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莱布尼茨提出了微积分里的∫

人生百味 2023-12-28 14:28:54

在345年前的今天,1675年10月29日,莱布尼茨提出了微积分里的“∫”。

1675年10月29日,莱布尼茨首次提出了积分符号的使用,成为现今微积分课本中的最经常使用的数学符号。他也是2进制的发现者,并确认中国人3千年前的《易经》64卦里就藏匿了这个奥妙。他乃至改造了加法器,其中1台被用作俄罗斯的彼得大帝送给中国皇帝的礼物。即便生活于被成为天才的世纪的17世纪中,莱布尼茨照旧是最闪耀的那颗星星。今天,《历史上的今天》为你讲讲这位千古智者莱布尼茨的故事。

莱布尼兹塑像

莱布尼茨提出了微积分里的∫

1个千古绝伦的大智者。伯特兰罗素
1.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把17世纪称为天才的世纪,大概正是由于天才的世纪这个词的诱惑力,驱使我写下了3篇科学随笔,即《费尔马最后的定理》(载《南方周末》,2001年10月26日)、《牛顿在他的非典时期》(载《书城》,2003年第6期)和《隐居的法国人:帕斯卡尔与笛卡尔》(载《读书》,2006年第5期)。也就是说,我已谈论了17世纪的4位科学天才3个法国人和1个英国人,现在我必须要说到的是哥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那个世纪里最为博学的人,1个千古绝伦的大智者(罗素语,《西方哲学史》),1个地地道道的德国人。

1646年7月1日,莱布尼茨诞生在德意志东部名城莱比锡,他的父亲是莱比锡大学的伦理学教授。身为教授千金的母亲是他父亲的第3个妻子。他出世时,父亲已年近半百了,比起同时期的其他天才人物来,这个家庭更像书香门第。老莱布尼茨亲身培养幼子,以致于8岁那年,他便如饥似渴地浏览已故父亲留下的各种拉丁文著作了。不到15岁,莱布尼茨便上了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他在20岁那年递交了1篇出色的博士论文,由于年纪太轻(黑格尔认为是学识过于渊博)被拒,加上此前母亲已去世,他永久离开了故乡。第2年年初,纽伦堡的1所大学授与他博士学位,但他并没有接受该校教授职位的聘书,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那以后,莱布尼茨也没有接受任何1所大学的正式聘请,但这不等于说,他对政治的兴趣胜于学术。

莱布尼兹故居

听说莱布尼茨是在大学学习欧几里得《几何本来》时,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的。不过,和前面谈到的那3位法国人一样,莱布尼茨也是在业余时间从事研究工作的。究其缘由,17世纪的大学仅是教会的附庸,而哲学还是神学的奴婢。与此同时,大多数数学家处在亚里士多德的经院哲学阴影的笼罩之下,数学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与学院相对抗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学者。我们可以用笛卡尔来与莱布尼茨作1比较,两人都喜欢旅行,只不过前者以军人的身份,后者则作为政客的幕僚;前者在驻扎异国时萌发了解析几何的思想,后者是在肩负外交使命时完成了微积分学的发明,而他们获得这两项举世注视的成绩时都不到而立之年。

必须指出的是,在莱布尼茨20岁那年,他还递交过另外一篇论文《组合的艺术》,帮助他取得了在莱比锡大学讲授哲学的资历,同时使他成为近代逻辑学的先驱和开创人。这篇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在命题中使用组合的理论,这一理论成为构成一切命题的一种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这一方法后来被利用到人类思想的表达和真谛的阐释中。莱布尼茨首先确认,所有命题都是主词谓词情势,如树叶是绿色的,他终生都坚持这一假定,并把它不断发展,我们在后面谈论逻辑学时也会提到。也就是说,牛顿只是发明了连续的微积分学,而莱布尼茨不但用自己的方法独立做到了这一点,同时还开启了另外一个方向的数学分支离散的组合分析,虽然后1个思想直到19世纪乃至二十世纪才变得真正重要起来。

