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太后专权的解析,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要说中国古代皇后和太后之间的差距,那可是说是天壤之别。其实很多人都会困惑,纵观世界历史,中国的太后堪称全球最强太后团体,后宫升级的顶级。但是在其它很多国家,太后并没有什么用,远不如皇后有用。比如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娜当年是皇后,虽然后来某种意义上也成了“太后”,不过她是直接继承的王位,根本没有经历这一步。
但是我国古代皇后往往都是被废,太后却屡屡摄政掌握大权,这是为什么呢?素来反对“女主秉政”,“牝鸡司晨”的传统文人士大夫为何对太后如此忠诚不二呢?
上图_ 宣太后(?―前265年),芈(mǐ)姓,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
要说我国历史的太后掌权,那还得从秦宣太后,也就是芈八子,《芈月传》的主角芈月开始说起。芈月是秦惠文王的老婆,是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太后(她首创了太后这个词)。要说芈月这个人当初是楚国贵族出身,虽然早年在楚国地位不太高,但是到了秦国以后得到了秦惠文王的宠爱。不过这时候她只不过是个宠妃,等到秦惠文王死后她就被发配到了燕国,他的儿子赢稷当起了质子(相当于人质)。
不过要说芈八子确实权术过人,后来即位的秦武王嬴荡死的太早,秦国无主,芈月趁机带着赢稷回国即位,这个过程今天已经没人知道具体细节了,不过可见芈月的手腕。要知道当时芈月母子回国的时候可谓危机四伏,不过芈月一回来立刻扫荡了牛鬼蛇神,成了秦国的统治者。因为赢稷,也就是秦昭襄王当时年幼,所以全靠母族支持,这成了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外戚加太后主政。
上图_ 吕后篡权
自秦宣太后芈八子之后,刘邦的老婆吕后更是成了新的巅峰,吕后的才能在刘邦活着的时候其实没什么展现。不过手腕也是相当厉害(毕竟能找商山四皓把刘邦的嘴给封住),吕后比较有名的是对付情敌的残酷手段,不过她治国其实也有一套。
吕后在刘邦死后开始摄政,第一次称制,也就是她的文书称为“制”,皇帝则称“敕”,在当时吕后的权威还在皇帝之上,甚至到了后期吕后把她的吕氏一族都封为王爷,可谓权势滔天,可笑的是之前刘邦刚刚定下一个规则: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可以说是把刘邦的脸都打肿了,但是吕后在的时候天下无人敢反,等吕后死了刘姓诸王才举兵起义恢复了江山。
上图_ 武则天和侍女 壁画
接下来就不得不提那位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了。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前后控制朝政四十余年,堪称太后中的太后,甚至连亲生儿子都当成踏脚石(太子李贤),杀起来毫不手软,可以说武则天的权谋之术在历史上也是数一数二的。不过像武则天和吕后这样极端的大权独揽型的摄政并不是古代太后摄政的全部面貌,在历史上,还有所谓和谐的摄政。
比如北魏的冯太后和著名的孝文帝就是和平摄政,还有辽圣宗和萧太后,孝庄和康熙,都是很和谐的摄政模式,太后帮助幼主管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还政给皇帝。其中孝庄对康熙的培养还非常的有计划,孝庄在康熙继位初期就一直亲自主持他的课业与政务学习,等到康熙成年孝庄就把权力还给康熙还帮助他剪除了权臣鳌拜,让康熙很快成长,堪称太后和皇帝之间的典范,当然慈禧那种反面教材就不要提了。
上图_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侧福晋→庄妃→皇太后→太皇太后
既然太后如此权势滔天,那么皇后在中国历史上又是什么情况呢?
古代的皇后可以说是非常的难混,相比太后的荣华富贵,皇后的日子可大都不太好过。首先皇帝是三妻四妾,后宫一大家子人,皇后是中宫之主却还不一定是真正说了算。比如说比较悲催的遇上皇帝宠幸贵妃,那可就倒霉了, 比如明宪宗宠幸万珍儿,皇后都得绕道走。还有的时候也许你并不是唯一的皇后,比如周宣帝居然有五个皇后,还居然搞了和围棋一样的编号,什么天天元大皇后杨丽华,天中大皇后陈月仪其实还不如干脆就东南北西中(打麻将)。
可以说当皇后臣妾可是太难了,然而难上加难的事可比想象中要多。后宫之中的阴谋诡计并不比电视剧里面的少,比如唐高宗李治的王皇后就曾经遭遇武则天的陷害,虽然武则天杀死自己女儿一段至今历史学家仍旧争论不休,但是武则天把王皇后给弄得家破人亡可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历史上被废的皇后的皇后数量可是数不胜数,其中还有倒霉的比如羊献容居然被废了五次,皇后被废的下场好一点的打入冷宫,差一点的直接丧命,皇后的位置用本山大叔的话说:刷,说没就没啊。
上图_ 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 ,即唐高宗
历史上,以皇后身份能够深度掌握权力,其实也就俩人,一个是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一个是武则天,那么问题来了,为啥皇后和太后差距这么大?到底差在哪呢?
