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清朝洋务运动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就外部而言,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国家掀起了殖民战争的狂潮,特别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为在全球范围内打造自己的日不落帝国的殖民体系,亚洲自然而然成为了英国殖民扩张的目标,英国在成功地占领印度后将下一个目标瞄准了中国。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发动了对中国的殖民战争。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兵的惨败引起了清廷内部士大夫的反思。他们开始意识到:清朝与西方之间的确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于是,在慈禧的授意下,以张之洞、左宗棠、曾国潘等朝廷重臣的领导下,大清朝开展了一场向西方学习军事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技术的洋务运动。
在洋务运动初期,大清朝建立了一批以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为主要目的的现代化军事工厂。到了洋务运动后期,由于资金匮乏,张之洞等人则开办了中国近代民用工厂来筹备资金。而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则是“师夷制夷,中体西用”。
准确的来说,中西方之间的交流并没有完全停止,即便是在闭关锁国的明、清时期,依然有大量的外来文化涌入中国。最终,在戊戌变法以及列强侵略的影响下,国人才逐渐开始摒弃自己的优越姿态,以谦逊平和的心态去学习、去吸收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文化。
而在维新变法之前,洋务运动这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中,士大夫阶层里,也有许多人逐渐接触西方的思想,甚至,吸收、运用了西方思想,末代宰相张之洞便是其中的一员。尽管,张之洞是一位传统的中国儒生,也是晚清重要朝臣之一,但是,他不像许多士大夫那样迂腐。
张之洞认为:要想实现自强求富,不仅要向西方军事学习,更要学习西方的政治体系。在他看来,政治体系就包括:史志、官制、学制、法律等,甚至,还包括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等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内容。
而这些,都是他在主持洋务运动的过程中,逐渐细化出的思想认知,并逐渐成为了清末的主流思想。在张之洞的推动了下,清末开始对老旧的法律体系进行改革。梁启超就曾经说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虽是梁启超的个人言论,但却成为了当时的至理名言。
此外,在这场运动中,洋务派的大臣们还做了一件今天看来有点自掘坟墓的事情——兴办新式学堂。
洋务派创办了一大批新式学堂,这其中就包括: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北洋水师学堂等等。并且,在清政府的资助下,大批学童开始远赴重洋,前往西方学习。最终,这些新式学堂也为洋务运动培养了大量的技术性人才,如:修建京张铁路的詹天佑等。
这些学堂不仅教授学生们一些军事技术,而且,还在年轻的学生中传播一些先进的西方文化以启发他们。然而,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正是从这些学校出来的年轻人,在洋务运动的影响下,在朝廷与学校的创始人对峙,并在报纸上进行笔伐辩论。
他们不断否定先人的旧观念,开创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另一条道路——维新改革,也就是后来的维新变法运动。
这些年轻人成为了洋务派口中的新党,后人更习惯称他们为“维新派”,尽管在洋务运动时期的清朝官员认为,它只是为了让中国在技术层面赶上西方。1984年,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则揭示了这一场声势浩大的洋务运动的最终结果,它标志着历时30余年的洋务运动失败。
但不可否认,这一场的洋务运动,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洋务运动不仅是一场单纯的学习西方军事科学技术的运动,夹杂在这场运动中的西方思想文化,也给当时的人们开启了一扇通向外界的窗户。在它的影响下,更是催生了中国早期的民族资本阶级。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洋务运动,看成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场失败的政治运动。
对我们来说,现在的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在那个封建时代,人们看齐西方国家的意愿越发强烈,中国人开始意识到,这个古老的国家已经落后于其他国家太多了!
