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周易》:和你一起成就大事业的人在哪里?

华里士 2023-12-28 21:18:53

《周易》作为上古奇书,从古至今解读者不计其数,但没有哪一家注解说,这是《周易》的原义。包括晋代王弼对《周易》的注解,我们看完这些解读后,发现虽然洋洋洒洒、振振有词,但做不到自圆其说。

难道《周易》就成为千古难解之谜了?再没有人能够破译《周易》的卦辞和爻辞了。实际上,《周易》的法脉一直没有中断过。孔子将《周易》传给子夏,子夏又传给他的弟子。子夏对《周易》的传承就是收入《四库全书》的《子夏易传》。遗憾的是,到了唐代,学界因为继承了王弼的路子,却把《子夏易传》以为是伪书。

“集百家之说,近一家之言”,王宏杰在完成了一百五十万字的《复活论语》后,又拿起《子夏易传》这把金钥匙,并通过“十翼”,终于将两千多年前的《周易》凿开了一个大孔,看到了《周易》的光芒,并将其解读内容称为《周易凿光》。

王宏杰发现,乾坤两卦是打开中华上古智慧的两扇大门,随后的六十二卦,每一卦都仿佛是屹立在天地之间的高山,其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藏。

天火同人卦:六十四卦之地十三卦。

智慧:教给我们如何发现一起做事业的伙伴。

学习:因内容极其丰富,你需要把这两万四千多字细细品味,可以终生受益不尽。

运用:凡是成就大事业者,一定有天道的自强不息精神,和地道的顺应天地法则的坤道精神,然后才是寻找志同道合的“同人”,成就一番大事业。

慧眼:小人虽然可以汇聚在一起,那是为了私利的结党营私,是经不起风雨的。其更像一片乌云,太阳一晒就没了,风儿一吹就散了。

六十四卦卦序,其含义我们可以通过《序卦传》找到准确答案。上两卦是地天泰卦和天地否卦。接下来,就是天火同人卦。同人,是什么含义呢?我们先看这两个字怎么解释。同,《说文》:“同,合会也。”即会合。本义是众人在兴桩夯地时用号子统一用力节奏。同,有“同类聚集”的含义。如果从同类的角度来说的话,这里的“同”可以代表万事万物的同类。该卦所表达的不是其他事物,而是“人”。人,《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即天地间品性最高贵的生物。所以,我们从字义来理解,“同人”就是同一类的人聚在一起。单纯从字面来看,“同人”并没有具体指哪一类的人,因此,可以是同仁,共同推行仁道的人;可以是同行,一起赶路的人或者一同推行圣贤之道的人;可以是同修,一起修行的人。从广泛意义上,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群的人往往是有共同志向和共同目标的人。

而在天火同人卦,我们看看《序卦传》的解释,“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事物的发展不可能始终阻隔不通,因此用“同人”来一起接受这个过程。这是说,不仅事物本身经历了“否”的过程,还有与其共接收这个过程的,就是“同人”。因此,“同人”的含义是普遍意义上的同一类。这是在说,世界上的任何个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定存在与其共同的聚在一起,就形成了群体。《子夏易传》解释说,“道不可以终塞,必为上之,知之将同而进之以同人”。道路不可能是始终阻塞的,如果阻塞了必定会往高处走,明白此道理的人会一同前进,所以一同前进的人叫做“同人”。

我们现在说的“同道中人”,就是天火同人卦的“同人”。《杂卦传》说:“同人,亲也。”亲,就是关系至亲至密的人。这种人包括你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包括与之相关的亲戚,然后是朋友,与你相知的人,总起来说就是懂得你、了解你,愿意与你同行的人。《子夏易传》对《杂卦传》“同人”的理解:“同人,亲其同也。性同相与,无间上下也,是以天能与火也。唯同者同之。”同人之间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一类人就有共同点。我常说,什么叫朋友?你有一个优点或者有一个习惯,另一个人愿意接受、很喜欢你这一点,所以能够交往下去,就可以成为朋友。这个共同的东西就是“同”。“同”代表的是物类之间相同之处的表现,是没有褒贬之分的。君子有同,小人也有同。《论语》中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中的“同”是相对于“和”来说的,具有特定的含义。同人,亲其同也。同人之间,亲近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有相同点。性同相与,无间上下也,是以天能与火也。属性相同的事物就会相互结交,即使是君王和民众这样的上下级关系,即使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的东西,都会有亲近的力量。因此天能够结交地上的火。这样,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把天火同人卦放在泰卦、否卦之后。人生事业的通畅需要同道中人,事业阻隔不通的时候,尤其在逆境的时候,更需要同道中人。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子夏易传》:“天下之器,大矣;其为务,多矣。治之而不谬者,其唯同人乎?所以同其同而无方也。二,一阴也,得中而羣阳归焉。能得物之情,故曰同人。其德,乾之德也。下之功,上使之也。为上能同于下者,鲜矣。能同之,则其德大矣,其务成矣。其圣人之功欤,上之不与,虽下求其同,不可得也。非文明辨于内,刚健行于外,中正而相应者,不能同也。此君子之正,而能通天下之志也。”

《东坡易传》:“野”者,无求之地也。立于无求之地,则凡从我者,皆诚同也。彼非诚同,而能从我于野哉!“同人”而不得其诚同,可谓“同人”乎?故天与人同,物之能同于天者盖寡矣。天非求同于物、非求不同于物也,立乎上,而天下之能同者自至焉,其不能者不至也,至者非我援之,不至者非我拒之,不拒不援,是以得其诚同,而可以“涉川”也。故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苟不得其诚同,与之居安则合,与之涉川则溃矣。涉川而不溃者,诚同也。

同人。在上文的解释,我们明白了“同人”就是同一类人,做事业的同道中人。但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在不同位置的时候,同道中人的出现也是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世界之大,无非天地。世事变化,无非阴阳。人生之境,无非泰否。处世之道,无非进退。人生的境遇,处于“泰”则诸事皆顺利,处于“否”则逆运阻隔,能同进同退的人,才是“同人”。从天火同人卦中,上卦为乾为君子,下卦为火为无君子相呼应之人。在同人卦中,此处为君子事业发展的特指,所以自然表明君子之事。《彖辞》说:“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为什么叫做同人呢?六二爻属于阴柔之爻,居于下卦之正位,所以称得位。“得中”的“中”,不是中间的位置,而是指其属性,对人来说是指内心。六二爻与九五爻呼应,一阴一阳相配得体。有什么样的属性,就有什么样的心性。就好比六二爻代表的人,是什么属性,君子或者小人,就会有什么样的心,与九五爻位置的人相呼应。得中,就是拥有君子的心性。离卦的正位是阴爻,就能够与乾卦相呼应,这就是同人。居于上位的,表现是刚健进取的。居于下位的,是阴柔顺承的。这完全符合天道和地道的法则,表现出来的君臣之道,君民之道。《子夏易传》的理解,“天下之器,大矣;其为务,多矣。治之而不谬者,其唯同人乎?所以同其同而无方也”。器,器度,器量。我们在学习《论语》的时候,有“君子不器”,有“管仲之器小哉”。一个人的器量,就是这个人的心胸和格局。你有多大的器量,就能装得下多大的事业。最大的事业是什么呢?天下。能装得下天下的,不是君王,而是圣人。所以,能心中装着天下的人,其器量才是最大的。务,《说文》:“务,趣也。”为使命而奔忙。为务,作为使命一样而从事的事业。只要你能装得下天下,你能从事的事业太多了。说到同人,每个人影响的范围大小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一生和他一起做事业的人还是有限的。一般来说,人们对自己周围的人,因为各种关系的原因,是有亲疏的。对自己熟悉的人和不熟悉的人,往往有一个界限,因此很多可用之才被自己挡在了门外。因此,子夏在这里强调,“治之而不谬者,其唯同人乎?”治,管理。谬,谬误、差错。治理事务能不出现差错的人,也就是能把事情做好的人,难道只有你认为的“同人”吗?天下的人才太多了,不在我们视线之内的君子也太多了。所以,聚合志同道合的人是没有边界的,人才是无处不在的。

