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关羽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皆知,关羽在襄樊之战失利后,便被孙权活捉并随后杀掉了。由此关羽之死成了三国的大事件。那么倘若孙权当时不杀关羽,却送给了曹操,那么三国历史会因此改写吗?也就是说,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重点就是看曹操如何处理。而以曹操的奸诈,大概率地会出现下面这样的场景。
关羽被孙权送来后,押到曹操面前。
曹操:云长公,别来无恙乎?
关羽:要杀便杀!只恨当年华容道,未能杀得你这汉贼。
曹操:云长息怒。华容道之事,云长不觉得蹊跷否?
关羽把头扭向一边,傲然站立,虽一副不理睬曹操的模样,但实则却想听曹操说些啥。
曹操一转头大骂:还不上座,让云长坐下说话?难道想让孤再哭一次郭嘉吗?
有殿前武士慌忙搬来一把椅子,放在关羽身边,关羽坐在上面。司马懿突然跑来,替关羽解开绳索,然后退回班内。
曹操一指司马懿,环视手下说:“还是仲达深知孤意。不过仲达啊,孤可下令否?未经孤下令却自做主张,日后必料吾家事!左右,给我砍了司马懿!”
曹丕慌忙出班喊:父王,是我让司马懿这么做的。
曹操大怒:你跟司马懿离着八丈远,如何通的消息?
司马懿:心意相通。几月前大王因关羽威震华夏,曾想迁都时,便是臣出计谋,交好东吴,一起除关羽。臣当时就知道,那时大王便有了这条计谋,只是没有说,故而臣才斗胆献计。
关羽大怒,指着司马懿:原来是你这鼠辈,坑害关某。
关羽冲过去,揪住司马懿就揍,亏得被张辽等人拉开,而曹操却笑而不语。直至关羽被按在座位上,司马懿鼻青脸肿地爬起来,曹操这才哈哈大笑道:云长还是那么恩怨分明,孤喜欢。
张辽:大王,赶紧告诉云长华容道是咋回事吧。司马懿的事先放放,得空了咱在抽他。
曹操点头说:那诸葛村夫,深知云长乃天下第一义士,又算定孤必走华容道,故而才激将云长来华容相会。若云长放了孤,那云长虽不至被杀,却从此被那诸葛村夫抓住把柄。若云长杀了孤,那云长必会被天下人耻笑不义气。云长你左右都是错。放了孤,和杀了孤,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无论怎样,都会被那诸葛村夫压住一头。所谓英雄总被小人欺,云长还不警醒吗?
张辽:云长兄,大王一直都念叨你,我拍着胸脯保证,天下人中没有一人如大王这般对你披肝沥胆。你曾错过一次,难道还想再错一遭?
关羽:听闻赤壁后,曹操你曾写信给孙权,言称是烧船自退,因而让周瑜成名,挑拨孙权和周瑜关系。莫非今日又想对关某如此吗?
曹操一愣,眨巴了两下眼,哈哈大笑说:云长还是那么坦荡,孤喜欢。
说到这曹操环视群臣:孤跟关羽,俱为君子坦荡荡,如今诸位可公开,当着云长面议一议,如何处置关羽。
夏侯惇:我要跟关羽大战三百合,然后再说。
张辽:我想再跟关羽谈谈,约三誓不成,就四誓,五誓,容我谈完再说。
贾诩:如何处置关羽先放下,大王可想清楚了,孙权为何不杀他,却送给大王呢?
曹植:父王,我刚为此事,作好了一首诗……
曹丕流着泪走出:老爸啊,无论怎么处置关羽,孩儿都恳请老爸以身体为重,祈愿父王千岁千岁千千岁,孩儿愿意为父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曹操:你俩都滚一边去!司马懿,你不说说吗?
司马懿:关羽既是孙权捉到了,他送来是表示他对大王的拥戴,大王可写一封书信随关羽,一同送回便可。只说,关羽是天下第一义士,即是孙权抓住的,就尊重他的意见。
曹丕:我同意!
曹操:呦?不哭了?还有你司马懿,这是不是,你和曹丕有心意相通的意见?
