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老农刨地挖出11斤黄金上交半年后蒸发3斤专家:是正常现象

话历史 2023-12-29 14:08:28

自古以来物以稀为贵,黄金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古时候的皇室贵胄、达官显贵都喜欢用黄金体现尊贵,生前如此,死后亦是如此。

随着考古发现的进展,有越来越多的古代大墓被发现,继而进行了保护性的发掘。其中出土的精美黄金陪葬品令人大开眼界。

黄金的性质决定了它的重要价值,其性质稳定,用它制成的饰品器物容易保存。可俗话说得好,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上世纪70年代,在陕西西安就发生了一件关于黄金的“怪事”。

那时候,西安南郊何家村公社的一位老农在打地基时,就挖出了一个颇有年代感的瓮罐。

直觉告诉老农,这个瓮罐一定不简单。

西安作为一个12朝古都,遍地是宝一点也不让人感到奇怪。尤其是这个何家庄,早些时候就有“半个何家庄,能买半个香港”的说法。

话说老农在小心翼翼揭开封口后,激动地差点叫出声来。原来里面不是别的,全是黄澄澄的金子、珠宝和众多其他古董物件儿,保守估计里面的金子至少在10斤左右。

在70年代,国内黄金的单价大约在260元一两左右,这些古董光计重都价值26万多元。这务农老汉这下可发了大财了吧?

不过,因为那时候处于公社时期,民风普遍淳厚。老农并没有把这些黄金和古董私吞,而是上报给了当地文物部门。

很快,省博物馆的相关领导便来到了老农家,随行的还有五六位资深考古专家。仔细观察完这个瓮罐后,他们将里面的东西一股脑全倒了出来。其不止有黄金,还有各种银盘、银碗、玉带以及各色的宝石。光是罐内4块“赤金箔”就已经达到了11斤。

这些精美的金银器,艺术价值极其高,经检查之后发现基本全是唐代皇族的日常用品,还有一些被国家文物局定为国宝,保护价值非常高。

后来,博物馆整理了这些文物,然后进行了展出,很多文物都成为了陕西省博物馆的重要宝贝,其中有一件唐代玉器做工非常精细,是用一整块玛瑙制作而成,它就是兽首玛瑙杯,是国家重点保护对象。

但展出后出现了一件“怪事”,原本是挖出了11斤的金子,最后的标注却只有8斤,还有3斤去了哪里?研究这些文物的专家们都吓坏了,以为有人对金箔动了手脚。

然而,自从瓮罐进库以来,任何人对其操作都必须报备,想要人为动手脚显然不可能。无独有偶,当时在故宫同样也珍藏了两块金箔,在展出1年后,其质量也减少了70多克。

不是人为的,那肯定就是自然的了。专家们对这件事情都非常重视,他们还从一些著名高校里请来了物理、化学方面的教授,来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专家们得出了结论:这些金子蒸发的其实是水的重量。出土的坛子里面金箔之间存在间隙,由于在地下埋藏了太久,充分吸收了土壤中的水分,故而造成了重量虚高。出土后,这些水分逐渐蒸发,故而产生了重量损失的现象。而学者也坦言,这属于正常现象。

其实有很多事情,看起来很奇怪,其实本身非常简单容易理解,只不过人们在想问题时,往往会想得比较复杂罢了。

读者们,关于“蒸发的黄金”,大家有怎样的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58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