮仓。

从古至今,政府都会设置国家粮仓。设置国家粮仓的目的,是为了遇到国家发生重要灾害闹饥荒的时候,有储备粮。

战争中攻占国家粮仓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隋末的时候,李密的瓦岗军首先就攻占了隋朝的回洛仓。回洛仓里面有大量的粮食,这为李密作战提供了非常好的保障。

其二,夺取大户人家的粮食。

如果是农民起义者,那么,抢劫大户人家的粮食,就是顺理成章的一件事。如果不是农民起义者,而是其他的诸侯,一般都会说得文明一点,采用借的办法。当然了,这个借,其实只是形式而已,大户人家自己也明白,这是一种有去无回的借。如果这个诸侯将来获得了天下,虽然把粮食借出去了,肯定会获得极大的回报。如果这个诸侯最终打败了,那也没有办法,只能自认倒霉。

(李自成剧照)

其三,纳税征粮。

古代打仗的时候,如果是国家行动,那自然就是向全国人民征粮。明朝之所以最后时期不得民心,就是因为明朝为了打仗,搞出了太多的苛捐杂税。老百姓实在承受不起,所以才会反抗明朝的统治。而李自成正是以“不纳粮”这样一个口号,获得了很多老百姓的支持。

如果不是国家行动,而是某一个诸侯在争霸的时候打仗,那么,他占领的地区,也会派出征粮的官员,向老百姓征粮用以打仗。

张养浩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就是说无论兴衰更迭,老百姓都会受苦。因为他们不但要参与打仗,而且还要交太多的军粮。

其四,购买粮食。

除了抢劫和强征,更多的时候,还是得购买。

但如果购买,就需要钱。因此,搞钱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件事,就是曹操打仗的时候,通过盗墓的办法来搞钱。这就是古代打仗实在没钱的情况下,非常极端的例子。

那么,既然古代打仗的时候,粮草这么重要,为什么史书上却很少说钱粮的问题呢?这主要是因为史书在记载历史的时候,关心的是历史的兴衰更迭问题,是老百姓如何才能保持江山稳固的问题。所以,关于钱粮和武器,就只是战争中的一些细节。而古代史书从来不会在乎这些细节。就像史书不会在乎将军使用什么武器,会什么武功,长得什么样子一样。

总之,这些都是与史书的功用有莫大的关系。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

为什么说古代打仗耗费粮草,难道不打仗就不吃饭吗?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不光是出现在古代,现今的许多电视书籍之中,也常常出现,可以说,这本是自古以来用兵的老规矩了!

为什么粮草重要,因为粮草可以说是打仗的前提,甚至都不是打胜仗的前提,可以说有了粮草,或许战争有胜有负,可若没有粮草,则是必败无疑!

如大家十分熟悉的三国时期,就有这样的问题,诸葛亮曾多次率领蜀军攻打魏国,尽管他有着无人能及的军事才能,但是对于粮草的计划都过于理想化,所以,导致每次出兵,最终都因耗尽粮草而撤军,无法成功。

而同样为大家熟知的乾隆皇帝,一度想要平定准噶尔,只可惜出兵两次,耗费了三年时间才勉强成功,就是因为首次出征,没有准备粮草,只是用了边打边抢的策略,无法解决根本,最后只能撤军。第二次准备了粮草,才将准噶尔灭族。

而相反的,大家了解的战国七雄,之所以可以凭借实际上并不大的地方和人口,打的有来有回,形成一个绝无仅有的时代,也是因为对于粮草的重视!

在当时,这是有划分的,对于战国的国家来说,几乎每一个士兵后面就有六个后勤兵,而后勤兵除了可以保证粮草的供给,在士兵牺牲后,还会补位。同时这些没有上战场的士兵,绝不是只会休息,是要参与农业生产的。这样极大保证了粮草的充足。

同样作为三国的胜利者,曹操也对于粮草十分重视,在初建势力的时候,就收留流民种地,先屯粮,再打仗是他能够一直占据三国之中,最强盛的关键。

当然,有人会说,士兵本身也都是征兵而来,平时也吃饭啊,为什么打仗才显得耗费粮草呢?

