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历史上的朱祁钰究竟是什么样的皇帝,明十三陵中为何没有朱祁钰的位置

以史为鉴 2023-06-15 05:39:36

历史上的朱祁钰究竟是什么样的皇帝,明十三陵中为何没有朱祁钰的位置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祁钰皇帝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近日,古装电视剧《大明风华》热播让许多观众对明朝历史人物产生了浓厚兴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在这部电视剧后期出现的一位重要人物——景泰皇帝朱祁钰,看看历史上的朱祁钰与《大明风华》中有哪些区别。

朱祁钰是宣德皇帝朱瞻基的次子,明英宗朱祁镇的同父异母兄弟。不过与《大明风华》有所不同的是,历史上的朱祁钰生母并非胡善祥,而是朱瞻基的妃子吴氏。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朱瞻基病逝,皇太子朱祁镇继承皇位,史称明英宗。二月,朱祁镇下诏册封朱祁钰为郕王。这一年朱祁镇九岁,朱祁钰八岁。

朱祁镇、朱祁钰早年感情非常融洽,这主要是因为两人是唯一的兄弟。而且一个为君,一个为臣,彼此间不存在权力纷争的问题。如果放在太平盛世,朱祁镇、朱祁钰两人可能会成为兄良弟悌的典范,然而一场意外却改变了大明王朝的国运,也改变了朱祁镇、朱祁钰两兄弟的命运。

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进犯。在大太监王振的怂恿下,朱祁镇决定率20万大军(一说50万)御驾亲征迎击瓦剌。当时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才刚满二岁,显然无法担负起监国重任。因此朱祁镇在出征前任命朱祁钰为监国,代替他在出征期间管理朝政事务。历史上的帝王大多防兄弟胜过防贼,朱祁镇却把这全天下最重要的位置临时交给自己兄弟打理,由此可见他对朱祁钰的信任。

朱祁镇原本的设想是带着明军主力与瓦剌人决战,毕其功于一役,然而这支宣称汇集了大明朝举国精锐的王者之师却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遭遇瓦剌骑兵部队的突袭,全军折损过半,所有随军出征的明朝高级将领和朝臣都当场被杀,朱祁镇本人也成了瓦剌的俘虏。历史上将这一明朝最大的军事惨败事件称为“土木堡之变”。

朱祁镇被俘后,大明王朝群龙无首,遭遇了自开国以来最大的一场危机。关键时刻,以于谦为首的朝臣们以国不可一日无君为由,拥立朱祁钰登基称帝,次年改元景泰,因此后世称朱祁钰为景泰皇帝。

朱祁钰登基对稳定明朝军心、民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多月后,瓦剌大军直逼北京,朱祁钰任命于谦、石亨等人组织北京保卫战。在经过了近十天的激烈战斗后,明军终于成功击退瓦剌军的进攻,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值得一提的是,后世许多人都将北京保卫战的主要功劳归结到于谦身上,却忽略了朱祁镇、石亨等人的重大贡献,这其实并不客观。

朱祁钰最初登基时表现得十分勉强和犹豫不决,但在打败了瓦剌后,他开始感受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美妙体验,因此决定保持他的权力。

北京保卫战胜利后,一个当务之急的问题就摆在了明朝君臣之间,那就是得想办法从瓦剌人手中迎回已被遥尊为太上皇的朱祁镇。然而对朱祁钰来说,迎皇兄回家显然会威胁到他的皇位,因此他对此事没有丝毫兴趣。

在拖拉了一年时间后,一位叫杨善的明朝大臣利用出使瓦剌的机会,变卖掉自己的全部家产作为赎金,终于从瓦剌人手里将太上皇朱祁镇赎回。朱祁钰对此举非常不满,但也无可奈何,毕竟迎回太上皇是政治正确的事情,即便他身为皇帝也不能公然拒绝。于是,朱祁钰便安排太上皇入住到南宫(洪庆宫),并派人严加监视,谨防复辟。在此后的整整七年时间中,朱祁镇都无法迈出南宫一步,俨然就像是一个没戴枷锁的囚徒。

