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常遇春还在朱元璋还会杀蓝玉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蓝玉是明朝开国大将,有胆有谋,勇猛善战,多次立下战功。最突出的战绩是,在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名震天下。
蓝玉功劳很大,然而,其人性格桀骜不驯,常常居功自傲,多次做出很出格的事情。
有一次,蓝玉北征班师,夜里到达喜峰关,守关的官吏没能及时开城门,蓝玉大怒,便纵兵毁关,破门而入。不仅如此,蓝玉还做出了一件更离谱的事,侮辱了元主的妃子,导致元妃自尽。这两件事,都让朱元璋非常生气,但也没怎么惩罚蓝玉,蓝玉便更加有恃无恐。
朱元璋曾想封蓝玉为梁国公,后因蓝玉多次犯错,改为凉国公,蓝玉得知后,很生气,但还不警觉改过。后来,蓝玉被封为太傅,蓝玉不愿位居宋、颍两公之下,傲慢地说,我难道不能封太师吗?朱元璋当然对蓝玉心里不爽,此后,蓝玉提的一些建议,朱元璋也不采用,因此,蓝玉心里更加郁闷。
《明史 蓝玉传》记载:北征还,夜扣喜峰关。关吏不时纳,纵兵毁关入。帝闻之不乐。又人言其私元主妃,妃惭自经死,帝切责玉。初,帝欲封玉梁国公,以过改为凉,仍镌其过于券。玉犹不悛,侍宴语傲慢。在军擅黜陟将校,进止自专,帝数谯让。西征还,命为太子太傅。玉不乐居宋、颍两公下,曰:“我不堪太师耶!”比奏事多不听,益怏怏。
然而,朱元璋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心狠手辣的他终于有一天忍不住了,于是,秋后算账,对蓝玉下手了。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这是个很好的借口,于是,朱元璋便以谋反罪将蓝玉逮捕下狱,后剥皮实草,传示各地,并抄家,灭三族,还株连蔓引,诛杀蓝玉党羽,被杀者达一万五千人。
《明史 蓝玉传》记载: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瓛告玉谋反,下吏鞫讯。狱辞云:“玉同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硃寿、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为变,将伺帝出耤田举事。”狱具,族诛之。列侯以下坐党夷灭者不可胜数。手诏布告天下,条列爰书为《逆臣录》。至九月,乃下诏曰:“蓝贼为乱,谋泄,族诛者万五千人。自今胡党、蓝党概赦不问。”
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常遇春是明朝的开国名将,非常了不起,曾说给他十万军队,就能横行天下,被称为“常十万”。朱元璋对常遇春非常好,也非常重用他,经常让常遇春和徐达搭档,征战天下。
常遇春暴病而死之后,朱元璋非常伤心,亲自祭奠。此外,常遇春被还追封为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那么,值得思考的是,如果常遇春没死,朱元璋看常遇春的面子,还会杀蓝玉吗?
其实,朱元璋杀蓝玉,主要是为了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蓝玉如此狂傲,目中无人,朱元璋心里肯定感到非常不安,我都快镇不住你了,万一我死了,谁还能镇得住你?你要造反怎么办?所以,朱元璋必须要杀蓝玉。一句话,威胁到皇权了,别说常遇春,谁也救不了蓝玉。
另外,蓝玉的性格也有问题,飞扬跋扈,桀骜不驯,如此目中无人,怎么能不犯大忌?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一点也没错。
引言: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都指挥使蒋瓛密报明太祖朱元璋,蓝玉案发。龙颜大怒的朱元璋下旨将凉国公蓝玉押入诏狱,经审讯之后抄其家夷三族,蓝玉本人更是被剥皮实草,蓝玉一案从公侯到官员牵连人数多达一万五千余人,南京顿时血流成河。
那么蓝玉到底做了什么,让朱元璋不惜背负暴君的骂名也要将其家族屠戮殆尽呢?
