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渊光儿子就有22个之多,为什么争夺太子之位的只有三个

以史为鉴 2023-06-15 04:55:27

李渊光儿子就有22个之多,为什么争夺太子之位的只有三个

还不知道:李渊的储君之位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李渊一共有22个儿子,但是,争夺储位的却只有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三个儿子,李渊剩下的十多个儿子都没有参与进来。那么,为什么只是这三个儿子在争夺储位,其他儿子都没有参与呢?

(李渊剧照)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讨论。

一、实际上只是李世民和李建成的争斗。

其实,储位本来是没有悬念的。不但没有悬念,而且早已尘埃落定了。因为李渊早早就确立了李建成为太子。

但是,由于李世民在打江山的过程中,功劳太大,手中掌控的兵权太大,身边的人才太多,这就造成了李建成的不安。李建成的担心主要有三点:一是担心李渊改变主意,把太子之位变更给李世民。二是担心李世民凭借自己的实力,提前筹划,用武力夺取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三是担心就算自己好不容易熬到李渊去世,顺利登基当皇帝,李世民也会凭借实力,夺他的皇位。

正是因为有这一系列的担心,所以李建成想未雨绸缪,提前打击李世民,把这个潜在的威胁除掉。

而李世民当然也不甘示弱,毕竟江山大部分是他打下来的,他不服气。同时,他手握重兵,和李建成争夺,也有很大的优势。这两方面的原因,让他不愿意放弃向太子之位发起冲击的机会。

本来这件事与李元吉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为什么李元吉要参和进来呢?一是李元吉和李建成的关系特别好,所以他要帮李建成的忙。二是因为李元吉性格上好勇斗狠,有争斗的欲望。三是李元吉还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心思,他希望先把李世民斗下去以后,再取代犹豫不定的李建成,最终自己笑到最后当皇帝。

李渊剩下的十多个儿子,也许也有那样的心。但是,一来,他们没人建立李世民那样的大功,掌握了李世民那样的大权。二来,他们与李建成的关系也比较一般,因此他们没有机会参与进来。

(李世民剧照)

二、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是嫡子。

李渊有20个嫔妃。不过,窦皇后生的儿子只有四个。分别是老大李建成、老二李世民、老三李玄霸、老四李元吉。

其中李玄霸在16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李玄霸也就是演义小说中李元霸的原型。不过,他一生其实没什么战功,估计也没什么武艺。演义小说里都是虚构的)。也就是说,实际上,当时李渊活着的嫡子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个人。

我们知道,古代皇位继承是采用“嫡长子制”。“嫡长子制”的规则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李渊那剩下的十多个儿子,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对于他们来说,参与争夺储位,完全是瞎忙活。所以,他们当然不愿意参与争斗了。

(李建成剧照)

三、李渊没有处理好三个嫡子的关系。

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之间的争斗,实际上是李渊没有处理好他们嫡子之间的关系造成的。之所以说是李渊造成的,有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李渊并没有及时收取李世民的兵权。固然,李渊在打江山的过程中,需要把兵权给李世民。但是江山已经打完了,不需要再打了,就应该及时收了李世民的兵权。可是李渊并没有这样做。二是李渊已经立了李建成为太子,但他却连续三次说要把储位给李世民。三是李渊在安排嫡子住处的时候,不讲规矩。他把李世民安排在承乾殿,把李元吉安排在武德殿,这两个地方离皇宫、东宫都很近,而且互相可以随便来往,还可以提着刀枪四处乱走。

总之,因为没有立好规矩,因此也就造成了三人的争夺。而李渊的其他儿子们没有获得这样的优待,因此,没有给他们争储的野心。

四、李渊的其他儿子年纪都太小。

李渊的儿子中,除了前四个嫡子外,第五子李智云14岁时,就被隋朝给杀害了。而第六子李元景生于618年,玄武门政变爆发的时间是626年。也就是说,爆发玄武门政变的时候,李渊活着的庶子中,最大的才8岁。其余的庶子,自然都小于8岁,还有一些是玄武门政变爆发以后才生的,他们怎么可能参与储位争夺呢?

(参考资料:《旧唐书》《资治通鉴》)

李渊一共有22个儿子,为何参与储位争夺的只有几个人?

