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你追《清平乐》了吗?那时候的江阴也了解一下……

人生百味 2023-12-30 14:55:18

近日《清平乐》开播,影视剧中出现了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字范仲淹、晏殊、韩琦……还有

突然之间就唤醒了大家学生时代被“背诵并默写全文”支配的恐惧,譬如《岳阳楼记》自范仲淹一出场弹幕就开始洋洋洒洒集体背诵“庆历四年春,……”

人才辈出的宋仁宗时期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

明朝文学编辑家辑录唐宋大家散文选,将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列为“唐宋八大家”,其中这六位宋人,全都出现在北宋仁宗一朝。

若是列个人才不完全名单,

——政治杰出人才有:范仲淹、吕夷简、杜衍、庞籍、包拯、韩琦、富弼、文彦博、狄青、张方平、赵抃、唐介、吴奎、范镇、吕惠卿、吕公著、宋庠、吕大防、吕公弼、范纯仁、曾布、章惇、蔡襄、王安石……

——文化杰出人才有:苏洵、苏轼、苏辙、曾巩、欧阳修、张先、柳永、晏殊、宋庠、宋祁、尹洙、梅尧臣、苏舜钦、黄庭坚、张载、邵雍、周敦颐、程颢、程颐、沈括、苏颂、胡瑗、孙复、李觏、宋敏求、范祖禹……

真可谓“钜公辈出,尤千载一时也”。(明 李贽)

名臣蔡襄与江阴渊源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其诗文清妙,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

《虹县帖》行楷书 31.3 x 42.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留诗悟空院

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蔡襄18岁,经凌景阳建议和安排,在古刹悟空院寄居下来,整日埋头读书,为来年春天的会试作准备。就在天圣八年(1030)会试中,风华正茂的蔡襄进士及第,在紧接着的殿试中,荣登甲科第十名,由此开启了他声名显赫的仕途。取得了功名的蔡襄返乡途中在江阴停留了几天,在他心目中,凌景阳是引领他步入仕途的恩人,江阴则是改变他人生的发迹之地。来到曾经寒窗苦读近半载的悟空院,蔡襄思绪万千,提笔在寺壁上留下一首《久寓悟空院刹,行而书之》:

寂寂精庐切半空,古原高下稻花中。

莲趺披素轻云梵,花萼雕红细雨宫。

孤鹤睡迷千树月,断蝉吟绕五更风。

心縻尺组遥相谢,归马南蹄疾似蓬。

34年后,蔡襄的堂内兄葛密(字子发)在悟空院看到这首诗,触景生情,写了一首《覩悟空寺留题寄蔡君谟》:

昔年诗板著莲宫,笔力雄豪墨彩丰,

不日三阶平国政,山僧应待碧纱笼。

蔡襄收到葛密的这首诗,回想起当年寄居悟空院留诗僧壁的情景,不由得感慨有加,特地回了一首《和子发》:

空梁诗板岁年多,唯有秋虫占作窠。

闻道故人时拂拭,此生无奈旧情何。

与葛氏家族渊源

蔡襄在青阳悟空院读书,不仅迎来了灿烂的前程,而且觅得了意中人,使他成为青阳葛氏的乘龙快婿。

葛氏是江阴的大族,处士葛惟明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虽然没有登第,但他酷爱读书,家中积累了成百上千卷书,平时告诫子孙要好好读书。葛惟明有5个儿子,3个女儿,长女嫁给了凌景阳,次女嫁给了进士陈玉,家中还有个小女儿尚未许配人家。

就在蔡襄考上进士重返江阴之时,凌景阳在岳父母面前为他向葛家的小女儿提亲。在蔡襄寄居悟空院读书期间,葛惟明见这位年轻人知书达礼,好学上进,对他早就备加赞赏,如今又见他进士及第,对这门婚事自然十分中意。蔡襄回到老家,向父母稟明此事,父母见是儿子的恩人凌景阳牵的线,在了解了葛家的情况后,当即就把婚事定了下来。

第二年春,蔡襄赴吏部铨选,被任命为漳州军事判官。返程到江阴青阳,正式迎娶葛氏夫人回乡。此时的蔡襄,可以说获得了人生最得意的际遇,新婚之后,便拜别父母,偕同葛夫人前往漳州赴任。

葛清源自嫁给蔡襄之后,随蔡襄四处为官,平时相夫教子,勤俭持家,驭下有度,宜家以礼,于皇祐四年(1052)受封为永嘉郡君。

至和二年(1055)六月,蔡襄痛失爱子,葛氏夫人因伤感过度,病倒于杭州,蔡襄为给夫人治病,在杭州逗留了三个月左右。当年十二月,葛夫人病亡于衢州道中。这对蔡襄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他满怀悲情,写下《过泗州岭》一诗:

二十五年间,三回共往还。

那知临白首,相失向青山。

想像音容在,侵寻鬓发斑。

平生多善行,应不下尘寰。

第二年葛氏夫人下葬时,蔡襄亲自撰写了祭文,祭文写得极为哀婉,在颂扬了葛夫人种种贤德之后,文章写道:“姑失孝妇兮,庙失芳荐;夫失良偶兮,子失慈祐。念生存之所立,怅神理之难究,呜呼哀哉!”对于失去这位共同生活了25年的“良偶”,蔡襄心中的哀伤难以言表。

北宋繁华江阴

北宋统一全国后,也极为重视各地水利的发展,例如江阴知军崔立于1020年开横河、知军葛闳于于1051年疏浚锡澄运河。连续的水利发展,使得江南地区的河道网络比隋唐时发展了一大步。

《清明上河图》

宋代,江阴黄田闸下兴起了“江下市”。旧志记载:“外有江下市,在澄江门外,以通黄田港。”“商船倭舶,岁常辐辏,故市大于城闺。”这说明依港而兴的江下市,其繁荣盛况已胜过当时的城内。时任常州知州的王安石在看到黄田港的盛景后,在《忆江阴见及之作》中写道:“黄田港北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

北宋的繁华,已如云烟,还看今朝!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88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