同人于野,亨。对这句爻辞,我们理解起来,看似没有难度的,一看就是说,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野外,其事业是亨通的。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要“于野”呢?又是什么道理能做到“亨”呢?爻辞所表达的含义,其背景是什么呢?从文字的概念上,古人称城市到乡村之间的过渡带为“郊”;称乡村田园到山林之间的过渡带为“野”。从整个天火同人卦来说,九五爻自然是这一卦最尊贵的位置,而在特定的环境下,卦辞所要表达的主旨都是根据这一卦的卦名来表达的。天火同人卦,表达的是“同人”,其含义是志同道合一起发展事业的人,其位置就是用居于下卦的六二爻来表达。所以,这个属性为阴的六二爻,我们通过其属性、位置和所居的环境,来理解“同人”的含义。我们先说“位置”。一个人如果居于尊贵的高位,还需要寻找“同人”吗?当然没必要,因为尊卑有序,一切都是按照贵贱高低各就各位的。“同人”就像贫贱之交的朋友一样,你的位置越低,你的朋友越多。随着你位置的增高,越来越少。我们试想一下,国君有同人吗?宰相有同人吗?往往是官场同人少,地位越高越少。我们再从属性来分析,天火同人卦,上卦是乾,下卦是离,五个阳爻,一个阴爻。六二爻是君子表现出来的柔顺的属性,也就是谦卑和包容,他需要更多的人成为同人。我们要明白,居于六二爻的君子,不是开创事业的人,而是在人生的顺逆过程中,尤其是处于“否”的状态下寻找出路的人。这个时候,其表现是阴柔的,需要更多的同道中人的支持和帮助,同人卦一个阴爻面对五个阳爻的就在于此。同时,我们也就理解了,同人卦的环境,寻找发展事业的人,永远保持谦卑和柔顺的君子风范。

于野,在坤卦的上六爻爻辞中,有“龙战于野”。我们再看一下《子夏易传》对其的解释,“阴道极,极斯穷,穷则伤,将复壮,因万物而见焉,故曰于野。”阴发展到了极点,到了极点就是止境,到了止境就会因为交战而两败俱伤。经过交战后,将会出现新的平衡,阴阳的转化将会有一方再一次壮大起来。由于所有的事物,其中的变化都能遇到这种情形,所以叫做在野外。野,有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现在称“在朝”和“在野”。针对于坤卦的上六爻来说,在阴阳变化转向另一个过程开始,就是“在野”,在其本身内部的变化过程就是“在朝”。对于朝廷来说,居于朝堂之上的叫在朝,朝堂之外叫在野。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其间有一个明显而具体的界限。而对于同人卦的“在野”具体是指哪里呢?我们学过的风天小畜卦,同样也是五阳一阴,其六四爻的阴之所以能畜藏阳,除了阴本身具有畜藏阳的属性,更重要的是其所在是与九五爻阴阳匹配的位置。我们学习天火同人卦也是可以借鉴小畜卦的。

我们看《子夏易传》的解释,“二,一阴也,得中而群阳归焉。能得物之情,故曰同人。其德,乾之德也。下之功,上使之也。为上能同于下者,鲜矣”。六二爻是同人卦的“卦眼”。卦眼,这是我自己发明的词语,就是我们看到一个人一样,是通过眼睛来传神的,来表达他的心情和心意的。卦眼呢?就是向我们传达这一卦的第一要义的,用“卦眼”这个词更形象一些。六二爻,是同人卦唯一的阴爻,也是卦眼。其之所以成为卦眼,原因是“得中”。阴和阳不同的属性,但其相通之处就是符合阴阳之道的法则,阳之刚健,阴之柔顺。阴性的从其心性上就与阳性的相互交感,不违背。对我们人来说,就是心心相通,没有自己的小算盘。得中,就是六二爻和其他五个阳爻的内心是相通的。群阳,即位于各种位置的君子。比自己位高的,会管住自己,会提携自己。与自己同位的,会帮助自己,一同前行。比自己位低的,会跟随自己。归,归向,就是眼神和心思都朝向。其德,乾之德也。六二爻虽然是阴爻,但其德行是上卦乾的君子德行。就是说,君子不管你在什么低下的位置,君子的身份不能丢失,本色不能失去。我们看,每一个用六个爻来组成,这一卦有这一卦的含义,每一爻有每一爻的含义。我们理解它,古人是通过卦这个群体和组成卦的每一爻来传达智慧,就像一群人一样,就像一个人的几个阶段和不同的境遇。我在讲四柱的时候,就是八字。八字是以日干为主,通过错误复杂的天干地支以及地支中的人元,其中的生克制化的关系,来推算一个人的成败休咎因为这种关系对初学者来说,看起来太复杂了,我说八个字就好比四个家庭,天干是丈夫,地支是妻子,地支中所藏人元是孩子。每个丈夫带着一家人和日干交往,并以它为首领,这样看起来就形象了。其实,我们学习六十四卦也是如此。

能得物之情,故曰同人。这是接着上一句来的,告诉我们什么叫“同人”。上面一句是“得中”,就是得到心理的认可,所有阳爻从心里认同六二爻。还要表现出来呀,就是“得情”。我们常说,心情,就是内心和表情组成。古人不说“心”,而是用“中”来表达。包括“中庸”的“中”也是“心”。这里用“得物”,是在讲一普遍的概念,不仅人类是这样,万物都是如此。举个例子,我们学习泰卦初九爻的爻辞,“茅”和“茹”能生长的一起,其实他们就是同人的关系,属性上属于同一科类,长相上有相似之处。就像六二爻和其他阳爻一样,都属于君子的内心,所居位置不一样,就组成了同人卦这个群体。

下之功,上使之也。这是针对居于六二爻上位的阳爻来说的。功,成果、成就。使,差遣、派遣。做下属的你的功劳是从哪里来的,是当领导的差遣你才有了这个职位,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君子做事业的根本是靠自己,但在“同人”卦所反映的人际关系,其事业是由居于上位的人决定的,这并不矛盾。比如说,你在事业的群体之中,要么你能体现出乾卦的君子,最终成为九五之尊,要么你特立独行不随波逐流不和他人同流合污,只要你作为群体中的一员,就要建立这种“同人”的关系。当你居于下位的时候,你的本事再大,也要认为你的这个位置是居于上位的人安排的。这是规则。我们看那些恃才傲物的人,在群体中与上司对抗的人,首先是他的内心不想和别人保持一致,不会“得中”,表现出来也不会“得情”。

为上能同于下者,鲜矣。为上,不是居于上位的人,而是努力向上发展的人。君子的事业,是以做好本职工作为前提的,并不是为了谋取更高的位置。因为同人卦所表达的是一种人际关系,是共同发展事业的人际关系。有一种人,其目的就是为了更高的官位,一心往上爬的人,这就是“为上”之人。这种人有什么特点呢?很少能与共同起步的人志同道合,因为这一类人的心思不是做事,而是谋职位。只要这种人爬上更高的位置,他对待过去的朋友也好,同学也好,就换成另一幅面孔了。我们说这种人的心已经变质了。实际上,这种人的心本来就是如此。他不是你的同人。

我们总结“同人于野”,这个“野”指凡是你的范围之外的人,都是在“野”,不管你居于什么位置,这个位置就是“朝”。对九二爻来说,初九爻以及九三爻往上的各个阳爻,都属于在野。只要在这些位置上有同仁,你的事业就会亨通。这个道理其实就是坤卦的“西南得朋”的延伸,很多同道中人是不在你身边的,你要努力去找到他。《彖辞》说:“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同人卦的核心,就是卦眼,告诉我们,能找到在野的同人,你的事业才会亨通。

