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明朝锦衣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锦衣卫是大明王朝一个神秘却又庞大的组织,他们的权利凌驾于王公贵族之上,直接受命于皇帝。由于锦衣卫这一职业的特殊性,他们成为了人人都惧怕的对象,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文武百官见到锦衣卫都得退避三舍。他们作风彪悍只要他们出现的地方,必将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历史四大惨案其二就是由锦衣卫策划实施的,两案件株连四万人有余,四万多条人命如草芥一样被践踏。
为何会有锦衣卫这一特殊职业存在?其主要原因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疑心病,朱元璋根本不信任朝堂众臣更别说有点实力的大家族。锦衣卫身着飞鱼服,佩戴绣春刀,多为虎背熊腰,气势骇人之辈,组建锦衣卫的初衷只是为了随行在皇帝身边做震慑之用。但是后来朱元璋开始大肆屠杀功臣,传统的司法机构如刑部,大理寺、督查院过程繁冗,朱元璋觉得使用起来并不顺心。于是他将只是用来卤簿仪杖的锦衣卫转变为皇帝的私人眼线刑罚机构。
在世人眼中,锦衣卫多为武功盖世,飞檐走壁,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之辈,他们制度严厉且冷酷无情。锦衣卫采用世袭制度,故其规模随着时间日益扩大,人数最多时达到十五万人有余。明朝历史300年,除去朱元璋期间短暂取消锦衣卫,可以说锦衣卫一直活跃在明朝统治时期。而当1644年崇祯皇帝梅山自挂而亡,其身边却空无一人,这些与明朝共存亡的锦衣卫,究竟去了哪里?
锦衣卫之首指挥使骆养性投靠清朝
指挥使是锦衣卫的首领,官位仅次于正二品的六部尚书,明朝最后一位指挥使叫骆养性,官位已至正二品左都督。在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之时,他被起义的农民军抓获,而后清军入关,多尔衮击败李自成入驻北京,骆养性索性向清军投降。投降后的骆养性并没有成为阶下囚反而被任命为天津总督。
锦衣卫次首指挥同知李若琏自杀殉国锦衣卫的副首领称为指挥同知,官位居正三品,一般设置两人。李若琏为人正直,从不经手冤案,属于锦衣卫中的一个出彩之人。他曾奉旨承办袁崇焕案件,审判一位被认为是奸细的木工,对于此案件李若琏心生蹊跷。
他之后反复追问木匠,才得知是屈打成招,李若琏将冤案如实上报,可崇祯帝对此十分怀疑。皇帝另派刘侨审讯,刘侨并没有细心了解其中冤屈直言木工就是袁崇焕的奸细,皇帝大怒立即将袁崇焕处死,还将李若琏连降二级。1644年,李自成大军逼压北京城,李若琏坚守崇文门,失守之后自杀殉国。
锦衣卫机构被清朝廷收编整改
其他锦衣卫主要成员,有官职的便同骆养性一样投靠清朝廷谋得一官半职,有的被李自成的军队残杀迫害,有的逃出北京,混入百姓中成为平常人。清朝廷入关后,将锦衣卫这一特殊机构收编,取消了其侦查缉拿的职能,还原为最初的“仪仗队”,在之后清皇帝将其更名为“銮仪卫”,自此,在清朝存在了300多年的锦衣卫彻底消耗在历史舞台上。
而崇祯皇帝上吊时,为何周围空无一人?原来是众多锦衣卫围护皇帝出逃之后,就等着崇祯皇帝的下一步指示,然而崇祯皇帝深知再无翻盘之机会,就遣散了周围所有的人,自己选择与明朝生死与共。明朝前两代皇帝,由于其出身特殊性为了巩固皇权,对明代官吏的清廉要求十分严格。所以锦衣卫作为皇帝的眼线,不再只执行“巡查缉捕”的基本功能,成为了一个集机密、督查、施刑为一体特殊机构。而这种机制也给予一些野心大的指挥使机会,可以利用职务之便铲除异己,为自己谋求好处。明成祖时,上至宰相藩王,下至平民百姓 都在锦衣卫的监控之中,只要对锦衣卫稍有不敬就会获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全国上下由于这种机制处于恐慌的氛围之中,生怕自己言语不慎就被关押进北镇抚司大牢。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逮捕行为,使得皇帝与各机构乃至大臣之间的关系十分脆弱,百姓、军队不再忠于皇帝,与皇帝离心离德。然而皇帝对于这种行为并不加制止,导致很多正直之人蒙冤而亡,很多无辜的人被屈打成招。
也难怪有人说,明朝并不是亡于朝政,而是亡于厂卫。
明朝政局的一大特点就是厂卫之争,后来朋党之争,相互纠缠的这几股势力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从内部腐朽的明王朝到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时候已经药石无医了,崇祯皇帝在位时,各种顽疾已经相互累加,到了危如累卵的时候,所以,崇祯皇帝救不了明王朝,自裁于煤山。而他的贴身护卫也就是锦衣卫在他身死后都去了哪里呢?