2.巴黎时期的数学家

犹如其他逾越多个领域的天才一样,莱布尼茨也把他的青年时期奉献给了数学。不过,我们今天很难相信,这样一位天才人物对数学最初的热忱,居然来自于一种政治野心。在莱布尼茨诞生之前,欧洲刚刚经历了宗教冲突和民族运动勃发的310年战争时期,虽然这场战争起始于波西米亚,损失最惨痛的却是西班牙和德意志,特别是后者,在倍受邻国的蹂躏以后,丧失了大部份人口和土地。不过,存活下来的众多地方诸侯的气力反而得到了加强,他们基本上摆脱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统治,获得了实际上的主权。那时候的德意志就像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年龄战国时期那样,每一个诸侯下面都有首相、大臣和1批谋士。

大约在莱布尼茨获得博士学位的第2年夏天,他在1次旅途中遇到了美因茨选帝侯(有权选举罗马皇帝的诸侯,美因茨由于谷登堡在那里发明活字印刷术闻名遐迩)的前任首相。这位睿智而开明的首相虽然已卸职,仍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他对这位学识渊博、谈吐幽默的年轻人印象深入。在他的引诱下,莱布尼茨随同前往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那儿当时属于美因茨的郊外(如今这两处地方的关系恰好颠倒了过来)。其时,法国已成为欧洲的主要气力,太阳王路易104的权势如日中天,随时可能进犯北方邻国。有鉴于此,身为选帝侯法律顾问助手的莱布尼茨除帮助庇护人编撰1部民法之外,还不失时机地献上1条锦囊妙计。

这条妙计是:用1个让法国征服埃及的诱人计划去分散路易104对北方的注意力。随后,26岁的莱布尼茨便被派往巴黎,在那里度过了4个年头。虽然那时候笛卡尔、帕斯卡尔和费尔马均已过世,但莱布尼茨却荣幸地遇到了荷兰来的数学家惠更斯(他的父亲碰巧也是外交官),后者也是钟摆理论和光的波动学说的创建者。当时惠更斯是拿了路易104的年俸来到巴黎。莱布尼茨很快意想到自己在科技落后的德国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因此虚心肠学习,其中对数学的兴趣尤甚,并得到了惠更斯的悉心指点。由于莱布尼茨的勤奋和天赋,也由于那个时期的数学基础10分有限,当他离开巴黎的时候,已完成了主要的数学发现(本来的计划则被搁置脑后)。

莱布尼茨第1个重要的数学发现是2进位制,他用数0表示空位,数1表示实位。这样1来,所有的自然数都可以用这两个数来表示了,例如,3=11,5=101。他本人后来确认,中国人在3千年前的《易经》64卦里就藏匿了这个奥妙。与此同时,莱布尼茨也研制成了机械计算机,他改进了帕斯卡尔的加法器,以便用来计算乘法、除法和开方,而当时一般人都还不大会乘法运算。其中1台被他带到伦敦,另外一台被汉诺威图书馆收藏,还有1台被用作俄罗斯的彼得大帝送给中国皇帝的礼物(这件礼物仿佛着落不明)。值得1提的是,莱布尼茨并没有把自己创建的2进位制用于他研制的计算机。

莱布尼茨在数学上的最大贡献无疑是在无穷小的计算方面,即微积分学的发明。这是科学史上划时期的贡献,正是由于这一发明,使得数学开始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生活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同时也给后来喜欢数学的人提供了不计其数的工作岗位,就犹如二十世纪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一样。不幸的是,莱布尼茨不能不与英吉祥海峡对岸的牛顿分享这一荣誉。事实上,他们两人是独立完成发明的(牛顿也许更早发明,但莱布尼茨发表在先),并且所用的方法也不同。牛顿使用的流数法有着运动学的背景,其推导更多是属于几何学的,而莱布尼茨则遭到帕斯卡尔的特点3角形的启发,他的论证更多地用到了代数学的技能。

正是由于代数学方法的使用,加上莱布尼茨本人对数学情势有着超人的直觉(这类直觉对他的哲学研究也大有裨益,而牛顿的后半生的主要成绩是在《圣经》和神学的编年史方面),使得我们今天熟知的微积分学教程基本上采取了他的表述方式和符号体系。除此之外,莱布尼茨还创建了情势优美的行列式理论,并把有着对称之美的2项式理论推行到任意个变数上。固然,最使我们感到愉悦的可能要数他从巴黎来到伦敦旅行期间所发现的圆周率的无穷级数表达式,即