朱祁钰在位期间,明朝遭遇了不少自然灾害,南方边陲地区还多次发生了农民起义事件。然而这段时间虽然是多事之秋,但并不代表朱祁钰治理国家失败。事实上,在连续的天灾人祸面前,明朝这一时期的总体形势还是比较稳定的。朱祁钰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军事防务、水患治理方面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然而无论他怎么努力,有一个无法回避的事情就是皇位继承问题。

朱祁钰在登基之初曾册封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为太子,然而没过多久他就将朱见深贬为沂王,改立自己的独子朱见济为太子。然而事与愿违,朱见济在景泰四年(1453年)就死掉了,这就使皇位继承问题产生了更多悬念。朱祁钰这一系列出于私利的举动严重损害了他的威望,也使得朝廷内部分裂成不同派系,取代他的密谋开始形成。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泰帝朱祁钰突患重病。手握大权的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看到机不可失,就发动了“夺门之变”。他们前往南宫将被软禁了七年之久的朱祁镇接出,并拥立朱祁镇重新登上皇帝宝座。朱祁镇复辟后下令废朱祁钰为郕王,将其软禁到西内永安宫。一个月后,朱祁钰去世,有人认为他是因病死亡,也有人认为他是被朱祁镇迫害。

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有十三位死后都葬在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的明十三陵。例外的三人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的明孝陵),一个建文帝朱允炆(失踪),还有一个就是景泰帝朱祁钰。朱祁镇复位后下诏斥责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因此在朱祁钰死后赐给了他一个恶谥“戾”,称“郕戾王”。由于朱祁钰的帝号被废,他自然就没资格入葬到明十三陵中了。最终他被按照亲王葬礼的规格下葬,其陵寝位于今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山北麓的景泰陵。

参考文献:《明史》

明成十三陵中为什么没有朱天障的陵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朱祁钰为何没进十三陵

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后,下诏指斥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并废其帝号,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这是一个恶谥,表示朱祁钰终身为恶。按亲王礼葬在西山。朱祁钰因此成为明朝迁都之后,仅有的一个没有被葬入帝王陵寝的明朝皇帝。

朱祁钰因病去世后,为何没有葬于皇陵呢?

朱祁钰原本是和皇位无缘的,因为他的哥哥皇帝朱祁镇轻率妄为落于也先之手,朱祁钰才在意外之下被群臣拥戴继承帝位,登基之时朱祁钰声言只是暂时承接帝位,登朱祁镇回来会将皇位还回去,但是后来朱祁钰对皇位恋恋不舍,还软禁了朱祁镇。在朱祁镇重新登基之后,朱祁钰被哥哥深深的记恨,所以朱祁钰死后被夺去帝号,禁止葬入皇陵。

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但是葬入皇陵的只有十三位君主,明十三陵因此得名,这三位没有葬入皇陵的便是朱元璋、朱允炆、朱祁钰。朱元璋明十三陵修建与永乐年间,朱元璋死时还没有十三陵,所以葬在南京明孝陵。而朱允炆是死后无迹可寻,即使能找到尸体估计朱棣也不会允许把他葬入皇陵。而朱祁钰则是有些可怜了,他在位时也算是一个明君,只是被哥哥不喜才不能葬入皇陵。

朱祁钰为何被哥哥朱祁钰夺去帝号?朱祁钰和哥哥朱祁镇两个人的原本关系还算和睦,但是一切都因为一个皇位而发生改变,原本无缘皇位的朱祁钰因为哥哥的一场意外无意中做上了皇帝。也许皇位真的可以激发人内在的野心,还本承诺会归还皇位给哥哥的朱祁钰也滋生了想要一展宏图大志的野心,登上皇位以后霸占着龙椅还将哥哥朱祁镇软禁起来,让朱祁镇在惶惶不安的冷宫中渡过了七年,两个人的关系也变得冷漠了起来。

却不想朱祁钰因为日益操劳国事,身体不堪重负年纪轻轻就病逝了。朱祁镇在重掌皇位以后内心的压抑情绪终于爆发了,对这个软禁自己的弟弟恨之入骨。不仅夺去了朱祁钰的帝号废为亲王,还给朱祁钰赐了一个恶谥 ,将朱祁钰以亲王之礼葬于西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5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