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4日,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去世。
刘华清
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于2011年1月14日6时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曾任海军司令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刘华清简历
刘华清14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战争年代,他历任中队长、指点员、科长、干部大队大队长兼政委、八路军第129师秘书主任、冀南军区组织部部长、军分区政委、旅政委、军政治部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军副政委、第1海军学校副校长兼副政委、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旅顺基地司令员、国防部第7研究院院长、第6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解放军副总顾问长、海军司令员等职。1987年11月,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1989年11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1985年、1987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
刘华清回想弄航空母舰:75开始论证 85弄研究
航空母舰的利用,是二十世纪舰艇发展的伟大成绩。我国对航母作过可行性研究,我也为此做了一些工作。
早在1970年,就根据上级唆使,组织过航空母舰的专题论证,并上报过工程方案。1980年5月访问美国时,主人安排我们参观了小鹰号航空母舰。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科技人员首次踏上航空母舰。上舰后,其范围气势和现代作战能力,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可以说,正是航空母舰的出现,把海战的模式从平面推向了立体,实现了真实的超视距战役。自它问世以来的80多年间,几经波折,终究发展成为今天这类战机结合、攻守兼备、机动灵活、坚固难损和高技术密集的多球形攻防体系。今天,它不但是1个强有力的战术武器单元,是海上作战体系的核心,也是1个能抛核弹的战略威慑气力。在众人眼里,它被视为综合国力的意味。它的存在与发展,也是各国军事战略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1982年,我当了海军司令员,航空母舰在我心头的份量,自然大不相同了。我国是1个濒海大国,有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随着海洋开发事业和海上斗争情势发展,我们面临的海上要挟和过去大不相同,要对付具有远战能力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和舰载航空兵。面对这类情况,中国海军的实力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我们的海防边疆辽阔,却只有中小型舰艇和短程岸基航空兵,1旦海上产生战事,有时只能望洋兴叹。发展航空母舰,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可是很遗憾,当时国家经济气力不行。1984年初,在第1届海军设备技术工作会议上我讲过:海军想造航母也有不短时间了,现在国力不行,看来要等一段时间。两年后,我又1次提到:航母总是要造的,到2000年航母总要斟酌。1986年11月,我主持召开海军发展战略研讨会,约请了军内外领导和著名专家。很多同志从保护我国海洋权益及光复南沙、台湾回归等战略任务的需求动身,建议海军发展航母。这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1987年1月,召开海军设备技术工作会议,我又提到,要把航空母舰弄得能适应未来战争需要,要很好地研究和论证。现在,各国都在注意发展航空母舰,不管是攻击性的或垂直短距其间的,都是为了解决防空和海上攻击问题,都在注意发展。因此,我要求早论证,早点把这个问题研究透。
我们弄航空母舰,目的不是为了和美国、苏联比赛,主要是用于解决对台斗争需要、解决南沙群岛争端和保护还有权益等方面的任务。平时还可以用于扩大保护世界和平的政治影响。明显,海军有了航空母舰,海军的质量就会产生大变化,海军的作战能力也将有较大提高,有益于提高军威、国威。
1987年3月31日,我向总部机关汇报了关于海军设备计划中的两大问题:一是航母、一是核潜艇。这两个问题触及到海军核心气力的建设,是关键性问题。从长远看,对国防建设是有益的:这亮相设备不但为了战时,平时也是威慑气力。
我们假想,对航母的发展,75开始论证,85弄研究,对平台和飞机的关键课题进行预研,2000年视情况上型号。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69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做人要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下一篇: 王阳明:此心光明人生才能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