可以说,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过程中,洋务运动明显要比以后的一系列运动更为谨慎。尽管,这是因为士大夫阶层本身的局限性所致,但是,张之洞等人强调:“西方的思想应该适应中国自身的文化”,这一点,这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着非凡的借鉴意义!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但是,它始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今天,我们在评价前人一系列的思想观点和各种运动时,不仅需要考虑到当时的历史背景,还要考虑到前人为了我们的今天做出的努力。
参考资料: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清朝的衰落和灭亡,完全是其自自己造成的
第一,清朝自入关以后就开始架空议政会,从而最终造成了皇权的空前高涨,这个不是外人强加的,是清王朝自己造成的。
第二,清朝入关之前,对于剃发、服饰一类,并没有太苛刻过份的要求,但是过江之后不久,就搞了个留头不留发,这套政策标志着清王朝已经彻底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了。
第三,清朝入关之前,汉人、蒙人,掌旗主者有之,封王者有之。
而到了其后期,即使是要死的关头了,而且已经先有承诺应许,结果曾国蕃还是一个侯爵就给打发了。骗子,骗子都是魔鬼的儿子。
第四,旗人被剥夺了最起码的人身自由,不准随便离开驻防地,不许经商、不许作工,只能随时准备着当兵,可是可是旗丁数目又人为的设了定额。一家若有几个白丁,生活就不能不越来越困难。旗人失去自由,也就自然失去了自信,很多人因此终身失业,不学无术,游手好闲。
第五,清朝在架空议政会的同时,同步进行了另一项得意的自杀的行为,大兴文字狱,很多人因为说话,写字,而犯死罪,因而再不敢多思多想,只好一心只读圣贤书了。于是,思想被禁锢,逐渐僵化,思想的僵化,使这个王朝成为了僵尸。
第六,宁赠友邦,不予家奴,一心的唯护当权统治者的统治可以继续下去,却根本不顾现实社会发展的事情,愚蠢的认为,凭着自己的努力可以把那种吃人的统治继续下去,但是,人民岂是羔羊呢?
我们再来看清朝的几个现实中的“掘墓人”都是怎么形成的。
洋人、农民起义、革命党
首先,洋人为什么要发动鸦片战争,根本原因,就是清朝坚持禁海,顺、康、雍年间,西方对华的交流,主要体现为友善的、和平的、宗教文化的模式。基督教向中国传教,绝对没有要征服中国的意思,而是本着爱神爱人之心,要与中国人做弟兄。是雍正皇帝因为怕西方人进入中后,中国百姓大多归入基督教,而不再听命于自己,完全是基于自己的统治野心着想,于是竟然污蔑基督徒和基督教,甚至杀害基督徒,又强制的禁止一切洋人进入中国。
而之所以后来西方是以鸦片的名义发动战争,并不是说洋人就是成心要做毒品生意,而是除了毒品,在中国,西方已经无法开展任何生意,最后,清王朝起初对此不闻不问,然后又突然宣布鸦片犯法,使西方人为此蒙受了重大的损失。
并且,清朝无视国际间的平等互利原则,一味的要求来华的各国使节和商人,向其臣服,这本身已经是对世界各国主权的公然践踏了。
所以,洋人,根本是清朝自己给逼出来的。
再说农民起义,洪秀全本来是一心要考科举的,考科举是为什么?当然是为了报效朝廷,但是清朝搞得他怎么考也考不中,考不中是因为他无能吗?这个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洪秀全的确无能,二是他虽然有能力,但是清朝的考试制度不合理,所以不能选拔人才。
那么洪秀全有能力吗?从他后来进行的事业发展来看,至少他要比相当多的清朝文武官员有能力,他从一介乡村教师起家,从西到东,硬是建立起一个新的政权,虽然这个政权有诸多的不是,但是,如果清朝的正常的取士方式能够选中他,让他能有一个正常的发挥才能的机会,这一切又会怎样?