锦衣卫是直属于皇帝的,掌刑狱,监管之责。是皇帝手中的一把刀,而且只听命于皇帝。锦衣卫在明朝毁誉参半,明朝洪武年间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就是他们一手操办的,牵涉到四万人的性命。洪武帝朱元璋统治期间 ,动用重刑,而且明王朝刚刚建立确实是需要这样一批人震慑官员与百姓的,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
但是明朝后期,内忧外患之下,锦衣卫作为皇帝的贴身护卫,也难免会有内部的纷争。最直接的表现,崇祯皇帝死后,一部分锦衣卫随崇祯皇帝死在煤山,但是当时的指挥使骆养性就归顺李自成,在李自成兵败之后,又归顺入关的清兵,跟随他的有不少人,朝代更迭之际,骆养性审时度势,虽说不那么有气节,但是在后来的我们来看,他保护了很多跟随他的锦衣卫,那些人背后的家庭也得以保全。
还有一部分锦衣卫追随南明小朝廷,一路南撤,在咒水之战,都随明末帝跳崖殉国。还有被清兵收编成为新皇銮仪卫的。当然也不乏在战争中英勇就义,为保护家国献身的。大致也就是这几种结局了。
乱世之中,总有时势造英雄,也有旧日英雄末路在消失历史长河中的。锦衣卫从明初,人人听之后怕,到后来深陷厂卫之争,再到后来的湮灭,其实跟整个王朝的历史走向息息相关。王朝兴盛,作为当权者的利刃,他们就拥有无上的荣光,王朝走向颓势,他们也就慢慢没落,走向终结。
明朝的锦衣卫经过“咒水之难”后高级官员全部殉国,还有一部分投降了清朝和李自成。
锦衣卫是当年朱元璋登上皇位的时候弄出来的。朱元璋出生底下,自从他当了皇帝以后也许是不自信的因素,他感觉一起和他建立明朝的部下们开始有了不臣的心思。于是他建立了这个特务机构,一方面为了监视他的手下,保证朝纲的稳定,还有可以深入民间,得知民间的消息,看看是否出现了对自己不利的东西。所以锦衣卫一直都应该是皇帝的忠心奴仆。
在明朝持续了将近300年后,锦衣卫也走向了末路。
有的跟如骆养性投降清廷,并在清廷任职。有的被李自成军追赃打死。有的逃走,如北镇抚司掌刑指挥吴邦辅,在北京城破后逃往南京。有的拱卫南明小朝廷,如广东都指挥使马吉翔。他先后拥立隆武帝、永历帝,成为锦衣卫指挥使。1657年转职为大学士,后来更是晋升为内阁首辅。后来随永历帝逃到缅甸,缅甸国王莽白给逃到缅甸境内的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说明天到咒水河边,同饮咒水盟誓,表示两国的友好。朱由榔及一些大臣皆看出其中有诈,但寄人篱下,又不敢不去。次日上午,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等人来到缅军驻地塔下,即被三千缅军团团包围。一众臣子见情况不对便夺刀杀敌,终因寡不敌众,大小官员42人全部被杀。随即缅军赶往朱由榔住处,追杀随从300余人。由此明朝锦衣卫的高级官员没有了。
清廷入关后,收编了锦衣卫,锦衣卫的官名等一律沿用,只是取消了侦缉、监狱的职能,变成了皇帝的仪仗队。一年后,清廷将锦衣卫改名为“銮仪卫”。从此,在明朝存在了近300年的锦衣卫从历史长河里永远消失了。
明朝还未灭之前,锦衣卫已经灭了。1661年,南明永历帝当政期间,锦衣卫这一机构正式结束,所以他们对明朝的灭王无能为力。
一、厂卫是一家,魏忠贤倒台之后,锦衣卫风光过一段,但是也急转直下。魏忠贤倒台前后说起,魏忠贤巅峰时,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的田尔耕依附九千岁,被称为其手下“五彪”之一,在此期间,锦衣卫当然完全被东厂压制,只是其手下抓人拿人,刑讯审问的工具。