曹丕和司马懿,都低着头不吭声。
几天后,关羽被重新送回东吴……又是多少天后,关羽却又重新被送回来。哪料不久后,就又被送到东吴......终于关羽就这样,死在奔波在东吴和曹魏的路上。
曹操得知后大哭,怒斥孙权害死关羽。
刘备听闻关羽被这么送来送去,早就气得病倒了,因而一直未展开具体救援行动。
但当他得知关羽死后,便指着东吴方向大骂:曹贼虽可恶,却曾对我二弟有恩,且此次得之不杀。而你孙权既是我小舅子,却害死我二弟,还占我荆州,此仇不报誓不为人——历史,就这样终于回归到了原有轨道上!
关羽被杀或不杀,其实都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关羽就意味着荆州。而荆州却是三国争斗的关键点。
刘备有了荆州,才能实施《隆中对》的计划,存在一统天下的希望。
孙权有了荆州,才能有效抵御曹魏,待时而发,席卷天下。
曹操有了荆州,才能对孙刘,拥有压倒性优势,随时可平推过去。
赤壁后,虽荆州三分,但关羽一死,则意味着蜀汉失去了荆州,因而关羽其实也就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还是荆州,因此是无法改变历史走向的!
孙权与刘备的恩怨起于荆州,刘备借了荆州就不打算还了,还派关羽长期驻守在那,令孙权如鲠在喉极不舒服,后来孙权打败了关羽,收回了荆州并且杀了关羽父子,把首级献给了曹操。
假设,孙权既己收复了荆州,又擒了关羽,目的己然全部达到,而采取见好就收的办法,不杀关羽,主动将他送还刘备。两国重新修好,领土问题暂时搁置,仍然采取联合抗拒曹操的策略,《三国演义》后面的故事将改写。但从长远看来,两国矛盾只会加深,不但不会重新合好,还必须将引发新的更大冲突。因为荆襄之地的领土之争的火药味还很浓。刘备绝不会因孙权交还关羽,而放弃失地。孙权吃到口的肉也不会吐出来,荆州对两家来看都太重要了。
所以一场争夺荆襄归属的大战也会精彩演绎。
假设只是臆想,事实总与愿违。孙权劝关羽归降不成,还是把关羽杀了,才引起刘备报仇伐吴,被陆逊火饶连营七百里的惨败,而命丧白帝城的结局。
恐怕三国本身 历史 大方向不会改写,但会影响关羽个人,及关羽对后世的影响。简而言之,关羽会郁郁而终,英名尽丧,死后他也只能是个普通武将,后世再也不会尊关羽为神。
一、三国 历史 大方向不会更改
1、刘备伐吴为荆州
首先说三国 历史 的大方向。关羽死后,刘备确实有打出关羽复仇为借口伐吴,但是大家实际都知道,关羽就是个借口,刘备为的是荆州。所以,如果关羽不死,被送回益州,那刘备确实失去了以为关羽复仇的理由,但荆州不能不要,那是太重要的战略根据地。刘备集团的所有战略基础,就是《隆中对》所说,兼跨荆州、益州,候天下有变,两路出兵克复中原。故而,不可能因为关羽不死,刘备就不要荆州了,作为一个乱世枭雄,一切都是深思熟虑,包括伐吴,如果不奋力一搏,让刘备放弃荆州,没有可能。至于出兵的借口,太容易找了。关羽没死,也至少死了别的武将吧,至少死了士兵吧,再加上双方都坚称荆州属于自己,那什么“伤我将士、夺我州郡、虐我子民”这种口号,照样让刘备“名正言顺”出兵。
2、关羽回来不影响刘备伐吴结果
有人可能还会坚持认为,刘备伐吴是为了与关羽“同生共死”的誓言,且不说刘备与关羽结义这个本来就是小说情节,而且就算二人真的情义无双,恰恰相反,关羽死了,刘备还有那么一丝可能不出兵,如果关羽被送回来了,刘备真的非出兵不可。因为把关羽送回来,那是孙权对刘备的一种羞辱。那代表我都不屑杀你的将领,我就要打你脸。如果关羽死了,还可以说是壮烈牺牲,活着回来那就是代表连杀他的必要都没有,关羽既然在刘备阵营这么重要,而刘备可是不久之后就称帝的人,这种奇耻大辱,能忍?所以,关羽回来了,刘备必伐吴,不打不能洗刷耻辱。而关羽回来能避免夷陵战败吗?显然不能。以刘备在夷陵驻军的那种情况,他不连营都没办法放这么多兵。这不是一个关羽能解决问题的。所以,关羽送回来,刘备一样会夷陵战败,之后的 历史 ,该怎么发展,还是怎么发展。
二、关羽本身名节受损
1、关羽若被送回益州,必定声名受损郁郁而终
