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颐养、祛疾。
香之冲寂,穷碧落、隐芳姿。以香为伴,起居食事,乐以忘忧。
《大宋僧史略》:“香也者,解秽流芬,令人乐闻也。经中长者请佛,宿夜登楼,手秉香炉,以达信心。明日食时,佛即来至。故知香为信心之使也。”佛教认为香是信心的使者,负责向佛传达人的心事。
一、何为香道?
香道,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名贵香料进行鉴赏,在秩序与自然中认知与感悟香的物理与人文意义。
中国香道始于春秋战国,发展于秦汉,臻善于隋唐五代,鼎盛于宋元明清。香道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古时在贵族士大夫及文人阶层间盛行。
二、香道之用
香道有利于为环境增添优雅的艺术气息,在吐纳之间获得身心的妙悟。
1、药用
《梦溪笔谈》中记载苏合香丸治病:“此药本出禁中,祥符中尝赐近臣。”北宋真宗曾将苏合香丸炮制成的苏合香酒赐给王文正太尉,有“极能调五脏,却腹中诸疾。每冒寒夙兴,则饮一杯。”的奇效。
2、祭祀
北宋仁宗庆历年间,河南开封发生旱灾,仁宗就在西太乙宫焚烧龙脑香十七斤祝祷求雨。
南宋淳熙三年皇太后圣诞,十天前,皇后、皇太子、太子妃以下至各级官员、宫内人吏均要依序进香贺寿。
3、薰衣
西汉便记载焚香薰衣之俗,东晋南朝士大夫间有“衣冠芳馥”之习,至唐代,外来香大量输入,薰衣之风盛行。
《宋史》记载北宋徽宗时,蔡京待客曾焚香数十两,香云从别室飘出,蒙蒙满座,来访宾客衣冠都沾上芳馥的气息,数日不散。
4、宴会
南宋官府宴会中,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春宴、乡会、祝寿、文武官考试及第后的“同年宴”等细节繁琐的宴会,官府会特拨“四司六局”的人员专司。《梦梁录》便有记载:“‘六局’中的‘香药局’专司香的使用,掌管龙涎、沈脑、清和、清福异香、香叠、香炉、香球及装香簇细灰等事务。”
5、考场焚香案
唐宋时,礼部贡院试进士日,设香案于阶前。先由主司与举人对拜,再开始考试。
欧阳文忠曾作:“焚香礼进士,彻幕待经生。”阐述了考进士时的焚香礼遇。
6、香木建筑
古代皇室外建筑经常使用西洋杉建造,西洋杉气味香甜、可驱虫。如清朝皇室在承德的夏宫,梁柱与墙壁均为西洋杉所造,且为了让木材的芳香直接渗入空气中,不给其上漆。回教清真寺建筑也常用玫瑰露和麝香混合于灰泥之中,随着一天中温度的升高,香气自然发散。
三、四大名香
1、沉香:
沉香属香道文化中香之上品,香气端庄宁静。沉香是一种混合了树胶、树脂、挥发油、木材等多种成分的固体凝聚物,体积、形状各异。沉香是以瑞香科植物所包含的树种为基础,在受伤害条件下经年累积出的一种香料。沉香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云南、广西等地。
2、檀香:
檀香是为檀香科植物的心材,香气甜美飘逸。药材分黄檀香和白檀香两种。黄檀香色深,味较浓,白檀香质坚,色稍淡。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台湾。
3、龙脑香:
龙脑香又称“天然冰片”、“冰片”、“瑞脑”,是龙脑香树的树脂凝结成的一种近于白色的结晶体。龙脑香白莹如冰,俗称为冰片脑,或梅花脑。
4、麝香:
麝香是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分泌物,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有特殊的香气,可制成香料;有苦味可以入药。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外用能镇痛、消肿。
四、香道器具
基本配置:香料、香灰、香炭、香具;
香具:香三事(香炉、香瓶、香盒),点炭架、专用点炭用的打火机;
火道具七件套:香勺、香铲、圆灰押、长灰押、香箸、羽扫、银叶夹;
讲究的还要有香席、切香板、香刀、银叶收纳盒等。
五、品香方式
1、品味线香、盘香。
2、打香篆:将香粉填入香篆模子,形成一个具有美好寓意的图案(福禄寿图案等)来品味。
3、空熏和隔火熏香。这两种均要借助香炭、香灰,把火和香料分开,起到见香不见烟的效果。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87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清代著名女词人顾太清出生
下一篇: 共产国际对中共作出新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