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廖永忠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并于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后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封文武功臣,大封诸将为公侯,部份追封为王。初封六公,其中以五大将、一大臣为开国元勋。以唐胜宗、陆仲亨、耿炳文、廖永忠等七十九人为侯爵,并分别赐誓书铁券。然而在之后数十年中,这些功臣名将们纷纷被朱元璋诛灭殆尽,曾经可以免死的誓书铁券也成为了废纸铁板,而诛灭功臣的开始就是德庆侯廖永忠。
廖永忠,今安徽省巢湖市人,少时豪迈有大志,智勇过人。初随兄长廖永安(追封郧国公)投奔朱元璋,其后攻取采石、太平府、芜湖,擒获陈野先,打败蛮子海牙及陈兆先,平定集庆府(今江苏南京),攻克镇江、常州、池州,战功卓著,每战必先,其作战勇猛,令朱元璋称赞不已。鄱阳湖之战中,敌将张定边直冲朱元璋坐船,常遇春将其射伤,廖永忠驾快船更是边追边射,使张定边身中数十箭而败走。第二天,廖永忠又与俞通海等驾着七艘满载芦荻的船,乘风纵火,焚烧了敌军楼船数百艘,又在泾江口拦截陈友谅,陈友谅死去后,廖永忠随军征讨陈友谅之子陈理,陈理投降后,廖永忠升任湖广行省左丞。朱元璋将写有“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的漆牌赐给他,悬于家门外。后又随军征伐张士诚,攻取德清,进克平江,被授为中书平章政事。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廖永忠担任征南副将军,率水师由海路会合汤和,征讨并降服方国珍,进克福州。洪武元年(1368年),兼任同知詹事院事。后率军平定闽中诸郡,至延平,击败并擒获陈友定。随即被授为征南将军,以朱亮祖为副将,由海路平定广东。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文武功臣,封廖永忠为德庆侯,年禄一千五百石,并被授予世袭凭证。次年,廖永忠以征西副将军的身份随汤和率水师伐在蜀地的大夏政权,讨伐明升,平定蜀地。朱元璋写成《平蜀文》表彰其功,其中有“傅一廖二”之语,对廖永忠奖赏甚厚。洪武五年(1372年),廖永忠北征,至和林。洪武六年(1373年),督率水师出海追捕倭寇,随即回京。
纵观廖永忠的军事生涯,可谓是功勋卓著,不过,廖永忠这么大的功绩,朱元璋建国后,却没有对他封公,只封为“德庆侯”。为什么呢?朱元璋的解释是:“廖永忠在鄱阳湖作战时,忘我抗敌,可谓奇男子。但却派与他要好的儒生窥探朕意,所以封爵时,只封侯而不封为公。”这其中的“窥探朕意”说的正是至正二十六年发生的一件事。彼时的朱元璋在大败陈友谅占据江南大部之后,已经被百官推举为吴王,同时建百官司属,仍以龙凤纪年,以“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的名义发布命令。而龙凤正是小明王韩林儿的年号(刘福通等迎韩林儿至亳州,立为帝,称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以亳州为都城)。朱元璋等各部红巾军原本皆是奉小明王为正朔。
而随着朱元璋实力大增并开始称王,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微妙起来,有韩林儿这个皇帝在,朱元璋想再进一步就有一个巨大的障碍,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他想要称帝就只能设法除掉小明王,而且要不露声色的除掉这个心腹大患。那么要让谁来做这件事呢?他想到了忠心耿耿的廖永忠,让他去办这件事朱元璋再放心不过了。于是,朱元璋派廖永忠前去将小明王韩林儿迎回应天,并明确表示是让小明王来应天执掌大权。但可怜的韩林儿并没有这么好的命,不出意外的,他的座船在行至瓜步时翻了,船上的小明王当然也就沉入水底喂了鱼虾。廖永忠归来后,朱元璋虽假意怪罪,但对他依然重用,之后天下一统,老朱对这个唯一的知情人也越来越不放心。
