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画于1880年】
春,又回到了人间
作者:里尔克
翻译:岩子
春,又回到了人间。大地
宛似一个饱读诗书的孩子;
她知道,哦,许多许多诗歌.......
漫长苦学之酬奖是也。
她的老师甚为严厉。从前
我们喜欢老先生白白的胡须。
而今,什么叫绿?什么叫蓝?
我们把她问:她全会,她全会!
自由而快乐的大地啊,和孩子们
一起玩耍吧。我们要捉住你,
快活的地球。成功属于最乐观者。
哦,先生教给她的许许多多诗,
均印在根根茎茎、盘根错节的
古树上:她在吟唱,她在吟唱!
Frühling ist wiedergekommen
Die Sonette an Orpheus Erster Teil XXI
Rainer Maria Rilke
Frühling ist wiedergekommen. Die Erde
ist wie ein Kind, das Gedichte wei ;
viele, o viele .... Für die Beschwerde
langen Lernens bekommt sie den Preis.
Streng war ihr Lehrer. Wir mochten das Wei e
an dem Barte des alten Manns.
Nun, wie das Grüne, das Blaue hei e,
dürfen wir fragen: sie kanns, sie kanns!
Erde, die frei hat, du glückliche, spiele
nun mit den Kindern. Wir wollen dich fangen,
fr hliche Erde. Dem Frohsten gelingts.
O, was der Lehrer sie lehrte, das Viele,
und was gedruckt steht in Wurzeln und langen
schwierigen St mmen: sie singts, sie singts!
莱纳·玛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奥地利德语诗人,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之一,生于布拉格,生活在慕尼黑和柏林,并曾旅居意大利、斯堪的纳维亚及法国,一生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著作丰富,包括诗歌、小说、书简。1890年代前期开始诗歌创作并出版诗集,诗作具有感伤的抒情风格。进入20世纪后受罗丹等人影响,逐渐形成新的艺术见解,诗歌也开始转向对客观经验的冷峻抒写。晚年则更多通过诗歌表达对宇宙与生命的存在之思。主要作品有《图像集》《时辰祈祷书》《新诗集》《杜伊诺哀歌》和《致俄耳甫斯十四行》等。因白血病逝世,葬于瑞士。
译
者
说
诗
这首诗出自于《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第一部,其中的第21首。写春,却弃之百灵鸟和紫罗兰等通常的主角而不用。一反从前一以贯之的45度仰望星空的姿势,诗人将视线投向了人类休养生息的地球。同时把返青的大地匠心独运地比作一个孩子,并且是一个能够背诵许多许多诗歌的孩子。可孩子的这些个本事并非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经历了漫长而苛刻的磨砺和苦学,硬是给一位严厉的,长着白胡子的老先生给“逼”出来的。此刻,大地终于摆脱了严寒,由冬天步入春天。孩子也由一张白纸,变成了一幅彩色的图画,由懵懂无知变得饱读诗书。当有人问起“ 什么叫绿?什么叫蓝?”,她一一对答如流。
拥有了自由和知识的大地,是多么的快乐和幸福!蓝蓝的天空,绿绿的田野,春天如此之美好!来,“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吧”!“ 我们要捉住你,/快活的地球。/成功属于最乐观者!”
