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韩信用了什么计,淹死项羽20万大军

众妙之门 2023-06-15 06:27:38

韩信用了什么计,淹死项羽20万大军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韩信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韩信,汉初三杰之一,他足智多谋,奇计百出,有兵仙的称号。在行军作战方面,韩信有他独到的地方,就是特别擅长于利用奇谋,以弱胜强,集中优势兵力击破敌军弱势兵力。

在作战方面,韩信尤其善于利用水,他的主要战绩,大多与水有关。例如在灭魏的睢水之战中,韩信浮罂渡河,用木盆为依托,派遣一支奇兵深入魏军软肋之处,一战破敌;在灭赵的井陉之战中,韩信背水立阵,吸引敌军主力,然后派副将张耳率领一支奇兵抄了赵军的后路,最终以2万人击溃20万敌军。

在扫灭魏、赵、代、燕等国后,韩信趁齐国不备,长驱直入,很快就占领了大片土地。在潍水,韩信与项羽账下大将——龙且的20万大军对垒。战前,韩信故意示弱,带兵“退避三舍”,装作自己再躲避龙且的兵锋。对此,龙且果然上当,大笑道:“韩信这人我了解,在项王手下做事时就不行,看我一战擒他!”

然而龙且万万也没想到,韩信早就为他挖好了坑。战前,韩信秘密准备了1万多条沙袋,然后建立了一个临时的堤坝,阻挡了大部分流水。

到了晚清,清军面临太平军的进攻时,曾试图效仿韩信的水攻战术。但清军将领却失望的发现,这种计策根本不可能成功。对此,曾国藩总结道:

“沙囊壅水,下可渗漏,旁可横溢,自非兴工严塞,断不能筑成大堰”。

简单翻译就是,用沙袋阻塞河道,缝隙太大,水会从下方泄露,会从旁边流走,除非是严格的堵河工程,否则根本堵不住河水。如果是小河流或者是溪水,虽然沙袋确实能堵住大部分流水。但却难以给敌军带来杀伤力,甚至连让人站稳的力气也没有,没有任何杀伤力。

因此,曾国藩认为韩信的“潍水之谋”断不可信。即使是真的,史书也肯定隐藏了韩信用兵的细节,如果盲目模仿,便只会失败。因此曾国藩感叹道:

“君子之作事,既征话古籍,职请人言,而又必慎思而明辨之,庶不至冒昧从事耳。”

也就是说,君子做事,绝不能盲目模仿古人。

到后世,学者们对潍水进行了考察,发现作为战场的潍水河床是由石头组成,而常见的淤泥。这种石质的河床,不仅适合于筑坝,也适合于壅水和战斗。因为若河床是松软的泥沙,多少沙袋也会陷进河沙之中。

同时,潍水水流量不算很大,足以用沙袋阻塞大部分流水。但是这里的水流量不大,只是相对于大河。相比于小河小溪,潍水的流量又算很大了。若开闸放水,足以将人冲走好几里。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史书中的奇谋战例之所以不能盲目模仿,就是因为要施展这些谋略,必须满足很多条件。而这些条件,不是那些不懂军事的史学家所能说清楚的。因此,后世将领学习前人的奇谋,往往只能学其形式,而不能学其精髓。

以火牛阵为例。战国时,齐国大将田单集中数百头牛,并在其犄角上绑上尖刀,在其尾巴上点燃火焰。随后,齐国人将火牛从事先在城墙下挖好的洞穴中放出,然后大败围攻即墨城的燕军。

火牛阵是如此经典,引得后世将领争相效仿。但是奇怪的是,这些战术皆以失败而告终。给敌人白送牛肉还算好的。在一些战役中,火牛甚至回头冲击本方阵营,导致本方大败。

因此古代善战者,往往不用奇谋。例如诸葛亮、岳飞、戚继光等名将,几乎不用奇谋,都是以“穷兵极势”,正面击破对手。而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军时,同样不用奇谋。对此他曾说:

“十余年来,但知结硬寨、打呆仗,从未用一奇谋,施一方略制敌于意计之外。”

原来,曾国藩在作战时,注重扎营。行军时,湘军半天行军,半天扎营,不管多劳累,都得把营寨修得里三层外三层。就这样,湘军步步为营,在太平军眼皮底下包围了城池,并利用城外坚固的营寨阻挡援军,所谓围点打援。

相比于湘军,太平军更喜欢用奇谋。作战中,太平军往往利用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的打法,玩弄清军于股掌之间。但是此计对于湘军却毫无效果,因为无论太平军怎么挑动,湘军就是不动如山。而这应征了前文的观点,奇谋之所以得逞,往往是因为敌方将领的愚蠢。

在笔者看来,古人奇谋奇策,是不能生搬硬套的。即使要模仿,也是模仿其精髓,而不是外在。能用奇谋之人,往往都天赋异禀,运气好的惊人。如果没有像韩信这样的昭昭天命,还是老实地“结硬寨,打呆仗”吧。只有先立于不败之地,才是取胜之道。

背水一战中韩信使用了什么计策?

