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贾母始终支持黛玉吗?木石前缘未能实现答案或许在第71回

人生百味 2023-12-29 21:17:46

《红楼梦》里,木石前缘的说法是很有市场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贾母这个贾府的最高权威人士,表现出了对自己外孙女黛玉的无比支持。乃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所有人都在潜意识里相信:黛玉日后必将成为荣国府的少奶奶。

然而,从6岁来到荣国府,直到17岁左右去世,黛玉始终没有等来贾府的提亲。如果说这期间贾母有什么三长两短,这样的结局大家还能接受。

然而,贾母可不是一般的长寿、身体也没有太多的疾病。至少该吃吃该喝喝,笑笑闹闹之间,也就在谈笑间掌握着贾府这艘大船前行。

为什么,在贾母健在的情况下,黛玉未能和宝玉结合呢?如果黛玉的满怀心事,真的能美梦成真,那么,是否就不会有香消玉殒之憾呢?

大家都知道,贾母对黛玉的感情,真的是无懈可击的地步。无论是从生活起居上的照顾,还是平素细节上容忍,都足以尽到了一个做外婆的职责。

然而,一个最明显的事实就是,她始终未能给两个玉儿的婚事直接下指令。对于贾母来说,只要她开了口,再大的困难也不是困难了。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个问题:贾母是黛玉的外婆不错,但她首先还是贾府的女主人、乃至是整个贾府的精神领袖。无论贾母多么维护、宠爱这个外孙女,都是建立在她作为贾府女主人的基础之上的。

可以说,贾母对黛玉的感情,从最初的无所顾忌的疼怜、甚至有点赎罪一样的包容。随着岁月的推移,也渐渐变得理性起来。而这个理性的转变,就是贾母未能真正推动木石前姻之缘故。

或许这个结果,让很多人难以接受——但这真的是人之常情,和贾母喜不喜欢黛玉没有任何关系。

首先,我们依然可以肯定,在贾母心里,无论何时何地,黛玉依然是那块最柔软的心头肉。这一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主要黛玉不作出什么大逆不道之举,在贾母心里的分量永远就是这样子的。

但这也不足以支撑贾母、会不顾一切地支持黛玉成为荣国府的少奶奶。这之间是有所不同的,和亲情无关。或者说,更是现实的无奈所致。

荣国府发展到玉字辈,已经是日薄西山了,这个观点没有人反对。连我们局外人都感同身受的事情,贾母会不知道?

贾母当然知道,但身在局中,很多事情,或许也不是一个人可以随意改变的。就像一艘巨型邮轮,岂能凭一己之力仓促掉头?

对外,贾母必须尽力维护好国公府的形象。贾母的生活为何会如此奢华?是贾母只知道享受、不知克勤克俭吗?以贾母在《红楼梦》里表现出来的睿智,这么说肯定是说不过去的。

在封建时代,一个家族、一个像荣国公这样的豪门,即使自己明知道“里子”薄了,但对外还是要勉强维持住往日的繁华。一旦这种表面的盛况被外人所知虚假,迎接它的必将是四面楚歌。

黛玉能成为宝二奶奶的时机,其实就在来到贾府最初的一年以内。时间越长,希望也就越渺茫。为什么这么说呢?

黛玉的母亲贾敏,是贾母唯一的女儿,而贾敏出嫁后从未回过娘家。按照贾母的说法,那是“至死也未见一面”。当黛玉以孤儿的身份来到贾母身边,第一时间给贾母心里的冲击是非常巨大的。

见到黛玉,必然想起自己唯一的、至死也未能再见的女儿。

血肉深情之下,贾母对黛玉的怜爱,可以说是盲目的、不顾一切的。这也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对“白头人送黑头人”的女儿唯一的救赎。

彼时,知道黛玉身体不好,便安排在自己身边照顾。日食用度和贾府儿郎宝玉同等。此时,如果代宝玉年龄稍大一些,或许有合适的“外力”推动,贾母 必然是义无反顾地立即实施。

然而,荣国府前有贾珠早婚乃至早逝的前车之鉴,后有王夫人等人的暗中阻扰。更主要的是,宝黛二人年龄实在太小,离谈婚论嫁还差得远。于是,这件事就被贾母暂时搁置下来。

或许,连贾母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一搁置,就有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随着大家彼此的日渐熟悉,黛玉身上的“缺点”也渐渐暴露出来。当然,黛玉的缺点,最主要的其实就是在身体虚弱上。

以黛玉娇弱之躯,确实难以肩负起为荣国府广接香火的重任。可这个缺点,对荣国府来说却又是不可调和的。

时间越久,贾母对黛玉的“赎罪感”渐渐淡去,剩下的只有完全的、正常程度的亲情。于是,从荣国府的角度出发,可以很好地照顾好这个外孙女,但要将其变为孙媳妇,渐渐就多了前瞻后顾之处。

这一点,在《红楼梦》第77回里,南安太妃给贾母祝寿时,一个细节足以为证:

南安太妃因问宝玉。贾母笑道:“今日几处庙里念‘保安延寿经’,他跪经去了。”又问众小姐们。贾母笑道:“他们姊妹病的病,弱的弱,见人腼腆,所以叫他们给我看屋子去了。有的是小戏子,传了一班,在那边厅上陪着他姨娘家姊妹们也看戏呢。”南安太妃笑道:“既这样,叫人请来。”贾母回头命凤姐儿去把史、薛、林带来,“再只叫你三妹妹陪着来罢。”

南安太妃收探春为义女,远嫁海疆之事,大家早已熟知,这里就不再阐述了。但为何贾母会安排黛玉、史湘云,宝钗三人一起出来见客呢?

按说,黛玉、宝钗、湘云三人,都是贾府的客人。真正要给南安太妃见的,其实就是探春而已。而贾母将黛玉三人也一并叫出来、甚至还排在探春之前,足以说明,此时,在贾母心里,黛玉和湘云、宝钗两人一样。

不管贾母承认与否,黛玉这个外孙女,其实已经只是一个值得怜爱的外孙女了,已经远远不是当初进府时搂着哭天喊地“所痛者唯有你母”的黛玉。

这个转变,其实也无可厚非。任何一种感情,尤其像贾母、贾敏、黛玉三代人的关系:贾敏远嫁之后,和娘家联系很少,再回来时,已经只是一个名字!对贾母而言,唯有从黛玉这个外孙女身上,找到一丝丝对亡女的慰藉。

时间久了,十年之后的贾母与黛玉,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那种新鲜感,也就只剩下亲情了。

这种转变,和亲情的淡薄无关,但却又决定了黛玉无法实现自己心事。

可以说,贾母对黛玉,从亲情而言,始终没变,但从那种额外的、救赎般的情感来说,到第71回时已经所剩无几了。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67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