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有一句非常着名的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争议很大,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怎么解释的都有。下面末学也谈谈自己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首先要先了解一下这句话里的“刍狗”。刍狗,就是祭祀天地时,把草扎成狗的形状,当作供品。在我们中国古代,最早祭祀天地的时候,都是宰杀活牛活羊当供品的,后来逐步演变成用草扎成的动物,代替活着的动物了。大概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天地有好生之德,宰杀动物供给天地,似乎与天地之道不符;一个是成本太高,毕竟古代人们的生活不是太富裕。
后来人们就想出这个办法,用“刍狗”当供品,大家在祭祀的时候,对供品小心恭敬,但是祭祀活动结束以后,这些“刍狗”就扔在那里没人管了,任其自然风化。
“天地不仁”,这里的“不仁”,不容易让大家接受。我们大家总希望天地对我们好一些,多照顾照顾我们,一听到“不仁”这两个字,心里就会有点不舒服,不如自己的心愿。但事实就是如此,天地不会因为我们人类有自己的想法,就多关心照顾我们一下,它该怎样还是怎样,一切按照自然规律运行。
“以万物为刍狗”,天地对待世间万物,一律平等对待,没有任何偏私,就像世人对待用完的刍狗一样,根本不会去左右它、理会它,一切都顺其自然。
我们观察大自然的现象就会发现,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严寒酷暑,还是火山地震,都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天地绝对公平,对人是这样,对动物也是这样,对植物、矿物乃至万事万物,还都是一样。
所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不容易让人接受,但细想一下,这才是真正的大公无私,这才是真正的公平公正。
反观一下我们现实的社会,满口仁义道德的人倒是很多,但能够真正做到仁义的又有多少呢?很多人都是说一套做一套,当面好话说尽,背后坏事做绝,这种人不在少数。
所以说凡事都是相对的,有利就有弊,有人提倡仁义,大家都以仁义为准则,那不仁不义的人就无法在社会立足。他们就会假冒仁义,以博取好的名声,实际上该怎样还是怎么样,到最后遍地都是沽名钓誉的伪君子,“仁义”还是名存实亡。
所以说“天地不仁”,没有分别,没有对立,这才是最高的境界,这才是大道。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15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中国短道速滑女将打破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