洪武八年春,朱元璋以“僭用龙凤”的罪名(就是在衣物、服饰上使用“龙凤”的图案)等违法之事,将廖永忠赐死,终年五十三岁。南明弘光帝时,追封庆国公。这样,廖永忠成为大明王朝第一个被朱元璋赐死的开国功臣。朱元璋赐死廖永忠,除了这个“僭用龙凤”外,可以说,与当初所谓“窥探朕意”也有一定的关系。但事情的真相究竟是“窥探朕意”还是“授意其为之"恐怕只有朱皇帝一人心知肚明了。廖永忠死后,其子廖权袭德庆侯爵位。
徐达的死,确实与朱元璋有关。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古代,伴君也还真是如伴虎。
像徐达这种功高盖主的大功臣,在封王之后显得十分的低调。徐达没有一点的王公贵族嚣张跋扈的样子,他处处小心,事事注意,可是就是这样,他也没有逃脱朱元璋的毒手。
徐达与朱元璋是同乡,也是一起光着屁股长大的发小。在朱元璋开辟朱家大明江山上,徐达立下了汗马功劳,后世称其为明朝开国第一人。朱元璋夺得了天下,徐达被封为魏国公。
朱元璋对开国元勋心狠手辣是出了名的。因为发小的关系,朱元璋隔三差五的就把徐达叫到宫里来喝酒,马皇后也经常的喊徐达夫人张氏聚会。徐达深知朱元璋的脾气,所以特别的小心,可是他夫人张氏却是一个大大咧咧的女人,在一回与马皇后唠家常中,无心的说了一句“如今我们家过的可不如你们家”,当时的马皇后只是尴尬地笑了笑。当朱元璋知道这话后,就显得十分的生气。第二天便把徐达召进宫中喝酒,席间一锦衣卫在朱元璋耳边轻语几句后,朱元璋笑着对在徐达耳边说:其实,咱今天喊你来是免去你的灭族之祸的。
朱元璋的话让徐达感倒一头雾水,在他回府后才发觉自己的夫人因为一句话而被自己发小的皇帝给杀了,面对夫人的遗体,徐达伤心不已。但他表露什么不满,只能是将悲痛埋于内心里。当再次面见朱元璋时,徐达只字不敢提。
对于徐达的这个反应,朱元璋更加心疑,他想连丧妻之痛都能忍,这徐达的心到底有大?看来徐达深藏着狼子野心!
之后的日子里,朱元璋想尽各种办法考验徐达,在徐达身边安插了耳线。面对朱元璋的层层考验,徐达是真的害怕了,加上对夫人死的悲伤,不久徐达便病倒了。
所以,朱元璋之后用尽这种办法考验徐达。就这样,徐达病倒了。看到徐达病倒,朱元璋并不放心,怕他装病的朱元璋亲自跑去徐府探望,同时也带上了御医为他诊断,当御医说徐达确实病的不轻时。朱元璋才放下了心,他不时的勉励了徐达,这使得徐达热泪盈眶。没想到通过御医一段时间治疗,徐达的病情有了好转。这时候的朱元璋又坐不住了,他问御医,徐达这病忌食什么。御医说,忌食蒸鹅。
朱元璋立刻命人给徐达送去两样东西,一样蒸鹅,一张纸条。在纸条上写着,朱元璋写道:这是神丹妙药,吃了病就会好。在徐达接过来人手中的蒸鹅,看到那张朱元璋写给他的纸条时,徐达也明白了朱元璋对他的猜忌,知道自己已无法逃脱,他只得是含泪谢皇恩的吃下蒸鹅,没有多久,徐达就死了。在徐达死后,朱元璋给徐达举行了国葬。
廖永忠做了什么事?朱元璋为什么要赐死他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后,于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一批共封赏六公二十八侯,包括明初叱咤风云的猛将谋臣。
可惜的是,这些明朝初期的开国功臣,最终寿终正寝的却寥寥无几。那么这些不幸的开国功臣中谁又是第一个被朱元璋开刀问斩的人,他为什么被第一个开刀问斩?可能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朱元璋称帝后第一个开刀问斩的功臣不是功勋卓著的李善长、徐达等人,而是名气相对较低的“廖永忠”,这又是为什么?