大地在吟唱,在快乐地吟唱,一首接一首!这些诗,首首刻印在“根根茎茎和盘根错节的古树上”。那是知识,是智慧,是苦难,是力量,是先知留给我们的无比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这是一首春天的诗,更是一支妙趣横生,令人无穷回味的成长之歌。
译者简介
岩子
曾为大学教师。80年代出版了第一本译作。90年代留学德国。21世纪走向写作,国内外已出版译著或合集十余部,其中有唐诗德译《轻听花落》。
值得一读 ▼▼
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云南人民出版社,冯至译)
▍ 第一封信
巴黎
一九〇三年二月十七日
尊敬的先生,
您的信前几天才转到我这里。我要感谢你信里博大而亲爱的依赖。此外我能做的事很少。我不能评论你的诗艺;因为每个批评的意图都离我太远。再没有比批评的文字那样同一件艺术品隔膜的了;同时总是演出来较多或较少的凑巧的误解。一切事物都不是像人们要我们相信的那样可理解而又说得出的;大多数的事件是不可信传的,它们完全在一个语言从未达到过的空间;可是比一切更不可言传的是艺术品,它们是神秘的生存,它们的生命在我们无常的生命之外赓续着。
我既然预先写出这样的意见,可是我还得向你说,你的诗没有自己的特点,自然暗中也静静地潜伏着向着个性发展的趋势。我感到这种情形最明显的是在最后一首《我的灵魂》里,这首诗字里行间显示出一些自己的东西。还有在那首优美的诗《给雷渥琶地》也洋溢一种同这位伟大而寂寞的诗人精神上的契合。虽然如此,你的诗本身还不能算什么,还不是独立的,就是那最后的一首和《给雷渥琶地》也不是。我读你的诗感到有些不能明确说出的缺陷,可是你随诗寄来的亲切的信,却把这些缺陷无形中给我说明了。
你在信里问你的诗好不好。你问我。你从前也问过别人。你把它们寄给杂志。你把你的诗跟别人的比较;若是某些编辑部退回了你的试作,你就不安。那么(因为你允许我向你劝告),我请你,把这一切放弃吧!你向外看,是你现在最不应该做的事。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只有一个唯一的方法。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你要在自身内挖掘一个深的答复。若是这个答复表示同意,而你也能够以一种坚强、单纯的"我必须"来对答那个严肃的问题,那么,你就根据这个需要去建造你的生活吧;你的生活直到它最寻常最细琐的时刻,都必须是这个创造冲动的标志和证明。然后你接近自然。你要像一原人似地练习去说你所见、所体验、所爱、以及所遗失的事物。不要写爱情诗;先要回避那些太流行、太普通的格式:它们是最难的;因为那里聚有大量好的或是一部分精美的流传下来的作品,从中再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则需要一种巨大而熟练的力量。所以你躲开那些普遍的题材,而归依于你自己日常生活呈现给你的事物;你描写你的悲哀与愿望,流逝的思想与对于某一种美的信念——用深幽、寂静、谦虚的真诚描写这一切,用你周围的事物、梦中的图影、回忆中的对象表现自己。如果你觉得你的日常生活很贫乏,你不要抱怨它;还是怨你自己吧,怨你还不够作一个诗人来呼唤生活的宝藏;因为对于创造者没有贫乏,也没有贫瘠不关痛痒的地方。即使你自己是在一座监狱里,狱墙使人世间的喧嚣和你的官感隔离——你不还永远据有你的童年吗,这贵重的富丽的宝藏,回忆的宝库?你望那方面多多用心吧!试行拾捡起过去久已消沉了的动人的往事;你的个性将渐渐固定,你的寂寞将渐渐扩大,成为一所朦胧的住室,别人的喧扰只远远地从旁走过。——如果从这收视反听,从这向自己世界的深处产生出"诗"来,你一定不会再想问别人,这是不是好诗。你也不会再尝试让杂志去注意这些作品:因为你将在作品里看到你亲爱的天然产物,你生活的断片与声音。一件艺术品是好的,只要它是从"必要"里产生的。在它这样的根源里就含有对它的评判:别无他途。所以,尊敬的先生,除此以外我也没有别的劝告:走向内心,探索你生活发源的深处,在它的发源处你将会得到问题的答案,是不是"必须"的创造。它怎么说,你怎么接受,不必加以说明。它也许告诉你,你的职责是艺术家。那么你就接受这个命运,承担起它的重负和伟大,不要关心从外边来的报酬。因为创造者必须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在自身和自身所联接的自然界里得到一切。
但也许经过一番向自己、向寂寞的探索之后,你就断念作一个诗人了(那也够了,感到自己不写也能够生活时,就可以使我们决然不再去尝试);就是这样,我向你所请求的反思也不是徒然的。无论如何,你的生活将从此寻得自己的道路,并且那该是良好、丰富、广阔的道路,我所愿望于你的比我所能说出的多得多。
我还应该向你说什么呢?我觉得一切都本其自然;归结我也只是这样劝你,静静地严肃地从你的发展中成长起来;没有比向外看和从外面等待回答会更严重地伤害你的发展了,你要知道,你的问题也许只是你最深的情感在你最微妙的时刻所能回答的。
我很高兴,在你的信里见到了荷拉捷克教授的名字;我对于这位亲切的学者怀有很大的敬意和多年不变的感激。请你替我向他致意;他至今还记得我,我实在引为荣幸。
你盛意寄给我的诗,现奉还。我再一次感谢你对我信赖的博大与忠诚;我本来是个陌生人,不能有所帮助,但我要通过这封本着良知写的忠实的回信报答你的信赖于万一。
以一切的忠诚与关怀:
莱内 马利亚 里尔克
--------------------
雷渥琶地(Giacomo Leopardi,1798—1837),意大利诗人。今译莱奥帕尔迪。
策划:骆英
主编:王爽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86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人民日报》号召向焦裕禄同志学习
下一篇: 越南蓝山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