解释完了三国 历史 的发展,再看第二点,关羽本身。关羽虽有斩颜良之勇、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毕竟丢失荆州,让刘备重要的基业毁于一旦。这种情况下,如果关羽没有被杀,送回益州,结局会如何?以关羽在刘备阵营的地位和刘备与关羽的交情,杀他估计不会。那就无外乎两种可能。第一种,因为丢失荆州之罪,丧师辱国,从此遭受贬谪,不再重用。第二种,知耻后勇,跟随刘备伐吴,争取戴罪立功。但是,之前已经说过,关羽就算跟去伐吴,也改变不了刘备战败的命运。那无论关羽是否参战,他都必须承担刘备也因自己失去荆州而导致进一步失败的罪名,这是他永生洗不清的耻辱。他只能郁郁而终。就算战死在夷陵之战,那也有一种他把刘备拖进泥潭的感觉,接连失荆州和夷陵战败,关羽的威名必定荡然无存。
2、自古享有极高美誉的忠臣良将多是为国捐躯或含冤受屈
不幸也是幸运,关羽是被杀的,挽回了一些名节,因为我们一般总会同情悲剧英雄,所以关羽 历史 上的战败被杀,让他多了一分凄凉的色彩,这也是关羽后世封神的一个关键。我们纵观 历史 ,能够享有极高盛名的忠臣名将,多是为国捐躯或者含冤受屈。如伍子胥为劝谏夫差而自杀,杨业绝食而死,狄青被文官排斥贬谪,岳飞被秦桧陷害而被斩,文天祥、陆秀夫抗元至死,于谦蒙受不白之冤身首异处。这些人虽然也有不少战功,但如果没有身上那些悲剧色彩,恐怕达不到现今的威名。比如平定安史之乱的两大功臣郭子仪、李光弼,论战功,李光弼更显赫,但他晚年因为害怕宦官迫害而多次置朝廷危难于不顾,拒不出兵自保,这就有了瑕疵,不及郭子仪甘受宦官鱼朝恩迫害排挤而忠心不改。至少也要像薛仁贵一样,老迈之躯再赴沙场,卒于任上,也对得起一世英名。
3、关羽下场可比对于禁
如果关羽被孙权送回,那结局恐怕可以找一个人对比,那就是被他自己所擒的于禁。水淹七军之前,于禁官拜左将军,假节钺,是曹魏除曹氏夏后氏之外的武将中地位最高的。可是因为在支援樊城时被关羽水淹七军击败,又没有战死而是被擒。最后如何?等到关羽战败,于禁落到东吴,被东吴大臣羞辱,送回曹魏,曹丕表面宽荣,却让他去拜曹操的高庙,看到墙壁上描绘的庞德就义自己被擒的图画,羞愧难当,郁郁而终,获得一个“厉”的恶谥。这种情景,何其凄苦?
有人可能会说,于禁投降了,而关羽没有。可是,你知道关羽没投降吗?《三国志?吕范传》就提到过关羽曾送降书,被吕范识破关羽是意图诈降逃走,最终还是决定擒拿他。要知道,虽然关羽是诈降,但毕竟送了降书了,如果孙权不杀关羽,就可以宣称关羽是投降的。而你又知道于禁真的投降了吗?要知道,正史里写的都是“擒于禁”而不是“降于禁”,于禁也没有帮着关羽上阵杀敌,怎么就能说他一定投降了?之所以庞德被杀而于禁未死,这不取决于于禁,而取决于关羽,或许他认为于禁有用才没杀,而不是因为于禁投降了。但是,无论你投降与否,都是别人嘴里随便说了。这样的话,关羽也将背上苟且偷生的骂名。
可能又有人会说,三国时代,投降也正常。确实,如果是早期,普通武将投降真的挺常见的。但是关羽与于禁这样的不一样,他们地位已经相当高了。于禁是曹魏阵营外姓武将第一人,关羽更是刘备阵营武将第一人。这样的人投降,就只有遭受唾骂了。
故而,一旦关羽活了下来,无论是主观自愿还是客观被迫,都是名节有亏。这样的人纵然有武艺有智谋,也不会再被塑造成神。所以,关羽被杀是不幸,也是一种幸运。
孙权要是不斩关公父子,在临沮放其一条生路,三国 历史 可能会改写。因为当关公逃回益州之后,以其刚愎的个性,势必起兵报东吴一箭之仇誓死夺回荆州,这一点以二爷在蜀神一样的地位,诸葛子龙一班人是拦不住的,刘备张飞肯定偏袒二爷的,吴蜀交恶必有一战。但以陆逊的本事,刘备阵营尚无对手,要知道孔明擅政治而短军事好谋而少武的,这场争斗只能是打打停停延续时日,荆州夺回几无可能。而刘玄德也不会拿老命与东吴相拼,从而就避免了后来的火烧连营七百里,那彝陵之败是灭顶之灾是颠覆性的,导致益州一蹶不振,以致刘备早死于白帝城中。这样三足鼎立的局面就可多维持一个相当长的阶段,吴蜀被曹魏一一击破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至于再后的 历史 演变,我们就不敢妄加推断了。
