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张廷玉和乾隆决裂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明清两朝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称之为太庙,能在太庙之中享受香火的,首先肯定是死去的皇帝,另外还有对江山社稷有大功的皇亲国戚和臣子。
古人大多不是无神论者,能够与先辈皇帝们同享一个庙堂,接受后世帝王的跪拜祭祀,那可是每一个臣工的终极梦想,难度也可想而知。历数国祚长达276年的清朝,总共只有26个臣子获得了配享太庙的殊荣,而其中唯一的汉人就是历经康雍乾三朝的股肱之臣——张廷玉。
流水的皇帝,铁打的张廷玉,论三朝老臣的自我修养
张廷玉在康熙年间崭露头角,49岁当上刑部副部长,从二品大员,已经算是平步青云了,而雍正登基后,张廷玉走向了人臣的巅峰。
经历过九王夺嫡登上帝位的雍正,迫不及待的要树立起自己的核心班底,而他最先看上的就是张廷玉,因为张廷玉这个人“气度端凝,应对明晰”,办事能力很强,学问也很扎实,实在是难得一见的能臣,并且其父张英还是雍正的恩师,所以雍正迅速升他为礼部尚书,随后又屡次升迁为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兼管吏户两部,位极人臣。
有一段时间张廷玉生病请假,病愈后进宫见圣,雍正感性的说:“我前两天对近侍们说连日手臂痛,他们问为什么?我说大学士张廷玉患病,此人如朕手臂,这不就是我臂痛吗?”一时之间君臣之情传为朝野佳话。
雍正在遗嘱中也特意安排张廷玉配享太庙:
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其功甚巨。大学士鄂尔泰,志秉忠贞,才优经济……洵为不世出之名臣。此二人者,朕可报其始终不渝。将来二臣,着配享太庙,以昭恩礼。
乾隆初年,张廷玉作为辅政大臣之一,成为大清帝国不可或缺的政治元老,他对朝政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年轻的乾隆一天也离不开他,封其为内阁总理大臣,加封伯爵爵位,开了清朝文臣封伯爵的先例。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臣子的位高权重是一把双刃剑,古往今来声名显赫的文臣武将往往下场不佳,曾国藩曾说,“吾通阅古今人物……立不世之功勋而终保令名者,千古唯郭汾阳(郭子仪)一人而已。”
而张廷玉的终极目标,就是位极人臣而保全善终。
张廷玉办事能力极强,文笔好,博闻强识,雍正曾称赞他,“尔一日所办,在他人十日所不能及也”。但他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张廷玉为人低调,处事无私,小心谨慎,从不钻营求利。毕竟他侍奉的三位皇帝,都是见微知著的明君,在他们面前耍花枪只能是弄巧成拙,所以张廷玉信奉的格言是“万言万当,不如一默”。他认真的做好帝国政策的执行人,而从不做主动的思想者。
作为帝国重臣,张廷玉几乎参与了雍正朝的每一项重大决策,但翻看《清史稿》,会惊讶的发现他的传记里只提到几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由此可见他的缜密小心,他知进知退,把成绩全都留给了皇上。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最看重的就是君主的绝对权威,君权凌驾于一切之上,而张廷玉“不茹还不吐,既哲亦既明”的处事特点非常符合三代帝王的治国理念,故而能长盛不衰。
解甲归田与配享太庙的终极冲突
以乾隆早期对张廷玉的重用程度来看,这位三朝老臣应能得到善终,在皇帝的太庙中享受后世香火,在史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历史偏偏不按照预定的剧本上演。
乾隆十三年是乾隆执政的分水岭,在这之前,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乾隆,事事以宽以仁,与其父雍正的风格完全相反,但是乾隆十三年之后,乾隆转向法家思想,对待官员和臣民严格管理,冷酷无情,而就在这一年,张廷玉想退休了
76岁的张廷玉,在皇帝面前小心谨慎过了一辈子,所有臣子可能得到的待遇他全都得到了,甚至还有史无前例的汉臣配享太庙,此时的他,太想平安着陆了。
可是乾隆听到这个请求却非常不高兴,他认为既然配享太庙,又怎么能归田终老?
