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是某公司的一个普通员工,因为为人踏实肯干,很快成为了一个小领导。他在给手下人安排任务的时候,每当下面的人向他表现出为难,他就很容易心软,或者往后退一步放宽要求,或者索性出于善良帮对方把事情做了。结果很快,他的工作就越来越繁重,逐渐被逼到困窘不堪的境地中,左右不是。
这种行为和父母溺爱孩子的行为出奇地相似。有些人看到孩子馋零食就心软了,给孩子吃点吧,看着怪可怜的;看到孩子写作业累就心软了,先玩会儿吧,劳逸结合;看到孩子任性耍赖就心软了,孩子还小,先依着他,长大就懂事了。许多人之所以替孩子做很多本该孩子自己做的事,就是出于心软。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烦,想着我自己辛苦一些不算什么,我给别人带来了轻松和快乐,所以值得!
你看,他们把这种无原则地帮助别人当做一种善良,当做一种高尚的品德。配上自己所吃的苦和受的累,更是颇有一种舍己为人的成就感。
既然是美德,所以自然不需要去改变。自己越来越窘迫,别人还变本加厉地索取,理所当然地成了好人没好报,世道不公。如此恶性循环,甚至伤害了真正的正义。
孟子在《梁惠王章句上》中说:“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而且“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用在形容这样的心软和善良,再恰当不过了。
善良固然无可厚非,心软是善良的一个表现方式。“不忍人”之心被孟子认为是“仁政”的发端。但是在儒家的思想中,只有“仁爱”之心,是远远不够的。“仁爱”需要与智慧搭配,“徒善不足以为政”。何况超越自己本分的心软是否还是善行本身就要打一个问号。
心软的同时,我们要把自己的善良框在自己的原则和职责之内,否则就会“人善被人欺”。人必先自欺,然后人欺之。
从他人的角度而言,越矩的帮助非但会增加对方的依赖性和惰性,还会影响事情的进展。那一点心软,非但不会被人感激,还可能招来怨怼。对孩子无原则的心软,更是会影响他的成长与性情的形成,毁了他也许原本会很光明的未来。
你再善良,也不可能代替任何人吃苦,更不可能代替任何人成长。你替他们吃的苦受的累,社会最终会加倍地还给他们。此时,你已是善恶难分。
从自己的角度而言,你不但会使自己陷入难堪与窘迫的境地,更会延误原本应该走向正轨的事。出力不讨好,还招来埋怨,被人认为能力低下。
对于君子而言,这便是一场修行。
善良而有节制方显智慧,心软而能正人方是真德行。
君子素其位而行,思不出其位。以修其身为本,做好自己,行为世范,成为榜样。有社会担当的君子应该授人以渔,而不是替人捕鱼。
作者:赓瑜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30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十六国国际空间站升空
下一篇: 欧盟宣布如期建立快速反应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