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2年前的今天,1998年12月1日,北京市法院全面实行公然审判制度。
1998年12月1日,是北京市法院全面实行公然审判制度的第1天。就是说,从这时候开始,全市55个法庭审理的案件,公民只要出示有效身份证件,都可以要求旁听。固然,触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或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从这天早上8时开始,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收发室的老陆,忙得一直没工夫抬头。等到将近9时30分,他发出了第26张旁听证后,才稍稍喘了口气。
记者也排在老陆的窗前,摸索着问:想听听贪污受贿那个案子,行不行?
先拿到旁听证的通县妇女马秀娟1边指着收发室屋顶巨大的转动式公告电子显示屏,1边热情地告知:所有开庭案子的审判员和审判地点都在上面,先看好你要听的是哪1件,再凭身份证领旁听证。
老陆说,海淀区法院比其他法院早了1步,这年9月21日,就已实行公然审判了。所以,今天来旁听的人虽然说比平时多了点儿,可也多不了多少。
回想起刚开始公然审判那时候,老陆说,那人材叫多呢,周围几10所高校、单位的学生、职工,加上居民区退休的老人,都爱来听听。1名从宁夏考到北京的大学生,最少来了56回。最成心思的是你们这些记者,总是摸索完了,再通报身份。
来自北京高级人民法院的消息说,全市法院的审判活动,不但要公然,而且要制度化、规范化。这样才有益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诉讼环节的作用,接受大众监督,实现司法公正。
安徽无为县的方祖才是第1次走进法庭。他的熟人涉了官司,他是来帮着听听的。他说,之前,听说有确当事人亲属或同事要求旁听,被法庭谢绝,又不了解情况,就瞎猜,是否是没跟法庭说上话,已判了?现在看,审判还真挺复杂。
零点公司当时的一项调查表明:当前中国城市居民认为与他们关系最大的前3位法律,没有《诉讼》,说明老百姓绝大部份还不晓得怎样打官司。
法官朱军认为,公然审判对老百姓来讲,是最贴切和生动的法制课。另外,也对法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在,像个他人旧有的我让你旁听,你才能听的观念,像有的审判员担心自己业务水平不高怕驾驭不了法庭出丑,想方设法将旁听人员拒之门外的事,再也找不到根据了。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40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明末饥荒中的吃人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