有了这类公式,自古以来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的人为竞争(祖冲之曾领先西方1一个世纪)便永久结束了。

3.逻辑学和形而上学

在巴黎逗留时期,莱布尼茨除潜心数学王国以外,不忘学习和研究新哲学,他想法接触到两位法国先辈帕斯卡尔和笛卡尔未曾发表的著作,并亲身动手把它们抄下来。听说,笛卡尔的《指点我们心智的规则》在作者身后半个世纪才得以在阿姆斯特丹出版,根据的正是莱布尼茨当年的手抄本。可是莱布尼茨并不是笛卡尔的追随者,相反,他是反笛卡尔主义的,特别在物理学方面。更有甚者,虽然他成名于巴黎,但出于对本民族的酷爱(在他的一生里法兰西一直构成对德意志的要挟),他始终是反法的。除试图向路易104献上远征埃及的诡计之外,他还曾提出由西印度群岛(比如古巴)的糖做成的便宜朗姆酒去切断法国白兰地的销售,以此削弱法国的经济实力。

另外一方面,虽然由于优先权之争莱布尼茨与英国学术界闹得很不愉快,但他始终对英国人怀有好感。莱布尼茨10分赞美一度旅居巴黎的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的论断所有推理都是计算,这也许是他发明计算机的1个动力。一样,这一论断也推动了他在逻辑学方面的大部份工作。逻辑学是研究人类思想的符号系统的,它融会了数学家和哲学家的智慧。亚里士多德创建了3段论和换位理论等古代逻辑学基本原理,但那是直接的而非推理的情势。莱布尼茨则重视建立在思想字母表上的普遍语言,一般的推理演算和一般方法论,同时成功地用数学方法解释了亚里士多德的3段论。

莱布尼茨意想到命题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不同,并认同内涵的独立性,这意味着,即便没有独角兽,所有独角兽都有角这类命题还是正确的。更重要的是,莱布尼茨建立了纯情势的逻辑演绎系统,在1篇名为《真实加法的计算法研究》的论文中,他给出了24个命题,包括今天我们熟知的一些逻辑学结果。例如,A在B中,B在C中,则A在C中;A=B且BC,那末AC;A?B A+B,等等。除此之外,他还指出代数的某些内容有着非算术的解释。这一逻辑数学化的假想在两个世纪以后由英国逻辑学家布尔实现了,他建立起了逻辑代数,即今天所说的布尔代数,从而又和莱布尼茨发明的2进位制产生了联系。而在二十世纪,也有一位英国逻辑学家图灵被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

在逻辑学以后,莱布尼茨致力的研究目标是形而上学,康德称其为是所有科学和哲学的女王。下面两种说法是被普遍认可的,形而上学是对存在物的探求,形而上学是对世界整体的研究。从词源学上讲,形而上学(metaphysics)意即物理学以后,这是亚里士多德的一位弟子在编辑老师遗留下来的著作时命名的。值得1提的是,这个字的形容词置于绘画和诗人两字前面时分别译成形而上和玄学派。在莱布尼茨40岁的时候,他的哲学思想突然变得清晰起来,不但辨别了必定真谛和偶然真谛,还给出了真谛的充分理由原则和实体的同1性原则。他的形而上学思想体系除逻辑学之外,还包括语言学、物理学、生物学和生理学诸方面的观点,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由于美因茨选帝侯及其前任首相的前后过世,莱布尼茨失去了经济来源,不能不离开了巴黎。他应下萨克森的腓特烈公爵之邀,北上到汉诺威担负法律顾问兼图书馆馆长,同时为公爵撰写家史。那1年他批评了笛卡尔关于运动规律即力学的描写,成为新的表述方式的开创人,这类新的表述被称为动力学。加上他对原子论和牛顿时空理论等的批驳,可谓那个时期走在前沿的理论物理学家。几年以后,他改进了自己的2进位制理论,提出了位置分析这一拓扑学的基本原理,成为后来非欧几何学的1个重要工具。在语言学方面,犹如前文所提到的,莱布尼茨确认,所有命题都是主词谓词情势;除此之外,他还给出了众人所称的莱布尼茨法则,即相同的表达能够相互替换。固然,这又要返回到他的逻辑学命题。