李渊的孩子虽然很多,但是成才的却没有几个。李渊的后代只有李世民和李建成表现出了一定的才能,李渊的继承人也一定会在这两个人之中选出来。唐朝大半个天下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没有李世民也许就没有我们看到的大唐王朝了,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在历代君主里面也是能够排进前三名的。可惜的是按照传统的继承制度,李建成是李渊的嫡长子,应该由李建成成为唐朝的下一个君主,但是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杀了李建成,拿下了通往最后宝座的门票。

在很多影视剧中把李建成塑造成一个碌碌无为,胆小如鼠,昏庸无道的小人。其实这个是不符合史实的,这个和李世民也有很大的关系,李世民为了掩盖玄武门之变的真相,让自己获得皇位的过程变得合法,就修改了史实,丑化了原来的太子李建成。

李建成在李渊夺得天下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初李渊起兵的时候很犹豫,是经过李建成的说服才让李渊下了决心。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李建成也有着长远的战略眼光,对于天下大势分析的很清楚,知道把握时机,帮助李渊建立了唐朝。

不可否认的是李建成的才能确实没有李世民那么突出。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李建成一直守着唐朝的大后方,守着自己的大本营,保证了李渊大后方的稳定,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和李世民比较起来就差距很大,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朝臣中的呼声也很高,朝中一多半的人都支持李世民。

李渊有22个儿子,为何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斗得最狠呢?


纵观唐朝历史,开国初期的玄武门之变可以说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这场政变可谓是体现出了中国历史上夺嫡之争最血腥的一面。秦王李世民先后杀死了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再逼宫父亲李渊,使自己成为太子,三个月以后李渊?主动?禅位,李世民由此开启了自己23年的帝王之路。

其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在于唐高祖李渊造小孩有一个巨大的分水岭,这个分水岭就是公元618年唐朝的开国。在唐朝开国之前,李渊有5个儿子,而唐朝开国以后,李渊身为皇帝,是要什么有什么,于是治国之余就努力造小孩,所以又有了17个儿子。

我们看看玄武门之变发生的时间,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也就是说当时不算开国之前所生的5个儿子,其余17个儿子,有的还没有生下,而最大的第六子李元景当时也不过9岁。


所以年龄上的巨大差距,直接就将夺嫡三人组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跟以老六李元景为首的17个弟弟划分开了。因为这些个弟弟太小了,别说发生玄武门之变时还没有出生的弟弟,就是已经出生的最大也就是9岁,是什么也干不了,别说参与夺嫡了,就是站队都不会。

那么年龄上的巨大差距已经排除了17个小弟弟,还有两个兄弟与夺嫡三人组同样出生在唐朝开国之前,为什么没有参与夺嫡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两个都早逝了。

这两个人分别是李渊第三子卫王李玄霸和第五子楚王李智云,李智云还是李渊的第一个庶子,因为前面四个哥哥都是李渊正妻窦氏一人所生。

李玄霸早逝于隋大业十年,都没有活到唐朝开国。

李智云的死则有些耐人寻味,史书记载:?及义师将起,隐太子建成潜归太原,以智云年小,委之而去。因为吏所捕,送于长安,为阴世师所害,年十四?。


也就是说在李渊起兵之际,李建成和李智云在一起,结果李建成认为李智云年幼,干脆没有管他,就自己悄悄地回到太原,不久李智云被捕,后被处死。

李建成为什么要这样做,有可能李智云只是他的异母弟,有可能是故意借刀杀人,想要提前解决掉潜在的竞争对手。不管怎么说李建成是真的坑弟了,而天道轮回,报应不爽,唐朝开国以后,坑弟的李建成最终在玄武门之变中死于二弟李世民之手,说起来还是有些讽刺的。

所以总结来说,唐高祖李渊有22个儿子,为什么只有3个儿子参与了夺嫡呢,主要是跟夺嫡三人组年龄相近的两个兄弟,在开国之前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早逝了。

而其他17个兄弟,在玄武门之变之时,最大的不过9岁,没能力夺嫡,所以自然没有参与。

再纵观这场血腥的夺嫡政变,可以说唐太宗李世民人生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他真正辉煌的开始,奠定了他23年的帝王之路,有了后来的贞观之治,有了属于唐太宗李世民一系列的丰功伟业。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4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