洪用全即使说不是当皇帝的材料,但至少他能与城共存亡,而咸丰连这种勇气也没有。
所以,洪秀全之流,完全是清朝的选士制度不合理,才被逼出来的。
最后说革命党,革命党是孙中山先生发起的,原来叫同盟会,而和洪秀全一样,孙中山先生当年也是想报效朝廷的,他还曾经给李鸿章写过信,提过自己的建议。
结果如何,大家就都很清楚了,李老爷子根本没兴趣见这个无聊的年轻人,在他看来,这些建议和想法都是放空炮。
最后,这个年轻人不断的放空炮,最后把大清王朝轰倒了。
这孙中山,这同盟会,这革命党,不是清朝自己弄出来的吗?本来孙中山大可以成为中兴清朝的人物的,他自己也是很有这样的想法的。
这样看来,洋人、农民起义、革命党,无一例外,都是曾经向清朝抛出过橄榄枝的,是清朝自己不识抬举,人家带着善意来,他非要打人家一个满脸花,从头到尾都是如此,结果,把自己给搞死了。
洋务运动爆发时的主要思想就两个,一个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一个是中体西用。但是并没有从根本进行改革,也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而且缺少实战经验,同时也为甲午战争的失败奠定了基础。
李鸿章与左宗棠他们深深感受到了中国的落后,以及外国统治者带来的压力,便开始了洋务运动的这方法,洋务运动刚开始的时候是以自强为口号,采用着西方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大规模的开创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工厂。在有了些硬性的东西之后,又开展了军校培养了大批的近代军事人才。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就此落下帷幕。
洋务运动只是学了西方的皮囊,虽然刚开始有一些起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弊端也就暴露出来了。甲午中日战争缺少现代化作战的经验,他们既不会分析地形地势也不会合理利用地势,他们的进攻意识很强但是防守意识却很弱,海上战斗和陆地战斗是不一样的,缺乏海上作战经验也成为了北洋水师的一个致命弱点。而且当时的武器只有少量的精良,其他的都比较落后,面对战争根本没有反击之力,他们对武器的保养和修复意识很差,不懂得武器的不行会带来什么样严重的后果
所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是必然的,不知是在洋务运动爆发后,在之前军队的弊端就已经显现出来了。
清朝的灭亡一点不可惜,不管是在当时,还是现在,大多数人对清朝的灭亡是支持的。从这一点来看,人们对汉唐王朝的态度就大不一样了,一般情况下,人们惋惜汉唐结束的太早,气愤满清灭亡的太迟,从历史角度来看,满清与汉唐相比,相差甚远。
满清的灭亡,主要原因有:1,军事原因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满清就经常打败仗,国内,被义和团和太平天国搅乱了,还依靠汉族军阀进行镇压。国际上又被列强打压,几乎是缕缕战败。细细数来,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略,,,,,。几乎只要与外敌交战,每战必败。从而导致从军事上对列强有了恐惧。经济上大肆赔偿,文化上又崇洋媚外。
第二,经济原因
满清贵族入关后忙着照搬封建制度的时候,西欧国家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举个例子,当康熙悠哉悠哉于功劳簿上的时候,彼得一世已经在厉行改革富国强兵。在慈禧太后屠杀六君子的时候,日本正忙于发展工商教育,以此看来,列强比满清先走一步,比满清更努力。满清比列强不但落后而且更昏晕。
康乾盛世,最多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后来,随着清朝的闭关锁国,故步自封,斩断了海洋经济。而且重农轻商和历史上的其他王朝并无不同,这就导致经济发展的艰难。虽然经济总量很好,但是,人均收入却很少。再加上,后期,列强疯狂的掠夺白银和黄金,这就加剧了清朝经济的奔溃。
第三是科技原因
由于长期的封建思想闭关锁国,封建经济发展不动摇。到清末时科技和东洋西洋列强落后很多。比如,组建新军的时候,武器也只能购买仿制品质量太差,推成出新就更不可能了。还有甲午海战时,日本的吉野号原本是满清定制的,后来由于慈禧挪用经费修建颐和园又不得不卖给日本。不但自己造不出来,买到好的,也拿不住啊。洋务运动虽然对中国的科技在当时有过贡献,但也只是昙花一现。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知识分子不是热衷于发明创造,而是热衷于文章对联,耗费了精力浪费了时间。人们对物理规律,化学性质的探索太缺失。
第四,文化原因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文化原因是最重要的原因,文化元素是最重要的元素。当有了先进文化的时候,没钱可以有钱,没枪可以有枪,没粮可以有粮。不幸的是,满清后来的文化,已经非常落后了。满清靠着三国演义入主中原,却没有开眼看世界的理想。为了维护统治者,大肆兴文字狱,搞成了白色恐怖。
满清灭亡是历史必然,原因错综复杂,以上是几个关键的原因。回顾这段历史,难免让人感到惭愧,但更多的是想吸取历史教训。富民强国,洗雪前耻。传承优秀文化,摈弃糟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1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