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皆有对立面,好的坏的,正义的邪恶的,甚或是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在西游记中,紧箍咒也便对应着“松箍咒”,凭啥能有你紧箍咒,不能有我松箍咒呢?紧箍咒确切存在,至于松箍咒是啥,是否存在,这便是一个千古谜团了,毕竟原著中并未交代,但笔者告诉大家,这一切皆是真实存在的。
松箍咒肯定存在。
孙悟空也肯定知道它的存在。
可孙悟空为啥不敢使用呢?猴子心中有着难言的苦衷,只能默默表示一句:用就完了。
先来看看猴子是在何时脱掉了头上紧箍的吧!那是到了西行取经的大后期,唐僧团队皆获得封赏之后,悟空便恳求唐僧去掉头上的紧箍。唐僧不过淡淡说了一句:傻孩子,当初不过是为了束缚管教你,方才给你戴上它,现如今你已成佛成正果,何须管教?你且摸摸头,看它还在么?
孙悟空一摸猴头,果然不见了紧箍咒。
为啥成佛后的孙悟空,头上紧箍凭空消失?当中隐藏着什么?
且再来看一段资料,那是孙悟空被镇压于五行山下时候,我们跟如来佛都以为这么一座重量级的大山能够镇压住了孙悟空,可谁知,猴子他有“担山”的本领,区区一座山不在话下。而真正镇住猴子的,则是如来佛后来才掏出的六字真言。小小的一张符咒凭啥有如此大能力?它困住猴子的根因在哪里?
原来,纵览整部西游记,通篇都在讲述一个深邃哲理:修心。这是一部修心之书,特适宜于老年人阅读——当然了,每个年龄阶段的人读了都会有不同的感触,这便是名著的魅力。孙悟空有个很重要的别名:心猿。原著中出现“心猿”的次数多达三十三次,可以说,都是在指代孙悟空。
原著第七回标题: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镇心猿。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这便是佐证。
吴承恩先生并非胡乱写作,咱们万不可凭己之拙学而肆意诽谤名著作品,吴先生这是特意设计的,他给西游记主题定的也许就是修心之旅,笔者给它来个别名:一颗心的故事。
孙悟空这颗暴躁的心,得六字真言方才能镇住,得紧箍咒才能压住。六字真言其实就是紧箍咒的翻版!它俩是不同版本,同等功效,都能使猴子清净内心,达成正果。
为啥西游记它要“扬佛抑道”呢?也许是佛教的观念与西游记这主题相契合吧,毕竟佛门讲究无欲无求,清心寡欲,静心修持,而修心不正是如此么?
知道了紧箍咒是由这些束缚欲望的东西组成的,孙悟空当然能对症下药,破解这个头上的紧箍了。可猴子为啥不这样做?猴子清楚,他要破解这紧箍咒,那就是不能静心,可到头来,还只能是个山大王,野猴王,一辈子可能就这么毁掉了!而猴子若遵从唐僧、观音、如来的指示,虔心修行,断六根,斩三尸,除二心,之后,他便能在内心上战胜紧箍咒,才能从根本上破解紧箍咒,这才是最好的“松箍咒”,这样也才能达到正果,成为斗战胜佛。获得无边无际的荣誉与掌声呐!
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一段辛酸的苦难史。孙悟空尚且如此,你我何尝不是呢?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67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