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能够长久的交往,要么基于利益,要么基于真诚,但最能保持长久的,一定是真诚。利益的纠结使人陷入怀疑和被怀疑,而真诚交往则教会了人们什么是信任和被信任,利益有助我们斗智斗勇赢得胜利,真诚使得我们内心安宁而又快乐。真诚就像阳光,光线透过云层优雅地洒落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的湖面犹如真诚欢乐的小孩手牵手纵情起舞,那即是一种真挚的美好。
为人真诚既是一种美德,但是有时候出于自己的同心情,我们不得不编造善意的谎言。我们很多人在父母面前都惯于报喜不报忧,就好像我有个朋友他定居在国外,有一次和他微信通话告诉我:“我的公司将要倒闭,所以我也准备面临失业了。”
我问:“那这件事你家人知道吗?”
他说:“不知道,我怕他们担心。”
其实我也明白,假如把这事情告诉给父母,他们只有操心的份上,其他也帮不上什么忙,所以他只好对家人说出善意的谎言。其实很多人在和自己父母通电话时,往往都会避免提起自己的学习或工作失败经历,或者刻意掩饰失恋阶段的低谷期,或将自己的痛苦,最真实的情感紧紧锁在内心最深处的心房里,宁愿自己承担一切痛苦也绝不与父母分担,以免父母无法理解为此而担忧。
对人毫无保留地诚实或者对人有所选择地隐瞒,哪个会更好?如果“真诚”意味着“真”,“诚实”意味着“不说谎”,那么我们如何解释什么是”善意“的谎言?可以想象一个,和一个受病痛折磨的天真的小孩谈论他的病情,我们内心往往都会倾向于选择一定程度的“不真”和某些事情的回避。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是在说谎,但唯有说这样的谎言才能让我们心安,这可以称为“善意“的谎言。因为说谎非我所愿,只是源于内心的不忍;我们以为是善意使我们舍弃“真”,以成全了”诚“。其实唯有尊重“真”才能通达“诚”,唯有“真诚”才叫“善意”。
我们确实很难知道父母的想法,我们所知道的是父母会为自己的孩子焦虑和担心,那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所以我们就成为了报喜不报忧的好孩子,但也许在父母的心里,他们会想了解你的一切,包括工作与感情,痛苦与烦恼,虽然他们帮不上忙,但是他们只想和你分担。
当我们自以为用“善意的谎言”保护他人免受伤害时,他人受到的最大伤害恰恰是来自于我们借“善意”之名“不诚实”。换言之,我们往往最能欺骗的是信任我们的人,而信任我们的人往往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我们欺骗他们。而我们最想保护和抚慰的是我们真诚爱着的人,于是我们带上了精心绘画而成的微笑面具对待他们,他们却只是想我们摘下这面具,以真面目示之,即使真面目背后是一张愁眉闷苦的脸。
自欺来源于人性弱点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对自己不太满意,因为总有些遗憾,放不下却又无何奈何,除了自己骗自己,却不知道怎么跨过这个坎。事实上,只有无法接受真实的自我,才会用虚构的美好自己骗自己,那是一种直面真相的软弱无能。如果一个人无可避免地生而有弱点,那么不能接受自己的弱点,恐怕才是他最无可救药的弱点。仔细想想,我们可以发现那些人性不足之处,比如贪婪,自私,虚伪,无知,懦弱….归根结底,都属于“弱”——贪婪在于对欲望时理性软弱,自私在于受功利诱惑时人情薄弱,虚伪在于外强中干,底气贫弱,无知在于知识的缺乏,懦弱在于面对强者时没有勇气而胆怯。
人性中这么多弱点,它们有没有一个共同的起源?既然人性的弱点发乎于心理,那么已经跟身体是否瘦弱就没有必然关系了,事实上,一些体质瘦弱,或者一些生理缺陷的人,他们都已经可以通过自信而纯真的笑容或对生命的热爱证明了他们的心灵是坚强的。生理缺陷固然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衡量人性弱点的标准。人性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人心的问题;人性弱点,最终源于内心的软弱。相比那些我们比较欣赏的品质,比如坚定的意志,无所畏惧的勇气,善良的心地,豁达的胸怀…..无一不是基于内心的强大。要摆脱人性的弱点,除了使内心逐渐强大,我们别无选择,而这个过程是一个自我完善,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修行。自我完善,有一个不可缺少的前提——那即是看清真实的自己。那应当是一个完整的自己——既包括了美好的我,也包括了丑陋的我。月有阴晴圆缺,更何况我们人呢?人无完美,就像一朵花有灿烂绽放的时侯,也有凋零衰落的时候。我们人也是一样,若没有自我的“缺陷”,我们怎能自我完善?若没有人性的弱点,我们又该从哪方面提升自我呢?
其实很多人会对自己说:“善意的谎言”,为了保护自尊心而刻意回避人格上的弱点,给某一刻丑陋的自己盖上遮布以图眼不见为净,以为看不见的东西就不存在。我们理所当然以为那是对自己的真诚和善待,殊不知,这绝不是一个自爱者对自己的真诚与善待,只是一个软弱的自恋者对自己的麻醉。
那么怎么才是对自己真诚?怎么做才是善待自己呢?那即是改变我能改变的,领受我改变不了的——对自己可以改变的地方尽力去修缮,哲学家孔子说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发奋图强,自我力求进步。这是对自己的真诚。对自己无法改变的地方则予以尊敬,接纳,和解与它共处。比如缺陷,天性......将它们作为生命的一部分平静地接受,这样才能做到善待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总想让自己在他人眼中显得更加完美,于是我们就根据大众对完美的定义去改变自己,包装自己,尽力去迎合,顺应那套公认的标准,结果确实有人赞美我们,我们也享受这样的成效。但静下心来独处时,我们却又觉得自己很陌生,离自己的真性情挺遥远。为了活在社会的主流内,我们选择了活在自我的边缘外。久而久之,麻木与压抑渐长,冷漠虚荣共生。如果选择违背自我而让自己在他人眼中闪闪发光,引来他人的羡慕,那么在我看来,这不是真正的自我,而更像是“自厌”,因为这里面没有全然对自我的观照,接纳与尊重,却充满对自我本性的无视,嫌弃和压抑。这完全不是一种善待自己的方式,其实这大可不必,一个人,无论表现多好,多完美,总有人喜欢,总有些人不喜欢。所以我们大可以活得真诚点,活得自我本色点,虽然会有人喜欢你,有人会不喜欢你,但至少你是喜欢这样的自己,这才是自爱,难到不是吗?就像作家三毛说过:“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奔跑,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
如果善待自己意味着不自欺,那么善待他人是否也意味着说实话?我们总会这样的担忧:很多时候,实话伤人,却忘了同样是讲真话是可以有很多说法,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往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故事是讲,一个小男孩问一个被收养的小女孩:“亲生的孩子和收养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小女孩回答:“我妈妈告诉我,亲生的孩子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而被收养的孩子是从妈妈的心里生出来”。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出于真诚,愿意对他人实话实说,我们就已经决定对事实报以尊重,开诚布公。我们与其白费心机用善意去编造一套谎言蒙蔽某个在意的人,不如用这份善意去尽心尽力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的实话实说的方式。那么此时言语已经不只是传递信息的方式,而更像是宽慰人心的艺术。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55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古代官吏的自杀与被自杀
下一篇: 澳门回归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