一、廖永忠何许人也?
根据《明史》等史料的记载,廖永忠(1323一1375年),巢县(今安徽省巢湖)人,楚国公廖永安之弟。廖永忠少年时即投身朱元璋麾下,是朱元璋的老部下。
在元朝末年,陈友谅成为朱元璋的强大对手,在和陈友谅的大战中,廖永忠因为有护驾之功,所以心怀感激的朱元璋以漆牌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赐之。
在这之后,廖永忠又跟随徐达和常遇春攻取淮东,击克张士诚。在中原初定后,廖永章又随大将军徐达北伐;北伐既成,又随汤和讨伐割据四川的大夏并定蜀。由此,在明朝建立的过程中,廖永忠作为徐达、汤和、常遇春的重要副手,自然也立下了赫赫战功。
明太祖朱元璋自然不会忽视廖永忠的功劳,所以在他亲撰的《平蜀文》中称“傅一廖二”,以此肯定廖永忠在明朝建立过程中的功绩。但是,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因僭用龙凤等罪名,廖永忠被朱元璋赐死,年仅五十三岁。
二、朱元璋为什么要赐死廖永忠呢?
这里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与韩林儿被淹死有关。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派廖永忠前去将小明王韩林儿迎回应天做皇帝,谁知大船行至瓜步时船翻韩林儿被淹死,整个船上的人只有廖永忠和他两个手下幸免于难,本来廖永忠是不应该活着回来的,但是由于他的手下的英勇,把廖永忠救了上岸,他才捡回了一条命。
廖永忠回来以后,向朱元璋复命说小明王被淹死了,朱元璋也没有过分的责备他,只是感觉好像哪里不对劲,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过了好几个月,朱元璋突然将此事翻了出来,要以此来怪罪与他,但由于当时大明还没有统一,还有很多仗要打,所以就没有追究。
第二种说法,朱元璋之所以杀廖永忠,是因为僭用龙凤这个罪名。
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有人向朱元璋举报说廖永忠穿了刺有龙凤图案的衣服,朱元璋大怒,又想到当年是廖永忠帮自己迎接小明王的事,朱元璋心想你知道我私人的事太多了,来个杀人灭口吧,你自己却送上门了,二话没说就以僭用龙凤等违法之事把廖永忠赐死了。
但是,僭用龙凤这个罪名很可能只是一个借口,因为僭用龙凤很可能是因为廖永忠比较张扬所导致。从实际的情况来说,廖永忠并没有谋反等行动。作为开国功臣,仅仅是因为僭用龙凤这个罪名,朱元璋就要杀了廖永忠,显然有点下手太狠了。
第三种说法,当杨宪为丞相时,廖永忠与他关系密切。
这同样引起了朱元璋的猜忌和怀疑。再者二人又都不属于庞大的淮西集团,这是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等到杨宪被杀后,廖永忠虽然因功大而幸免于死,不过其已经引起了朱元璋的强烈不满。
这对朋友最终殊途同归,分别在各自领域开创了先河:杨宪是开国后第一个被杀的丞相,而廖永忠则是第一个被杀的功臣。
李善长原本是一个能够善终的宠臣,但他错就错在觉得自己是朱元璋的心腹,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又是皇亲国戚,以为皇帝会永远罩着他。结果,在李善长七十六岁那一年,朱元璋突然铁面无私起来,恩赐李善长自尽,同时灭了李家七十余人。
这位被朱元璋赐死的功臣,也算是位传奇人物了。李善长,字百室,1314年时生于凤阳府定远县,算是朱元璋的半个老乡。不过,比起朱元璋的家境,李善长家可要殷实多了。李善长这个人读书并不多,但脑子十分灵光,是个很机智的人,史书称其?策事多中?。
元顺帝至正十二年时,郭子兴的队伍开始壮大起来,占领了濠州。当时,朱元璋也开始投奔郭子兴,很快得到了郭子兴的重用。后来,朱元璋精心培养了一支自己的队伍,并网罗了不少人才,而李善长也就跑去投奔了朱元璋。
自李善长投奔朱元璋开始,便开始深受重用。朱元璋建立政权后,李善长的职位也越来越高。比如,朱元璋设立太平兴国翼元帅府时,李善长便被任命为帅府都事;朱元璋建立吴国后,李善长则出任右丞相;在明朝建立后,李善长又担任左丞相一职,同时还被授予了太子少保的荣誉。