利涉大川。在《周易》的卦辞和爻辞中,“利涉大川”出现了八次,意思是有利于徒步渡过大的河流。诸卦用“利涉大川”来表达做事业的艰难,以及其有力的因素有利于做事。而从同人卦来说,君子有上卦乾卦的刚健精神,有下卦离卦的光明照耀,尤其是位居下卦之正位,有如此多的同人助力,再艰难的事业都会成功。利,此处有两“利”。一是有君子之德,其自强不息且有利于前行;一是天时地利的环境,乾道运行,离日照天;一是有同人相助之功,伟大的事业一定是群策群力,无数同道中人同舟共济的。《彖辞》解释说:“利涉大川,乾行也。”乾行,即乾道运行,符合天道美善法则的运行,君子之道就是符合乾道的事业。人生有诸多的困难和困境,是否能闯过去,是由天命所决定的,而天命是符合天道法则的。因此,世间的一切事务的成败存亡,就是一个法则: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子夏易传》解释说,“能同之,则其德大矣,其务成矣。其圣人之功欤,上之不与,虽下求其同,不可得也。”能同之,则其德大矣,其务成矣。这是对君子事业发展是否能一同前行所做的解释。事业越大,往往是与你志同道合的人越多。为天下苍生谋福利的事业,自然有天下苍生而应和。如果是为了一己之私而做的打算,他人如何能与你同行呢?能同之,能够参与到君子的事业中来。则其德大矣。我们常称谓“大德”,就是具有盛美之德的人。天地之间有这样的人吗?只有圣人才配得上这个名号。其德最大的,只有天地之德才是。我们看看孔老夫子学习《周易》又如何对“大德”解释。《易·系辞下》:“天地之大德日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天地因为能生育万物,所以称其为“德大”。宝,最珍贵的,价值无限的。大宝,并非自身具备的,而是身外拥有的。对圣人来说最珍贵的是推行大道的位置。所以,权位对圣人来说就是“大宝”。圣人获得了这个位置就可以建立功业。圣人用仁爱之心守住这个位置,用财物来聚集众人。治理财政,正定号令,禁止民众做违背道德的事情,就是道义。圣人的事业离不开三步,第一先有仁德,第二要有位置,第三要有事业。而子夏对事业的理解,就是“其务成矣”。务,必须完成的事业。能有人与君子共同发展事业,君子的事业才能完成。其圣人之功欤,上之不与,虽下求其同,不可得也。这是强调权位的重要,说明圣人的事业不得到居于上位的人,尤其是最高权位的人的支持,是很难完成的。我们要明白,发展事业需要同人,真正的同人是同仁,就是说只有推行仁道的事业才是最大的事业,这是圣人的事业。圣人的功业,如果没有君王的加入,即使再多的民众假如你的队伍,你也不可能成功。我们看看,无论是孔子,还是子夏,把思路和出路梳理得如此清晰。但是呀,人各有命,世道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孔老夫子正是生不逢时,所以才有了推行仁道的艰难。我们从孔子和子夏的话语中,自然也就能听到无奈的声音。

利君子贞。君子之“利”从哪里来呢?如果我们把这句话连着来理解,理解为有利于君子推行正道,那就没有同人卦的独特意义了,而是所有推行正道的卦辞,都可以称之为“利君子贞”。此处的“利”乃是同人之利,有利于君子在发展事业的道路上有更得力的同人。君子之“利”就是有更多的人与你心心相通,这是最大的同人之利。《彖辞》说“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为,所作所为,即君子的所作所为。能够畅通天下人的志向。天下人共同的理想目标,与君子的志向是一致的,这就是最大的志向。那么,君子所为是什么呢?《彖辞》说“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这是对卦辞“君子贞”的解释。文明,即离卦所表达的文明之象。文明,我们如何理解其含义呢?文,书面化的、有史记载的。对于社会来说,文明是有史以来沉淀下来的对人类有益的、被广泛认可的文化的总和。对于个人来说,表达内在的,是指文德辉耀,表达外现的,是指文采光明。这里的“文明”指的是内卦离卦所表达的君子之文德辉耀。以,并且。健,指外卦乾卦之刚健。文明以健,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君子的气质。中正,指君子的内心端正,即内心符合天道之正的仁爱。而,能够。应,相应。对于拥有“同人”的君子来说,其表现出来的文德辉耀且刚健进取,因为内心有仁爱能够得到同人的相呼应,就是“君子正”。我们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中正”有理解为六二爻居于下卦之中的正位。其实,“文明以健”就是指君子居于正位的表现。这里的强调“中正”是指内心,意在强调君子不仅有表现的“文明以健”,还有内在的“中正”。这是同人之真伪的区别,不可不细究。

《子夏易传》的解释更为具体,“非文明辨于内,刚健行于外,中正而相应者,不能同也”。我们看这个句式,“非文明辨于内,刚健行于外,中正而相应者,不能同也”,其中“非······不”,即不是这种情形的人,就不会如何如何。我们用肯定的话说,可以从君子内在表现分析判断出其文德辉耀,可以从其外在表现看到其刚健进取,其内心端正等够得到同人的呼应。我们回过头来,细分析“利君子贞”的卦辞。君子需要同人,首先君子是符合君子选择的同人,条件是表现出来君子之德和君子之行,符合君子的要求。还有,其内心是君子之心,并且得到了同人的呼应。这样才完整“同人”含义的君子之正。我们要明白,同人的要求是双方的,彼此之间是同人,并非单方的需求。所以《子夏易传》总结说,“此君子之正,而能通天下之志也”,这就是君子符合同人的条件,并且能和天下与之相同的君子心心相通。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子夏易传》:“天体大也,火体小也。火曰炎上,同于天也。必时曦燥,而后盛乎。俟天之与也。上下之位旣列,得其同,则上能与下也。君子象之,而类其族,辨其物。志可同者与之,不遗其细者也。则天下何有焉。”

《东坡易传》:水之于地为“比”,火之与天为“同人”。“同人”与“比”,相近而不同,不可不察也。“比”以无所不比为“比”,而“同人”以有所不同为“同”,故“君子以类族辨物”。

天与火,同人。天火同人卦的卦象,上卦是乾卦,代表无边无际的天空。天,之所以能称作天,是因为人类能够看见它、辨别它、认识它。我们看与天相关的这些东西,如果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星辰,那还叫做天吗?这些都是有光亮的。所以,下卦的离代表太阳,代表火,代表光明。因为有了光明才有了天。对于“天”来说,“火”是它的需要。《象传》说,“天与火”。与,结交,加入。“天”和“火”就是同人的关系,“天”需要“火”的加入,“火”渴望与“天”结交。能成为同人的事物,必定有体性相通之处。我们看《子夏易传》的解释,“天体大也,火体小也。火曰炎上,同于天也。必时曦燥,而后盛乎。俟天之与也。上下之位旣列,得其同,则上能与下也”。体,事物的外形。天的外形是巨大的,而火的外形很小的。即使对地球来说很大的太阳,包括太阳系,相对于天来说,也是很小的。火为什么能与天为同人呢?火,是五行之一,其表现的是炎上的,就是火势是向上发展的。火有炎上的功能,才能向天空会合。曦,本义是古人祭祀崇拜的、东方初升的吉祥红日。燥,本义是物体吸收过多热量而缺水易燃。必时曦燥,而后盛乎。必定随时等待太阳升起而等待燃烧,而后变得盛大。等待上天深处接受火光的双手一样。同人卦的卦象,其位置有上下,代表世间万物有上下的分别并排列有序。这种上下的关系,在朝野之间是有地位高下的。位于低位的君子,如离卦的火像上天显示光明一样,要显示自己的文采、德行,以便被认同而获得其位。只要得到了居于上位者的认同,就会得到接受的力量。这就是同人卦象所反映的道理,有上下位置之别的万物都是如此。

君子以类族辨物。万物虽多,不一定是同类;茫茫人海,芸芸众生,有几个能成为同行者;居高者,又有谁是认同君子发展事业的人呢?八卦的取象,包含着贯通一切的大智慧。至于如何用,智慧的人各取所需而已。那么我们所学的《子夏易传》之内容,同样是子夏用他的智慧取用。对君子来说,没有同人就没有更大的事业。没有为我所用的万物,就没有更大的世界。君子以类族辨物。以,用。类,本义品种繁多的谷物或动物外形相似,难以辨识,指类似。族,本义是聚集在同一旗号下行猎、作战的同宗同姓群落,指族群。类族,即类似的族群,这里指和君子相类的族群。辨,分析判断。物,万物。辨物,即对万物进行分析判断。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用天火同人卦的卦象获得智慧,分析判断哪些族群是和自己相类的,分析判断万物中哪些是可以为我所用的。对我们后人来说,我们看这个世界,很多非常简单的常识,都是古圣先贤经过分辨判断给我们留下的答案。