蓝玉,为常遇春妻弟,自元末天下大乱各地义军纷纷揭竿而起时便在常遇春帐下镇抚,因其作战勇猛,屡战屡胜,被常遇春经常夸赞。后来升任大都督佥事。
洪武四年至洪武二十一年,蓝玉率领大军北征西讨,战功卓著,不仅击败了北虏还平定了西南。并与洪武二十一年在捕鱼儿海一役中,趁着风沙目不能视,突袭北元主力,并且一战而胜,虏获北元朝廷从属及男女随行共计七万多人。班师回朝之后被封为凉国公。
蓝玉其人居功自傲,不仅在班师回朝的途中拆毁了喜峰关国门,并且多次目无法纪,纵容家丁强占民田。当御史科道官上门查问时,蓝玉竟然将其赶走了。甚至在朱元璋在宫廷举办酒宴犒劳众将的时候,口出狂言,居功自傲,惹的朱元璋不快。一直到洪武二十六,锦衣卫告发其谋逆,朱元璋将其处死。蓝玉结束了他辉煌而令人叹息的一生。
那么蓝玉真的谋逆了吗,史书上说蓝玉当初是在得到皇帝即将在一个祭祀农田的典礼上现身的消息,才决定谋逆的,当晚召来旧部,准备收集军马,铠甲,召集旧部士卒,在皇帝的祭祀大典上发动兵变。
但当时据《逆臣录》上记载为其罗织的罪名则十分可笑,上面是这样记载的,当晚参与谋逆的有渔夫还有农户,这些人何德何能参与到蓝玉这种身份的谋逆事业中去呢?就算那些农户和渔夫都是蓝玉的旧部,但也并不像蓝玉嚣张跋扈纵横不法的作风,因为据史料说,蓝玉收养的家奴和义子有千人之多,如果真的是旧部,怎么会是农户和渔夫呢。因此这种说法显然经不住推敲。
还有一个疑点就是祭祀的日期必然会由南京钦天监决定,而据史料记载,蓝玉谋逆的那段日子南京雨雪交加,而作为祭祀农田的典礼,则不会只是一个小小的仪式,对于一贯重视农业发展的朱元璋来说,届时一定是个文武百官、应天府尹、当地县令等大小官员共同在场的大型祭祀活动。所以日期会根据天气的变化而提前调整,而在这种根本不确定的情况下,蓝玉的谋划显然是不成熟的。而他本身作为一个功勋卓著的将领来说,更应该谋定而后动,而不是如此的草率。
所以蓝玉谋逆的事实极有可能是假的,但蓝玉就没有一丝一毫的谋逆之心吗?
蓝玉在最后的政治生命里,由于嚣张跋扈,已经不受朱元璋的重视了,并且因为其在军队中私自制定军官升迁的制度,更是令朱元璋感到不安。因此无论朱元璋之前有没有想过将蓝玉等一干能征善战的武将留给太子朱标使用,都已经成为了朱元璋的眼中钉肉中刺,再加上太子朱标已经身故,而皇太孙朱允炆年仅16岁,性格像极了其父朱标。因此,朱元璋已经失去了最疼爱的儿子,更不可能容许蓝玉这样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存在,只有彻底将这些嚣张跋扈的武将清除干净,才能把大明放心的交给皇太孙朱允炆。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虽然朱元璋解决了朝中的隐患,但在大明的沧州,他另一个野心勃勃的儿子正在虎视眈眈觊觎着他的皇位,朱元璋所做的一切,彻底为朱棣的靖难扫清了障碍。
结语:自古以来权力的交替都是伴随着血雨腥风,但是一味通过杀戮去获取政局的稳定是极为不智的。大家对于蓝玉之死有什么看法呢?
