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白写词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词作只有44字却是词中精品

华里士 2023-12-30 02:14:42

一段前言:最近不停在后台收到粉丝留言,询问【唐诗闲读】还有没有后续,可见跟我一样的诗词爱好者实在不少,因为【唐诗闲读】系列陆续已经写了200篇上下,总文字量已经超过了30万字,很有整理的必要了,因此后续【唐诗闲读】关于唐诗的文章可能还有,却只会是已经写过诗目之外关于某个诗人著名作品的补充。

但本人热爱诗词的初心不改,于是打算从今天开始再写一个系列,这次本该着手写宋词,结果却发现,宋之前的词作里也有大量的佳作不可漏过(比如温庭筠、李煜就万万舍不得不说),为了时代限定的严谨,我给这个系列定了新名字叫【爱唐宋词】,今天是第一篇。

据《唐宋词鉴赏辞典》称:“词是中国的韵文之一,也是诗体的分支。产生于隋唐而兴盛于南北宋,并流播于同时代的辽、金,其间产生了不少著名的词人和脍炙人口的作品。”因此,要读词,我们要向最早的根源处找,找最早的词和词人。

(李白画像)

这一找,找到的还是李白。你看,李白有多厉害,在唐诗里已经说不尽,到了词,还得说他,没办法,绕不过去,南宋淳佑年间黄升编集的十卷本《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中选录了署名为李白的两阙词,就是《菩萨蛮》和《忆秦娥》,并云:“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

注:黄升关于词的书有上下两部,上部为《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共十卷;下部为《中兴以来绝妙词选》,亦十卷。卷后附词人小传以及评语,为宋人词选之善本,后人统称《花庵词选》。

清代词评家陈廷焯也说:“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两阕,神在个中,音流弦外,可以足为词中鼻祖”(《云韶集》卷一)。后来的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也大加赞叹称:“太白纯以气象胜”(指《忆秦娥》),足见李白的这两阙词实在当得起这个鼻祖地位。

李白我们不用作词人介绍,因为太熟悉了。说多了都是套话废话。

限于篇幅,今天我们只读两阙词中的《菩萨蛮》,原词如下: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这阙词或者是思归,或者是盼归,总之跟旅途相关,或者词人在旅途之中,或者词人在等待旅途归来的人。因此,词一开始,就从旅途景色入手写起:

平林漠漠烟如织。这是黄昏时分,黄昏是个视线模糊的时间段,因此才会有平林漠漠烟如织的景象,远处有一片树林,就停在一片烟雾之中,有黄昏远望经验的人会知道,这个烟未必是真烟,它更有可能是一种视觉感受。黄昏,正是让人动感情的时间段,思乡的游子,思夫的闺妇,远行的旅人,都会在这个时候沉入无限的愁思之中,而这愁思,正如远处林中慢慢涌起的暮霭一样,渐渐浓了起来,渐至浓得化不开。

(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暮霭沉沉之中,词人被逼迫得喘不过气来,于是把眼光放远,涌入眼帘的,是一带远山,暮色渐沉之中,山色愈显寒凉,近处的林色与寒山交织,勾起的只能是伤心,林色青绿,映照在黄昏薄黄的日光之中,显得青碧而冰凉,让人忧伤。“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语),在这里,远山的色彩是加入了词人的情感的,远山未必青碧,但在词人灰暗的心理之下,它只能是冷色调的,碧色才最合理。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这一句很精彩,一个“入”字,让暝色有了人格,它成了一个无理的侵入者,带着浓浓的离愁,逼近楼中的人,而这个人,可能是词人自己,他正满怀愁绪,怀恋远方;也可能是词人思恋的对象,他(或者是她)正盼着远方的词人快快归来。不管是谁,总之,夜色降临,使人更加沉浸在无法排遣的相思之中,激起更加浓重的愁怀。

至此,上阙在近与远、动与静的交替之中,勾画出一幅伤心人在黄昏之时凭楼望远的画面,在词的上片,愁是字面上的,是直抒胸臆的。

(玉阶空伫立)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台阶就在那里,归人却在远方,台阶的材质好一层,远人不归的愁思就加浓一层,没有归来人的登临,台阶再好,也不过是枉自伫立;你看,夜色渐深,宿鸟儿还知道急急归来,亲爱的人啊,你在哪里?亲爱的人啊,你快回来!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归程遥遥,山水迢迢,走完了一程,又是一程,歇脚的长亭一座接着一座,归乡的路啊,总是那么漫长。

长亭的概念起于秦代起,乡村之间大约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像汉高祖刘邦就是亭长出身),后世人们依此规制,在驿站路上大约每十里设一亭,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后来又细化成“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再到后来经诗人们反复咏唱,长亭、杨柳、美酒、南浦等字眼在古人诗词中已经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都是送别诗词中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文字符号,代表送别,代表挽留……

(长亭更短亭)

既是长亭更短亭,就要赶路人急急攒行,以加快归来的速度。实际上,这个“长亭更短亭”对于路上人和家中人的含义是不同的。

远方的旅人攒行赶路,盼望归来,于是宁肯累一点,也愿意“长亭更短亭”,家中的亲人盼望远人归来,希望旅途快点结束,因此也希望“长亭更短亭”,但这种迫切的情怀又不是催逼,因为他们通常更希望远人能平安归来,相对于见面的急切与亲人的平安,平安更重要些。对家中的人来说,这里的长亭更短亭更是急切心情的写真。

词的下片,词人的愁绪化入心底,虽然仍从写景入手,但实际上一切的景色都与盼归关联了起来:玉阶也罢、宿鸟也罢、长亭也罢、短亭也罢,都成了内心的急切心情的外化,纠结于内心深处的忧伤与哀愁,外化成了盼归的急切与叮咛。

(长亭古道)

李白这阙词的结构也值得一提:上片是景色的渲染,下片从景色转入主观心理的描摹,全词结构密织如网,情景交织,句与句之间层层迭进,紧密相扣,每一句的含义亦相互交织,全词意境浑然天成,难怪被称为“百代词祖”。

顺带说一下,本人背诵的第一阙词作,就是它。

关于作者,有人认为这阙词的作者不是李白,但却拿不出过硬的证据,因此,我们还是依惯例把它列在李白的名下,其实这重要吗?只要词好,读就是了。

(【爱唐宋词】之1,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73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