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有的聚族而居,有的迁徙而来。今天我们介绍的,是一个摔泥巴摔出来的村庄。
这就是沁阳市盆窑村。摔的也不是一般的泥巴,是摔捏当地红土烧出精美实用的黑陶。
盆窑村所在地,就是一个土坡,这里的土色偏红,土质颗粒细腻,黏性大,色泽油润,做成的黑陶质坚如瓷,兼有釉感。
因为土质适于制陶,就有百姓在红土坡上挖洞、打窑、采泥、做坯、烧窑,吃在窑上、住在窑上,慢慢在土坡周边形成了一个聚落。因前期烧制陶器以陶盆居多,故村子叫“盆窑”。
特色的红土坡
村口已经水泥硬化了,但进入村中,走进院里,钻进窑洞,红土、黄土,做好的陶坯,烧好的盆罐,乃至烧坏的土坯、裂缝的陶器,满眼都是。
土是盆窑人眼中的宝贝。普普通通的一把土,是他们谋生的依赖。
抓起一把土,辨土色,闻土气,捏土感,看黏度,找“土筋”……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他们是“靠土吃土”。
多种土糅合成黑陶
靠土吃土,不假。
他们生于土炕,吃土中所产五谷杂粮,住在土窑,天天摔打泥土、揉捏土坯,死了也要入土为安。
他们真正懂这方土,这是生养他们的土。
以前摔捏红土做陶器,是为了贴补家用,一般是陶盆、陶瓮、陶罐等器物,只是简单轮制、素面磨光就行,实用即可。
现在走进制陶窑洞里,花盆、鱼盆、寿瓶、笔洗、笔筒……样式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烧制工艺,也由原来简单的选土、选柴、塑胎、晾坯、烧制等工艺,增加了打浆成泥、胎膜成形、绘制浮雕等现代工艺。
常见的陶器土黄色,敲击发出闷声。这里的黑陶漆黑发亮、见灯反光,敲击声音清脆悠扬,有铜器的音色,负有“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硬如瓷”的美誉。
以前的陶器都是实用品,现在多是艺术品。
盆窑人将自己的心血、对美的感受,通过土的摔打揉捏、火的升腾煅烧,凝结成一个个时代的结晶,供人们享用赞叹。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73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金兀术兵陷临安
下一篇: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