太庙
张廷玉引用了老子的话来对答,“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这么明显的明哲保身思想让乾隆皱了眉头,但善于察言观色的张廷玉还没发现自己已经摸到了老虎的屁股,他说诸葛亮身处乱世,鞠躬尽瘁那也是没办法,自己得遇明君,希望在太平盛世能够享受到林下之乐。
张廷玉想通过夸乾隆满足自己的需求,但乾隆不跟着他的思路走,“真正忠君的大臣,不论什么境遇都会一心不变!”这话显然是说张廷玉是假忠心了,张廷玉再不敢接话,他“免冠叩首”,“呜咽不能自胜”。
张廷玉没想到,皇帝不但拒绝他,第二天还把这段争论公布于天下,并且提升到了“有违臣节”的高度,还批评对自己毫无感情,张廷玉吓得再也不敢提退休之事了。
老年糊涂,晚节不保,乾隆皇帝与张廷玉彻底决裂
又过了三年,张廷玉年近八十,各方面能力急剧退化,他再次向乾隆提出退休。这次乾隆犹豫了,他下了一道谕旨,赐给张廷玉,意思是你年纪确实大了,我强留你似乎太没人情味,但是你是庙堂元老,股肱之臣,我实在舍不得啊,是否退休,你自己决定吧。
乾隆有心试探张廷玉,如果他能顾念君臣之情,表现出不忍离开之意,皇帝再特别恩准他退休,这样乾隆仁德的高大形象完全树立起来,君臣之情可称为史书上一段佳话。
但是80岁的张廷玉真的是老朽了,他脑子竟然转不过这个弯来。接到谕旨的张廷玉大喜过望,以为皇帝默许了他的请求,立刻上奏谢恩,准备明年春天启程回家。
乾隆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决定放这个八旬老臣回家吧,可是张廷玉竟然又做了一件蠢事,他找到乾隆,希望皇上能给自己一个铁券,确保自己能够配享太庙。
乾隆虽然答应了张廷玉的请求,事后越想越不是滋味,写了一首意味深长的诗给张廷玉,大概意思是说看你这么求我实在可怜,我就特别恩准你既退休又配享太庙,我不是尧舜之君,配不上你这皋契之臣,将来历史怎么评价我们君臣,随他去吧。
按照常规,第二天张廷玉要去宫门前谢恩,但是或许是年纪太大没法早起,他派了自己的儿子去。乾隆的怒气终于再也压抑不住了,认为他是大不敬,命军机处大臣写旨让张廷玉“明白回奏”,军机处的汪由敦把这消息传递给了张廷玉,于是谕旨还没到,张廷玉就跑到宫里叩头请罪了。
张廷玉彻底是老糊涂了,这不就暴露了有人给他暗通消息的事吗?于是乾隆再也不讲任何感情,写了一篇圣旨大骂张廷玉,取消了他的伯爵爵位,不久又取消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
本可以衣锦还乡的张廷玉,最后灰溜溜回到家乡,除了几位家人,没有一位官员敢来迎接。后因为四川学政编修朱筌坐罪,乾隆又派人到张廷玉老家抄家查证,虽然张廷玉一生小心谨慎,没有找到任何把柄,但一个被抄家的退休大臣,哪还有半点荣誉可言?
晚景凄凉的张廷玉天天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卑微苟活了五年,终于于乾隆二十一年去世了。
或许君臣共事这么久,还是有些感情的,乾隆最后还是恢复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皇帝说:“张廷玉虽有过,余仍不加重谴,仍准以大学士衔休致,及其既卒,仍令配享太庙,余于廷玉曲事保全,使彼泉下有知,当如何衔感乎?”