要说为啥皇后和太后权力差距这么大,其实大概有三个原因。
1. 身份差距
从身份上来说,无论是太后还是太皇太后,都是皇帝的母亲一辈,但是皇后,那是妻子。按照我国古代的封建伦理观来说,妻子那得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最多也就是“听天下之内治,以明彰妇德”。所以皇后干政历来就被皇帝所忌惮。这明显违背所谓的封建道德标准。
上图_ 贾南风(257年-300年),即惠贾皇后,小名峕(shí)
但是母亲身份出现的太后可就完全不一样了,首先太后是母亲,古代母亲的教育职能非常强大,所谓孟母三迁,母亲可以决定终身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有的大事都应该请示母亲裁决,在封建王朝看来母亲代替儿子把持朝政这是维护统治。但是老婆要是来把持朝政那可就是牝鸡司晨了。
刘静贞先生在《中国妇女史论集续集》中认为:
在官僚集团看来,当皇后随着前皇帝的去世和新皇帝的产生而升格做了皇太后之后,她显然也就取代前皇帝成为了皇室家庭新的家长。
所以自然可以获得臣民的认同,相对于皇后,太后俨然是王朝的守护女神。
上图_ 王莽(前45年12月12日—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
2. 代表差距
从代表身份上而言,太后和皇后那可完全不同。皇后往往是政治联姻的产物,所谓为了母族嫁给皇帝,这非常常见。比如东晋南朝的皇后大部分都出身王谢,作为政治联姻,所以就不得不携带一种副产品——外戚。
比如著名的太皇太后王政君,在她还是皇后的时候,就提携了自己的王氏家族成员最后弄出一个王莽。可以说外戚是皇帝非常忌惮的一点,为了防止外戚乱政对皇后进行提防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但是太后毕竟儿子就是皇帝,总有爱子之情,除了武则天那种自己当皇帝的超级女强人,一般来说就算自己篡位也没什么意思,所以自然会为皇帝铺路,垂帘听政倒也没什么关系。也正是如此,太后摄政比皇后容易接受得多。
上图_ 武则天手迹《升仙太子碑》
3. 实力差距
皇后一般都是家族出身的贵族小姐,涉世未深,太后可是在后宫里面饱尝了腥风血雨的“宫斗冠军”双方的水平差距往往不可同日而语。比如说武则天,从才人一步步到太后到皇帝,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那可是干掉了无数政敌,步步惊心动魄。一般的皇后不过就是运气好嫁给了太子或者直接嫁给皇帝,手腕能力的差距和太后差的很远,自然无法承受独揽大权的重担。
而且要论人脉也是无法相比,太后毕竟在宫里混了那么久,内外亲信遍布朝野,皇后那比起来可就是小白了,所以太后完胜皇后也是情理之中。
不过无论皇后太后都不能作为封建时代女性权力的代表,实际上他们都是在父权之下,只有到了近现代男女才实现了平等,武汉大学的张星久先生就曾经指出:封建时代对母亲的尊崇本质是对父权的敬畏。可谓一针见血。
汉之吕后、唐之武后、清之慈禧,都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历史人物。
首先是皇帝年幼不能掌权,他们的儿子登基时都还小,而且他们面对的外部环境都很恶劣。吕后面对的匈奴,慈禧面对英法列强。朝廷需要有一位政治强人领导,不是皇太后就是权臣。从维护皇权的角度来讲,皇太后显然更有优势掌权。反观有明一朝,皇帝登基时基本都已成年了。万历皇帝十岁登基由其母李太后带着掌权。几天之内,还把当时的首辅高拱给贬了,换成了张居正。没有外部强敌,万历做了太平天子。
第二:个人的权利欲望。吕后、武后、慈禧。在抓住历史机遇的同时,品尝到了权力的快感,有非常强力的权力欲望。武后不要说了。直接登基当皇帝。吕后不仅仅是实际上的掌权者,还在形式上做了动作。公元前188年 吕后称制;慈禧在同治皇帝可以亲政的条件下,搞出了垂帘听政。都是权利欲望强烈,不想放权的表现。个人意愿这一点很重要,清朝初期孝庄皇太后把顺治、康熙。两位皇帝带大,在朝廷可以说是一言九鼎。但顺利把权力交给了孙子康熙。
第三:制度博弈双方的较量。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不直接是制度的约束,而是是制度的博弈。皇权之下,什么祖制、制度,就是一张嘴。看谁实力强,谁说话管用。这不是简简单单的条文制度,而是血淋淋的政治博弈。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想要挟持儿子效法法吕后,被武帝一波操作,出局了;唐朝武后之后的韦皇后。想效法武则天,被李隆基一波操作,出局了。明朝的大臣是有几把硬骨头的,从朱元璋开始,就有不怕死的。万历想立福王为太子。前后拉锯十多年都没成功。明熹宗朱由校,就是那位著名的木匠,登基时他的养母李康妃想要挟他,被大臣杨链一波操作,最终出局。
吕后、武后、慈禧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人物。她们的出现,有历史一定的偶然性,历史的精彩也是因为有这种偶然性!