实际上,我们要了解,古代的非战争时期,士兵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的,所谓电视小说里,日常就有几十万的强军,除非是极度发达的时代,否则是很难出现的。

那么士兵,也就是战时才征召来的,这样一来,原本务农的成为了打仗的,收入减少,支出增多,自然显得粮草耗费巨大。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效率,现今科技发展的时代,有可能很多粮食从南到北只需要几天的时间,甚至有的空运几个小时就到。

可是古代不同,一旦战线拉长,运输粮草就成了问题,因为只能靠牛车马车,速度缓慢,距离过长,在过程之中也会消耗许多粮草。这本身也造成了粮草的需求量更大的原因。

所以,在古代如果要打仗,粮草充足和粮草先行成了重中之重!

在古代战争中,粮草的作用是什么?

没有粮草,军心就会涣散 没有粮草。很多兵就不想打仗,因为战乱十分很多人当兵是为了混口饭吃的 举长平之战给楼主看看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占领了野王城,切断了韩国上党郡和国都的联系。韩国想献出上党郡向秦求和,但是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请赵国发兵取上党郡。 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派左庶长王龅攻韩,夺取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驻兵于长平,以便镇抚上党之民。四月,王龅攻赵。赵派廉颇为将抵抗。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败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秦军又攻赵军垒壁,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 双方僵持多日,赵军损失巨大。廉颇根据敌强己弱、初战失利的形势,决定采取坚守营垒以待秦兵进攻的战略。秦军多次挑战,赵国却不出兵。赵王为此屡次责备廉颇。秦相应侯范雎派人携千金向赵国权臣行贿,用离间计,散布流言说:“秦国所痛恨、畏惧的,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廉颇容易对付,他快要投降了。”赵王既怨怒廉颇连吃败仗,士卒伤亡惨重,又赚廉颇坚壁固守不肯出战,因而听信流言,便派赵括替代廉颇为将,命他率兵击秦。 赵括上任之后,一反廉颇的部署,不仅临战更改部队的制度,而且大批撤换将领,使赵军战力下降。秦见赵中了计,暗中命白起为将军,王龅为副将。赵括虽自大骄狂,但他畏惧白起为将。所秦王下令“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 白起面对鲁莽轻敌,高傲自恃的对手,决定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他命前沿部队担任诱敌任务,在赵军进攻时,佯败后撤,将主力配置在纵深构筑袋形阵地,另以精兵5000人,楔入敌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伺机割裂赵军。8月,赵括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贸然采取进攻行动。秦军假意败走,暗中张开两翼设奇兵胁制赵军。赵军乘胜追至秦军壁垒,秦早有准备,壁垒坚固不得入。白起令两翼奇兵迅速出击,将赵军截为三段。赵军首尾分离,粮道被断。秦军又派轻骑兵不断骚扰赵军。赵军的战势危急,只得筑垒壁坚守,以待救兵。秦王听说赵国的粮道被切断,亲临河内督战,征发十五岁以上男丁从军,赏赐民爵一级,以阻绝赵国的援军和粮草,倾全国之力与赵作战。 到了九月,赵兵已断粮四十六天,饥饿不堪,甚至自相杀食。赵括走投无路,重新集结部队,分兵四队轮番突围,终不能出,赵括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赵括军队大败。四十万士兵投降白起。白起使诈,把赵降卒全部坑杀,只留下二百四十个小兵回赵国报信。赵国上下为之震惊

为什么古代打仗要粮草,要粮食是吃的,草是做什么的??

草是战马食用的草料。在古代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是很重要的,那时的骑兵就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装甲车。在战场上只要骑兵形成了冲锋那对于步兵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如果没有奇谋妙计破敌骑兵,那一场战争的胜败十成中以经定了六七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9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