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燕王哙行禅让”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燕王哙行禅让是燕国史上一件比较著名的故事,在外人看来燕王哙的行为或许有些匪夷所思,君王给相国禅位,实在让人看不懂。子之的确是一位能人,并且深受燕王哙的赏识和重用,不过禅位给一个外人,势必会让太子等人心生不满。所以燕国不久后便发生内乱,齐国趁虚而入将燕王哙杀死,子之被擒。这起事件对燕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好,燕国便会有亡国的危险。
子之,是战国中期燕国的相,因为利欲熏心,对燕王生出取代之心,虽然巧使伎俩得以如愿以偿,当上了燕国的王,却好景不久,落得个身败名裂、被敌国杀死的悲惨结局。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铺路王位
子之,能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国之相,应该还是很有能力的。他善于揣摩燕王心思,深谙官场阿谀奉承之道,深得燕王欢心。
公元前321年,是燕易王十二年,称王两年后的燕易王崩殂了,太子哙继位,成为燕国的第二位王,史称燕王哙。子之深知燕王哙颇有雄心,特别是企图击败经过商鞅变法正强势崛起的秦国,就着手办这件事。
子之对内搞改革,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对外则团结列国,对邻国保持友好关系,为联合列国合纵攻秦打下基础。
筹备工作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到了燕王哙三年(公元前318年),燕国正式向列国发出国书,邀请列国参与到由燕国主导的合纵攻秦运动中来。
各国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在暗暗的打着。最后,楚、韩、魏、赵四个国家出来响应燕国的合纵攻秦倡议。无论如何,有几个国家能参与,燕王哙的脸上也有些光彩,对于出面操持此事的子之又有了更多的信任与倚重。
于是乎,在燕国的带领下,五国联军浩浩荡荡的杀向了秦国。可惜,这五国联军却被秦军给击败了。由燕王哙提出并主导的此次合纵攻秦运动仿若一场闹剧,刚一开始,没怎么扑腾,就草草的以失败告终。
此后,燕王哙的雄心壮志一落千丈,对于朝政也不再热心,悉数交由子之打理。子之实际上成为燕国的王了。可是,子之却不甘心只当实际上的燕王,还要做名义上的燕王,于是就暗地里继续铺路。
子之与苏秦、苏代兄弟关系很好,又有姻亲。一次,苏代出使齐国后回到燕国,燕王哙问他齐王有称霸的可能不,苏代说没有。燕王哙问原因何在,苏代答道:“齐王对大臣不够信任。”此后,燕王哙更加信任子之,自己甘居幕后,让子之主持朝政。
燕国大臣鹿毛寿劝燕王哙早行尧舜之事,禅让王位给子之,以盛名流传千古,做一代圣主。
被成功洗脑后的燕王哙答应了。
二、君臣易位
燕王哙五年(前316),燕国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禅让大典,燕王哙将燕国的王位禅让给了相邦子之。
子之称王,是战国历史上发生的一件具有重要影响的大事。这件事如果能完全成功,将与田氏取代姜氏为齐王一样,对战国历史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可惜的是,这次禅让,或者说君臣易位,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就在国内反对和外国干涉的内因外因联合作用下归于失败。
燕国姬姓老贵族强烈反对燕王哙禅位子之。燕国自从西周初年召公奭受封于此,到此时已经过去了大约七百年了。七百年来,姬姓老贵族是国君的一家子,享受着特殊的社会待遇,拥有各种特权,早已习惯了被国人供养着。现在倒好,国君换成了子之——国君换了,燕国老贵族不稀奇也不过于反对,但有一个前提是,换的必须是他们姬姓的公子——让一个外人来当燕王,这是燕国老贵族们万万不能接受的。他们肯定要起来反对,坚决不同意将七百年的江山拱手让人!
反对最激烈的是太子平。他作为燕王哙册立的名正言顺的国家储君,是王位的不二继承人。燕王哙纵使真的不想当国王了,要禅位,也应该禅位给他太子平啊,怎么能便宜了一个外人呢?