纵观中国历史,很多时候都离不开后宫干政和外戚专权。不过同为后宫的太后和皇后确实天壤之别的差距。不少的太后都过得十分滋润甚至能够掌握大权,然而不少的皇后却战战兢兢的害怕被废。其实太后和皇后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一个是身份上有差别,另外一个来说则是斗争经验和人脉更加丰富一些。
首先,身份上面的不一样,皇后仅仅只是皇帝的妻子,而太后则是皇帝的母亲。在一个讲究孝道的古代来说,太后的身份无疑比皇帝和皇后要略尊贵一点。并且有时候因为皇帝年幼等等原因,作为母亲的太后代理行使职权,这些都是维护皇帝的统治。甚至即便是从古代讲究的?家族?来谈论这件事,母亲和儿子是一家,太后代理朝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皇后虽然地位尊贵,但是只是妻子,妻子代理丈夫行使职权在古代就是牝鸡司晨,是十分严重的。
其次,皇后会带来?外戚?的影响,而太后因为皇帝和先皇的关系,自动成为一个家族的新的家长。因此朝臣更接受太后把持朝政而不是皇后代理。其实太后也有外戚的影响,但是因为太后是从皇后升级而成为太后的,自然外戚本身就在朝中有了很大的话语权了,因此太后把持朝政更加容易获得支持一点。
最后,太后从先皇的妃嫔一路升级到太后的,可以说是古代女人奋斗的一个顶点了。而皇后有可能就是政治联姻或者世家女,相对于在后宫之中有过生存和斗争经验的太后来说,经验不足,而且和皇帝之前的感情也不一定很深厚。因此皇后有时候会战战兢兢的害怕被废。
淮生认为原因很简单,皇后和太后其实不可同日而语的,皇后只不过是皇帝的正妻而已,但是这个妻子要是当不好就可能会被废黜。但是太后是皇帝的生母或者是嫡母,所以皇帝拿太后也是无能为力,尤其是有些太后还手握大权,皇帝也不能怎么她们,毕竟我国还是比较重视孝道的。
比如说在宋仁宗时期他就废除了第一任皇后,也就是郭皇后。而他在任期间也确实有个太后政权,那个掌权的太后就是刘娥刘太后。关于宋仁宗,估计很多人都很熟悉,他是大宋一位非常以仁爱出名的皇帝,他在任期间百姓安居乐业,而且出了很多有名的文人和臣子。比如说我们熟悉的包拯,欧阳修,王安石等等。
那么他是为什么废后的呢?其实这个郭皇后本身就不是他喜欢的,而是当时刘太后给他挑选的。刘太后垂帘听政了十多年,等到刘太后去世之后,宋仁宗才逐渐掌握了权力。但是这个郭皇后丝毫不知道自己依靠的人已经不在了,她仍旧骄纵跋扈。于是她在打一个妃子的时候不小心打到了宋仁宗,宋仁宗勃然大怒,就以她无所出为理由,废除了她的皇后之位。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宋仁宗对于手握大权的刘太后并没有什么办法,但是他却能轻易的废黜自己的皇后,这就是皇后和太后最为本质的区别。再比如说顺治时期,孝庄手中的权力也不小。顺治也无可奈何,但是顺治依旧可以废除自己的第一任博尔济吉特氏皇后。这个皇后是当时多尔衮和孝庄两个人为他挑选的,但是他就以这个皇后无能为由废除了她。所以从这里我们也不难发现,皇帝想要废后简直太容易了,即使是政治联姻也如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2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