类族,在这个时代何尝不是如此呢?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友好与交恶,背后是相似或者相背的文化因素和历史原因。辨物,是同人卦所表达的《周易》文化,作为传承者,《中庸》中称其为“格物”,即探寻万物的规则和规律。我们不说汉儒以后的学问的发展,在先秦时期,都是与《周易》一脉相承,虽有变化,本质相同。我们拿儒道两家来分析,儒和道既然同源于《易》,虽称谓不同,其表述应是相同的。儒道两家,所言都以“道德”为名目。道为学问之体,德为学问之用。儒道两家在孔子时代还是相同的,自孔子以后不同处就表现出来,多为传承的原因。关于老子这个人,历来说法不一。有人以为他就是春秋时楚国人老聃,和孔子同时代并且年长于孔子。但是,《老子》一书的思想,具有浓厚的战国时代的色彩,它不可能是春秋时代的产物。所以,有人认为是老子的后学者根据他的学说加以发挥补充而成的,成书于战国时代。儒道两家学问的起点都是“道”,就是《周易》所讲的“道”,学问的外现都是“道德”。儒家呢?一分为二成为“仁礼”,再分就是“仁、义、礼、信”。我们看《论语》之“学而篇”以“仁”和“礼”为主,后人演化成“仁、义、礼、智、信”。我在这以儒道两家学问的异同之处来比较,就是告诉大家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明白不同的继承者,有不同的侧重点。我们再看《子夏易传》对“君子以类族辨物”的理解,“君子象之,而类其族,辨其物。志可同者与之,不遗其细者也。则天下何有焉”。君子根据同人卦的卦象获得启示,能够分辨社会上相似的人群,分析判断万物的作用和性能。凡是志向相同的人就去亲近他,不留下细微之处的差别而分辨不出。这样做了,还有什么人、什么事看不清楚呢?我们总结《象传》带给我们的智慧,其实就是如何从千差万别的人中辨别出谁是真正的同人,细微之处也不能忽视,同时对万物于人类有益的也要分辨出来,细微之处也不能忽视。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子夏易传》:“卦一阴,而近者多得也。或尊而保之也。初比于二,不系其常,出门同之,无与争者,得之先也。谁之咎矣。”

《东坡易传》:初九自内出,同于上;上九自外入,同于下。自内出,故言“门”;自外入,故言“郊”。能出其门而同于人,不自用者也。

初九。初九爻之阳居于初位,就好比出外发展事业的君子,正准备踏上征程一样。同人卦的含义,意在表达事业发展过程与你会合,却与你志向相同能够一起发展事业的人。君子处在这个阶段,既没有名,也没有位,拥有的只有远大的志向和君子之德。此时的初九爻,可谓身单力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每个人,都有人生的经历,大凡有成就者,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成就越大,艰难就越多。在整个人生阶段,最孤独的时候应该是起步阶段和处于逆境的时候。这个时候,多么希望有人来和自己一道,分享自己的艰难和困苦。这就是“同人”能带来的力量呀!对我来说,人生最艰难的时期有两个。一个是一九九五年跌入商海的低谷,曾经一同创业的“同人”先来落井下石,来堵我业务的路子。一个是二零零六年,我从新疆来内地推广《复活论语》,通过公众号呀,通过微信群和朋友圈呀,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我为什么能走过来了,不就是那一年与我合作的几个国学机构吗?这几位老师到现在我还没有见过面,但他们却是我真正的同人。我们学习初九爻的同人,不要以为是年轻的时候开始的阶段,你任何一次创业和发展事业的初级阶段都属于初九爻的范围。

同人于门,无咎。门,门前,门口。在门前,有人等着你,他是与你志同道合的人,将和你一起发展事业。这种情形说明你的未来是没有灾祸的。我们反过来看这句爻辞,就是开始发展事业,门外没有同行者,将会有灾祸。初九爻的爻辞,是在强调事业的起初,一定要有同人的存在才可以。否则就会有无法解决的灾祸。同人是何其重要,我们判断一个时也能做大,是否是一个真正的成功者,看一下他在事业开始的时候,一直到现在,有多少人跟随他一起走过来的。人生发展事业,怎么会没有艰难险阻呢,有艰难险阻就会有灾祸发生,而与你一起抵挡灾祸的,一定是你的同人。初九爻爻辞,用“门”表示事业起步时,就是刚从家门出来的时候,准备上路。《象传》说的更直接,“出门同人,又谁咎也”,出门就有同人和你一起前行,谁又会有灾祸呢?《子夏易传》解释,“卦一阴,而近者多得也。或尊而保之也。初比于二,不系其常,出门同之,无与争者,得之先也。谁之咎矣”。整个同人卦中只有一个阴爻,就是六二爻。从阴阳相交的法则,能和它亲近的一定能有更多的收获。为什么呢?六二爻居于下卦之正位,上应九五爻。初九爻离六二爻最近,不仅能得到六二爻的重视,还会得到其保佑。初九爻去亲近六二爻,不受常规的束缚,一出门就遇上同人,没有人和他相争,最先得到收获。这是初九爻的地利之优势。但有一点,为什么说“初比于二,不系其常”呢?因为初九爻属于阳,六二爻属于阴,按照阴阳的法则,六二爻应该亲近初九爻才对呀,但是初九爻比六二爻位低呀。所以这是打破常规去亲近六二爻。子夏的理解,就好比说,在不违背道德底线的时候,发展事业之初不要拘泥于规则,否则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我们总结初九爻的智慧,就是在事业开始的时候,遇到同行者并与其一同发展事业,才会没有灾祸。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子夏易传》:“不能大同,守宗独应。失其于野之义,可惜也已。”

《东坡易传》:凡言“媾”者,其外应也;凡言“宗”者,其同体也。九五为“媾”,九三为“宗”。从“媾”,正也;从“宗”,不正也。六二之所欲从者,“媾”也;而“宗”欲得之,正者远而不相及;不正者近而足以相困。苟不能自力于难而安于易,以同乎不正,则吝矣。

六二。六二爻是同人卦中唯一的阴爻。从整个同人卦的含义来分析的时候,我们要明白是以九五爻,是以乾卦为主的前提下来看的。乾卦有下卦之离火来相应,九五之阳居于尊位有居于正位的六二之阴来相应,这是符合同人的道理的。但是,爻辞的部分,是针对该爻和其他爻的关系来说的。这个时候的主体就是该爻本身了。我们看这个六二爻,它的属性是阴性的,从阳刚阴柔的表现,其心思在与九五爻的相应上。因为其并非刚健积极进取的君子作为,所以它的表现只是盯着居于上位的九五爻。虽然君子处在不同的阶段,处在不同的境地,寻找“同人”确实不分场合、不分身份的。这六二爻的属性和位置决定了它只为自己留了一条路,就是九五爻。

同人于宗,吝。对于六二爻来说,它把同人局限在“宗”的范围,所以它的表现就是“吝”。宗,《说文》:“宗,尊祖庙也。”即尊祖祭祀的庙堂。本义是专门用于献祭崇拜祖先的祖庙。指宗庙,宗族。先秦时代,属于分封制。比如周天子,把土地分封给自己宗族的人和功劳最大的人。基本上是,天子和诸侯的君王都是同宗同族。这是对六二爻来说的,就像诸侯的君王一样,九五爻呢?就是周天子。天下是天子与万民的天下,对天子来说,无论是各诸侯国还是其他的子民,都应该是一样看待的,只是他们位置的不同而已。这就是天子中“君子”的见识。同样,对诸侯国的君王,也是如此看待才对。可是,对于六二爻这样的君王就不一样了,他的属性决定了,没有“天下”的心态,只一心于天子。因为天子和他是同宗同族呀,他有了同宗同族和众人的区别。你看看这是君王的格局吗?当然不是。吝,《说文》:“吝,恨惜也。”即悔恨,痛惜。这里指舍不得、小器。这个“吝”就是对六二爻这样人的写照,小器,格局太小。不仅是在先秦时期,在封建社会也是如此呀。一个封疆大吏,他只把皇帝作为自己的同人,认为这一切都是他给的,全然不顾自己该为公为民。从现象上来看,封疆大吏的位置的确是皇帝给你的,但皇帝的位置是谁给的呢?所以从本质上,所有的位置都是天道的作用,顺应了天道就会长久、稳固。而天道对于天下来说是没有分别的。所以,不管处于什么地位的像六二爻这样的人,要有与所有人能“同”的思想,才会成为大器。由大及小,所有处于六二爻位置的人,具有这样特点的都是如此,都是小器之流。我们看现实社会这样的人很多呀,他把那一张任命书当成自己的同人了。一坐上位置,只知道舔着脸往上看,却不知民心才是根本。《象传》:“同人于宗,吝道也”。道,途径,方法。吝道,就是小格局的人处事的方法。我们说的“小道”,小人的路数,就是这个意思。同人,是天下同人的格局最大,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只要有了亲疏、远近,这样的人是做不成大事业的。人生的发展不是在某一点上,不是在某一个固定的区域,把“同人”的选择局限在某个范围之内的人,不可能有更大的未来。