莱布尼茨宣称,宇宙是由无数不同程度上与灵魂相像的单子组成的,这类单子是终极的、单纯的、不能扩大的精神实体,是万物的基础,这就是他著名的单子论。这意味着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分只是程度上的不同而已,生物与非生命存在物的区分也是如此。笛卡尔认为,人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分在于,只有人类具有意识和理性。对此莱布尼茨其实不反对,但他却指出,引发我们行动的因素通常是潜意识,这就意味着我们比自己所想象的更接近于动物。他还相信存在着一种潜意识的精神状态,任何知觉都是由许多人们没法意想到的微知觉组成的。莱布尼茨认为,所有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单1实体都与其他实体相联系;同时他又指出,每一个实体都自成1个世界,除上帝之外不依赖其他任何东西。

莱布尼茨是个多才多艺的人,除前面谈到的数学、逻辑学、物理学、语言学之外,他广博的才能还影响到地质学、植物学、法学、历史学、神学等各个领域,乃至对古代中国的历史和宗教也有着深入的研究,可以说他(先于伏尔泰)是第1个对中国文化真正感兴趣的西方大思想家。莱布尼茨认为古代中国的礼、道、太极等因素构成了安排宇宙的一种精神气力,他对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提出的中国传统形而上学可以与基督教相统一的观点10分欣赏,并亲身撰文予以捍卫(惋惜他并未指出这一传统的形而上学和儒家学说缺少周密的逻辑体系)。偶合的是,在逻辑学和形而上学以后,让莱布尼茨终生倾力而为的第3个目标是,他所信奉的路德新教和天主教这两种对峙宗教的统一,惋惜这一努力注定是徒劳的。

4.德意志民族的突起

直到17世纪下半叶,英国的科学和德国一样仍比较落后,有1件事可以说明这一点。1673年,莱布尼茨由于带了1篇论文和1台自制的计算机到伦敦作了不到3个月的旅行,便被英国皇家学会招募为外籍会员;而虽然莱布尼茨在巴黎居留了4年,并在那里完成了主要的数学发现,但是直到1700年,巴黎科学院才选举他为外籍院士(这并不是他敌视法国的后果,牛顿也是在那1年才当选)。也正由于落后,才产生了莱布尼茨与牛顿之间所谓发明微积分学的优先权之争。由于在这场争辩中,法国人始终站在莱布尼茨1边,使他在英伦倍受非难的同时(英国数学界尔后中断了1个多世纪的对外学术交换),在欧陆名声大震。

在莱布尼茨之前,已有过4个伟大的德国人,他们是15世纪的活字印刷术发明人谷登堡、版画家丢勒、宗教领袖路德和16世纪的天文学家开普勒,前3位分别是技术革新家、艺术家和宗教改革家,其中丢勒被认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中最有数学天赋的。开普勒虽然从事科学研究,并没有在人文和思想领域产生多大的影响。事实上,由于开普勒长时间旅居国外,加上缺少个人魅力,生前和死后的影响力都非常有限。不但如此,他的个人生活也极其不幸,第1个妻子和最爱好的儿子分别死于精神病和天花,他的第2次婚姻更加悲惨。听说他本人去世的时候,正在前往雇主家领取拖欠的薪水途中。我们可以说,是莱布尼茨开启了近代德国的科学和哲学,他所获得的伟大成绩和难以估计的影响力赋予了大器晚成的德意志民族智力上的自信。