如果当时孙权不杀关二爷,而是交还给刘备,会怎样?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其他两件事,或许就能从中得到答案。
第一件事:张飞丢徐州
“陶恭祖三让徐州”后,刘备坐上了徐州牧的宝座,然而屁股还没坐热乎,南边的袁术就眼红起来,悍然派纪灵来打刘备。刘备带着关羽前去破敌,临走之前,千叮咛万嘱咐交代张飞,一定要守好家。
结果是“下邳守将曹豹反,间迎布。”(《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
或许是从刘备坐上徐州牧的那天起,曹豹就打心里不愿意也不想跟随刘备,正好吕布就在附近,于是曹豹就开始勾结吕布,当刘备去打纪灵的时候,徐州守备空虚,张飞兵力不足,就这样被曹豹里应外合吕布夺占了徐州。
丢失徐州的张飞来到前线去找刘备,面对大哥,自感愧对他的张飞想要自杀,结果被刘备一把抱住,然后就说出了那句著名的—— “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今虽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况城池本非吾有;家眷虽被陷,吕布必不谋害,尚可设计救之。贤弟一时之误,何至遽欲捐生耶!”
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关云长千里走单骑,三兄弟古城相会
关羽为了保护刘备媳妇儿,在势单力孤、兵力不支的情况下,打着“降汉不降曹”的旗号不得已投降了曹操,在打听到刘备下落后,又不远千里前去投奔,最终兄弟三人在古城重新团聚。书中写到“玄德见兄弟重聚,将佐无缺,又新得了赵云,关公又得了关平、周仓二人,欢喜无限...”
这是第二件事。
从这两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很重兄弟情义的人,他对待家小,倒是有点和他的老祖宗刘邦很像。当年刘邦为了躲避相遇大军的追赶,车上人多,跑的慢,刘邦一脚就把鲁元公主给踹下去了,又抛弃了吕后。而刘备的一生,抛弃家小的次数还少吗?
回到问题上来,参照之前的两次事件,刘备会做如下的两件事
第一,不杀关羽
无论怎样,关羽能活着回来,对刘备来说多少是一点心理上的安慰,一个从青年开始就跟随自己东奔西走创业的人,现在已经是年愈五旬的人了,刘备也不忍、不舍得、不会给他治罪。
第二,软禁关羽
当年刘备讨伐东吴,打的就是给关羽报仇的旗号,而如果关羽活着回去了,此时虽然荆州已丢,但曹操已死、曹丕又篡汉,刘备未必就会因为丢失荆州的事情去打东吴。
当年关羽投降曹操,可以打着保护刘备家小,降汉不降曹的名义,事后还千里走单骑,落得了一个忠义的美名。
而这次不一样,这次是彻彻底底的战败被俘,关羽在世人心中几乎完美的战神形象,一下子就被打破了。
而更为主要的是,孙权放回关羽,表面上是想和刘备修好,但暗地里也是对刘备的一种羞辱,作为一代枭雄,刘备不可能不会想到这一层。
况且当时的蜀汉各地,各路关进隘口都有兵将把守,汉中有魏延、南边有邓方,两川有李严,张飞在阆中,确实没有什么比较合适的位置让关羽驻守屯兵。
试想关羽带着蜀军从汉中地区顺汉水而下,再去打上庸,能不能打下来都另当别论。
就算打下了上庸地区,按照后来蒋琬对那里的描述,去的时候好去,回来的时候不好回来。一旦曹军集中兵力攻打这里,蜀军救援不及,就又是失城陷地。更为主要的是,彼时的关羽,一定是一心想着报仇,一旦打下上庸,下一步很有可能就是攻打襄樊,到那时,上庸新得,再一次人心不稳,关羽又会面临失败的危险。
因此,对刘备而言,安置关羽做好的方法,就是像马超一样给他一个没有实权的高位,已经那么大岁数了,就踏踏实实过几天安稳日子,养老送终吧。
关羽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在蜀中郁郁而终!