《子夏易传》的解释:“不能大同,守宗独应。失其于野之义,可惜也已”。大同,是没有局限和范围的。反之,就是小同。六二爻没有四海之内的君子皆可以成为同人的思想,守着狭隘的宗族一样的观念,独自与九五爻这样的权贵视为同人。义,仁道,公理,真理。对于“同人”的公理是什么呢?就是说,君子的事业,能和自己一同发展事业的人,在君子看来不排除任何人,是一视同仁的,就是“同人于野”的意思,君子的同人无处不在。这是说,居于六二爻位置的人,他的做法丧失了天火同人卦“同人于野”的普遍性原则。可惜。可,程度副词,可理解为“太”。惜,痛惜,痛惜六二爻居于这样的位置了。我们说一个人,他坐在那个位置上,可惜了这样的该好人做上去干正事的位置,怎么让你这样的人坐上了,就是“可惜”的含义。我们不要把这个“可惜”理解为痛恨九二爻,那是没用的,那不是君子有智慧的见解。你说,把一个小人放到能干正事的位置上,痛恨小人有什么用。我们总结一下,对于君子来说是有同人的,小人没有同人,只有同党。一个好端端做事业的位置,让格局小的人坐上去,真是浪费了。典型的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子夏易传》:“情系者,德之累也。妄兴者,凶之道也。居下之长,而据尊之应,潜构兵戎,以敌于五。在下之上,曰髙陵也。至五而三,象三岁也。五胜而不能兴也。祸自致也,安所行哉。”

九三。九三爻为阳爻居于三之阳位,又为下卦之上位。虽然下卦的正位是六二,但是从同人的含义,是阴爻代表同人,即君子发展事业必须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其心志必定是顺承自己的。又因为九三爻与六二爻的关系,一上一下,一阴一阳,从个体来说,九三爻的地理优势使得六二爻心向于它。而对于整个同人卦的局面来说,六二爻应该是与九五爻相应的。这样就出现了九三爻在“同人”的含义上与九五爻相匹敌。对整个下卦来说,造成了九三爻统领下卦的局面。而在一卦中,九五爻是主人,这又出来一个小主人。所以,九三爻根本不是九五爻的对手呀,必定会招来灾祸。九三爻的爻辞,所表达的是做事业的人居于九三爻位置时,形势和局面导致他走向与大局相背的情形。同人卦的九三爻和乾卦的九三爻不同,乾卦之九三爻乃君子气象,一路前行不忘初心,只是上下卦之间路途的艰难而已。同人卦的九三爻却看似阳刚进取,一派君子气象,可惜不识大体,自立门户,比较乾卦九三爻的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我们不能不深刻思考。

伏戎于莽。伏,《说文》:“伏,司也。”即伺机行猎。本义是猎手带着猎狗,趴卧隐蔽,伺机出击猎物。指隐蔽,伺机出击。戎,《说文》:“戎,兵也。”即兵器。指军事,军队。莽,《说文》:“莽,南昌谓犬善逐菟tù艸cǎo中为莽。”即南昌人称猎犬善于在草丛中逐兔为“莽”。本义指滋生百兽、可供狩猎的深山丛林。伏戎于莽,直译就是潜藏的军队在狩猎的深山丛林之中。作为九三爻位置的人,其居于下卦之长,是基层中有实力的,就是具有带兵能力的人。他虽然没有军队,但他用来狩猎的队伍恰恰是潜在的对抗九五爻的未来军队。伏,是隐藏的力量,还不能出来抗衡,这其实就是隐患。比如做国君的,各级的官员都能按照你的旨意执行吗?肯定不是。总有人在下面搞起独立的山头,表面上对上面是顺从的,但是他的内心是对抗的,他会搞他的另一套。但是,这种力量的对立不是两军对垒,不是摆到桌面上的,所以说教“伏”。伏,是隐患。这句话再告诉我们,在所有管理系统中,居于九三爻位置的人,因其存有异志,他发展的队伍很有可能成为未来对抗朝廷的军事力量。作为企业呢?就是中层管理者成为与高层不是一条心的人,最终会发展成为团队的对立面,或者带着团队走人。这是管理系统中危害最大的。《象传》对“伏戎于莽”的解释是“敌刚也”。敌,《说文》:“敌,仇也。”即仇恨者。本义是拒绝权威,武装对抗。刚,指的是九五爻之尊位的人。意思是,与九五爻能进行武装对抗的人。

《子夏易传》解释说,“情系者,德之累也。妄兴者,凶之道也。居下之长,而据尊之应,潜构兵戎,以敌于五。”

情系者,德之累也。系,束缚,捆绑。情系者,就是为情所困的人,指的就是九三爻。被谁的情所困呢?六二爻。一阴一阳的关系,又是阴阳之位得当,彼此阴阳的属性自然地生发,就是你有情我有意。这是指内心的情意,深情埋在心中。累,伤害。德之累,就是损害九三爻德行的修养。《书•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不注重细节,最终会损害大德。正因为九三爻特殊位置,才使得它改变了初衷。如果不是六二爻,又怎么会为情所困呢?这也说明,在事业发展的道路上,你把眼光放到更远,就不会为眼前的、当下的关系而束缚。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官员,没有一个为个人感情所困的,没有一个会在基层结党营私的。实际上,九三爻的德行接近于奸臣了,结党营私。

妄兴者,凶之道也。妄,《说文》:“妄,乱也。”即无理乱来。这里指不法,胡作非为。兴,兴起,包括人生的发展、事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都是“兴”。妄兴者,就是胡作非为、乱来的人,我们现在说的就是不按套路出牌的人。君子做事业是有规则的,要尊崇天道,尊崇君臣之道。当今的世界格局,也适用于这句话。比如说中国有中国的发展之路,是有一个原则的,比如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比如“天人合一”与“和合”的文化思维方式,必须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显然,这是乾卦九三爻的德行。美国就不同了,走的是霸权发展之路。插不进手来就搅和,插得进手来就把他国搅乱,谈不来的就打。其实呀,这世界格局里面也有一个九五之尊呀,美国人相信的上帝。上帝是爱众生的,美国却在那里大搞另一套。这样的发展之路,就是“凶之道”,凶险的道路。

居下之长,而据尊之应,潜构兵戎,以敌于五。九三爻对九五爻的心态与行动,是另搞一套。但是,九五爻对九三爻却不是这样,手心手背都是肉,九三爻也是臣子。所以九三爻居于下卦的首领之位,能够依靠九五爻对其信任的呼应,用隐藏的方式构建武器或军队,用以与九五爻匹敌。子夏对九三爻这样的情形,说的更甚,等这种力量爆发了,最终就会是内部大乱。我们放到一个团队来看这个问题,比如一个部门的头头,他能力很强,也给了他位置,但是他在那里发展自己的另一套。他发展的条件不是像君子一样积极进取,而是形成了一个他说了算的团伙,用以与九五爻对抗,成为他有存在感的条件。我们看子夏对这种情形的九三爻之描述,开始是个人私情,与下面的人拉拢关系,接下来采取不按规则的手段,再后来发展起了自己力量,想与九五爻对抗了。

升其高陵,三岁不兴。升其高陵,是和“伏戎于莽”相对的。前者是处于“莽”之深山丛林之中,并且还是“伏”之隐蔽的状态。升,由低空向高空移动。这里指登,上。陵,《说文》:“陵,大阜也。”即高大的山阜。这里指大土山。升其高陵,登上了高高的大土山,代表九三爻的行为已经表现出来,人人可以看见。不仅是众人看见了,九五爻更能看得清清楚楚,又会采取什么行动。九三爻被九五爻认可吗?当然不能了。三岁,九三、九四、九五代表这条路用“三岁”表示。就好比说,一个人出现了问题,被君主不认可了。三岁不兴,即三年不能兴起,意味着九三爻到九五爻这条被认可的路走不通了。此处用“三岁”似乎还有其他的含义,也未可知。《象传》解释说:“三岁不兴,安行也”。安,哪里,怎么。按照古汉语语法的通例,凡是“也”字煞句,一般都是判断句。但是,根据《子夏易传》“安所行哉”的解释,说明在这里并不是判断句,而是疑问句。这说明在先秦时期“也”字煞句的也有疑问句。行,行走。安行也,哪里能够行走,就是不能向前发展。