写到这里,我不由想停下来插上几句,远在莱布尼茨降临人世之前,中国已有过不止4位世界级的巨人,比如孔子、老子(他们作为思想家和哲学家取得了最广泛的敬佩)、秦始皇(德意志民族由于缺少此类人物迟迟未能统一)、忽必烈(如果说他的祖父成吉思汗是蒙古人的自豪的话,那末作为定都北京的元代皇帝的他理应属于中国,就犹如希腊人心目中的马其顿英雄亚历山东大学一样)、蔡伦(造纸术的重要性甚于印刷术或行星运动定律)、李白(其酒神气质和艺术成绩均在丢勒之上)。虽然作为个人他们中有的历史地位或知名度超过了莱布尼茨,可是较为单1的成绩只能在某个方向建立起1座丰碑,没法引导1个民族向上的智慧。对任何民族来讲,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莱布尼茨都是难以企及的1个人物。

在世界主要文明中,唯有日耳曼民族的起源不祥,他们确切的史料起始于纪元前半个世纪罗马人的征讨。即使到了16世纪以后,日耳曼人还是1盘散沙,全部民族处于分裂和混乱当中。虽然罗马皇帝中有几位流淌着日耳曼人的血液,但并不是纯洁意义上的德意志人,且因通婚和趣味爱好等缘由,在精神上趋同于外族。例如查理5世,他一度具有欧洲最大君主的气派,可是内心里却把自己看成法兰西人或西班牙人。路德的宗教改革以后,北方人大多有了新的信仰,而南方人则在新教和天主教之间摇摆不定。大约在莱布尼茨步入中年后,普鲁士邦才开始崭露头角,1701年,腓特烈1世就任普鲁士国王并定都柏林(40年后他的孙子腓特烈大帝继位,大大拓展了疆域),日耳曼民族才逐步变得强大起来(虽然离开德意志的统一依然10分遥远)。

作为1名全才的科学家、哲学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莱布尼茨天经地义地成为柏林科学院的创建者和首任院长,彼得堡科学院和维也纳科学院也是在他的提倡下成立的,听说他还通过传教士给中国的康熙皇帝写信,建议成立北京科学院。虽然说康熙被认为是最有数学头脑的皇帝,他却未予采用。莱布尼茨充分认识到,学者们各自独立从事研究既浪费了人力又收效甚微,因此他极力提倡集中各方面的人材。听说为了建立柏林科学院,他通过自己的学生、奥古斯都公爵的女儿对她的丈夫未来的腓特烈1世施加了影响。很快,柏林科学院便成了欧洲最有影响的4个研究机构之一,它前后吸引了18世纪最杰出的两位科学家欧拉和拉格朗日。在此之前,莱布尼茨还领衔创办了近代科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拉丁文杂志《学术纪事》。

诚然,德意志的突起依赖于普鲁士王国的强盛。但在莱布尼茨去世后的72年间,德国接连诞生了康德、费希特、黑格尔(与贝多芬同年诞生,那年歌德由于没能在莱比锡大学获得法学学位转入斯特拉斯堡大学)、谢林、叔本华等大哲学家,德意志思想界可谓群星璀璨。康德被誉为近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他是1个纯洁的人,把全部生命奉献给了心爱的事业。但康德的哲学在很多方面遭到了同胞哲学家沃尔夫的影响,后者是莱布尼茨的得意弟子,师徒俩的思想构成了1个完全的哲学体系。相比之下,德意志在科学方面的昌盛略迟一些,可是,在比黑格尔晚7年诞生的数学王子高斯(他承认莱布尼茨在数学上具有最高的智力)成年以后,世界数学中心也从法国转移到了德国,从巴黎转移到了哥廷根。从那时起直到现在,除两次世界大战中断之外,德国一直是走在世界文明前列的强国。

5.忙繁忙碌的异乡人

在莱布尼茨生活的年代,他被公众看成是1个典型的文艺复兴晚期的人文学者。而他本人则是1个乐观主义者,相信所处的世界是所有世界中最好的。虽然如此,莱布尼茨并不是全知全能,例如,他一直渴望在文学上获得成功,在全部一生中,他都为自己创作的诗歌(大多用拉丁文写就)感到自豪,但这只能是1厢甘心。更有甚者,莱布尼茨并没有(像笛卡尔、帕斯卡尔或牛顿那样)完成1部特别为人称道的学术专著,而只是通过笔记、信件和文章留下一些片言只语的思想。这一方面由于他是个业余的学者,仅仅利用闲暇时间研究学问;另外一方面在于(犹如罗素分析的那样)其哲学的2重性,即常常用形而上学和逻辑学来表达同1思辨,虽然逻辑学的著作要到他身后两个世纪才出版。

