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人在被灭九族的时候 受牵连的家属为何不跑

说历史 2023-06-06 22:28:48

古人在被灭九族的时候 受牵连的家属为何不跑

古代被判灭九族时,家中亲人为何不逃走?

古代的交通不发达,信息的传递性很差,因此就来不及逃跑。另外还有连坐制度让九族的成员没有办法逃跑。

古代的交通并不是很发达,一般信息传递性是比较差的,根本就来不及逃跑,虽然是九族,但是这些人可能根本就不在同一个地方生活,会在全国各个不一样的地方。有一些亲戚很有可能将近10年的时间都没有来往。谁能想到常年不联系的亲戚居然会犯罪,居然还会连累到自己。古代的信息不通畅,官服内部的通告一般都是底层之间的信息流动,而那些远亲依然还是在安部就班的生活,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情。

古代还会有连坐的制度,古代的封建统治者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管理的效果,因此就会实行连坐的制度,如果当地百姓犯罪在此时一旦出现看管不力,自然也需要坐牢。而且亲戚之间还会选择相互检举,所以一旦知道其中一个家人已经变成通缉犯,那么所有的人都会严密的监视,直到官府把这些人抓走为止,否则可能就会连累自己。

那个时候的老百姓全部都是以农业为生,在逃跑之后根本就没有办法生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要在中国的土地上,不然跑到什么样的地方全部都会被抓回来。而且有机会逃跑的这些人,可能和犯人之间也并不会有太密切的联系,这些人基本上都只是靠种田为生,绝大部分一旦离开了土地之后,根本连基本生存的机会都没有,除非进入到深山老林中,永远都和豺狼虎豹为伴,可是这显然也是不大可能的,因此在那个时候大家基本上都不会选择逃跑,因为逃跑也没有作用。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古人在被灭九族的时候 受牵连的家属为何不跑

古代被判灭九族的人,家人为何在家等死也不逃?

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宗族,这些人聚族而居,往往形成一个巨大的地方离心力。面对这种情况,统治者就采用了一个比较残酷的刑罚,那就是灭族。翻开中国史书,灭族之祸比比皆是。

之所以采取灭族的做法,那是因为因没灭尽他人族,斩草除根,导致死灰复燃的事情历史上有很多。历史上记载最早的是“少康中兴”。夏王朝有后代和分支未被篡位者杀尽。于是,少康就带领族人最终经过奋斗击败篡位者,恢复了夏王朝。

最出名的大概就是“赵氏中兴”。这件事被改编为戏剧《程婴救孤》。春秋末期,赵国先祖赵氏一族曾经被灭族,留下遗腹子赵武,被门客程婴所救。赵武长大后,在与赵氏相善的韩氏家族帮助下重新崛起,并彻底诛灭了对头屠岸夷家族。

由于时代的不同,对于灭族的做法多有不同。早期的做法倾向于全族尽杀,非常的残酷。这种做法发展到唐代时达到顶峰,往往一株连就达到数十族,远远超过了最高的“九族”的习惯。这和唐朝时期世家大族之间互相通婚,把持朝政,限制皇权有很大关系。

如此残酷的刑罚,往往很少出现有人逃跑的情况。当然我们不排除有些人是为了心中的一些信念,如“义”。但大多数人是一样的,蝼蚁尚且贪生,更何况是人呢?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无外乎这三种情况。

第一,心存侥幸。在儒家文化占据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之后,人们往往对于弱者会抱有一定程度的同情心,并通过法律来表现出来。灭族时杀尽所有人的口号在执行时会有一定程度的折扣。

诸如不诛杀年纪过大或者年纪过小的人,对于女性通常不予以斩杀。残疾人也是可以逃过杀身之祸。通常属于这种情况的人很少有逃跑的,因为逃跑的话后果会更严重。

第二,来不及逃走。所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在那个皇权决定一切的时代,一个人永远无法肯定自己能活着到第二天。如朱元璋时期,大规模的杀戮使得每天上朝的臣子都战战兢兢,每天下朝的第一件事就是庆幸自己还活着。

像这种君主突然发怒斩杀大臣,诛灭其族的情况使得很多人在还没明白怎么回事的时候就被杀掉了,根本来不及逃。汉景帝时期,三公之一的晁错,正常的去上朝,结果半路上却被拉到菜市口腰斩了,同时被杀的还有他的家人。

第三,实在逃不掉。中国古代自商鞅变法是就形成了严密的户籍制度以及连坐制度。每个人外出都必须有路引,没有路引,住店都不行。逃犯一般不会有这个东西,商鞅就是因为逃跑时没有路引才会有最后的悲惨结局。

同时,连坐法的实行使得没有人敢于包庇陌生人。古代的交通不便,一个陌生人尤其是没有路引的陌生人,很容易被本地人举报。这也就是历史上很多逃犯在被发出海捕文书后都能被捉到的原因。

有鉴于此,逃与不逃结局差不多,留下来的话,还有可能活下来。那么,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就显而易见了。

古代罪犯被“株连九族”,为何亲人不敢逃跑?

