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在古代官员退休之后都会去哪为何选择回到家乡

说历史 2023-06-06 22:32:55

在古代官员退休之后都会去哪为何选择回到家乡

古代官员退休,为什么要回家乡?

古代的官员一般在退休之后都会选择回到家乡,这是因为古代人都会比较注重落叶归根。至于为什么要落叶归根,这是古代人相信迷信的一种说法。

古代人都会认为,如果在人死之后并没有办法回到出生的地方,以后就会变成孤魂野鬼,也没有任何的机会投胎转世。所以无论一辈子到底有多么大的成就,魂归故里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件比什么事情都重要的事情。相信有无数的人都曾经看过落叶归根这个事件,本身就是根据真实事件来改编。

原著中有两个朋友约定,如果谁不小心离开人世,那么另外一个人无论如何都需要把尸体送回家中,这才是落叶归根,其实在那个时候古代人也会非常的迷信,总是会注重于这一点。

还有一点可能是虚荣对于这些官员来说,退休回到家乡被称之为荣归故里。这类的人还是会比较注重于脸面,自己能够熬到退休也就证明自己在当官的这些年来是正常退休,没有留下任何的污点。

如果是正常的退休,这本身就是带着光环回来,现在早就已经没有官职,可是能够在朝廷混这么久的时间,也会拥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网,因此在退休之后还能够得到所有人的崇拜,当地的小老百姓都会巴结,有人送钱,有人送礼,有人送土地,可以说简直是络绎不绝。

相反,如果是留在原地,可能是无人问津,只能够平平淡淡度过余生。这对于早就已经享受风光的人而言,真的是没有办法接受的,因此就会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就是希望能够享受比较舒适的生活,从此远离官场,让自己平淡的过下去。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在古代官员退休之后都会去哪为何选择回到家乡

古代的官员退休后为何不直接留在就任地,而是非要回老家?

这其中官员致仕最为折腾地便是张廷玉,与乾隆皇帝三次周璇,最终得以在老家安享五年的晚年。虽然说张廷玉最终得以回家,但是这其中的过程却险些被杀头,颇为艰难。



在乾隆13年,已经贵为三朝元老的张廷玉在察觉朝中不正常的动向之时,向乾隆皇帝祈求退休。但是当时雍正皇帝曾经因为张廷玉对本朝的贡献,留下遗旨,张廷玉去世之后可以配享太庙。既然是能够享受太庙香火之人,又如何能回家?因此,这第一次乾隆皇帝自然是不允许。

但是张廷玉并没有遵循,接连几次地请旨,一直等到乾隆14年,终于磨平了乾隆的态度,同意将张廷玉放回老家。但是此时的张廷玉虽然如愿以偿,但是由于害怕失去配享太庙的资格,又以保证书要挟乾隆帝。

可能当时乾隆帝是看在张廷玉年迈且对本朝的贡献,对于保证书并没有与张廷玉计较。但是张廷玉却得寸进尺,自己不来谢恩,反倒是派遣了自己的儿子。这次是真的惹恼了乾隆帝,但是乾隆的怒火还没有传到张廷玉的府中,张廷玉便拖着年迈的身体,颤颤巍巍地来谢恩。显然,乾隆皇帝与张廷玉之间必是有人通风报信,这次乾隆皇帝自然是怒不可揭,直接罢免了张廷玉的伯爵爵位。



这一次乾隆15年,老糊涂的张廷玉趁着乾隆皇长子的去世之际,再次向乾隆皇帝祈求退休。这次乾隆皇帝二话不说,批准了张廷玉的祈求,但是却将张廷玉在本朝所享受的一切荣华富贵全部收回,而张廷玉在乾隆20年于老家去世。



所以以张廷玉为例,来分析他一心想要退休的原因,其实有两点:

衣锦还乡

古人对于孝道的注重以及千百年来所传承的思乡情怀,注定了即使是一生求取功名或是贪恋权力之人,在年迈之际皆要衣锦还乡、落叶归根。与此同时,京官多年来在朝廷之中所积累的钱银,一大部分都运回老家。