作为1个尚且落后的民族蓦然出现的一位科学和哲学明星,莱布尼茨身上难免沾上一些不大容易被人谅解的陋习,其中最突出的1点是倾慕虚荣。晚年他一度被5个王室汉诺威-不伦瑞克、纽伦堡、柏林、维也纳和彼得堡同时雇佣。而他本人也不断提出一些远超越其社会地位的惊人计划。例如,他认为通过引进丝织品的生产,德意志的经济便可能振兴,为此亲身在院子里栽下意大利的桑树种子;他建议在柏林建立1个公共卫生体系、1个火警服务系统;同时,他还指点王宫的花园设计,提议在维也纳修建路灯、国家银行、瘟疫患者隔离病房,和制定多瑙河河流管理计划;他提倡的研究项目包括在俄国和美洲之间地峡的存在性、斯拉夫人的起源和他们的语言等等。

也许是由于莱布尼茨被形而上学左右了头脑,同时又把许多时间和精力花在讨好权贵等世俗事务上,包括乘坐破旧的4轮马车在欧洲崎岖的山路上奔走,他毕生未婚(虽然他与许多皇室女性有密切的关系,并为各国王子和公主穿针引线,同时自称为王位继承人问题专家),就像他所景仰的古代先贤泰勒斯、赫拉克利特、柏拉图、海亚姆,他的同代人或智力对手笛卡尔、帕斯卡尔、斯宾诺莎、牛顿,他的后世同胞康德、叔本华、尼采那样。虽然说对莱布尼茨那样的智者而言,单身生活也许更加快乐。不过我可以推测,他那颗高傲的心一定遭到过某一位公主或夫人的伤害。在莱布尼茨年近50岁时,他把自己的生活描写成充满困惑的。传记作者则把他写成是认准了目标以后就不放弃的人,和他通讯的对象数以百计,这些信件显示,他是一位性情急躁但却尽量快地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知识份子。

1716年11月14日,1个毫无特殊意味的日子,莱布尼茨在因痛风和胆结石引发的腹绞痛卧床1周后,去世在他的秘书和马车夫眼前。此时他的第2任雇主腓特烈公爵及弟弟奥古斯都(其夫人苏菲是莱布尼茨的崇拜者)已前后过世,奥古斯都的长子乔治路德维希也因联姻而于两年前继承英国的王位移驾伦敦。而莱布尼茨由于与牛顿之间的优先权之争,更由于自己的年老老朽,并没有能够(像当年美因茨选帝侯访问伦敦那样)随邀前往,他的孤独感日趋加深。与此同时,由于莱布尼茨的异乡人身份、时兴而雅致的打扮、频繁而引人妒忌的国际旅行,他也被那些留在汉诺威的元老和议员同事们仇恨,以致于谢绝出席他的葬礼。莱布尼茨最后下葬在1座极其普通的墓地,犹如ET贝尔所描绘的,只有他的秘书和挥动铁铲的工人听到泥土落在棺木上发出的声音。

莱布尼兹骨冢

将近一个世纪以后,拿破仑的军队侵入了德国,在汉诺威皇家图书馆里,法国人发现了大量莱布尼茨遗留下来的手稿,其中就有豫备呈献给路易104的那条征服埃及的锦囊妙计。其时,这项雄伟的计划已在几年前被拿破仑实行,听说他得悉莱布尼茨早就有此想法时非常懊恼。果然不出后者所料,这项意在要挟通往印度的道路、切断大不列颠财路的军事行动在获得短暂成功以后即以失败告终。不但如此,埃及的军事失利还直接致使了法军在亚平宁半岛的全线溃败。另外一方面,倒是拿破仑手下的几位兵士在亚历山东大学港附近的罗赛塔偶然发现了1块刻有3种文字的石碑,帮助后来的考古学家破解了古埃及象形文字之谜,进而揭露出了包括几何学在内的古埃及文明。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13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