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月,我一直在读诗,读画中诗,读诗的画。
中国艺术讲究气韵生动,气是宇宙间的生生之气,韵是这生生之气的表现形式,诗言志,通过文字传达情感,是感的艺术。画是见的艺术,以画见人,作画作诗要有韵味,诗和画表现的是独具中国韵味的空间感。
诗人、画家不是以眼去看世界,而是以心遨游在宇宙之中,”竹林七贤“嵇康言: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俯仰自得,俯看大地,仰观天空,哪里有什么边界,人与万物融为一体,“游”才是正道,心是主体而非肉身,像现在这样,哪怕只能呆在屋子里,也能像老子说的那样:不出户,知天下。
宋人李氏《潇湘卧游图》
一年四季都该是出游的季节,大家在哀叹错过了生命中的一个春天,可是就算不是这种全世界性的特殊情况,谁又有条件能随时随地说走就走,李子柒的田园生活也要劳动、拍视频、带货。说到底,诗在家里,远方,还是远方。如果每天能花一点时间来读诗读画,让古代大文豪们来做导游,带你去黄山庐山峨眉山、神秘的陕北高原,无名的江南岸边,读着他们写下的诗歌,目光追随着他们的目光,心便舒畅了。花费低、极简单、又极奢侈。
中国诗画的空间感,在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诗画是时空之旅,自由自在。黄公望花了三年时间在走遍富春山,今人若有机会亲自去到画中的地方,如果也能在心中吟出一首诗,再回味画中之境,那亿万年的宇宙山河啊,此刻与古人神游相约至此。
在宋代以前,作画主要是宫廷画师的责任,不但文以载道,画也要载道,诗和画还没有同台。尽管王羲之酒后吐真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依然是书法占了上风,顾恺之还是要画教化女子的《女史箴图》,吴道子画佛像壁画是讨生活,好容易入了宫当了官却“非诏不能画”,痛苦不已。直到唐朝大诗人王维开启了简淡、平实又韵味无穷打动人心的诗歌之风,才将诗与画拉成一对形影不离的伴侣。
李唐《坐石看云图》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行”、“坐”两个起始字把人物动作交代明白,合在一起就是一个连贯的空间,在山中行走,顺着山间小河逆流而上,突然河水消失了,尽头出现一片开阔之地,那就坐下看看云吧,非常适合入画。王维就是这样,事无巨细的把他所看所想用最简单的技巧写下来,待你进入到他的幻境中去后,才猛然反应过来,是啊,如果一直顺着水走,水若穷尽了,不要慌,还可以抬头望云啊。
每一条路,都是人生路,用时髦的语言来说,在哪跌倒了,就在哪躺一会吧。
宋人非常爱用唐诗作画,特别是南宋,就像古人文章爱用典一样,不用显得没文化。所以北宋画特点是雄浑,南宋画特点是诗意,几乎每一幅画都有一首诗相配,饺子就酒越就越有,把宋人的“矫情”劲儿拱到了最高峰。
左宋理宗书王维,右马麟《坐看云起时》
当然他们也挑,唐人中王维诗最适合入画,最不适合的是李白。诗仙的诗都在仙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李白的想象力堪比屈原,二人都悲壮,都自怜,也自恋。李白从头到尾写的是自己,人民群众只能仰望,努力体会,试图痛快一场。
梁恺《李白行吟图》
王维被后人尊为”诗佛”,他本人是虔诚的佛教徒,所以他的诗中总带有禅意,入口清淡回味无穷。我想他诗中处处为画面着想,也是因为他本人擅画。他说自己:“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王维《偶然作》)这有点像王菲说你可以说我歌唱不好,但不能说我麻将打不好一样,王维对自己的画非常有信心。
那首《终南别业》是他历经“黄狮舞”案被贬出京城、又经安史之乱,腿脚慢了些被安禄山抓去做了个伪官,最终放弃官场和年轻时初入庙堂时意气风发的斗志之后,在终南山买了宅子隐居时写下的诗,一开头便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王维特别喜欢用时间入诗,“中岁”至“晚年”,短短十个字,仿佛随他过去了一辈子,水穷处是年轻时被贬被抓,云起时是隐居山中,“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一位官场士大夫,看尽人情冷暖,才能与林中偶遇的乡人谈笑,并且忘了归期。他把一辈子浓缩在一次林中散步,也把一次林中散步一次谈话的那个当下,当成了一辈子来珍惜纪念。