《子夏易传》:“在下之上,曰髙陵也。至五而三,象三岁也。五胜而不能兴也。祸自致也,安所行哉。”子夏对“高陵”所代表的含义,是指九三爻在下卦的上位,这是从卦位来说的,九三爻的卦位决定了它的行为是有目共睹的。当然,也说明其已经显示出来的与九五爻对抗的力量,也是由来已经的,经历过一个发展阶段。,从开始的起心动念,到有小的行为,最后发展到大的举动,就登上了“高陵”。从九五爻到九三爻的爻位距离,就好像过了三岁的时间。那么,九三爻和九五爻相对抗的是什么呢?就是与六二爻同人的关系。九三爻影响了九五爻与六二爻同人的关系,因为摆不正位置,截胡了。胜,赢,超过,占上风。九五爻的是胜于九三爻的,九三爻的发展之路不能够兴起。九三爻因为自己的做法而招致了祸事,哪里还能够发展事业呢?我们总结这一卦的智慧点,就说所有的人才都是国家的。在国家和个人面对发展的时候,一切以国家为第一位。当通过位置谋划自己的发展的时候,必定会招来祸事。由大及小,一个行政管理系统,一个企业,一个小的团队,何尝不是如此呢?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子夏易传》:“与三攻,以求二,乘其墉也。犹隔之矣,二可得乎?其义固不克也。求之不得也,困而反其则矣,乃遇其吉也。”

《东坡易传》:六二之欲,同乎五也。历三与四而后至,故三与四皆欲得之。四近于五,五乘其墉,其势至迫而不可动,是以虽有争二之心,而未有起戎之迹,故犹可知困而不攻,反而获吉也。若三之于五也,稍远而肆焉。五在其陵,而不在其墉,是以伏戎于莽而伺之,既已起戎矣,虽欲反,则可得乎?欲兴不能,欲归不可,至于三岁,行将安入?故曰“三岁不兴,安行也?”

【校注】

后至:《苏氏易传》作“而后五”。

若三之至于五也:《苏氏易传》作“凡三之至于五也”。

九四。九四爻为阳爻,居于“四”的阴位,自身之属性和行为,可谓阴阳得体。其处于外卦之初,虽具有君子进取之心,因为下与内卦相连,上有九五之治,自然是祸福相当。因为上卦为乾卦,有君子自强不息之气象,最终是没有灾祸的。因为在同人一卦中,九四爻既代表了九五爻与内卦建立关系,又要保持自身的权威和清正,所以,接下来的爻辞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乘其墉,弗克”,一是“攻,吉”。解读九四爻爻辞是有难度的,如果我们沿着《周易正义》的思路,只要是受其一定的左右,便无法找到答案。我们现在可以从整部《周易》这六十四卦来思考,这是我们打开《周易》卦辞和爻辞的思维方法。第一,阴阳思维是贯穿始终的。每一卦阴阳的多少,每一爻阴阳的属性和爻位,都显示出卦和爻的功用。第二,乾坤两卦,是整部《周易》的大门,这两扇门开始了进入《周易》的里程。我们无论学习哪一卦,都摆脱不了这两扇大门的启示和作用。第三,每一卦的卦名和含义,无不是符合天地运行规律的,都是天道、地道、人道法则的体现。因此,每一卦的卦辞和爻辞,以及这一卦各爻之间的变化,都是立足于由卦序决定的卦名的含义。

乘其墉,弗克。九四爻和上下的关系,包括与九五爻的关系,与九三爻的关系,与六二爻的关系。在这错综复杂的关系里,从“同人”的角度,九四爻的表现既有微妙之处,也有很清晰的表现。九四爻的属性属于阳,其卦位属于阴,又在上卦之中,所以不管出现什么样的能够成就九四爻个人利益的事情,九四爻一定是顺承于九五爻的。对居于上卦的九四爻和九五爻来说,其同人为六二爻,民心所向就是同人的含义了。这就是为什么九五爻以六二爻为同人的原因。居于上位的人,不仅仅是九五爻,还有九四爻呀,其获得民心的时候,所有民心的归向应该属于九五爻。我们这样去分析,似乎显得有些把问题搞复杂了。实际上,同人的含义,在整个社会的各阶层,都有含义的细微变化。

乘,登上,爬上。墉,《说文》:“墉,城垣也。”即护城的城墙。乘其墉,含义就是登上护城的城墙。九四爻为什么会登上护城的城墙呢?从“同人于野”来理解,上卦为“朝”,下卦为“野”,上卦寻找在野的同人,就是六二爻。九四爻所在的位置,就像城墙一样。而其和六二爻的关系,六二爻会有情并牵挂着九五爻,九四爻仅仅是同人六二爻的过客。九四爻也有渴望同人之心,只能登上高墙遥望。但是,九四爻自身的属性和位置,心中的力量必定要化作行动,即是望海之心。我们分析这其间的阻力,就是占有地理优势的九三爻,就会出现两阳争斗的局面。若九四爻为小人之行,自然会利用爻位的优势打击九三爻。但九四爻是君子,只是登上城墙遥望,“弗克”。弗,为“不”的同源字。克,攻下,战胜,打败。弗克,意思就是告诫九四爻,不要战胜九三爻,不要打败它。我们从整个天火同人的整体来说,九四爻从道义上是不能去战胜九三爻的。爻辞虽然没有明说,《象传》却直接点明了,对“乘其墉”的解释是“义弗克也”。义,本义是神灵佑助的仁道、公理之战。指仁道,公理,真理。弗克,就是从仁道出发,九四爻不应该战胜九三爻。

为了说明这其中的复杂关系,我举一个例子。九五爻好比公司的总经理,九四爻是副总经理,九三爻是部门主任,六二爻是公司的员工们。对总经理来说,他希望员工们和他志同道合,就是成为同人。九四爻的副总经理呢?他要显示出他的权威,发挥阳刚的特性,也想在员工中有威望,但是这个九三爻是障碍。九三爻的部门主任直接管理员工有了小圈子,其对九五爻是依顺的或者是另行一套,但其对九四爻就不是那么回事。所以,这矛盾就出现在九三爻和九四爻之间,而九四爻是不能以权压制九三爻的。这样做不符合大局意识,否则会两头受气。我们可以通过这个例子思考任何系统的关系,都是一个道理。

我们看《子夏易传》的解释,“与三攻,以求二,乘其墉也。犹隔之矣,二可得乎?其义固不克也”。攻,《说文》:“攻,击也。”即武力打击。本义是用梯械、武器夺寨拔城。这里指“指责”,即用言辞对其行为的不正进行指责。九四爻居其位,对九三爻不正的行为要予以指责,目的是求得六二爻同人的归向,就是登上城墙的意思。因为九四爻与六二爻之间有九三爻相隔,九四爻会得到六二爻做同仁吗?这样,九四爻和九三爻之间就有了矛盾关系,这种权利的绝对优势,比如导致九四爻对九三爻出手。子夏说,“其义固不克也”,从仁义的角度,坚决不能打败九三爻。在《墨子 • 公输》中有相似的句式,“吾义固不杀人”,我崇尚仁义,决不杀人。

攻,吉。九四爻对九三爻的行为该如何做呢?攻,指责他。我们从九三爻的爻辞中,明白其的行为是违背规则的,就是不讲规则,所以要指责他的行为。通过对九三爻的指责,使其改正自己的行为,行君子之道,能顾全大局,自然是吉利的。《象传》解释说,“其吉则,困而反则也”。则,规则,法则。在同人卦中,符合同人归向于九五爻这个规则,就是吉利的。困,困扰,没有出路。困,是说九三爻因为自身的原因,形成了困扰。反,同“返”,即返回。九四爻要帮助九三爻返回到一体“同人”的规则上来。不仅仅是“同人”的关系,凡是居于上位的领导者,在下属出现了违背规则的事情时,要让他走上正确的道路,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的,惩罚或者对其打击,都不是吉利的。《子夏易传》解释说,“求之不得也,困而反其则矣,乃遇其吉也”。因为九三爻坤困于自己的行为,它会阻碍九四爻求得六二爻作为同人,所以九四爻求不到。解除九三爻的困局能够让其回来,按照君子之道行事,于是吉利的局面就会不期而遇了,自然来了。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子夏易传》:“刚健中正,求其同而为治也。夫求其同,固有不同者矣,故下刚。有役其公而私其同焉,以力正之。未获其志,故先号咷而后笑也。非私也,求其治而中直以正也。刚而难遇,克之而后合,同人之道也。”

《东坡易传》: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由此观之,岂以用师而少五哉?夫以三、四之强而不能夺,始于“号啕”,而卒达于“笑”。至于用师,相克矣;而不能散其同,此所以知二、五之诚同也。二,阴也;五,阳也;阴阳不同而为“同人”,是以知其同之可必也。君子出、处、语、默不同而为“同人”,是以知其同之可必也。苟可必也,则虽有坚强之物,莫能间之矣。故曰“其利断金”。兰之有臭,诚有之也;二五之同,其心诚同也;故曰“其臭如兰”。

