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为什么黛玉未能和贾宝玉走到一起,而宝钗笑到最后,成了宝二奶奶?原因既不是宝钗比黛玉更漂亮,也不是宝钗的家世背景更完美。
而王夫人推动金玉良缘的主要原因,或许就在于黛玉的身体不好,而宝钗则表现得更健康一些,更利于贾府子嗣的传承。
但是,宝钗比黛玉真的要强壮健康吗?
一个人是否健康,是否就从表面上的胖瘦就可以判断呢?
黛玉的虚弱,是人尽皆知的。先天禀赋不足,常年需要吃人参养荣丸,所以出落得弱不禁风,而体态纤弱。
而保宝钗的身体强壮,则是素体丰腴。甚至在贾宝玉眼里,宝钗也是属于杨贵妃一类的身材。
但是,黛玉的瘦、宝钗的胖,就真的说明她们的身体有很大的悬殊吗?
按照我们现代人惯用的说法“活人床上睡,死人路上走”。意思实说,常年犯病的人,有时候反倒活得更长。而平时不怎么犯病的人,则常有猝中的风险。
实际上,在《红楼梦》里,黛玉的虚弱,其实并没有几次具体的描写。因为在贾府这样的富贵之家,吃点人参根本就不成问题。也就是说,能用药解决的疾病,对贾府来说都不是问题。
而宝钗则反倒有一次很明显的“发作”。还和周瑞家的亲口说出了得病的缘由,需要常年吃冷香丸。
而冷香丸不但制作麻烦,主要是原料难求,受时令气候的影响,基本属于可遇不可求、不是用钱能买到的。
这也就说明,黛玉和宝钗,其实两人身上都有病,只是黛玉的病更浅显,而宝钗的病藏得更深。但黛玉却有现成的人参养荣丸,而宝钗则唯有冷香丸一种“解药”。
这也就说明,黛玉宝钗的身体区别,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明显。更不至于达到影响子嗣的程度。
最主要的是,黛玉宝钗幼年,都遇到了一僧一道,也都是僧道两人为两人“处方下药”。
僧道两人在《红楼梦》里,可谓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得道高人。他们对黛玉宝钗的评价,应该是最为客观公允的。
那么,在一僧一道眼里,黛玉宝钗的身体各是什么情况?
他们对黛玉的安排就是:
我才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可见,僧道两人对黛玉的安排,本来只是要“化出家”,林如海不同意之后,就走了,连方子也没有开一个。既然连方子也不开,自然也就只有两种可能:一是黛玉长不大,任何药都是多余的了。二是这个病其实没什么,市面上有现成的方药可寻。
黛玉后来成长到十六七岁,显然第一点也就不成立。因此,黛玉的病,其实本来就是很常见的问题,所以僧道两人才说几句无关痛痒的话就走了。
而他们对宝钗的安排是这样的:
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我先天结壮,还不相干。若吃凡药,是不中用的,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末药作引,异香异气的,不知是那里弄来的。他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这倒效验些。”
可见,宝钗同样也遇到了僧道两人里的“僧”。只不过比起黛玉来说,和尚不但给了“海上方”,还给了一包药引子。
“海外方”三个字说起来简单,其实就是不传之秘的海上仙丹了。而药引子更是不得了,唯有和尚手上才有。
由此可见,在僧道两人的眼里,宝钗的“热毒”是非常麻烦的,不可能自己在市面上找到解药。
作为得道高人,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于是才既给方又给药的。要不然,宝钗哪里能成长?
也多亏了僧道两人的海外仙丹,宝钗的病确实得到很好的压制,甚至都没有影响到身体发育,因而出落得丰腴。
但冷香丸的原料如此难寻,甚至三五年也难凑一副。更有一个痛苦的现实是,和尚给的药引子总有用完的时候,用完之后怎么办?
所以,从这个细节,我们也足可以看出,在僧道两人的眼里,宝钗的病才是真正的“怪病”,而黛玉的虚弱,只不过是非常常见之证而已,甚至都还不需要僧道这样的得道高人出手。谁的身体更健康,也就一览无余了。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40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