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墨云桥原创内容,欢迎评论点赞,喜欢记得点击关注哦,更多优质内容为您送上!
前言1986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个画展,离奇的是画作的主人已于几年前故去了,而且退休前的职业是银行小职员。
当代著名工笔人物画家潘絜兹评价说:“他的作品即便放在故宫里也是精品,他是我们民族的光荣。”李可染两次亲临观展,并且说“国有颜回而不知,深以为耻”。他究竟是谁,竟能让许多大师都深深为之折服?
黄秋园像
黄秋园,1914年出生于江西南昌,他的祖父曾任两广总督府参事,父亲毕业于江西法政专科学校,曾任吉安县、丰城县县佐、警佐等职;后弃政在南昌剑声中学教书,母亲为乡里贤达淑范。
《观云图》
黄秋园幼年启蒙于私塾,从小酷爱绘画,十多岁就师从父亲好友左莲青先生学传统中国绘画。这位左师傅专门临摹石涛的作品,少年的傅抱石正是从左师傅那里学到了绘画技能,而且认识了古代大师石涛。他自号“抱石斋主人”,后来干脆改名叫傅抱石。
《春山图》
由于黄秋园绘画悟性好,十九岁就开始以卖画为生,且颇为畅销。1938年经介绍考入江西裕民银行工作,任文书,还曾经担任过江西裕民银行物资调拨处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为南昌市人民银行科员,行政十九级,直至1970年退休。
《仙山楼阁》
黄秋园毕生都是业余从事绘画,他的山水画工笔兼写意;水墨、青绿并能,其界画功力为现代罕见;而且兼工人物、花鸟,能诗善书,精古字画鉴赏,修养全面。
《观瀑图》
黄秋园以巨幅取胜,整幅落墨,点线密集,不留空白,所谓上不留天,下不留地。构图布局往往顶天立地,取景大气,布局饱满,山川挺拔。
他的山水画往往能用元代文人画精妙的笔墨,描绘出宋人恬淡高雅的气质。章法茂密、繁而不乱,所有的线条看上去密密麻麻但其中却是有着内在的关联,有来处也有去处,个中韵味只有慢慢体会才能欣赏。
《山居图》
历代画家由于所生活的环境不同,运用的皴法也不同,南派山水主要运用披麻皴体系,北派山水主要采用斧劈皴体系。由于师承关系的不同,所用的皴法也有所不同。
近现代山水画中传统皴法存在延续和改造,傅抱石的“抱石皴”,以及黄宾虹的皴法,都已超越了早期的 “米点皴”、“披麻皴”、“斧劈皴”,融入了自我主观意识。
黄秋园独创的“秋园皴”同样表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所造就的地质地貌特征。在“点”的运用中,黄秋园创造出了空心点,即具有三面实一面虚的效果。他用点和线,勾画草石、树木,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秋园皴”,奠定了他在中国画界的地位。
《匡庐胜境》
在用墨上,黄秋园发扬了传统的积墨法。他的积墨法在于有节奏的积点、线、染以整体。黄秋园积墨法用反复构点或皴擦使墨色加重,分出层次,近看处处见笔,趣味横生。
黄秋园从临摹起步,非常尊重传统技法。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学东渐,流行用西方艺术改造中国画。黄秋园却走出了从传统中求发展的方向,他让中国传统的笔墨、线条焕发了生机。颜回非常有才华,但是英年早逝,李可染把黄秋园比作颜回,对于西化风潮中独树一帜的黄秋园是莫大的肯定。
《秋山幽居》
黄秋园坚持中国画主体的价值,他成功地继承了中国绘画的传统精华,他大胆探索,自成一家。这正是黄秋园的伟大之处,也是值得当下国画界学习的地方。
取得了如此成就的黄秋园,为什么生前不为人所识呢?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傅抱石到南昌,在无意中看到黄秋园的几幅画,便让学生邀他去宾馆会面,但被他拒绝了。黄秋园孤傲的背后,是隐忍、孤寂还是超然,恐怕只有他自己才能理清了。
《欧阳修诗意》
一个人最大的优点也可能就是他最大的弱点。黄秋园是坚持自己信念的艺术家,他用于探索的精神就会造成别人的不理解,甚至是排斥。古今中外很多顶级艺术家,他们的心路历程都见证了艺术之路是艰辛的,然而也正是苦难的经历才能促成他们伟大的成就。
黄秋园一生是清贫的,他没有学会钻营他的艺术人生,因此也没有福荫自己的子女,但是在他内心中自己作品有着沉重的分量。1975年,女儿结婚,黄秋园郑重为她画了一幅《天女散花》作为嫁妆,并给她解释:“清代画家赵之谦家境贫寒,女儿陪嫁也只有一箱画”。
黄秋园的子女当时并没有十分理解父亲的用意,在父亲过世后,各界对于黄秋园的认可和缅怀才让他们了解到父亲艺术成就的伟大,也让他们深深理解了父爱如山。
《山翠溪花图》
1987年,中央美术学院追聘秋园先生为名誉教授。中国画研究院追聘秋园先生为荣誉院委委员。1987年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化厅决定批准在南昌建立“黄秋园纪念馆”。江西省人民政府、南昌市人民政府先后将黄秋园故居、黄秋园居室列为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台湾锦绣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巨匠美术周刊》中,黄秋园被列为自晋、唐、宋、元、明、清至近代的一百位中国美术巨匠之一。
《冷烟闲棹》
黄秋园曾经在一个茶馆发现了一张包装食品的纸,他发现竟然是八大山人的真迹,他用20元钱买下后捐赠给八大山人纪念馆。黄秋园以他的慧眼发现了被人忽视的艺术品,然而他自己创造了惊人的艺术成就,生前却没能得到重视。
很多人感叹现代已经没有大师了,然而对于黄秋园的重新认识,我们可以得出“每个时代都有大师,只是我们没能发现”的结论。文化的强盛是应该尊重有创造力的人才,创造出属于时代的文化辉煌!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58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洛阳发生特大火灾事故死亡309人
下一篇: 哈雷彗星光谱照片在中国首次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