于是乎,太子平决定动用武力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王位。正在此时,将军市被前来找到太子平,表示愿意助其一臂之力。太子平大喜过望。
齐国的君臣在得知邻邦燕国正面临一场内乱时,知道趁火打劫、浑水摸鱼的时候到了,十分高兴。齐宣王主动向燕国太子平示好,表示愿以举国之力帮助太子平攘除奸臣以复国夺位。
太子平见国内外的势力都支持自己夺位复国,信心满满的,决定一举拿下蓟城,铲除子之势力。
子之为君的第三年(前314),太子平发动了国内数万军民向子之所在的蓟城进攻。市被被太子平委以重任,带领军队向蓟城发动了猛烈进攻。
可是,子之早有准备,布下了天罗地网来对付市被的军队。所以,市被带军连续作战多日,都未能攻破城墙,反而自己这边损兵折将不少,甚至有的士兵见取胜不成就逃走了。
子之这边警告市被:趁早悬崖勒马,若继续不识天时,与国王为敌,只有死路一条。还是举兵杀向废太子姬平,为国家立功,将功赎罪吧。
市被见难以取胜,又不想当他们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就意志动摇了,拉起军队杀向了太子平。
结果,子之这边还没怎么出手,市被与太子平就先打起内战来了。几个月下来,军民殉难达数万人之多。
三、祸乱余波
在太子平最需要齐宣王兑现诺言时,齐宣王按兵不动、坐等着看好戏。
这时候,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大思想家孟轲看不下去了,就去劝告齐宣王:“现在大王去解救燕国臣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到了,燕国军民必然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是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趁火打劫的话,万不可取。天下固然畏惧齐国的强大,但现在大王若背信弃义不行仁政的话,无异是给一个借口让列国来攻击齐国啊!请大王立即下令,出兵燕国,尽早制止暴乱,安定邻邦,与燕国臣民商议,拥立一位新君,是为正道。”
可惜的是,孟子的话,齐宣王未能听进去。在太子平被杀、燕国持续动乱中,子之与反对他的势力两败俱伤后,齐国最终才派出了匡章带领大军进入燕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燕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齐军将燕王哙、子之等人统统杀害,而后,将燕国的宝贝装满了一车又一车,当作战利品,踏着燕国军民的血泪运回国内,给燕国人留下的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表面上看,齐国成为燕国内乱的最大受益者。而事实上,齐国此次的趁火打劫成为一宗大罪,顷刻间便昭然于天下。这为后来燕昭王复仇、联合列国几乎灭掉了齐国种下了因。当然了,这后来的国家祸乱齐宣王是看不到了。但是,父债子还,这账算到了齐宣王的儿子齐闵王头上。当然了,此乃后话。
相比较于齐国,赵国做的就足够仗义了。赵武灵王没有掺和齐国、燕国之间的杂七杂八的事儿,他直接向韩王要过来在韩国做质子的燕国公子姬职,立为燕国新的国王,然后直接派大军送回燕国即位,是为燕昭王。此外,赵国还帮助燕国平定了祸乱余波,迅速稳定了国内局面,巩固了燕昭王的地位,受到了列国的赞扬和燕国君臣的感戴。
子之称王是典型的过把瘾就死,燕王哙为了当成尧舜般的圣主明君,不切实际的搞禅让,祸乱了国家不说,自家还惨遭不测,不得好死,仔细想想,真是何苦!
一个国家的王位是任何人都想坐的位置,纵古至今,不会超过两个人,自愿将王位禅让给自己的臣子,除了上古时期的五帝。战国时期,各国诸侯都会将太子提前立好,去世之后,王位将由太子继承。如果没有太子,王位会从王室之中选一个出来继承,怎么样也轮不到臣子来继承。因为古人看重血缘关系,不会将王位禅让给一个外人。凡事都有例外,战国时期的燕王哙,是一个没有本事,却想着成为上古五帝的庸才。竟然在战国时期,将王位禅让给臣子,结果引发内乱,他国趁虚而入,差点导致燕国亡国。
燕王哙在位期间,碌碌无为,只会冤声载道,他国太强,燕国太弱,而一点有用的事都不做,比如?变法?。燕国由于弱过旁边的齐国,所以派质子,质齐。齐宣王派苏代出使燕国,向燕王汇报质子在齐国的表现。而苏代则是燕国相邦子之,安插在齐国的一个眼线。