九五。对于天火同人卦,从卦象来看,离卦代表乾卦的同人。上卦的主位是九五爻,下卦的主位是六二爻。在学习九五爻的时候,一般认为,二、五同心,九五爻和六二爻是亲和的关系,即六二爻是九五爻的同人。这说明,在九五爻面对的各爻之间的关系,六二爻从爻位和属性,是绝对符合阴阳之道的,可以说是最合格的同人。而九五爻作为居于尊贵职位的人,对所有的人,不管居于什么位置,不管对九五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或许是三心二意,或许是对手,或许是敌人,九五爻都要敞开胸怀,把每一个人都变成自己的同人。可以说,居于九五爻的人,最好不要树立敌对关系的,更要想办法把敌对关系转化成同人关系,与其和谐相处,这才是真正“同人”的目的。实现这个目的,只有九五爻才能够做到。所以,整个爻辞的内容,分别包括了九五爻面对的各种情形。我们如果分别一下九五爻与其他爻的关系,无非两种:同心者,异心者。对于同心者,同之;对于异心者,正之。

我们分析九五爻的爻辞,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同人”,解答与九五爻同心者的关系。二是“先号咷而后笑”,是九五爻通过教化和劝导成为同心的人。三是“大师克相遇”,这是如何把反对者变为同人的情形。

同人。我们在学习这一卦开始的时候,就了解了“同人”的含义,就是同一类的人聚在一起。当我们把周围的人分为类别并且寻找和自己一样类别的人,这就说明了“同人”的范围是有局限的。不同身份的人,不同级别的人,能和他作为同人的人是有限的。但是,也有不能仅仅把“同人”作为人生的一部分的人,是圣人,是管理天下的君王,就是居于九五爻位置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同人卦的爻辞中,初九爻是“同人于野”,六二爻是“同人于宗”,九三爻是“伏戎于莽”,九四爻是“乘其墉”,都是在同仁的范围里设了限制的。但是,九五爻爻辞开始便是“同人”,意思是只有九五爻才能做到没有限制的“同人”。那么,我们反问了,居于其他爻位的居住不可以有心怀天下之心吗?当然可以有,但《周易》所讲的入世之道,充分体现了“位”的重要。没有“位”,只有一个空的道理、思想,又如何推而广之呢?《子夏易传》解释说,“刚健中正,求其同而为治也”,九五爻具有刚健之德和内心端正的仁心,为了求得民众与其同心而进行国家管理。管理国家的最终目的就是天下归心,民众和君王是一条心,就是同人。

先号咷而后笑。爻辞的“先”和“后”就是在什么之前和什么之后的意思,先秦的典籍中有很多这样的句式。这句爻辞的意思是,成为同人之前“号咷”,成为同人之后“笑”。同样的句式在火山旅卦的上九爻中,“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子夏易传》的解释是,“旅于上,极巢之高也。旅得上位,先笑者也。以旅在上,人所嫉也。则焚巢而号咷矣”。此处的“号咷”与“笑”,是针对鸟巢来说的。而在九五爻,是针对同人来说的。这是针对其中一种情形,经过九五爻的努力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对于九五爻这样君领天下一样的君子,当然,这个九五爻包括每一个级别的首长,他在管理的过程中,尤其是像九三爻这样的基层管理者,不一定完全听从九五爻的指挥。这个时候九五爻要对其“号咷”。号,《说文》:“号,痛声也。”即悲痛的声音。本义是古人吹奏管、角,向部落发出警讯或集结指令。号,是喊话的一种,在下属或者同行者没有按照你的意志行事的时候,对他进行训斥,使其改正。咷,《说文》:“咷,楚谓儿泣不止曰噭咷。”即楚地人称小孩哭泣不止为“噭咷”。本义是小孩没完没了地哭泣。这里指悲痛难抑而放声大哭。咷,即使对其训斥也没有作用的时候,所采取痛苦难过的一种方式,令其感动,接受你的意志。对于那些固执的人,其本质不坏的人,因为认识上有问题的,可以采取“号咷”的方式,使得他明事理并且走上正路。最终可以破涕为笑,说明已经说通了。这种情形,做父母的往往对不听话的孩子采取这种方式,最终做父母的因为孩子走上正路而露出笑容。这和“先号咷而后笑”是一个意思。

利用“号咷”的方式能不能解决问题呢?《象传》的解释是对九五爻提出要求,“同人之‘先’,以中直也”。中直,即内心的正直。为什么不直接说“直”,还要把内心表达出来呢?这是说,有的看似正直的表现,实际上是一场表演,内心确实虚假的,就是内外不一。有的时候,你说你的一套,对方对你的话是从左耳朵进,又从右耳朵冒出来,根本不听那一套。但是,面对这种情形,九五爻要做好自己,你的内心是正直的,首先自己是真心实意的,能不能感动对方是对方的事情。但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还是能达到效果的。我们看《子夏易传》的解释,“夫求其同,固有不同者矣,故下刚。有役其公而私其同焉,以力正之。未获其志,故先号咷而后笑也。非私也,求其治而中直以正也”。为了使对方成为同人,对那种固守己见并且表现出不同见解和行动的人,要以刚示下,即显示出你刚健的行动,要求对方必须按照你的意志行事。还有一种情形,你管理他,但你们私下里感情很好,他是认同你的,就是工作上是同事、生活上是朋友的那种。役其公,公开地役使、管理;私其同,私下里是同人关系。一般说来,这种关系的上下级,居于下位的往往不服气居于上位的人。比如说,两个同学或者朋友关系,过去时看似什么都平等的人,地位发生了变化,就变成了这种关系。对方不服气怎么办?以力正之。用你的能力,就是真本事,是他走上同人的正路。不能够得到他的认同,就是从态度上还看不出对你认可,才去的方式就是“先号咷而后笑”。采取这种方法,并不是为了私心,求得同人而是为了国家治理,所以不使用私人感情达到目的,而是用内心的正直去面对。

大师克相遇。“大师”这个概念,就是源于这里。后人理解这句爻辞,因为不得要领,便牵强附会,看到“克”就认为是因为交兵而战胜对方,看到“大师”便认为是强大的、众多的军队。一有了这个观念,就会沿着这个错误的思路走下去,后者继承前者,离本意越走越远。在《论语》中,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此处的“师”是一种官职,《周礼》记载了多种官职,都称作“师”。“大”字的甲骨文,就是像张开双臂双腿、顶天立地的成年人。在远古时代,人的体格出众被等同于能力出众,因此称能医病、能治邦的人为“大(念dài)夫”。大,级别、能力、智慧超出常人的。大师,后来读作“太师”,在《周易》和《周礼》中,都是记作“大师”。《周礼》中记载的“大师”,掌邦治,为六卿之首。殷纣王的时候,箕子为大师。周武王的时候,太公姜子牙为大师。历史上,凡是大师的出现,都有一段精彩有传奇的经历。周文王遇到姜子牙,刘备遇到诸葛亮,都是如此。君王是权力的九五之尊,大师是智慧的九五之尊。所以,君王和大师的见面是“相遇”,而不是“求”。对君王来说,大师是可遇不可求的。

克,战胜、打败。君王和大师是一种互相战胜的关系,彼此一定是在某一方面战胜了对方,而令其折服,否则不会成为“同人”。这种同人关系,不同于前面的,因为其中有相互的欣赏和相见恨晚,有一种平等关系。相,读作xiāng,互与,互,彼此地。遇,《说文》:“遇,逢也。”即意外相逢。本义是客人未经邀约而到访。两者的需求是互相的,彼此对彼此都是等待已久并且一见钟情。君王之德可以福及四海,大师之智可以晓天地之玄机,二者相匹配又如何不能开辟盛世呢?所以,“大师克相遇”的意思是,与大师相遇,彼此是相互折服的过程,最后是同心成就一番大的事业。