蓝玉,安徽定远人,开平王常遇春之妻弟,早年在常遇春部下为偏将,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在军中颇有名望。《明史》称赞他?临敌勇敢,所向皆捷?。常遇春经常在朱元璋面前夸奖他,因而得到了朱元璋的器重,由管军镇抚骤升至大都督府俭事。
洪武四年(1371年),蓝玉跟随傅友德攻伐蜀地,克绵州;洪武五年(1372年),随徐达北征,出雁门,在图刺河大败元军;洪武七年(1374年),蓝玉率军攻下兴和,俘获其国公贴里密赤及其官属59人;洪武十一年(1378年),蓝玉与西平侯沐英讨伐西番,擒获他们3位头领,斩首土兵数以万计;洪武十二年(1379年),班师国京,第二年进封永昌侯,食禄2500石,给世券;洪武十四年(1381年),蓝玉以副将军跟随征南将军傅友德出征云南,擒获司徒平章达里麻,梁王见大势已去,遂赴滇池投水而死;第二年,蓝玉、沐英又率军攻取大理,平定了云南战患。在平定云南的战争中,蓝玉功劳最大,朱元璋给他增禄500石作为奖赏,并册封蓝玉的女儿为蜀王妃。这样,蓝玉就成了皇帝的亲家,地位更加显赫。
不久又拜蓝玉为大将军,这样,在徐达、常遇春、冯胜等一批重要将领去世或被杀、被贬之后,蓝玉成为第二批成长起来的军事首领。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蓝玉率领十万大军征伐元顺帝之孙、北元皇帝脱古思贴木儿,军队出大宁,至庆州,日夜兼程至百眼井,派出的哨马回报说未见敌人踪影,蓝玉听后马上就想收兵。定远侯王弼劝说:?我们带兵十万出征,现在一无所得,就马上班师,回去拿什么向皇上复命??蓝玉认为他说得有道理,于是带兵继续前进。两个时辰后,哨兵回报,在东北80里处发现大批元军,蓝玉命令王弼为先锋,带兵迅速逼近敌营。
当时,北风呼啸,沙尘四起,遮天蔽日。敌兵认为天气恶劣,且蓝玉部队深入沙漠,缺少水源,肯定不会深入作战,因而未设防备。突然,蓝玉部队从天而降,出现在敌营面前,敌兵顿时四处逃散,溃不成军。蓝玉军队轻而易举地打败元军,俘获元主次子地保奴,并缴获大量金牌、金印、珍宝诸物,马驼牛羊万余匹,焚其甲仗蓄积无数。捷报频频传到京师,朱元璋喜不自禁,对蓝玉大加奖赏,甚至把蓝玉比之为卫青、李靖,进封为凉国公。
但不久,就有人揭发蓝玉与元王妃有私通行为。朱元璋大怒说:?蓝玉无礼如此,这就是大将军所为吗?? 元王妃听到这个消息,十分羞愧,自尽而死。蓝玉还朝后,朱元璋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斥责。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命蓝玉固守西番边地,以防备狡黠的土酋扰乱。然而,刚愎自用的蓝玉擅作主张,结果劳师动众,且无功而返。朱元璋大发雷霆,而蓝玉却一无所知。在用兵方面,朱元璋一贯谨慎,即使是徐达、常遇春在军中调兵遗将,也从不敢越雷池一步。而今蓝玉擅权妄为,目中无人,已失去了朱元璋的宠信。蓝玉再次奏请征发兵丁,移师讨伐朵甘的时候,朱元璋再也忍不住了,勒令他迅速班师回京。
就在蓝玉班师回京的这一年,皇太子朱标去世,悲痛万分的朱元璋立朱标第二子朱允炆为皇太孙。蓝玉回京后,朱元璋任命他为太子太傅,位在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之下。蓝玉感到居人之下,有失身份,挥袖舞臂大呼道:?皇上让我回来,想让我做太师,如今怎么又让别人做了。?不满之情,溢于言表。朱元璋得知后,对他非常不满,渐生厌恶之情。
蓝玉勇略超众,有大将之才,随着功劳的增多,而骄恣也随之渐长。他霸占了东昌大部分民田,百姓向御史告状,当御史到他家调查时,蓝玉大怒,竟然把御史打出家门。北征回师,他又私带大量珍宝驼马,过喜峰口关,夜叩关门,守吏没有立即开门放行,蓝玉大怒,纵兵毁关而入。
朱元璋听说这些事后,极不高兴。更让朱元璋不放心的是,蓝玉常年带兵,致使他在军中有很高的威信,使朱元璋隐隐感到了一种威胁。有一次,蓝玉带兵讨伐四川,出兵前,蓝玉带领部将十余人辞别朱元璋,朱元璋想留下蓝玉进行详细筹划,因而让众将先离去,但是说了三次无人搭理,只见蓝玉袍袖一挥,众将马上离去。这使朱元璋心中很不舒服,同时,也开始打算削夺蓝玉兵权。
另外,蓝玉与太子的亲戚关系,使他过多地卷入了皇权争夺的斗争漩涡,最终导致他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洪武四年(1371年)四月,常遇春之女被册封为皇太子妃,蓝玉就名正言顺地当上了皇太子朱标的舅父。这桩政治婚姻表明朱元璋有意通过联姻,将帝室与成长起来的第二代功臣联系起来,使他们继续为朱家江山卖命;同时也表明了朱元璋欲使蓝玉更好地辅助皇太子的愿望。身为太子妃舅父的蓝王自然是尽心竭力地辅佐皇太子。太子每遇重大事情,也必找蓝玉商量,视蓝玉为心腹。蓝玉也经常把听到的一些重要消息向太子汇报。
当蓝玉征讨纳克楚后,回到京城,马上把听到的有关燕王朱棣的事情告诉太子:?我看燕王有不臣之心,殿下应该小心提防他!?太子说:?燕王对我很恭敬,不会有什么野心。?蓝玉再道:?殿下待人宽厚,容易被人欺骗。?