首先, “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的性格决定了他不能,也无法与士大夫阶层很好的相处,在荆州就是一个例子。
而益州的士大夫,在蜀汉的政权中大多占据显耀位置,而且还多为地方豪强,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刘备对待他们尚且是好言安抚,赏赐丰厚,因此绝不可能在让关羽和他们发生接触。
其次, 关羽这个人刚愎自用、很好面子,后期听不得半点与自己相左的意见,尤其是士大夫提的意见。在荆州时,就常常和治中潘睿吵得不可开交。
如果说第一次被曹操俘获,成就了他的忠义知名,而这次被俘,则是彻彻底底的耻辱,即便是文官集团表面上不说什么,但私下里,尤其是新归附的益州士大夫豪强,肯定也在看刘备是如何处置自己的嫡系,会在背地里议论关羽丢荆州的事情。
关羽虽然要面子,但毕竟人家说的是事实,大哥能管一次、两次,时间长了,刘备欲关羽二人之间也必然会因此而生间隔。
最好的方法就是关羽从此于家中闭门谢客,自我如能排解消遣还好,如果无法释怀,三年五载之内,关二爷也差不多会和后世南宋的一些名将一样,壮志难酬,郁郁寡欢,最终无疾而终。
孙权不杀关二爷,将关二爷送至刘备身边,孙刘关系依然会很紧张,关羽依然会被擒,张飞依然会重蹈覆辙,刘备依然要在白帝城托孤, 历史 虽然会拐一个弯,但大方向永远不会错,就如黄河,虽然决堤过,但永远向东流一样。
其实,关羽失荆州,绝不是因为大意,而是性格的必然,关于虽然武艺高强,为人忠义,但是他同样固执己见,刚愎自用,傲慢无礼,唯我独尊,在他眼中,只有他的大哥和三弟,但这刘备却对他各种支持与放纵,张飞对他依赖与尊重,就是诸葛亮,对他也只能是各种引导,却无力约束,因而,如果关羽被孙权放回,自尊心重的关羽为了找回颜面,势必会怂恿刘备发动与东吴的战争,那样,孙刘二股势力依旧会重陷水火。而且,孙吴依旧会依附曹操。以刘备势力,可能与孙吴不分胜负,但东吴若有了曹操帮扶,刘备必败无疑,而做为此次战争的始作俑者关羽必也无颜活于世上。这样,刘备势力必然依旧要处于"存亡之秋"。
不要指望诸葛亮神机妙算,搬回一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诸葛亮虽智绝,但是如果关羽败回到刘备身边,关于一定处于歇斯底理状态,刘,关,张三人必是怒火烧燃,必是极端偏执狂热,听不进逆耳忠言,诸葛亮一人也难抵三人狂躁。况且白帝城托孤,不也是诸葛亮难抵刘备偏执而造成的吗?
所以即使孙权不杀关羽,将关羽放回,刘,关,张仍然逃脱不了死神的手掌。
关羽还有颜面苟活吗?