相信很多人对“株连九族”这一词不陌生,这是一种灭绝人性的酷刑。所谓九族是四族、母三族、妻二族,通俗来说就是一人犯罪,这九族都会受到株连。当然对“九族”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上自高祖,下至元孙,凡九族”;另一种说法是:“九族者,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某种程度上来说,株连九族就是灭族的罪行,一旦犯人被判了这种酷刑,那意味着整个家族几乎都被斩首。株连九族的大罪始于秦国,当时秦国有“夷三族”的酷刑。商鞅变法后,秦国法律更加严苛,实行连坐,“秦用商鞅,连相坐之法,造参夷之诛。”

最开始是诛灭三族,指的是父母、兄弟、妻子。大家熟悉的秦朝丞相李斯就被诛灭三族,“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不过,荆轲被嬴政诛灭七族,史称“荆轲湛七族”。这里面的七族是指,“上至曾祖,下至曾孙。司马贞索隐:又一说云,父之族一也;姑之子,二也;姊妹之子,三也;女子之子,四也;母之族,五也;从子,六也;及妻父母凡七。”

到了隋朝隋炀帝登基后,株连九族开始出现,《唐六典注》里明确记载,“末年严刻,生杀任情,不复依例。杨玄感反,诛九族,复行裂枭首,磔而射之。”有很多历史爱好者疑问,株连九族是灭族罪行,那么罪犯的亲人为何不趁机逃走呢?

专家表示,“不是不想逃,而是根本逃不了,真实的历史非常残酷。”古代的法律大都沿袭秦律,清律里面有连坐制度,这是一种百姓之间相互监督并且其中一人有罪极有可能危及他人生命的制度。

为了方便官府对老百姓的管理,一旦犯人犯了罪都被官府登记,而古代人们衣食住行都需要照身帖,通俗来说就是“身份证”,这也是商鞅发明的。照身帖的材质一块竹板,上面刻着持有人的籍贯、头像、年龄等信息。

老百姓要去另一个地方,必须持有,否则将被视为黑户或者外籍间谍,关口不可放行,旅店不得留客,一旦违反将受到严惩。从唐朝开始,官府三年一报户籍,名为“入实”。起初由老百姓自行申报,后来为防止虚假信息出现,官员直接进入基层进行核实。


到了明朝时,无论是普查人口颁发户帖,还是建立户籍信息制度,都非常完备。当时人民出行都需要凭证的,比如僧侣外出需要“度牒”、学子赶考需要“路引”(类似介绍信、通行证之类的公文)。如此严密的户籍管理,一旦老百姓犯罪想逃跑根本不可能。退一步来说,即便逃跑了,也没人敢收留,其下场更加凄惨,现实就是如此残酷。

参考资料:《商鞅变法》、《古代户籍管理制度》

被诛九族时,那些受牵连的亲戚怎么不逃跑呢?

在我国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极其残忍的刑罚:族刑。也就是说,一人犯罪,整个亲族都要遭受牵连被问斩,是名副其实的“斩草除根”。

虽然这一刑罚过于残忍,但对于一些罪犯的确能起到很强的威慑作用。有些罪犯并不在乎自己的性命,但如果牵扯到自己的亲人,那就不得不掂量掂量。

在如今的影视剧中,也经常会提到族刑,我们听的最多的恐怕就是“诛九族”了。在历史上,有很多被处以族刑的罪犯,受到牵连的人数往往非常多。

我们在感慨其残忍的同时,却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被处以族刑的罪犯逃不了很正常,为何他的亲属家人却不逃走呢?

不可否认,历史上的确有些人不惧生死,不过毕竟是少数。正常人都是怕死的,但他们之所以甘心等死,其实是有其它的原因。

1,心存侥幸

在古代,有些人是可以免除受刑的,比如在东晋时,妇女可以排除在族刑之外;在唐朝时,小孩、老年人、残疾人也被排除在外;明清时期,那些受到族刑牵连的小孩只会被罚为奴。

2,来不及跑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了,被处以族刑的人,犯的罪都比较重,很少有“秋后问斩”这种死缓刑,一般都是秘密地在暗中第一时间执行。很多人在完全不知道或者完全来不及做出反应的时候,就一命呜呼了,更别提提前逃走了。

3,跑不掉

在古代,亲族一般都住在一起,这使得族刑的实施更加的简单方便。就算有人侥幸逃走,面对铺天盖地的告示,也只能逃去荒无人烟的地方,而且一路上被发现的概率很大,生存下来的概率很小。

虽然这一刑罚过于残忍,但对于一些罪犯的确能起到很强的威慑作用。有些罪犯并不在乎自己的性命,但如果牵扯到自己的亲人,那就不得不掂量掂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