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上古神话考古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上古先民战天斗地从不服输。这些与天斗与地斗的传说,都可以找到史料和文物依据,比如《山海经》、《淮南子》,甚至《尚书》《史记》和美洲发现羊皮卷都可以为证:夸父逐日蚩尤值夜,其实就是战败部族大迁徙,被轩辕黄帝击败的两个部族,一个去了阿拉斯加,一个到了密西西比河。
剔除神话色彩,我们就会发现《山海经》记载的是这样一件事:夸父带领自己的部族,用日月星辰做导航,一路饥餐渴饮向北迁徙,半路上夸父死于饥渴,其部族继续北迁,在黑龙江下游留下了岩画以标记行进路线,然后又一路标记下去、堪察加半岛、白令海峡,最后到了阿拉斯加。
在今天的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易洛魁人手中,还保存着两幅羊皮卷,分别叫做《轩辕酋长礼天祈年图》《蚩尤风后归墟扶桑值夜图》(见于1991年《国家地理》180卷),通过考证得知,被轩辕黄帝击败的蚩尤部族,跟负责监守的黄帝士兵,一起迁徙到了密西西比河流域。
《轩辕酋长礼天祈年图》应该叫做《轩辕礼天图》,因为“酋长”是蛮荒之地的说法,轩辕有熊是咱们的人文初祖,是无上帝君,又岂能称为“酋长”?为了方便起见,我们也称《蚩尤风后归墟扶桑值夜图》为《蚩尤值夜图》。
上古典籍关于夸父和蚩尤的记载
很多人一提起夸父和蚩尤,就会想起《山海经》,事实上除了山海经,还有很多典籍都记载了这两个部族的事迹。
《列子·汤问》中记载的夸父逐日,更像是一个首领在遭遇旱灾的时候带领部族寻找水源:“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按照现在的理解,不是夸父把黄河(古称之河专指黄河)和渭水都喝干了,而是旱灾实在太严重,河渭流域也不适合进行农耕,夸父部族只好继续往东北进发。
根据《山海经》记载和民间传说,我们可以梳理出如下脉络:夸父部族之所以要进行大迁徙,是因为他在炎黄之战中站错了队——帮助炎帝打黄帝,炎帝部族被黄帝击败后选择了融合,夸父族不肯屈服,离开故土到了贫瘠的边荒,在遭遇旱灾的时候难以生存而被迫再次迁徙。
夸父的传说,一般都附属于炎帝之后,并说夸父部族是炎帝苗裔。上古典籍关于蚩尤的记载,就相当多了,《尚书》《史记》《吕氏春秋》《庄子》中都有蚩尤的影子:“黄帝令应龙攻蚩尤。蚩尤请风伯、雨师以从,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以止雨。雨止,遂杀蚩尤。蚩尤没後,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
这就跟夸父逐日的传说对上号了:用科学的眼光来看,真正打败蚩尤夸父部族的,不是皇帝而是旱灾。所谓“魃”,也就是“旱魃”,《诗经》记载:“旱魃为虐,如惔如焚。”
考古发掘与现存文物能证明的夸父蚩尤部族迁徙
炎帝部族以太阳为图腾,我们看阿拉斯加原住民的文化遗迹,也能看到“日出扶桑”“日中金乌”的图像。于是有专家推断:这就是夸父部族带来并传承下来的图腾崇拜。
至于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发现的羊皮卷,也有专家进行了解读。
《轩辕礼天图》画的是一个亚洲中年男子双臂上举,双臂中间有一只天鼍龟,鳌鼍有十三片背甲,象征中原传说的十三重天,周边二十八颗星,自然是二十八宿。
轩辕黄帝为什么要手捧天鼍龟?读者诸君想必还记得女娲补天的故事,这个故事在《竹书记年》《淮南子》《史记》《论衡》中均有记载,比较容易理解的是这句话:“共工与颛顼争为天子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鳌”就是龙子之一:“龙生九子,鳌占头(独占鳌头由此而来),为龙头,龟身,麒麟尾。”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轩辕黄帝手捧的,不是什么天鼍龟,而是龙子鳌。
《蚩尤值夜图》就比较好理解了,因为蚩尤和风后在史料中都有不少记载,所以不必多说,咱们还是来看专家对这幅图的解读:中间的峨冠巨人就是蚩尤,他的左右手臂一高举一下垂,正好是“太极逆反周流共和曲线”。
引号里的名字是专家说的,笔者还真不知道是啥意思,这就有请精通太极八卦的读者诸君来指教了。
结合上古传说和史料典籍、现存文物、摩崖石刻和羊皮卷,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发现美洲的不是什么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或者莱夫·埃里克松,而是被轩辕黄帝打败后迁徙的夸父部族和蚩尤部族,只不过我们的上古先民不讲征服而注重融合,这才留下了与故乡典籍相互印证的历史遗存。
结语:融合的意义远大于征服,但往往会被历史遗忘
虽然在美洲发现大量包含炎黄文化的历史遗存,但是没有几个专家学者去声明是华夏族发现的美洲大陆,这跟文化传承有很大关系:我们认为融合的意义远大于征服,但是在丛林法则之下,融合的善意往往会被历史遗忘。
1996年,我国专家在大洋彼岸的“美洲文明展”上发现了一块据说是原住民佩戴的玉器。但是专家一眼就认出了这是中国古代的“玉圭”,并且毫不费力地读出了被认为是“奇怪符号”的甲骨文:“统治者和首领们建立了王国的基础”。
当然,这是又把甲骨文中言简意赅的文言翻译成了现代语言,要是按照古人撰文习惯,应该是“后(上古称王和诸侯为后,比如后羿、后稷、风后)与臣肇基”。
上古典籍和出土文物,就如同一只穿越时空的飞鸟,俯瞰并见证着人类历史的曲折变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抹不掉的影子和痕迹。
咱们今天说的夸父蚩尤两大部族迁徙,就跟智人从非洲流散到欧亚一样,都是一个融合与繁衍的过程。这个过程虽然往往会被遗忘,但我们不能不说:融合的意义远大于征服,这就是我们尊敬郑和为和平使者,而称哥伦布、达·伽马为殖民者、强盗的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4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