如果孙权把关羽放回去,刘备肯定会笑出声来,发自内心的那种。 或许刘备会因为关羽丢失荆州而适当处分一下关羽,给手下群臣做做样子,但刘备绝对不会杀关羽,以关羽在刘备军中的能力和地位,刘备不久还会委以重任,将东部战区(永安都督)交给关羽,根本轮不到赵云或者李严等人。
因为像丢失地盘这种事情刘备经历的太多了。196年,刚刚占有徐州未满一年的刘备带着关羽进攻袁术,留张飞守下邳。但张飞和陶谦旧部曹豹不和,曹豹内通吕布,张飞在里应外合之下丢了下邳,使刘备腹背受敌、陷入绝境。
即便张飞犯下如此严重的错误,刘备并没有责怪他,还是对他一如从前。甚至在拿下益州后让儿子刘禅娶了张飞的女儿,使张飞成为蜀汉的“外戚”,更加巩固了张飞家族的地位。相较之下,关羽丢失荆州只是“ 丧一臂” ,远远比不上张飞丢失徐州这种 “丢老家” 的后果。毕竟西川、汉中的基本盘还在,刘备还可以整顿军力,收复荆州,而坐镇荆州数年的关羽则是刘备必须倚重的力量,刘备东征伐吴,关羽必不可少。
当然孙权把关羽放回去是为了向刘备示好,希望就此罢手,接受现实。但刘备是绝对不允许的,孙权也不会把荆州吐出来,以关羽的性格也必定主动请战,所以刘备东征不可避免。
关羽丢失荆州并不是因为他军事能力有问题,而是没有处理好内部团结和孙权之间的关系所导致。纵观夷陵之战,刘备硬生生把突击战打成了消耗拉锯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手下缺少一员像关羽这种级别的将领。
所以如果关羽随军出征,我更倾向于刘备获胜,收复丢掉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再次恢复“湘水划界”之后的版图,继续让关羽坐镇荆州一如从前。
我认为对 孙权不可能将关羽还给刘备 ,理由如下:
1、 对己方势力没有交代 ,关羽是己方将士凭着实力、智慧、计谋而抓住的,对于本方士气有着极大的鼓舞,如果轻易将关羽交还给刘备,会导致本方主战派的不满,也会让很多下属觉得自己太过软弱。
虽然孙权觊觎荆州,但是因为曹魏所给的压力,孙刘联盟是不可轻易破裂。而孙权自己想与关羽结为亲家反被侮辱而下定决心偷袭关羽,杀了关羽可以一雪自己的耻辱,解自己心头之恨。
但是如果和蜀汉谈成政治上的互换,那还是可以考虑的,如果刘备方认可荆州的地盘归吴国所有,不会因此事双方闹翻,那么孙权是可以释放关羽,达到既得荆州又不会和蜀汉大动干戈的目的,但是真的能如孙权的意愿吗。
2、 对于蜀汉来说失去荆州地盘是不可承受 ,
蜀汉势力一直执行的是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规划,而荆襄的失去,导致隆中对的战略无法实施,己方只能兵出秦川,兴复汉室的愿望就渺茫了,对于素有大志的刘备来说偏安一隅是不可接受的。拥有荆州是自己一统天下的基础所在,无论孙权是否归还关羽,这一仗无可避免。
3、 释放后,关羽不会释怀 ,对于释放对心高气傲的关羽来说,自己一虎被孙犬戏弄,这是不可接受的,这场子无论如何是要找回来。关羽在蜀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蜀国和孙权是否开战是有着极重的话语权,释放了关羽,反而加强了蜀汉与自己的敌意,增加了两国开战的风险,没有必要。
4、 关羽的实力太强 ,关羽本身就是三国时期少有的可以镇守一方的大将之才,能够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说明关羽武圣称号绝非浪得虚名。关羽如果执意与东吴为敌,东吴会有极大的压力。纵然因为两国联盟,关羽碍于政治因素,不好真的与东吴开战,但是双方的结盟不会很牢固,卧榻之侧有关羽酣睡,孙权不仅要北防曹魏,还要时刻担心关羽背后捅刀子,你说孙权心里会别扭到什么程度。
如上,孙权顶多不杀关羽,但是绝对不会将关羽还给刘备的,将关羽还给了刘备对孙吴没有任何好处。
这是孙刘联盟破裂后的比较好的政治后果。
孙权派兵夺取荆州是正义之举,本来赤壁之战后刘备就是借荆州而驻守,孙权与刘备的谈判条件就是一旦刘备进占益州,就把荆州归还给孙权。刘备进占益州后一直拖延归还荆州,孙权派人到刘备处讨要,刘备只好答应,让到荆州找关羽办理,关羽死活不给,这才使双方矛盾激化。
吕蒙吕子明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取得成功,在军事上取得完胜,孙权最初的想法是不杀关羽,但吕蒙违背了孙权的意愿 ,擅自杀害关羽父子。
如果孙权不杀关羽,而是交还给刘备,在政治上就得了满分。荆州土地在法理上是属于孙权的,收回来是合理的,把失败了的关羽送还给刘备 则是孙权对孙刘联盟的重视,如果刘备感念孙刘联盟的重要性,继续维持和平友好关系,则孙,刘两家依然可以共聚曹操,维持在长江以南的统治。如果刘备以此为借口,与关羽,张飞率大军讨伐孙权,那刘备就在政治上理亏了,孙权可以公开与曹操结盟,抵抗刘备的进攻。
如果孙权不杀关羽,并且把关羽送给曹操,则体现了孙权高超的谋略,更体现出孙权的狡诈。这就给刘备出了一个大难题,如果刘备率大军讨伐孙权,那在曹操身边的关羽还救不救?如果刘备为救关羽而与曹操直接交战,则在军事上处于最不利的地位。如果抛弃关羽而直接讨伐孙权,则在政治道义上处于最不利的地位。
如果孙权擒获关羽后,把关羽还给刘备会怎样?