董其昌把王维奉为南宗画祖师爷,其实最早将王维奉为绘画之神的是苏东坡:“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东坡提出的文人画观念,要让文人们画出胸中丘壑,解放出来,不再只为应付皇帝宫廷,不再用眼睛画画,要用心去画,作画如作诗。
苏轼还直接的说出了“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把王维始终不肯直白说出来的话说了出来,自然是最重要的,画家不应该只注重描摹事物的形状,要把自己的情感和境界都体现在画中,“论画与形似,见与儿童邻。”(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画彻底融合了。
他观赏过王维隐居时的画作《辋川图》,两人经历也有颇多相似,他懂王维,所以才能极其准确的抓住王维诗画的精华。可惜《辋川图》早已失传了,流传至今最忠实原版的是宋人郭忠恕的《临王维辋川图》,同时,王维一个每天这么多感慨的老头,也为这幅画写了一个诗集《辋川集》,没有去过陕西蓝田的朋友,请随大唐诗佛王维,游一游他的别墅:辋川别业。
王维的别墅可真大呀,依山而建,换现在可以申请一个5a级自然景区了。他将这片土地划分为二十个景别,分别写了诗画了画,我挑了几处我最想去的,分享给大家。大图放在最后,你们也可以仔细看看,挑个住处。
《文杏馆》
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
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
文杏也叫蓬莱杏,在古代那可是神仙果,不常见的。王维把这座华美的建筑盖在地势极高的地方,才配得上以神仙果为梁的仙境,有云飘进屋里来,转瞬间便化作人间雨。睡觉的时候有云作伴,想想就高兴。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最有名,也最精彩。以“空”字开头就让整个画面充盈起来,剩下的便都是自然,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语在林中回响,越显得寂静。不知不觉,夕阳西下,余光一点点照亮森林中黑暗的青苔。前两句的寂静,伴随一个“返”、一个“复”字,立刻活泼了起来,把思绪拉回来,像没有边际的宇宙中的回响,张弛间有了生气。
漆园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
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
这里的古人指的是庄子,那么大学问只做了一个管理漆园的小官,楚威王请他出仕为相他拒绝了,后人称他傲吏,称赞的意思。王维这个不成功的官吏拿庄子说事儿,自己隐居不是傲吏,而是早已将自己托付给了“婆娑数株树”,自然的才是最恒久的,人到了无所待的时候,哪里还会在乎转瞬即逝的功名。
郭忠恕版《辋川图》采用的是中国传统长卷方式,从右向左展开。观者每打开一寸,便有一寸景色出现,连绵不断,随着画家高高低低游于山中,不知不觉,方寸之间,俯仰天地万物。这种技法,叫做散点透视,与西方的焦点透视不同,散点透视不受时空限制,心之所至,定在情理之中。
郭忠恕临王维《辋川图》
宋人最爱唐诗画意,以后我想慢慢分享给大家。唐代还有一位诗人爱画,为此写了不少题画诗,这个人就是“诗圣”杜甫,下一次我想分享杜甫的题画诗。
大家有什么想看的诗画也可以发给我。以后,要做一个无论什么情况下,都爱读诗读画,给自己心中留一亩三分田快乐社会人儿。
关于马菁菁
青年艺术家,水墨艺术研究者。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得香港中文大学硕士学位。马菁菁国学功底深厚,擅长鉴赏古代及近现代名家字画,绘画风格天真率性,古拙风趣,笔力随性大气,画风自成一派。其作品多次参加公益慈善拍卖及国际交流,推出跨界艺术衍生品。 出版《山山水水聊聊画画》魏晋-两宋以及元明清卷等畅销书籍。
关于《山山水水聊聊画画》魏晋到两宋、元明清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90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阿尤布王朝缔造者萨拉丁逝世
下一篇: 约旦签字加入《阿拉伯联盟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