因为古代乃是农耕经济,最值钱的便是土地。但是京城之中的土地都被皇家之人包揽,若是想要从皇家之人手中购得土地,基本是不太可能,所以这土地还是需要从老家手中购得。而且京官所置办的产业也在家乡,岂有不回之理?像是清朝的著名大臣李鸿章,手中土地尽在老家安徽,京城之中是少之又少。



同时回乡路上,道路坎坷,由南向北一走便是大半年的时间,而张廷玉当时已经古稀,若是不趁着这个年龄,赶紧回家,那么很有可能客死他乡,成为孤魂野鬼。而且大部分官员虽然在京城做官,但是由于职位调动频繁,家眷一般都安置在老家,自己在外乃是是孤身一人,若是不及时请旨致仕,更是失去了日后入祖坟、进宗祠的机会。

其次京官回家,一般都是衣锦还乡。古代政权不下乡,而地方上的事物一般都是由地方的名流来处理,张廷玉若是能够回到老家,那么地方事务尽在掌握之中,何其乐哉!



漩涡中心

朝堂之上,很少能够有像张廷玉这般三朝元老的人物,纵使是当初与高祖皇帝一起打天下之人,也很有可能死在阴谋诡计之下,全身而退之人实在是少之又少。所以聪明之人,尤其是在朝廷之中,拥有众多党羽、门生的威望之人,更得要提前向帝王表露自己的致仕想法。否则觉得帝王会怀疑你留恋朝堂,有不轨之心。这样情况在明朝最为典型,朱元璋称帝之后,刘伯温,李善才纷纷死于大屠杀之下,而这其中一点便是他们过于贪恋权力,没有像朱元璋表示自己的退休想法,引来了朱元璋的忌惮。



像张廷玉的门生汪由敦,若是张廷玉一早便离开了京城,那么自然没有帝王旨意还没有下达,张廷玉便上宫门谢罪的举动,只能说汪由敦一早便泄露了军机处的机密,最终惹来乾隆皇帝的不喜,削去了张廷玉的爵位。若非张廷玉已经是三朝元老,可能连项上人头都无法保住。

结论

所以与荣华富贵相比,生命诚可贵!而且天子恩威难测,虽然说是宠臣,但也有触怒圣威之时。所以在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以及地位之后,官员都会在年老之际向帝王请辞,回到家乡安享晚年,还能不受帝王的管辖,管理当地的事务。

为什么古代很多高官退休以后选择隐居乡里,而不是在城市定居呢?

因为隐世思想、落叶归根思想的影响,也是为了躲避是非,才选择隐居乡里。从很多影视剧以及在一些历史资料上,我们都能看到许多高官在退休后,都选择了远离京城生活。他们大多数人都宁愿回到自己的家乡,而不是留在京城里。京城里明明处处比家乡好,他们为什么会选择回到家乡呢?

1.荣归故里。其实这很好理解。一开始出身贫寒,为了前途在外拼搏,从平平无奇的读书人一步步走向中央,成为了一个人人敬仰的大官。这样的经历,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可即便在外受人敬仰和崇拜,他们心中的思乡情绪依旧是很强烈的。所以一旦功成名就,一切结束了,他们也会希望回到自己的家乡居住。而这时回家就是荣归故里,还会受到家乡的人的欢迎和敬重。

2.隐世思想。另外,古代的读书人都很高洁,喜欢那些隐世的生活。就像五柳先生陶渊明一样,他崇尚回归自然,崇尚田园生活。即便是衣着褴褛、饮食清淡,但是他依旧沉醉其中。而读书人的志向不就是读书喝酒写文章那么简单吗?他们喜欢那种安静的环境,喜欢竹林流水,喜欢一切自然之物。而高官结束了官场生涯,如果他们希望隐世,就会选择去乡里。

3.躲避是非。除此之外,退休后回归故里,也是为了躲避政治斗争。因为一旦退休,朝堂上的事情自己就无法做主的。高官退休了,他的势力自然会被下一任高官所继承。这个时候,最好的做法当然是远离京城。这也是为了自保,起码以后朝堂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不会牵连到自己。

总的来说,退休高官离开城市,回到乡里生活,比较符合读书人的志向,也免去了很多争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