苏代来到燕国后,燕国明明哪里都比齐国弱,十几二十年前才刚被齐国夺去十座城池。不知天高地厚的燕王哙,竟然向苏代询问齐宣王是否贤德?苏代面对整日做着富国强民梦,想成为上古五帝的燕王哙,回答了一句直指他内心的话,?齐王不够贤德?,因为他不够信任自己的臣子。一根筋的燕王哙向苏代问过话之后,便开始尊重相邦子之。
燕王问曰:?齐王奚如??对曰:?必不霸。?燕王曰:?何也??对曰:?不信其臣。?苏代欲以激燕王以尊子之也。於是燕王大信子之。
子之内心阴暗,知道燕王哙只会整日做梦,联合朝中的鹿毛寿对燕王哙发动直指内心的攻击。用上古时期将王位禅让给臣子的尧舜做例子,直接插入燕王哙的内心。燕王哙听完之后,干出一件战国时期各国都没有干过的事情,把王位禅让给相邦子之来坐,自己甘愿作子之的臣子。
野心日益膨胀的子之,想彻彻底底将燕国收入囊中,让自己的后代也得以拥有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自己的祖先也拥有一个属于自己家族的宗庙。由于子之权势过大,朝中大臣差不多都倾向子之。倾向子之的臣子,对燕王哙又展开心理攻击,说什么大禹故意将伯益当成下一任的继承者,却在朝中安插自己儿子启的同伙为官,为之后的谋反打下基础,暗指太子平。想当五帝想疯了的燕王哙,竟然将俸禄三百石以上的官员印信都交由子之掌管,从此子之彻彻底底掌握了燕国的大权。
?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已上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国事皆决於子之。
子之掌权,引起燕太子平和燕国贵族的不满,联合将军市被,向齐国发去求缓通知书,齐王同意之后,发动叛乱包围王宫。不过由于势单力薄,最终以惨败收场,市被战死,太子平战死。
混战了几个月,齐军一直没有出现,直到燕国百姓对子之产生不满后,齐军才慢吞吞的出现。战意全无的燕国敞开城门,齐军直接攻入燕国,占领的燕国,杀掉子之。齐宣王对于燕国这么宽阔的领土不舍得退出燕国,一直留在燕国国内。先是杀掉燕王哙,又毁坏燕国宗庙,露出侵略者的面目。
燕国即将覆灭的情况下,齐国周围的几个国家,见齐国要将燕国吞并,产生了不满。一旦齐国吞并燕国,国力瞬间暴涨,到时候将对周围各国产生巨大的威胁。各国为了自保,纷纷向齐国施压,要齐国退出燕国。可齐宣王铁了心了,一定要占领燕国。直到燕国百姓不停的骚动,齐国不得已才退出燕国,燕国躲过了一次亡国之灾。
齐国退出燕国后,赵国护送公子职回国继位,燕国重新落入召公之后的手中,回归和平。燕国虽然最后化险为夷,但宗庙被毁,君主被杀,都已经成为不可非议的事实,永远的载入史册。而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整天期盼着成为上古五帝的燕王哙,拿着上古五帝的那套,来?礼崩乐坏?的战国时期使用,自取其辱。
燕王哙是燕国的第二位君王,本是雄心勃勃的一个君主,奈何一次五国攻打秦国失败后开始浑浑噩噩,将国中之事皆交给早已利欲熏心的相国子之来打理,这不仅助长了子之想要取而代之的心理,同时也使得燕王哙失去了朝中之臣的拥护,远离了政治中心失去了对朝局的把控。导致后来,燕国国内的臣子劝燕王哙尽早行禅让给子之之礼,为了保命和留的一点禅让的虚名,不想放弃权位的哙也不得不禅位了。
首先,子之作为一国之相,其溜须拍马的能力是很高超的,深得燕王哙的喜爱,他知道哙继位后想要有一番作为,于是积极所能帮助燕王对内搞好改革,对外与列国加强合作,并鼓励燕王与列国合众攻打秦国,于是他邀请楚、韩、魏、赵一起来商议攻秦商议,这四国来到了燕国与燕王哙一同商议,哙觉得子之很会办事,对他很信任,但是,这一仗他们失败了,于是备受打击的燕王哙便变得一颓不振,无心于国事,将打理朝中大事的权力全交给了子之,自己却远离了朝政和大臣,使得利欲熏心的子之开始野心膨胀,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
其次,当时燕国的掌权大臣全被子之收买了,站在了子之这一边。苏秦和苏代与子之有姻亲,同时私交也很好。苏代跟哙说:齐王对大臣不够信任,使得燕王哙从此彻底退居幕后,任由子之掌握朝政。燕王哙彻底失去了权力。此时的子之不仅在朝堂只手遮天,同时也掌握到了绝对的王权,哙反而有点像有名无实的王。
再次,鉴于朝堂之上没有自己的人,自己也失去了作为一个君王的权力和权威,又有大臣鹿毛寿劝自己禅让,为了最后一点尊严和保留自己的生命,后悔不已的燕王哙此时骑虎难下,不得不禅位给已经掌权的子之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2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