电视剧《新三国》中,陆逊有这样一段台词:“夺了荆州还没什么,但杀了关羽,就算是十个荆州都化解不了!”
意思是在刘备心中,关羽的地位大于荆州!
也正是这句话,把这个话题的节奏都带偏了!
从孙刘结盟开始,期间赤壁之战、刘备借荆州、吕蒙取三郡、湘水划界、白衣渡江、夷陵之战。
孙权和刘备之间的爱恨情仇全部都是围绕着荆州展开的。
他们各自为政,都有一套专属的战略计划,而他们战略计划的第一步都是取荆州,于是矛盾冲突点就来了。同时又由于天下局势的发展,他们又必须联合起来才能与北方一战。
他们为了生存而抱团,为了发展而厮杀!
对于孙权和刘备而言,盟可以连,但荆州必须在自己手上。
因此两家盟约不断,冲突也不断。除非有一方主动放弃荆州。
孙权不可能放弃荆州,因为荆州是江东命脉所在,没有荆州,江东随时不保。而刘备同样不愿放弃荆州。
所以,不管关羽是否被杀,刘备都会伐吴,夺回荆州。
以上是站在刘备的角度从战略层面上来分析的!
政治方面!
刘备是靠着荆州士人和荆州兵团发家的,入主益州后也算是外来集团。
国内政治派系之间本来就存在矛盾,如今荆州被夺,感觉就像是一群没有家的人跑到别人家去当家作主一样。
这对刘备,对荆州政治派系的威望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为了能够提高自身威望、巩固荆州政治派系的地位,荆州必须要夺回!
说完刘备,我们再来说一下关羽。
关羽当年被曹操俘获,被关羽视作是欠了曹操一个人情。但是被孙权俘获,对关羽来说就是一个天大的耻辱。
如果关羽能够活着回到益州,以关羽的脾气肯定是不甘心的,他肯定会要求刘备立即组织兵力伐吴。
刘备伐吴失败还知道及时止损,输了就认了,输了夷陵之战的刘备还是选择了和东吴结盟。但关羽就不会,他会一直打,打死为止!
如果是这样的话,估计曹丕睡着了都会笑醒!
南北之间本来就存在差距,南方孙刘联盟对抗北方尚可一战,而如今南方两家自己撕咬起来。
渔人得利啊!
如果孙权把活着的关羽送给曹操,他目的是什么呢?无非就是想把责任推给曹操罢了,始终是无法平息刘备集团的怒火的,那为什么不把关羽还给刘备呢,已经准备撕破脸了。
?
但是对于曹操来说,选择就比较多,有三种可能的选择,第一种以关羽为条件,和刘备谈判,获得短暂的联盟,共灭东吴;第二种是囚禁关羽,不用不杀;第三种就是杀掉关羽。
上策:还刘备,结联盟,共灭东吴
对于三家势力,最基本的认识是,曹操和刘备都有强烈的统一的愿望,都相互不承认对方,但是孙吴集团却不是,是一个以利益为先的集团,不管是孙策、孙权,都会为了短期目的向曹魏称臣,没有长远的志向,只有短期的利益,所以三方的价值观是不等同的,但是孙权却是平衡两方的重要力量,没有他,曹操很有希望打败刘备,但是刘备也不是完全没机会,但是因为他,谁都搞不定谁。
所以,有这么一个大家坐下来谈判的机会,曹操肯定求之不得啊,第一时间找刘备谈判,摆清楚形式,现在汉中、益州在你手中,我打不进去,你也出不来,你看现在关羽在我手上,他的厉害你是知道的,我也是知道的,我多退几步,关羽给你、荆州也给你,东吴的地盘看本事,谁占领是谁的。
这对于刘备来说是一个极为诱人的条件,不论诸葛亮的隆中对多么牛逼,都是远在天边看不见的愿景,但是这样和曹操一起灭吴,再进行决战的策略,却是短期的快速方法,也是可以接受的。对曹操就更是了,先把绊脚石踢开,再慢慢啃刘备,虽然放回关羽等于放虎归山,但是有个猎人把这头猛虎得罪惨了啊,就是咬我也得先啃了猎人吧!