这件事后来被燕王朱棣知道,他对蓝玉简直是恨之入骨,因而伺机报复。
太子死后,朱元璋召燕王入京议事。朱元璋问朱棣:?你对诸位功臣宿将有什么看法??朱棣想借此机会除掉蓝玉,因而说:?诸位公侯纵态无度,如不加以诛除的话,将有尾大不掉之忧。?朱元璋本来对蓝玉就有疑虑,经朱棣这么一说,朱元璋渐生诛杀蓝玉之心。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八日早朝,一切都很正常,都很平静。正当退朝时,锦衣卫指挥蒋献突然站出来告发蓝玉谋反之罪,蓝玉当场被捕,朱元璋立即下令进行审讯。
二月九日,蓝玉由锦衣卫进行审问,他在公堂上大呼冤枉,不肯服罪。吏部尚书詹徽喝令他供出同党,蓝玉怒视片刻,高声喊道:?詹徽就是我的同党。?结果使得审判官张口结舌,不敢再问,他们最后只好杂取家属的口供作为证据,具结了事。
大狱既定,蓝玉被车裂而死,全家被灭。朱元璋借?蓝玉案?株连了大批军队高级将领,在骇人听闻的刑讯、逼供、诱供下,一张张供状带着血腥被编造出来,颍国公博友德、开国公常升、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怀远侯曹兴、东平侯韩勋等人都被卷入其中,受?蓝玉案?牵连被诛杀的有15000余人。
蓝玉被杀固然有他个人自身的一些原因,如无视法度,强占民田;非礼元王妃,有失身份;蓄养家奴,横暴乡里;北征回营,毁关而入;自恃功高,骄纵跋扈但这些都不足以引起朱元璋的杀机。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有两点:第一,蓝玉卷入了皇权争夺的政治斗争漩涡,成为了朱棣登上皇位的绊脚石;其二,太子朱标死后,使得朱元璋感到年幼的皇太孙朱允炆更加无力控制骄臣悍将,特别是骄横不法的大将军蓝玉,为了朱氏江山的未来,朱元璋只有诛杀以蓝玉为首的第二批功臣宿将,以此为朱允炆今后治理大明江山扫清障碍。
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六年,因为凉国公蓝玉谋反,在朝中拉开了一场腥风血雨,他把功臣蓝玉家族合计一万五千多人全部杀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蓝玉案。
蓝玉是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的小舅子,他本人也是屡立战功,为明朝开国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不念旧情,诛灭功臣呢?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皇帝都是猜忌功臣的。君王最忌惮的也就是手握重兵的武将。而蓝玉就是握着重兵,却十分蛮横,不思改过。
在洪武二十一年,蓝玉打败蒙古之后,朱元璋封蓝玉为凉国公,蓝玉当时已经是明军屈指可数的大将了,在当时的蓝玉可以说是前途无量。但后来,锦衣卫蒋瓛就告发蓝玉有谋反之心,对于谋反,那就触犯了朱元璋的逆鳞了。在朱元璋眼中,谋反的人,是绝对要杀的,不久朱元璋就杀了蓝玉全家。
其实,朱元璋之所以要杀蓝玉,这是由于蓝玉收养了很多义子,这些蓝玉的义人仗着蓝玉的权势横行霸道,在朱元璋看来这个就是蓝玉的私兵,这是谋反的象征。如果哪一天蓝玉觊觎皇位,想要称帝,那不十分危险?如果不把这些人除去,朱元璋可以说是寝食难安。
所以朱元璋一不做二不休,立即开始派人查询蓝玉试图谋反的征兆以及证据。所以这就有了后来十分血腥的蓝玉案,其实说到底,这都是皇权所产生的一个杀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7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