《象传》解释说,“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与大师的相遇,是要通过一番辩论的,在彼此折服后,才能成为同人。这里强调“言”,就是互相表达相互认可的过程。比如周武王拜访箕子这段历史。周武王兴兵伐纣,在牧野决战后,纣王兵败自焚。武王攻入商都朝歌,商朝覆灭。商纣王的叔父、官拜太师的箕子,便趁乱逃往箕山,过起一段短暂的隐居生活。箕子利用那些天然的黑白两色石子摆卦占方,借以观测天象,参悟星象运行、天地四时、阴阳五行、万物循变之理。武王灭商建周后,求贤若渴的周武王访道太行,在陵川找到了箕子,恳切请教治国的道理。武王向箕子询问殷商灭亡的原因,箕子不说话,因为他不愿意讲自己故国的坏话。武王也发觉自己失言了,就向他询问怎样顺应天命来治理国家。箕子于是便将夏禹传下的《洪范九畴》陈述给武王听,史称“箕子明夷”。武王听后,十分钦佩,就想请箕子出山治理国事,重用箕子。但箕子早对微子说过:"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意思是,殷商如果灭亡了,我不会作新王朝的臣仆。他箕子不愿作周的顺民,因此不肯再出山,武王无奈而走。因怕武王再次来请,箕子乘武王走后,他便迅速率领弟子与一批商的遗老故旧一大批人,匆匆离开箕山向东方而去。箕子一行人从今胶州湾渡海,奔向与商有一定族缘关系的朝鲜,创立了箕氏侯国。周武王和箕子的相遇,就没有达到“克”,所以箕子没有跟随周武王。而三国时,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就是达到了“克”的结果。《子夏易传》解释说,“刚而难遇,克之而后合,同人之道也”。刚,就是和九五之尊一样刚健的同人。这样的人是很难遇见的。你能使其折服,认同你的事业,认同你的品德,最后会一同做事。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子夏易传》:“居其外也,已过其内。无与同者,患争之,悔则免矣。求同无与,志何得也?”

《东坡易传》:物之同于“乾”者已寡矣,今又处“乾”之上,则同之者尤难。以其无所苟同,则可以“无悔”;以其莫与共立,则“志未得也”。

上九。我们要明白上九爻在同人卦中是一个什么身份,从而可以理解爻辞、《象传》,还有《子夏易传》的解释。在同人卦的上卦中,上九爻和九四爻的身份是一样的,只是爻位的不同而已。而在整个同人卦中,上九爻和九四爻、九三爻、初九爻一样,都是想让六二爻做为自己的同人。由于身份的不同,爻位的不同,每一爻的含义也就不同,就是代表着该爻的身份和含义。我们回过头来看每一爻的含义,就知道上九爻的爻辞,含义离不开上九爻和六二爻关系,以及获得同人还是错过同人这个过程。

同人于郊,无悔。对于上九爻来说,它的同人在哪里呢?按照爻辞“同人于郊”的含义是,上九爻的同人在郊外。郊,《说文》:“郊,距国百里为郊。”即距离国都百里的幅地为郊区。本义是城邑与乡野交界的地带。郊,是相对于城邑、国都来说的。在同人卦中,对于上九爻来说,谁是同人?同人所在的郊外是哪里?相对于郊外的城邑又在哪里呢?我们回答了这三个问题,这一爻的问题就解决了。整个同人卦的六个爻,它们的同人都是六二爻,甚至包括“同人于宗”的六二爻自己。不同的是,九五爻不仅仅是有六二爻做同人,还有其他身份的同人,这是由于九五爻为九五之尊的缘故,可以号令天下,可以德及四海。我们在学习九四爻的时候,其可以登上城墙,因为上卦就是都城,九四爻所处的位置就是都城的城墙。上九爻同样也在都城之中,六二爻所居的下卦就是城郊。所以,上九爻的同人在下卦,就是在城郊。上九爻想得到六二爻这样的同人,但是没有得到,是什么原因错过了呢?还是因为九三爻的缘故,上九爻居于上位,与九三爻是相呼应的关系,也就是说是九三爻身份发展来的。从本质上,上九爻和九三爻是同类,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人在不同的位置。九三爻是上九爻的过去,上九爻是九三爻的未来。《象传》解释说,“同人于郊,志未得也”。志未得也,获得同人的志向没有实现。有的人跟你走着走着就走散了。而在曾经的过程中,你们是同人的关系,但你们没有走下去,你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成就,他却不在你的队伍里。所以,我们看初九爻、六二爻、九三爻、九四爻,处于这些位置的人所拥有同仁者,都是为了发展事业,去开创未来的,就是需要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走下去。而九五爻的同人是在当下的,是现在进行时,因为九五爻所居的位置正是君临天下的时候。而上九爻呢?那就是过去时了,曾经的同人,错过了一直走过来的机会。没有走过来的原因是很多的,而这里的原因是放弃了争斗,改变了九三爻“伏戎于莽”当时的事态,也就是顾全大局,牺牲了个人利益的意思。所以,就上九爻来说,无悔,没有悔恨。

我们看《子夏易传》的解释,“居其外也,已过其内。无与同者,患争之,悔则免矣。求同无与,志何得也”。居其外也。上九爻的同人处于其事业的外部,就是不在自己的环境之中。这是说六二爻已经是过去了,上九爻已经有了新的事业成就。已过其内。已,结束,停止。过,经历岁月,经度时间。“过”就好比一同经过的岁月,一同度过的日子。内,古人称进门回家为“内”;称出门到郊野占星问卜为“外”。这里的“内”是“进入、进来”的意思。“已过其内”的意思是,结束了与曾经的同人共同的岁月,其走进了内部,就是从城外走进了城里。就是说,上九爻和六二爻属于旧交情。无与同者。与yù,结交,加入。没有加入到上九爻同人行列的人。我们要注意,这里表述的上九爻的“同人于郊”,并不是说上九爻没有同人,而是从爻位的角度来表述上九爻曾经的同人。到了上九爻的位置,其自然有新的同人。患争之,悔则免矣。患,忧虑,害怕,担忧。争,争夺,争斗。免,免除。子夏说明了“已过”的原因,当时是害怕发生争夺之事,是迫于当时的局势,否则就是“升其高陵,三岁不兴”的结果了。上九爻怎么会不后悔呢?它是有情有义的君子,那些与自己没有一同走来的朋友。对我们来说,儿时的玩伴,少年时的哥们,当时是一同谈梦想,未来干一番如何大的事业,最终都成为回忆了。如今再想起过去来,山河风雨沧桑变,谁是故园梦中人?这份很深的情感,如果用过去的恋人,曾经的爱情来表达,就更直接了。后悔吗?最智慧的思维,后悔就免了吧。求同无与,志何得也?寻求同人,找到了却没有加入到事业的队伍中来,当初的共同理想怎么算实现了呢?这就是留有悔恨的原因,是心底里永远无法抹去的惆怅,永远无法释怀的情愫。我们把“同人”卦学完了,是不是才发现,这阴阳变化的爻辞里,这时空变化的爻位里,是多么得富有人情味。上九爻的爻辞:同人于郊,无悔。我们找一首歌,《一剪梅》,来表达这份心底的念想吧:

真情像草原广阔,层层风雨不能阻隔。总有云开日出时候,万丈阳光照耀你我。真情像梅花开过,冷冷冰雪不能掩没。就在最冷枝头绽放,

看见春天走向你我。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天地一片苍茫。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为伊人飘香。爱我所爱无怨无悔,此情长留心间。

王宏杰(平原儒生)

河北沧州人。诗人,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者,儒家文化与大乘佛法践行者,《复活论语》学习和教育体系创始人,《周易凿光》学习和教育体系创始人,曲阜市教体系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聘讲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博鳌教育创新论坛传统文化专委会首席专家,曲阜儒风国学院院长、导师。

生长于华北平原,沧州以南潴龙河北岸。于天山脚下近三十载,博览群书,深入经典,勤学不辍,研习儒学、佛学、道学、易学经典,尤其对先秦文化的探索别开生面。主张用“追根溯源”到“正本清源”的治学路径,意在寻找各种文化的源头。从师于庐山东林寺大安法师,系统学习南怀瑾先生着述。

数十年来深入学习《周易》的应用系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实践,尤其对“梅花易数”的运用极其纯熟。为了进入《周易》的殿堂,解开《周易》卦辞、爻辞之谜底,以《十翼》为金钥匙,沿着《子夏易传》和《东坡易传》所传承的《周易》之源流,终于看到了《周易》的光芒。古今学“易”者,因被其既厚且高的墙壁阻挡,而不能见其全貌,便把研学《周易》之所得叫做《周易凿光》。

研究古今诸家《论语》解读版本,继承南怀瑾先生、钱穆先生、李炳南居士对《论语》的注解思路,提出“复活”的观点,完成《复活论语》,全书近150万字。《复活论语》是“集百家之说,近一家之言”的重要着述,将一部“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论语》呈献给读者,是《论语》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以文会友 以友辅仁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26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