中策:囚禁关羽,令其自生自灭
这种活计,曹操也是驾轻就熟的,就像对徐庶一样,不能为我所用,那就谁都别用了。这对于曹操来说利益虽然没有第一种大,但是也没有什么损失呀。
活是孙权干的,刘备要算账肯定第一个找孙权,别说向我转移怒火,我跟刘备用得着转移吗?他本来就觉得我是汉贼,打我那不是迟早的事,没了关羽,实力还能下降一点。关羽这种将才,虽然不能为我所用,但是留着也是一种招牌啊,“千金市马骨”缺的就是快活招牌,我曹操爱才不是浪得虚名的!
下册:杀掉关羽,一了百了
作为被俘不降的武将,杀掉关羽并没有什么错,但是作为一员举足轻重的名将,关羽有更多的利用价值,杀掉关羽,成就关羽的忠义知名,但是我的爱才之名怎么这么不得劲了,倒是省了一副沉香木了。
当然,曹操还可以拒不接受,把关羽退给孙权,但是这种做法以曹操作为成熟政治家,是不会做的,没有什么必要,也没什么好处。作为也是和关羽有不少交情的老朋友了,还不如成全关羽,杀了他呢,跟孙权推来扯去的,过家家了。
所以说,在孙权把关羽送给曹操以后,作为有头脑的政治家曹操会选择两种,第一种看和刘备谈判的结果,成功了放关羽,不成功就囚禁关羽,这样关羽肯定也会很快郁郁而终,但是关羽的名声同样会在历史中湮灭!最后这些都是假设,对孙权来说,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肯定是不会做的,送给曹操还不如送给刘备来的实在了!
关羽的大名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毕竟大名鼎鼎的关大爷忠义无双,而且武艺超群战功赫赫,即使现在有些人还有供奉关羽的。不过英雄也终有凋零的时候,关羽虽然应用大半生,但是最终却落了个身首异处的结果。那么如果说当时东吴的吕蒙听了孙权的话没杀关羽的话,那么三国的历史又会是一个怎么样的走向呢?一起来看看吧。
孙刘
我们都知道,在魏蜀吴三国鼎立初期,孙刘一直都是联合抗曹的,毕竟曹魏集团在北方一家独大没有后方的忧患。而且占据了大量的良田,只要耐心发展几年在南下徐徐图之,天下终归是曹氏的天下。也正是因为如此,孙刘在对抗曹操的意见上面是一致的。任何单方面一家都是打不过曹操的。
所以在孙刘两家联合的情况下,曹氏集团隐隐觉得有些不妙,于是发动战争,而关二爷毕竟是关二爷,更是在曹操出兵之前率先发动攻击,成功拿下襄阳樊城,曹操得知后,派于禁统领大军南下捉拿,但是我们都知道,曹操的大军被关羽利用天时地利来了个水淹七军。于禁也被活捉了去。但是正在关羽还没有缓过神来的时候,东吴撕毁盟约,趁蜀魏交锋的时候,放弃攻打合肥的打算,占领攻下了荆州。
梁子就这么接下来了,这也有了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一说,按理说东吴都已经拿下了荆州,为什么还对关羽赶尽杀绝呢?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如果不杀关羽放他回到蜀汉的话,依照关羽的孤傲性格,定会提兵来见,孙刘交锋在所难免。其次就是东吴既然已经夺取了荆州,在放他回去依然要打的话,那么为什么还要给地方增加一员虎将呢?所以在东吴拿下荆州的时候,两军将战已经避免不了了。
而且如果关羽还活着两军交阵了,这也会彻底改写三国鼎立局势,因为刘关张三兄弟亲如一人,仇记下来了,就不会在忘记,两军对垒,那么便宜的自然是魏国。那时候曹魏待到他们两败俱伤的时候,在一个个收拾那就轻而易举了,统一也是迟早的事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5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