崇祯登基,阉党倒台后,田尔耕也被清算处死,继任锦衣卫指挥使的是骆养性,骆养性是骆思恭之子,而骆思恭在万历朝担任锦衣卫指挥使长达四十二年,他麾下的锦衣卫主要职责转向了对外作战,刺探情报、传递信息乃至直接参与作战都有参与,为万历三大征立下汗马功劳。
二、锦衣卫大部分亡于闯王。闯王李自成率领二十万农民起义军围攻北京城,当时作为一支武装力量的锦衣卫也参与了保卫北京城的战争中,很多锦衣卫都战死了,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投降大顺了,不过在李自成在北京期间,也对这些明朝残余势力,包括锦衣卫进行了打压和杀戮。
李自成进京末代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投降了李闯,李自成兵败一片石后,骆养性又投降了多尔衮,在天津做官期间因为私自会见了北上的南明使团被免官革职,结局是病死在了家乡。锦衣卫整体在顺治朝被清政府收编,取消了缇骑侦训逮捕的特权,只负责清政府皇帝的銮驾仪卫,几年后改名叫做銮仪卫一直到大清覆灭。
三、总结:如果崇祯没那么心急,或许明朝不会亡得那么快。由此,从明初延续至此的锦衣卫也成为了历史,世间也再无大明锦衣卫指挥使一职。至于南明几位,都是光杆司令,不在讨论之列。崇祯上位之后,弄死了魏忠贤,之后又锦衣卫也无人可用,成了光杆司令。
还有人说,锦衣卫被清朝接盘的,被改名为銮仪卫。不过銮仪卫只是继承了锦衣卫负责的仪仗功能,而没有了缇骑侦训职能的锦衣卫,还能称为锦衣卫吗?
说起明朝的锦衣卫,还可是让人不寒而栗的角色。锦衣卫明朝的一个特务机构,主要是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的。
但其实锦衣卫也属于皇帝的侍卫亲军,锦衣卫将军在午门外昼夜守卫,总共100人。午门是宫城的正门,可见锦衣卫地位之高。
随着皇帝的信任,可以说锦衣卫当时的权力非常大,朝野上下对其也是敢怒不敢言。
起初,锦衣卫的人数并不多,充其量也就数千人,活动范围也仅限在京城之内,就算是外出,也是执行任务罢了,任务完成还会返回。
但是后来锦衣卫发展到了全国各地,在地方上也要监视官员们的一举一动。按照当时锦衣卫官员的设置,十五万没有那么多,不过十万人是有的。
虽然锦衣卫随着东厂、西厂等其他特务机构的建立而失宠了,但是锦衣卫的重要性还是毋庸置疑的。
也有皇帝觉得锦衣卫人数太多,也曾裁减过,但是只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
但是我们客观地说,锦衣卫和大明正规军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数十万军队都丢了,如果依靠着锦衣卫维护大明的统治,那么未免有点戏谑。
再说了,锦衣卫和明朝正规军还不是太一样,从锦衣卫的功能来看,分布全国各地,并没有集中。
所以锦衣卫是不可能作为抵抗八旗兵的力量出现的。再说了,当时,锦衣卫的很多头头们都投降了,虽然也有反抗的,但是人数毕竟是少的,根本掀不起什么大浪。
不过锦衣卫并没有随着明朝的灭亡而结束。南明朝廷虽然频繁更迭,但是锦衣卫倒是还一直有,一直到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算彻底结束了自己的使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4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