即使是三朝老臣,帝国宰辅,依然被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由此可见,乾隆的盛世,实在是皇权的盛世,而张廷玉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如此明哲保身、如履薄冰的臣子尚且难得善终,何况有心改变现状的有志之士呢?也难怪大清中后期是如此顽固不化,而中国也丢掉了任何变革和前进的机会了。
张廷玉并没有被满门抄斩,只是被勒令尽缴颁赐诸物。《清史稿.张廷玉传》载:“上以责廷玉,命尽缴历年颁赐诸物”,乾隆只是让张廷玉上缴赏赐之物,这跟抄家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晚年的张廷玉的确因某些事情惹怒了乾隆,而震怒的乾隆遂下诏削其伯爵爵位,罢其配享世宗庙宇的权利,并夺其官职。
鄂尔泰、张廷玉二人为官数十年,以其对各级官僚体系及朝政运作的熟稔程度,对乾隆初政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让乾隆感到不满的是,随着鄂尔泰、张廷玉两人地位的不断上升,其身边也日益形成利益小集团。张廷玉因乾隆之前的敲打怕会失了死后太庙之荣,便进宫面见皇帝,让乾隆保证他死后得享太庙的圣旨。这一求本就让乾隆心生不满,第二天又发现张廷玉没有亲自来谢恩。乾隆更为不满。乾隆本来想下旨让张廷玉自己来谢恩,可是旨意没有到,张廷玉就自己前来。这让乾隆更为忌惮,认为张廷玉势力过大,军机处中有人提前告知。
门下的考生贿赂考官一案,这下彻底激怒乾隆了,随后张廷玉被去职抄家,一无所有地回老家去了。
此后在功名利禄虽皆失去,张廷玉也在家乡过了五年颐养天年的生活,享年84岁。带着失去太庙之荣的遗憾永远离开。可乾隆为显示皇恩浩荡,帝王风度,又在张廷玉死后,对乾隆来说可能父命难为,再加上一些君臣情分,乾隆还是遵父遗诏,让张廷玉得以配享太庙。恢复了配享太庙的待遇。
张廷玉通过三次告老还乡才激怒的乾隆帝,并不是他做错什么事情,所以说不上他是倚老卖老。应该是他故意而为之,想要离开这个官场。
张廷玉出生于书香门,家族几代都是清朝宠臣,对于官场的规定,那可是了如于心。而张廷玉也是成功做到了侍奉过三个朝代。在乾隆之前,在康熙,雍正的手下也做过重臣。在康熙年间,张廷玉就子承父业,得到了康熙的认可,在朝廷中崭露头角。进入翰林没有多久就直接被调入了南书房,成为了康熙最为信任的那几个人。
而到了雍正的时候,雍正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需要拉拢一大批大臣。而这批大臣不能是自己敌对的那一方,并且必须要有本事,还要有一定的靠山。这个时候张廷玉就走入了雍正皇帝的眼帘。张廷玉也是比较识相,很快就成为了雍正皇帝最为信任的那一批。不光如此,因为雍正皇帝的继位有一点点问题,坊间传言说雍正是篡改了康熙皇帝的遗诏才成功登上了大宝,所以这个时候雍正必须做出一些事情,才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只要能做出事情,到时候这个东西是真是假已经无所谓了。所以雍正皇帝登基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一大批有才能,有本事的人。
而张廷玉显然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成功的为雍正皇帝干了几件大事。加上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曾经还是雍正皇帝的老师,张廷玉和雍正皇帝可以说得上是师兄弟。所以相较于其他大臣,张廷玉有着天然的优势,雍正皇帝也就更加信任与亲近张廷玉,将国家大事交付于张廷玉也比较放心。
并且因为为雍正皇帝立功无数的原因,张廷玉被雍正皇帝赐予死后享太庙。太庙就是供奉皇族列祖列宗的地方,特别是加上这个江山是满族江山,对汉人本来就有一定的抵制,张廷玉做到了这一步可谓不容易。
不过到了乾隆继位的时候就不一样了,雍正已经把当时的朝廷弄得比较稳固了,乾隆继位的时候也是25岁,所以他遇到的情况没有那么复杂。也不需要什么亲近的大臣来干什么,所以对于这方面的需求也比较少。而且新皇登基,一般要培育自己的势力,张廷玉也比较识趣,就直接向皇帝请辞顾命大臣的职位。不过没想到乾隆对他还是那么信任,虽然把他这个官位给下了,但还是很重用他。
不过到了后期,乾隆和张廷玉有着多次政见不合,有过几次吵架。再加上张廷玉三次请求告老还乡,并且还让自己的儿子前来谢礼。这就把乾隆皇帝给激怒了,直接就撤销了他享太庙的待遇。
不过的话,这个事情很明显是有问题的,张廷玉作为三朝老臣,就算他什么都不做,他晚年一样会过的很好。他完全没必要这么。并且还让自己的儿子去向帝王谢礼,这么犯忌讳的事情,张廷玉作为三朝老臣不可能不知道。所以很明显是他故意而为之,至于他为什么这么做,咱们也不太清楚,可能是因为他当官当久了,有点厌烦了这官场的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3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