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神奇的一首诗,顺着读是天亮了,倒着读是天黑了,很难超越
中国汉文是很优美的,如果你能巧妙灵活地运用,你会发现不单有音律词藻的美,也有形式变化的美。利用文字的谐音、错位、颠倒等手法造成特殊效果,似乎各民族皆有。但对联和回文诗,肯定是单形、单音、单义的汉字所特有。
首创回文诗者应为《文心雕龙》所载的道原,但是他的作品早已佚亡,因而后人把与其同时代的苏蕙所作的《璇玑图》视为回文诗的鼻祖。
《晋书列女传》说,窦滔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妻苏氏念之,织锦为回文旋玑图赠滔。唐武后《璇玑图序》则说是前秦苻坚时,窦滔镇守襄阳,携带着宠姬去上任,断绝与妻子苏蕙的联系,苏蕙才织成璇玑图寄给他。这张图上共有八百多字,“纵横往复都成章句”。
据说原本是用五色标明三、五、七言,后来的传本都以墨写,但加了句读方法的说明。唐代申诚曾作释文,已经失传了。宋元之间的和尚起宗,花了很长功夫推求,从这八百多个字中读出三千七百五十二首诗来,分为十图。明代康万民又增加一图,共得诗四千二百零六首之多,并与起宗和尚的图合成一编,做成一本专书叫《璇玑图诗读法》。苏蕙这张诗图,真可谓巧思绝伦,鬼斧神工了。
写回文诗需要有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因为“一字未妥,则句便费解;一字未谐,则句便失叶”。
苏东坡有一首《题金山寺》回文诗就很出名: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巷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山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乍看这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七律。写得是月夜景色到江天破晓的景色,也就是天亮了。
但是它也可以倒着读: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山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巷,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它又成了另一首普普通通的七律了。说的是黎明晓日到渔舟唱晚的景色,也就是天黑了。顺着读是天亮了,倒着读是天黑了,大家说这首诗精不精彩?
这种诗,不用说,写起来是够费劲的了。但它的效果,却不很理想。首先,回文体大都是写景诗;其次,说也奇怪,不论你读这种诗多少次,过后总记不清它到底说了些什么。除了“倒读”这一点使人惊奇之外,总难留下深刻的印象。
原因大概是这样:既然正反读都要成章,它就很难表达明确的意义,甚至连肯定的结论也装不进去。于是只好写些“山高月小”、“小月高山”之类的描写风景的平淡话了。用现代科学的话说,它所含的信息量很少,不能告诉人们多少新东西。这种体裁十分苛刻地限制了内容,无怪乎难以广泛流传了。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70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国西北游就要看兰州春在兰州
下一篇: 京剧艺术家张英杰(盖叫天)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