背水一战:韩信以三万弱兵背水列阵,断绝自己后路。汉军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极大的激发了将士死战决心。同时韩信派兵潜入赵军大营拔旗易帜,迷惑敌军,最后完胜陈馀的二十万赵军。

引言
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灭掉代国后,按照竟定对楚军实施侧翼迂回,最后同刘邦会师于荥阳的作战计划。率领三万汉军残兵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准备攻打赵国。

韩信用兵一向谨慎,针对不同对手,制定不同方案。他率军到达井陉口三十里以外的时候就停止的了前进,就地安营扎寨,然后派出探兵前往打探赵军情况。

井陉对阵
赵王歇、赵军主帅陈馀得讯后紧急调集20万大军扼守住井陉口,倚山布兵,居高临下,以逸待劳,完全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因为韩信东进攻打赵国,唯一可走的一条路,就是井陉口,而且井陉口道路崎岖且狭长。

此时,赵军李左车依据当前敌情和地形,认为韩信刚俘虏了魏王豹、夏说,现乘胜进攻赵国,士气旺盛,“其锋不可挡”,所以赵军应该暂时避开汉军的锋芒。又针对汉军千里以外运送,补给困难,井陉口道路狭窄等因素。

向陈馀建议:“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但陈馀认为韩信兵少又远途劳顿,不足为患,以“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断然拒绝了李左车的排兵方案。

背水一战
韩信得知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陈馀采纳,非常高兴,当即依据敌我双方兵力情况制定了一举破赵的策略。

战前,韩信先挑选2000名轻骑,让他们每人手持一面汉军的红色战旗,由偏僻小路迂回到赵军大营侧翼袭占赵军大营,准备断敌归路;一面又派出1万人为前锋,越过井陉口,到绵蔓水东岸背靠河水布列阵势,以迷惑调动赵军。

陈馀看到汉军背水列阵,嘲笑韩信不懂兵法。从陈馀的表现来看,韩信的目的是达成了,助长其轻敌情绪。

天亮之后,韩信打着大将的旗帜向井陉口东边的赵军进逼过去。赵军见状,离营迎战。两军戈矛相交,厮杀了一阵子后,韩信佯装战败,让部下胡乱扔掉旗鼓仪仗,向绵蔓水方向后撤。

陈馀以为汉军战败,挥军掩杀,韩信撤退到河边上与背水列阵的部队迅速会合,然后亲自率军回杀赵军,同时喊到:退无可退,诸君何不奋力杀敌!”

而处于兵力优势的赵军久攻不下,陈馀只好下令收兵准备回营,不料发现自己大营已插满了汉军战旗。赵军顿时大乱,纷纷逃散。占据赵军大营的汉立即出击,从侧后切断赵军归路,韩信指挥汉军全力反击,赵军大败,陈馀被杀,赵王被俘。

结语
背水一战是兵仙韩信战争生涯中最经典的一战,此战从战前情报收集到战略制定、部署、实施环环紧扣。战争中充分运用了地型、环境、心理等因素。最关键的是,韩信制定的谋略超群,加作为主帅他,身先士卒,身临危不乱,指挥若定。仅以少数的3万弱兵绝杀20万赵军,取得了井陉大捷!

言听计从的成语故事

言听计从的成语故事

  【拼音】 yán tīng jì cóng

  【成语故事】 楚汉相争时期,齐王韩信一举击败项羽的20万大军,项羽派谋士武涉去劝韩信亲近他,与刘邦为敌或者自己称王、三分天下,告诉他一旦项王失败,下一个就轮到韩信了。韩信说:“汉王十分信任我,对我言听计从,我不能失道义。”

  【典故】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史记·淮阴侯列传》

  【释义】 听:听从。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上下级或长晚辈

  【结构】 联合式

  【近义词】 百依百顺、深信不疑、言听计用

   【反义词】 一意孤行、疑神疑鬼、疑团满腹

   【成语造句】

  ◎ 我之所以到青藏高原可可西里无人区探险,完全是听了北大一位女学生的煽动,她是我初恋的女孩,我一直对她言听计从,因为她学的是科学,我又迷信北大的民主、科学传统。

  ◎ 在藏民心中,他们就是神的化身,人们对高僧喇嘛言听计从,对他们的劝导都能自觉遵循。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6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