可以说,明初的政坛上,很多地方都活跃着李善长的身影。可是,正所谓物极必反,李善长在人生最得意的时候,还是栽了大跟头。
李善长的倒台,除了确实有过错外,主要输在了不识时务。朱元璋虽然施行重典,但并非是一个昏庸残暴的皇帝。李善长之所以被赐以自尽并牵连家人,一方面是因为他确实翻了罪,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没有意识到如何在皇权下生存。
李善长有罪,但也算不上大过。在位极人臣的几位元勋中,李善长曾经贪污受贿,也曾经尝试利用关系为罪犯疏通,还曾利用职务之便征调壮丁。可是,这些罪名都不至于使他受到严惩。
事实上,在李善长倒台前,朱元璋曾多次对其宽宥,甚至在接到告发后都不作审理。可是,此事再一再二难再三。这边朱元璋一再宽恕李善长,而另一边李善长却觉得这是自己应得的恩典,并没有诚心诚意地去谢恩。
李善长的高冷,令朱元璋也很不舒服。后来,随着胡惟庸案的爆发,使得朱元璋对功臣也心存芥蒂,不敢太过相信。关键时刻,有人告发李善长和胡惟庸暗中勾结。重要的是,李善长与胡惟庸之间存在着政治联姻,这令朱元璋也心存怀疑。
最终,李善长奉命回家自尽,而他的儿子、侄子及许多亲人也都自尽或被处决,全家七十余口殒命。唯一曾娶了公主的儿子李褀被流放后,也很快死去。
1370年朱元璋对当年追随自己建功立业的文人、武将论功行赏。开国功臣一共34人,其中有14位被朱元璋杀掉,具体死因如下:
1、李善长、唐胜宗、陆仲亨、郑遇春、费聚、赵庸、黄彬、陆聚:洪武二十三年坐胡惟庸案死,出自《明史》卷一百二十八。
2、冯胜:因秘密朱元璋女婿后被朱元璋疏远,后因被蓝玉案赐死,出自《明史》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十七。
3、周德兴:以儿子乱法连坐而死,出自《明史》卷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二十。
4、朱亮祖:建国后朱亮祖被召回京师被鞭死,出自《明史》卷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二十。
5、傅友德:因被猜忌赐死被朱元璋赐死,出自《明史》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十七。
6、胡美:借其长女为贵妃之便与女婿秽乱宫禁之罪被赐自尽,出自《明史》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十七。
7、蓝玉:建国后犯法而死,为著名的蓝玉案,出自《明史》卷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二十。
扩展资料
胡惟庸案朱元璋诛杀功臣的关键
胡案的症结在于胡惟庸为人过于独断专行,许多生杀黜陟等重大案件,他往往不向朱元璋请示,就擅自加以处理。这自然让权力欲极强的朱元璋,深感宰相专权、皇权旁落的危机。在朱元璋看来,这些功臣对王朝的长治久安构成严重威胁,尤其对其子孙构成威胁的人,必须除之而后快。
诛杀功臣蓝玉案件始末
洪武二十一年蓝玉被拜为大将军、凉国公。蓝玉是太子妃舅父,因极力维护太子的储君地位 ,与早已觊觎皇位的燕王交恶。朱元璋为儿子朱标组建当时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团班底做为儿子继承大统彻底清除北元而预备,朱标太子的武人集团班底全部被屠戮干净,最后落了个周亚夫的下场。
洪武二十六年,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传示各地。究其党羽,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蓝玉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胡惟庸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烧庆功楼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1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